【國學堂】「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被歪曲最厲害的7句話!

2021-02-08 AHTV第一時間

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話被人刻意或無知地曲解,背離了話語者本身的意旨與初衷,迷惑了不少人!時間君相信,下面這8句話,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意思!


其實這句話還有上聯的,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上聯「男子有德便是才」是希望一個有為的男人,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看看當下燥亂的社會,詐騙這麼多,網上什麼希奇古怪傷天害理的事都有,這就是有了才幹卻缺乏德行的後果。總之,這句話是告誡每個男子要以德行為主,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視才幹。


而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勸女子也要以德行為主,而非貶辱女人不能有才幹。這整個誤會是因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


「無」字是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所以「無才」並非真的沒有才幹,而是「我雖然很有才幹,但一點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視若無」。古代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卻擁有過人的才氣,還能自視若無,不自炫其才的高超德行,而非貶抑女子!


以德抱怨,人們通常理解為孔老夫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時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感動他。這需要多偉大的情操啊!顯然,並非此意。


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孔子:老師,別人打我,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


這句話為何被曲解,根源還是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的心思,無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民眾成為「以德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剝削和壓迫。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絕對是中國眾多以訛傳訛的話中最搞笑的一個。首先,「無毒不丈夫」已經遠遠背離古人價值觀念,大丈夫,自然是說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什麼時候惡毒陰損,暗箭傷人這種前綴怎能放在前邊來形容大丈夫了?


其實,這句本來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句子,裡邊充分運用了對仗。顯示出了一份陽剛有力的氣魄,一個胸懷坦蕩的男人形象就躍然於紙上,可惜勞動人民口耳相傳的這句話,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謂的學高八鬥的「君子」嘴裡就變了個味。


為什麼呢?這要從古時候文人的習性說起,「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念著彆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吃飽了沒事兒幹,便發揮他們的專長自做主張,把這句改為「無毒不丈夫」了,於是這句話,終於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原話裡一個君子對一個丈夫,一個度對另一個量,本來是很完美的一個句子,可經過上千年的以訛傳訛,竟成了「無毒不丈夫」這句現在我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孔子當初為什麼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的呢?《史記·孔子世家》裡,提到了孔子之前的衛國之行,孔子「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


當孔老先生受衛國國君的邀請,來到了衛國參觀學習,但在這期間,孔老先生突然發現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並不是真正支持他來教化衛國民眾的,尤其衛靈公的妻子,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開炫耀,貶低了孔子,孔子很鬱悶,你衛靈公到底是喜歡德才多些,還是喜歡女色多些?在你心裡我和你老婆哪個重要?孔子怒了,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收拾行李就離開了衛國。


離開之後,心情平復了,想起衛國公老婆那種仗著得寵,驕橫跋扈亂政擾民的爛事兒,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知道了這些歷史背景和人生經歷,孔子這話就很好理解了。我們知道,孔子罵的人是那種「被養」的女人和小人,女子還好說,可想想什麼人才能養小人?君主!再看看孔子的衛國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這話斷不是發神經突然開罵所有女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衛靈公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宮廷女權。近


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後一句話怎麼解釋呢?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君主,對那些後宮的女人和沒什麼本事的拍馬小人太親近了,她們就會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開始用你的權力胡做非為,而你疏遠她們吧,她們又要埋怨,總之是非常麻煩。早在孔子之前,妲己誤國,烽火戲諸侯,這些事例還少嗎?孔子之後,宦官小人當道,皇后外戚亂政的橋段更是屢屢上演,不可枚數。


「江湖」是從哪兒出來的呢?很多人以為最初是古龍小說裡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不然,江湖這個詞最早的出處,便是在莊子說「相濡以沫」的這句話中。


在《大宗師》篇中,莊子講了一個小故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有一天,一眼泉水幹了,兩條小魚被困在了一個小水窪,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彼此從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溼氣來溼潤對方的身體,互相扶持,互相依賴。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要說起這句話,大半的憤青都會告訴你,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根本不是他們想的那樣,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這句話原意中根本沒有壓迫與歧視,卻恰恰相反,它說的是一個公平的道理,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並不是指沒有後代,是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的之意。


