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謝謙稱「女子無才便是德」 引網友討伐

2020-12-13 閩南網

  「女子無才便是得」,當這句話從川大中文系教授謝謙的口中說出,當下觸動了全國網友的神經。「男權主義」、「性別歧視」……「聞風趕來」的網友為謝謙「打上了各種標籤」。他的微博一夕之間從曬貓、曬孫子、曬老婆的「一畝三分地」變成「硝煙瀰漫的戰場」。

網友論戰

從「說理」到「討伐」 只用了24分鐘

  「4年前畢業的博士弟子……她說去年評副教授了,現在整天忙於孩子,沒精力寫論文爭項目,評教授無望了。我說女孩子為什麼非要當教授?第一盡職盡責把書教好,第二把賢妻良母當好,第三快樂人生……」 「有個博士生女弟子貌似女權主義,男友上海某名校數學博士後留校任教,都談婚論嫁了,她卻不願離開成都……我說第一,你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何況他是未來的數學家;第二女人的幸福不靠一個人奮鬥,資源共享,他的成就也是你的成就;第三女子無才便是得,以他為中心,得到幸福。」 1月21日晚上,相隔24分鐘,謝謙兩條關於女博士事業與家庭之間如何選擇的微博,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樓下」評論已由川大校友之間討論,轉為全國參與的「女子無才便是得,是男權主義的體現」論戰。

  微博認證大V,中山大學哲學系在讀博士生、媒體特約評論員「@彭曉芸」針對「女孩子為什麼非要當教授?」提出不同意見。有些女生把讀博進高校的路徑當成清閒穩定的追求,一旦後勁不足就說是生子拖累的,這類型的人在一開始就低估了學術的艱難。「但作為導師,那樣回應女生的抱怨很不妥。」

  「這位教授您的這些言論,在美國早就丟飯碗了,哈佛前校長summers為什麼被迫下臺?僅僅因為他在學校小範圍評論:女性總體上數學和科學的頂級天賦不如男性。」網友「@紅拂張」就哈佛前校長的例子給出意見,「沒有雙方獨立的人格不可能有高質量婚姻,當一個人真正強大成熟,就自然有足夠能量去給予。」「論戰」進展至此,尚在說理範圍。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陸續有不同觀點的網友加入,論戰升級。在微博貼有「女權主義者」標籤的「@claudiel」在論戰次日中午搜集了謝謙從2013年8月17日至今,涉及女權話題的9張微博截圖,並@了「女權之聲」、「新媒體女性」、「我遭遇了性別歧視」、「還女生平等」等微博帳號。網友「@呵呵滾來滾去」則撰寫了《四川大學是否支持性別歧視的言論》一文,指謝謙在微博上發出性別歧視的言論,自稱多次致電川大投訴。

  川大中文系退休教授馮川、川大中文系教授王紅及謝謙的學生,先後發出為謝謙解釋的微博,不但迅速被「聞風而來」的網友觀點淹沒,還引火上身,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刀光劍影之間」,一回復一轉發。截至記者發稿時,單條微博的熱度已飆升至轉發1525次,評論952次,創下謝謙近兩年微博生涯的轉發、評論之最。

學生眼中的謝謙

他是典型的四川「火巴耳朵」

  在「@蜀山吳天」眼中,謝謙「對自己的太太非常好,可謂典型四川『火巴耳朵』。」畢竟60多歲的人,思想比年輕人保守傳統一點也是正常的。但是傳統不代表歧視婦女。「他的微博下評論只要是他的學生和朋友都是挺他的,可見大家對他為人的信任和肯定。」

  謝謙也笑言,如果非要說自己是什麼主義的話,那就是「平權主義者」。對於學生調笑他是「火巴耳朵」,謝謙爽快地承認了。謝夫人在得知微博論戰之後,「洗刷」了謝謙一句「瓜娃子」,「哪個喊你啥子都往微博上發嘛。」

謝謙態度

他們在製造兩性對抗不回應不激化矛盾

  身處此場論戰暴風中心的謝謙,正處寒假生活中。他依舊每天含飴弄孫、與夫人鬥嘴、買菜煮飯、刷微博,偶爾續寫流浪貓段子。「兩條關於女學生的微博,不是同一個人。」他說,引發論戰的第二條微博所說事情發生在兩年前。

  「我那女學生是家中獨女」,母親非常捨不得她離開成都,她自己雖想追隨男友去上海,但也很捨不得離開父母,「他們敬重我,來徵求我的意見。兩個人看起來『鴨腸』得很。(四川方言,形容恩愛得很)」言談間,謝謙說男方給他的印象極佳,敦厚質樸,謙謙君子,得知其事業發展前景更大,於是給出微博所述的建議。不久後,二人結婚,女方就陪丈夫出國做學術研究去了。

  對於女性在事業和家庭之間的權衡。謝謙強調,「並不是說女方完全回歸家庭,放棄自己的事業,比如我那學生是當老師的,應該在把書教好的前提下,花更多的精力來照顧家庭,不一定非要去評教授。」

