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日本精英大學女性比例奇低的「秘密」

2020-12-25 紅星新聞

Satomi Hayashi從小就學習特別努力,成績也非常優異。跟隨父親的腳步,進入日本最負盛名的東京大學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被東大錄取後,Hayashi的朋友卻警告說,這是在毀掉她自己未來結婚的前景,男人會被女生的東大學歷「嚇到」。然而到東大報到時,Hayashi發現,本科生中女性佔比竟不到五分之一。

△東京大學過去20年來女生只佔比2成,圖據《紐約時報》

東大女性佔比少的問題是日本社會的性別不平等的一種反映。據《紐約時報》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宣稱,日本的勞動力中女性參與率甚至超過美國。然而,日本很少有女性能升到公司管理層或政府最高層。

報導稱,這種脫節從學校就開始了。儘管日本的本科生中女性佔了近一半,但在歷史悠久的精英高校內,女性竟只佔五分之一,遠低於中國、韓國、新加坡等亞洲鄰居。這反映的正是女性進入日本社會權力高層的無力。

過去二十年東大女性入學率僅20%

遠落後於亞洲其它國家頂尖學府

在日本,東大畢業證就是一種終極「門第」,甚至可相當於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等知名院校的總和,足以為學生打開政治、商業、法律和科學界等各界的大門。

東大畢業的日本首相數量超過其他任何大學。日本國家最高法院裡超過半數的法官都是東大校友。進入議會或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上,東大也「無校可敵」。

而在這個終極「門第」裡,女性的身影卻未免寥落。過去二十年裡,東京大學的女性入學率一直只有20%左右。這跟亞洲其他國家的頂尖大學比起來嚴重落後。

據報導,中國北京大學的女性佔了近一半的比例,韓國首爾大學的女性約佔比40%,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女性佔比51%。然而,在東大,「你立刻就能發現有點東西完全不平衡。」Hayashi稱,「女性是社會的『半邊天』,但一個大學裡女性只佔20%,這就奇怪了。」

△男女比例失衡的東大校園,圖據《紐約時報》

東大的這種性別不平衡也超過了日本其他頂尖學府。7所公立大學裡,女性佔本科生的四分之一,而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女性約佔三分之一。

退休性別研究教授Chizuko Ueno今年在向東大新生的講話中提到,這種性別不平衡其實是超越了高等教育的一種社會不平等的表現。學生入校前,性別歧視主義就潛藏在很多方面了。「很不幸的是,東大是其中一個例子。」

Ueno教授提到了東京醫科大學蓄意歧視醜聞。相關官員承認,多年來在入學考試中壓低女性申請者的成績。就因為女醫生在結婚生子後可能不再工作,該大學將女性比例限制在30%。醜聞被揭一年後,女性的考試通過率超過了男性。

然而,Ueno教授的這些話觸動了一些人的神經。她在社交媒體上遭到抱怨,還有人直稱這是「鼓吹女性主義」。

女生少有多重因素

東大教授:我們像是女顧客少的商店

報導指出,並無證據表明東大存在操控考試結果的情況。官方稱,東大的女生入學率同申請率是成比例的,具有一致性的。

「我們就像是顧客少的商店。」東大為數不多的女性工程學教授Akiko Kumada稱,東大現在就是「女顧客少」。她認為,女性不斷被灌輸一個觀念——學術成就不是女性的追求。日本知名女團AKB48的歌詞中就提到「我還在上學,傻笨都沒關係」。

有些女性也害怕東大學歷最終會讓她們不可避免地走上職業道路,進入有著殘酷工作文化的公司。前幾年,一家全球頂尖的廣告公司裡,一名東大畢業生在受夠了騷擾和長時間加班後自殺,新聞震驚了全日本,導致公司CEO引咎辭職。

為了招女生,東大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讓女學生回高中母校鼓勵女生參加東大入學考試。此外,東大還為來自大東京地區以外的女生提供住宿補貼,每月為約100名女生提供3萬日元(約人民幣1910元)補貼。但這一政策被認為是對男生的一種歧視,遭到了批評。

然而,東大年復一年堅定地遵循傳統,吸收固定高中生源。2019年新生中,多達四分之一來自10所高中,其中7所都是男子高中。

東大拒絕採取其他行動招收更多女生,稱那是不公平的,質疑是否真的「需要為那些學術成就可能低得多的女性留出特別份額」。

日本家長對兒子期待更大

「女兒最好嫁人,當家庭主婦」

日本高中和大學的管理人員都稱,日本家長往往更傾向於推動兒子去努力。

「家長對兒子的期待真的很大,希望兒子走得儘量遠。」東京學藝大學附屬高中校長Hiroshi Ono今年送了45名學生進入東大,其中女生11名。Ono校長指出,家長對「推動女兒去努力,會感到不舒服,他們覺得女兒最好結婚,當個家庭主婦」。