翻譯成現代的話:「夫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 (因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皇帝 -- 堯要把女兒嫁給他)。」也就是說,孟子的原話裡,並未包括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含義。

來源:本文由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編撰整理

編輯:吳雯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該如何去解讀?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最早出自元代馬致遠的《漢宮秋》裡,其實這句話的真實意義被很多人誤解了。社會上很多人以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你去做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心裏面容不下別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正是在這樣的曲解之下,導致了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我們有時候在看電影的時候,劇中的主人公在做決定的時候就會說這句話,然後就是為了達到目的,開始不擇手段。
  • 你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真正意思嗎?千萬不要被誤導
    關於「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出處,這句俗語其實是由「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演變而來的。大致意思是,對仇人不痛恨的人不是君子,對敵人不狠毒的人,成不了大丈夫。在元、清三朝的筆記、話本、傳奇、雜劇、小說中,「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用的比較多,如:元代關漢卿《望江亭》雜劇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馬致遠《漢宮秋》雜劇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以及清代的李玉《清忠譜》第六折:「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都用了這句話。
  •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流行千年之久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流行千年之久。現在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這句話最早出自於元雜劇,關漢卿、王實甫的元曲劇裡均有這樣一句話「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意思是對仇人不痛恨不是君子,對敵人不狠毒不是大丈夫。二,「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由上面的話演變而來,具體卻找不到歷史出處,意思是器量小不是真正的君子,沒有度量不是大丈夫。
  • 老話說得好系列049: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其實這句話的原句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原意為:器量小者不是君子,沒有度量的人,不能稱為丈夫。後被很多言不及義的人曲解,或者是故意曲解,用來證明自己的惡毒手段是有理可依的,那就是這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也被解釋為器量小的人做不了君子,不夠狠毒就不能被稱為男子漢大丈夫。
  • 古人謙遜,怎麼會說「無毒不丈夫」?讀懂原意後別再為狠心找藉口
    這個俗語有五個字,幾乎人人知曉,這就是「無毒不丈夫」。這個俗語能夠流傳至今,家喻戶曉,在很多人看來這肯定算是人生至理了。不過這五個字其實在邏輯上根本不成立,因為它與我國古代崇尚的價值觀完全不符。如果真的無毒不丈夫的話,那麼就要反證所有的大丈夫都是壞心腸的。這怎麼可能?古往今來的大丈夫,多少光明磊落,俠肝義膽,令人肅然起敬。
  • 幾千年來,誤解最深的5句話!我們到底曲解了多少古人的本意?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句話真不假!中國的文化深奧精微,中華上下五千多年,在前人不斷思考創新下,湧現出無數的中華文化,比如說歷史上的那些成語、典故,它們背後的淵源引人入勝,文化內涵非常深刻!有很多都是我們現代人輕易研究不透的,因為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古時的語言,在不同時期,也存在很大的區別。所以導致現代人理解的很多地方和本來的意思有很大的出入!小編整理了幾千年來,誤解最深的5句話!看完不得不感慨,我們到底曲解了多少古人的本意?第一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 「無毒不丈夫」「人不為已,天誅地滅」這些經典,你可能都用錯了!
    ·到韶山》原句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少年中國說》原句 手執利劍,才能震懾宵小。但是這句出自佛教書典的話,其實並不是給壞人找藉口教人自私自利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的「為」應讀第二聲,是「修習,修煉」的意思。
  • 歷史上罵人不帶髒字7句話,每一句都會讓你無地自容
    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句話的前半部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會聽到,即使有些人無法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也可以從字面上看出來,這句話充滿了諷刺意味。事實上,這句話最初來自孔子口中,被他用來教導他的弟子,用朽木和糞土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失望。
  •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是「毒」還是「度」?原來我們都錯了
    如今有一句諺語,經過口口相傳,形成了不同的版本,並且這些版本,似乎都是正確版本,這句諺語就是「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想必大家對這句話非常熟悉,前面一句的意思,是,氣量小的人,不是君子,君子是儒家思想中對品行端正、心存仁義人的稱呼,這句話,說來很有道理,但是後面一句似乎有問題,無毒不丈夫,意思就是不狠毒不是大丈夫,顯而言之,狠毒才是大丈夫。