  持續在謝謙微博下跟帖的「@蜀山吳天」曾是謝謙帶過的本科學生,在他看來,在140字的微博中,缺乏上下語境,極有可能造成理解障礙。

  謝謙婉拒了記者想要聯繫女博士的請求,「希望不要去打擾她們。」謝謙發表兩條微博的初衷,是因為不少高學歷女生面臨同樣的婚戀問題,事業與家庭間的矛盾。「既然決定在一起,就要相互遷就、包容。當然,具體情況不同,該哪方讓步不是一概而論。」

  馮川在微博上透露,謝謙為學生終身大事勸言的背後其實還有「隱痛」—「他一博士女弟子,曾因婚姻不諧而跳樓自殺。」提到這件事,謝謙原本洪亮的聲音突然拔高了幾分。他的女博士羅洪玲在2012年,因婚姻問題跳樓自殺,「她還沒正式報導註冊,如果我了解了她的遭遇,一定會勸她離婚!」語氣斬釘截鐵。

  在事件發酵的過程中,謝謙並未做過正面回應,網友回復不刪也不關,「照樣吃他的面,喵他的喵。」「他們根本不是在爭取女權,而是在製造兩性對抗,在走極端。我不了解他們,也不曉得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他說,不回應是不想激化矛盾,如果關了或者刪了評論,人家反而會認為你就是歧視女性。所有的內容原原本本擺在那兒。認真看了的,都知道這是一個長者對晚輩的善良建議,絕不可能是性別歧視。」

馮川談微博論戰

說他有大男子主義,除非昧良心

  馮川在其微博中表示,孤立地看謝謙這條微博,確實不妥。婚姻大事要慎之又慎。結婚離婚,都不是可以隨便鬧著玩的,不能誤人誤己。許多年輕人也正因為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常向自己信任的長輩請教,這其中也包含自己的老師。

  謝謙性格直率,說話比較直截了當。可能出於他對該學生的了解,說了那些引來批評和謾罵的話。以我對他的了解,話雖不妥,但出發點還是好的,所以我說他有一種父親對女兒的直率和關愛。凡是讀過他博客和微博的人,要說他有大男子主義,除非是昧著良心。

記者手記

  當一條微博失去語境時,會發生什麼?回顧此前,青年歌手姚貝娜因病離世,微博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傳言,部分網友等不及核實信息真偽,爭相轉發「一手」獲取的碎片化信息,卻少有人真正在乎真相。