Oin女子學校的畢業生裡,進入東大的女生數量超過其他任何高中。但該學校管理人員也指出,女生對於追求精英學校的教育是很矛盾的。「女性的人生要複雜得多。」校長Yukiko Saito稱,女生將來「不得不做很多決定,跟誰結婚,什麼時候結婚,是否生孩子等等」。

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想進東大全靠入學考試,而這門考試需花費數年準備,也需要參加補習學校。Zkai學校就是個大學入學考試補習學校,該校補習生進東大的比例很高。而Zkai學校主任指出,參加補習的女生要少得多。「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主任稱,東大女生很少,高中女生也很難看到東大就說「我也想去」。總之,在日本,「女生不如男生有雄心大志。」

東大女生稱遭受性別歧視

被人看作「老闆和他的秘書」

三年前,東大開始邀請高中推薦男女生各一名,可通過論文或面試免試入學。每年3000名新生中有70個免試入學名額。21歲的女生Aine Adachi就是通過免試途徑進入了東大。但在東大的校園裡,性別歧視以微妙的形式存在。

△21歲的Aine Adachi(中間後方)覺得自己在校園裡像是少數群體被人審視,圖據《紐約時報》

Adachi深深感到自己作為少數群體被檢視,甚至歧視。同男生一起學習討論,她會被人看作「老闆和他的秘書」。Adachi 反問道:「為什麼認為我是秘書,我為什麼就不能是老闆?」

東大的女生們常常感覺到被孤立。24歲的法律專業學生Kiri Sugimoto是班級畢業照上唯一的女生。她覺得自己就像「石頭堆裡一朵裝飾性的玫瑰」。

△Kiri Sugimoto說,她很不喜歡走進只有她一個女生的教室的感覺,圖據《紐約時報》

而東大男生並不覺得女生少是個問題。一些東大男生甚至避免跟本校女同學社交,他們更喜歡跟其他大學的女生交往。

24歲的東大研究生Erica Nakayama稱,東大男生往往對女同學有刻板印象,覺得她們太嚴肅。「他們覺得我們不夠美麗可愛。」Erica稱,一個男生曾說「東大女生有點嚇人」。雖然她當時只是笑笑就過了,但心裡覺得很受傷。

學校裡的一些俱樂部甚至暗中禁止東大女生參加。例如,30多個網球方面的社交俱樂部中只有2個招收東大女生。這一問題雖被校報指出卻也沒什麼改善。

面對校園裡的這些性別問題,男生根本沒有改變的動力,而女性也不願站出來發聲。Erica稱,她避免參加那些可能會被扭曲為女性主義的東西。「可能會給自己招來惡果。」她怕其他人會「覺得我太男性化或太強勢」。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林容 編譯報導