  •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最有擔當的9句話,句句讓人血脈賁張!
    據說這句話當時的語境是:當日霍去病大勝歸來,漢武帝要為他建造華屋高舍,霍去病堅辭不就,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武帝大為感動。8、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曹操誤殺呂伯奢,大家都罵他「恩將仇報」,這還不止,他殺了人還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 俗語:「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給我們的啟迪!
    長久以來,對於一句俗語我們有一定的誤解,這句俗語叫「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很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大丈夫行事要狠,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其實,這完全是以訛傳訛。這句話真正的說法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意思是教導人要有雅量。雅量是包容的意思。
  • 愛情中最忌諱說這7句話!
    你知道世界上結婚時間最短的記錄,是多久嗎?三分鐘!!!這段婚姻只持續了3分鐘,夫妻雙方就決定分道揚鑣。就這樣,他們成為世界上結婚時間最短的夫妻,從結婚到離婚僅僅三分鐘。看到這則新聞,大家心裡肯定會想,這也太兒戲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呢,至於離婚嗎?你別說,還真至於,因為"一段不尊重對方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失敗的。"不得不說,圓滿的愛情都是相似的,作死的愛情"死法"多種多樣。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20句話
    有種網上線在即,即將開啟農業網際網路時代新篇章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
  • 千年來被嚴重誤解的12句話
    1、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的原句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一字之差,演變成了反派的「真理」,這句話可以說是以訛傳訛的話中最離譜的一句。5、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句話的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意思是既不可以因為大夫尊貴就不用動刑,也不因為他是平民百姓,就將他排除在文明社會之外。6、三從四德原文:女子子適人者,為其父母、昆弟之為父後者。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誤解了千百年,其實是讚嘆女性的!
    古人的很多話,大家都只看表面字義,而不了解古話的真實含義,所以千百年來以訛傳訛,最終被大多數人誤解。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就很容易被人誤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聽到這句話可能就會火冒三丈,覺得這純粹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壓迫婦女的表現。
  •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雷軍說了,這句話其實是相反的意思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對不起,這大約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一個謊言。因為這是一個成功者謙虛的炫耀,而不是對於那些普通的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朋友們,同樣適用的信息。這句話的原始出處是哪裡呢?2006年7月4日,海爾集團的張瑞敏,應國家某部委邀請出席中外名家論壇,他在演講中說了這麼一個比方,很多人說海爾目前在國內還算是一個比較知名的優秀企業,其實有一句俗話叫做颱風來了,連豬都會飛。
  •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十句話,撐起了民族脊梁
    霍去病的這句話,也激勵了無數熱血青年在國難之時奔赴戰場。3、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按當時的情況,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難道就比我們高貴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陳勝吳廣不僅開創了第一次農民起義,他們的這句十分帶有反抗精神的話語,也成為後世農民起義的榜樣。5、嶽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其實是大家誤解了這句話的原意,否則的話,古代那麼多的才女,譬如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上官婉兒等等,豈不都是無德之人了,她們怎麼還會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敬仰呢?
  • 「最怕紅旗有話筒」,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些傳說都代表著很多經典的汽車,但是還有一句話,那就是「最怕紅旗有話筒」,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網友表示:這車一般人還碰不到。紅旗汽車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國產汽車,擁有很深厚的民族情感。而且紅旗汽車還被衛任命為「迎賓專用車」,以及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會見到紅旗汽車的身影,哪怕是莊重的閱兵式,國家領導人在檢閱部隊的時候也會乘坐紅旗汽車。
  • 農村俗語:「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這句俗語也是很多農村老人給子女結婚前時常講起的,即: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生妻」的意思,其實和「放妻」的意思差不多,多指古代被休掉的女子,也指如今和丈夫離婚,處於離異的狀態。而「六郎」指的是身上有六種缺點和問題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