  隨手點開微博客戶端,有多少人在彈指間,來不及核實信息真偽、消化諸多140字背後的深意,只是瞅準感興趣的「關鍵字」,就匆匆評論或轉發。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有自由發聲的權利,「和而不同」,還需理性溝通。記者 林姝霏 薛歡(成都晚報)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這句話出自明朝文學家陳繼儒先生所著的《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然後他對這句話又註解道:「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就比如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因為斷章取義使得其成了古代女子揮之不去的枷鎖。古代的「男尊女卑」眾所周知,但更為發指的是,其剝奪了女子學習知識的權力,這不僅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女性的解放遙不可及。每當女子顯露對知識的渴望時,總被人以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繆言論所扼殺。
  •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誰說的?孔子表示不背這個鍋
    在古代,男權主義絕大多數處於一個優越的地位,而女子則是一種卑微卻又不可缺少的部分,她們的存在倒像是男性的附屬品。從大多數方面來說,女子需要遵守的規矩實在太多,從社會上給她們的三從四德就足以看出她們的地位,放到現在的話,絕大多女性都會表示抗拒這種歧視吧。
  •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被誤解千年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前半句話才是更重要的,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源這句古言的來源有許多說法,很早以前這句話就流傳下來,歷史久遠,無法考證真正說出這句話的人。其中的一個說法是,清朝大文豪張岱先生在自己的《公祭祁夫人》中提及「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然這句話中的眉工,則是明末時期的文學大家陳繼儒,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話呢?這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大多數人的思想禁錮。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批在歧視女性,看完上半句,我們都理解錯了
    古代中國有著很深刻的男尊女卑的觀念,甚至有句很出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理解成女子沒有才華才是有德行的體現,覺得不夠尊重女性。但是如今我們再反覆思考這句話發現真相併不是這樣,"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前半句"丈夫有德便是才",只是多年來我們以偏概全的理解錯了。
  • 古代為何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古代的女子每天都幹什麼
    在古代,封建主義社會,家人認為女兒長大遲早都要嫁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對女子都不太公平,基本上女子都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看待,並且古代都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政治發展的需要從漢代班昭作《女誡》中,就稍微透露出「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概是最早提出這種觀念的,從這點推移,大概很早之前就是這個觀念。
  • 玄學大師王愈逸:女人學易經打破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玄學大師王愈逸可不這麼認為,她表示「無毒不丈夫」跟古人所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了。大丈夫,自然是說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什麼時候惡毒陰損,暗箭傷人的這種前綴也能放在前邊來形容大丈夫了?
  • 「女子無才便是德」,添上前半句竟然是古代男子為了這些
    其中男尊女卑這個愚昧的思想更是壓迫了女性幾千年,相應而來的就是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對封建制度下人們精神洗腦的俗語。這也是古人信奉的男女關係不二標準,其實這句話在古代也不完全就是勸奉女子無需讀書,只照顧好男人和家就好了,然而在後世它開始被不斷尋求最高價值認同的男子更換含義變來變去。那麼它都還有哪些含義呢?一起來看下吧!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誤解了千百年,其實是讚嘆女性的!
    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就很容易被人誤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聽到這句話可能就會火冒三丈,覺得這純粹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壓迫婦女的表現。其實是大家完全誤會了,這本是誇讚女人的一句話,其中有兩層意思。第一,這句話裡的「無」字,不只是沒有的意思,而是一個動詞,有「不顯露」的意思。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其實這句對聯完整的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譯文:馮夢龍說:俗語說: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這話當然不對,就像麒麟雖然是吉祥之物,但不能捕鼠;鳳凰雖然是美麗的象徵,但不能獵兔,而像春秋時期申生這樣的仁孝,也不能代表他有治國定亂的才能。周朝最被稱譽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讚賞她的才能不下於當時的所有功臣豪傑,聖人沒有因為邑姜的才能而貶損她的德行,所謂的才能,也就是智慧,沒有智慧就是無知,如果沒有才幹等於有德,那是否等於說天下那些無知的村姑村婦,都是德行高潔之人呢,就如同日月,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月亮要藉助日光才能明亮,所以妻子向丈夫行芹,日落之後月光照明,因此女子是男子的輔助,這就是日、月的智慧和才能。
  •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才女班婕妤,學識卓絕且活得清醒
    文丨深度歷史觀古語有云,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古代的女子便被這種言論說法變得更加的麻木,但是事實卻是,這句話僅僅是男子對於女子的一種控制,因為女子擁有了才能學識,會令男子們引以為豪的自尊受到傷害,這對男子為尊的時代來說
  • 高考語文備考——常用敬辭和謙稱
    舍間:謙稱自己的家,也稱「舍下」。過譽:謙辭,過分稱讚。寒舍:謙辭,稱自己的家。鬥膽:形容大膽,多用作謙詞。後學:後進的學者或讀書人,多用作謙辭。後進:學識或資歷較淺的人。過獎:謙辭,過份的表揚或誇獎。指對方的表揚或誇獎。奴家:青年女子的謙稱。妾:女子謙稱自己。
  • 男子寬厚便是德,女子心善便是才
    《論語·衛靈公》中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小不忍害大義」;民間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養太和」的諺語。唐代張公藝寫的《百忍歌》中說:「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
  • 女子無才便是德?日本精英大學女性比例奇低的「秘密」
    東大畢業的日本首相數量超過其他任何大學。日本國家最高法院裡超過半數的法官都是東大校友。進入議會或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上,東大也「無校可敵」。而在這個終極「門第」裡,女性的身影卻未免寥落。過去二十年裡,東京大學的女性入學率一直只有20%左右。這跟亞洲其他國家的頂尖大學比起來嚴重落後。
  • 金庸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被證實 網友曬畢業證
    昨天,有自稱北大學生的網友在人人網上傳了一張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的照片,而證書的主人正是查良鏞(金庸原名)。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陳平原教授昨天向記者證實,金庸先生這幾年確實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北大國學研究院院長、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他(金庸)應該不用到學校上課。」金庸北大博士導師袁行霈,1936出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唐詩離我們有多遠?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尚君    在傳統文史考據的道路上,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用最艱苦的方法追求學識,從最堅決的方向認識人生」,由文入史,自唐溯漢,成為一代大家。著有《全唐詩補編》《唐代文學叢考》《舊五代史新輯會證》《漢唐文學與文獻論考》《四庫提要精讀》等。
  • 「停機德」與「詠絮才」——兩種不同價值觀下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紅樓夢》中塑造的薛寶釵與林黛玉並列十二金釵之首,不僅在作者心中難分軒輊,後世讀者爭論了兩百餘年也沒能分出個高下。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他們認為,對女性來說,「才可妨德」,因此才德往往難以兼備。
  •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
    參與活動:2017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37 姓名:黃天驥「這輩子我只努力當一座橋」 ——記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    這一系列教學思想和措施的實施使中文系學生受到很大教益,在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兩方面得到極大提高,畢業後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另外,黃天驥教授還致力於中文系學科建設工作,採取有力措施培養和引進人才,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承接社會辦學,為中文系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 復旦中文系教授傅傑:抄前賢語錄,贈大學新生
    【編者按】本文為傅傑教授在今天復旦大學中文系迎新會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授權刊發。歡迎、祝福與期望的話剛才系主任陳引馳老師都說了。作為教師代表,我借這個機會,抄幾段前賢的語錄送給各位同學。左宗棠以政治家、軍事家著稱,也是有學問的人——除了皇親國戚,那時候很多大官真的是學問大了官才大的。左宗棠教子很嚴,曾因身為高幹子弟卻不如平民子弟用功對兒子痛加申斥。他還教導說:人生讀書得力只有數年。十六歲以前知識未開,二十五六以後人事漸雜。此數年中放過,則無成矣。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