編輯 彭怡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誤解了千百年,其實是讚嘆女性的!
    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就很容易被人誤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聽到這句話可能就會火冒三丈,覺得這純粹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壓迫婦女的表現。其實是大家完全誤會了,這本是誇讚女人的一句話,其中有兩層意思。第一,這句話裡的「無」字,不只是沒有的意思,而是一個動詞,有「不顯露」的意思。
  •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這句話出自明朝文學家陳繼儒先生所著的《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然後他對這句話又註解道:「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批在歧視女性,看完上半句,我們都理解錯了
    古代中國有著很深刻的男尊女卑的觀念,甚至有句很出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理解成女子沒有才華才是有德行的體現,覺得不夠尊重女性。但是如今我們再反覆思考這句話發現真相併不是這樣,"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前半句"丈夫有德便是才",只是多年來我們以偏概全的理解錯了。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就比如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因為斷章取義使得其成了古代女子揮之不去的枷鎖。古代的「男尊女卑」眾所周知,但更為發指的是,其剝奪了女子學習知識的權力,這不僅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女性的解放遙不可及。每當女子顯露對知識的渴望時,總被人以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繆言論所扼殺。
  •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誰說的?孔子表示不背這個鍋
    於是後來,就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是聖人孔子所說,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孔子所說。這句話是出自《隋唐演義》七六:「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未必有德也。」
  • 古代為何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古代的女子每天都幹什麼
    在古代,封建主義社會,家人認為女兒長大遲早都要嫁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對女子都不太公平,基本上女子都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看待,並且古代都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政治發展的需要從漢代班昭作《女誡》中,就稍微透露出「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概是最早提出這種觀念的,從這點推移,大概很早之前就是這個觀念。
  • 「女子無才便是德」,添上前半句竟然是古代男子為了這些
    其中男尊女卑這個愚昧的思想更是壓迫了女性幾千年,相應而來的就是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對封建制度下人們精神洗腦的俗語。這也是古人信奉的男女關係不二標準,其實這句話在古代也不完全就是勸奉女子無需讀書,只照顧好男人和家就好了,然而在後世它開始被不斷尋求最高價值認同的男子更換含義變來變去。那麼它都還有哪些含義呢?一起來看下吧!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其實這句對聯完整的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被誤解千年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前半句話才是更重要的,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源這句古言的來源有許多說法,很早以前這句話就流傳下來,歷史久遠,無法考證真正說出這句話的人。其中的一個說法是,清朝大文豪張岱先生在自己的《公祭祁夫人》中提及「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然這句話中的眉工,則是明末時期的文學大家陳繼儒,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話呢?這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大多數人的思想禁錮。
  • 玄學大師王愈逸:女人學易經打破了女子無才便是德
    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玄學大師王愈逸可不這麼認為,她表示「無毒不丈夫」跟古人所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了。大丈夫,自然是說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什麼時候惡毒陰損,暗箭傷人的這種前綴也能放在前邊來形容大丈夫了?
  • 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謝謙稱「女子無才便是德」 引網友討伐
    「女子無才便是得」,當這句話從川大中文系教授謝謙的口中說出,當下觸動了全國網友的神經。「男權主義」、「性別歧視」……「聞風趕來」的網友為謝謙「打上了各種標籤」。他的微博一夕之間從曬貓、曬孫子、曬老婆的「一畝三分地」變成「硝煙瀰漫的戰場」。
  •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才女班婕妤,學識卓絕且活得清醒
    文丨深度歷史觀古語有云,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古代的女子便被這種言論說法變得更加的麻木,但是事實卻是,這句話僅僅是男子對於女子的一種控制,因為女子擁有了才能學識,會令男子們引以為豪的自尊受到傷害,這對男子為尊的時代來說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譯文:馮夢龍說:俗語說: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這話當然不對,就像麒麟雖然是吉祥之物,但不能捕鼠;鳳凰雖然是美麗的象徵,但不能獵兔,而像春秋時期申生這樣的仁孝,也不能代表他有治國定亂的才能。周朝最被稱譽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讚賞她的才能不下於當時的所有功臣豪傑,聖人沒有因為邑姜的才能而貶損她的德行,所謂的才能,也就是智慧,沒有智慧就是無知,如果沒有才幹等於有德,那是否等於說天下那些無知的村姑村婦,都是德行高潔之人呢,就如同日月,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月亮要藉助日光才能明亮,所以妻子向丈夫行芹,日落之後月光照明,因此女子是男子的輔助,這就是日、月的智慧和才能。
  • 「停機德」與「詠絮才」——兩種不同價值觀下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紅樓夢》中塑造的薛寶釵與林黛玉並列十二金釵之首,不僅在作者心中難分軒輊,後世讀者爭論了兩百餘年也沒能分出個高下。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他們認為,對女性來說,「才可妨德」,因此才德往往難以兼備。
  • 【韓國大學探訪】 世界女性精英的搖籃——梨花女子大學(高清組圖)
    人民網將針對韓國主要大學留學情況等內容進行系列深層報導。第二個為大家介紹的是世界女性精英的搖籃——梨花女子大學(以下簡稱「梨大」)。梨大建校於1886年,是韓國歷史最悠久、最有聲望的大學之一,為韓國培養了大批女性精英,包括韓國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醫生、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女CEO以及第一位女國務總理等等。
  • 引爆「親信門」的梨花女子大學,到底有多牛?
    持續半年之久的「親信門」事件終於落下帷幕,有人拍手稱快,有人扼腕嘆息,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場震驚世界、撼動韓國的「政治風暴」的源頭——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卻一片寧靜。樸槿惠「親信門」事件,原因錯綜複雜,經過撲朔迷離,源頭卻只有一個:梨花女子大學。2014年9月,18歲的「富二代」鄭維羅,以「馬術特長生」的名義考進了韓國梨花女子大學。
  • 男子寬厚便是德,女子心善便是才
    《論語·衛靈公》中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小不忍害大義」;民間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養太和」的諺語。唐代張公藝寫的《百忍歌》中說:「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
  • 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女醫生YoShiOKa YaYoi(吉岡彌生,1871年-1959年)於明治33年(1900年)創辦了專門培養女性醫師的教育機構---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吉岡認為: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首先必須使女性擁有經濟能力。而「醫生」這個職業對於女性而言,是最合適而且了不起的職業。
  • 日本排名第一的女子大學開始招收「心理上是女性...
    御茶水女子大學始建於1875年,是一所國立綜合女子大學,也是目前日本最頂尖最難進的女子大學,被稱為「女子東大」。一直致力於女性教育的御茶水女子大學,於7月2日發布消息稱:從2020年開始,接受在戶籍上是「男性」,但心理上認為自己是「女性」的性別認同障礙者入學
  • ZQ日本留學:充滿女子力的女子美術大學
    作為一所私立美術大學,它也是日本比較有歷史的百年老校。因1887年由東京府創立的官方唯一的美術專門學校-東京美術學校(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的前身)為男子校,不招收女性學生,為了能讓女性也能有學習藝術的地方,而在1900年對立創建了私立女子美術學校即為現今女子美術大學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