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英語課 喜憂參半
日前有消息稱,北京市小學一、二年級或將取消英語課,消息一出便引發社會各界熱議。北京
反對
「一刀切」改革造成教學困擾
「一、二年級取消英語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對師資安排、家長期望都會造成一些影響」。西城區某知名小學校長表示,近年來,學校招聘的英語老師都是英語專業畢業,如果一、二年級取消英語課程,必將對部分英語老師造成影響。與該校長意見相同的並不在少數,東城區一位小學負責人表示,學校目前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師資力量充沛,英語老師基本「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一、二年級取消英語課,則會造成部分英語教師的轉崗。但本是英語專業出身的英語老師今後能做什麼,目前學校也感到迷茫。「前幾年全市大力提倡小學開展英語學習,甚至納入升學考評體系。我校也積極引入英語專科老師,並加強英語學習力度。現在,師資剛剛配備齊全,一、二年級又要取消英語課,我們都不知所措了。」西城區某小學校長表示。
除對師資安排方面的影響外,海澱一位小學校長對三年級零起點教學是否會造成學生之間英語學習能力的差距也感到擔憂,「即使一、二年級在校內不開設英語課,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也會讓孩子在校外學習,這就會造成學生之間的落差。」西城區某小學校長認為,在辦學資質較差的小學,很多家長對英語的認知能力有限,就會造成對孩子在英語學習方面的不重視。如果學校取消一、二年級英語課,那麼則會造成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落後於辦學資質較好的學校學生。此外,如果學生家長將孩子送到校外英語培訓機構,則會造成孩子在學習進度、學習習慣的差異,從而影響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的質量。此外,豐臺一位小學校長認為,國外有不少的孩子從小就學習多國語言,也並未出現互相影響的情況。
取消英語易造成學習斷檔
「一、二年級的學習壓力比較小,所以即使校內取消英語課,我還是會在校外給孩子報培訓班。」阮女士的女兒正上幼兒園。阮女士表示,在國際化進程加快的今天,孩子需要通過英語這種語言工具與世界接軌,獲取更多的知識。現在已經讓孩子接觸英語,如果升入小學後取消英語課,將會造成孩子在這段時間英語學習的空白。因此,對於一、二年級取消英語課,阮女士表示反對。
此外,同樣就讀於幼兒園的孩子母親王女士表示,即使國內降低英語學習的難度,家長也會堅持讓孩子從小學習英語。「現在很多孩子在初高中階段就已經到國外讀書了,我們也正在考慮在高中把孩子送到國外。如果不抓緊學習英語的時間,恐怕孩子不能適應國外的生活。」王女士說。
支持
取消英語符合孩子成長規律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院儲朝暉認為,一、二年級取消英語,符合國家要求及孩子成長規律。「有些家長逼迫孩子過早接觸英語,效果並不是很好。在英語學習上投入過多時間、精力,必然擠佔孩子遊戲、休息的時間,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系列逆反情緒,甚至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很容易影響到今後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表示,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需要一段時間以調整學習方式。入學後的語文、數學、思品等諸多課程,本就造成孩子們的課業壓力和不適應,英語的學習也將造成對母語學習的衝突。因此,取消英語課程是對孩子們的一種解放。並且,在還沒掌握母語的情況下,學習英語勢必會造成孩子學習上的不理解,學好母語更有助於英語學習,因為語言都是相通的。東方金子塔兒童潛能培訓學校校長連凰岑認為,孩子在一、二年級階段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有些孩子母語掌握得比較好,便可多接觸英語學習;但如果母語還未掌握,就過早接觸英語,會對孩子造成壓力,影響其今後學習興趣的培養。
此外,儲朝暉認為,在基於對孩子學習狀況、整個社會英語語言環境的科學研究下,全國大多省份都未在一、二年級開設英語課。因此,此次改革是對之前過度冒進行為的一種改正。
改革意味回歸英語學以致用本質
北京市海澱區教科所所長吳穎惠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具體到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絕不簡單是什麼階段開課的問題,改革的核心應該是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真正回歸教與學,學以致用的本質。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也表示,英語教學改革,絕不意味著不重視這門學科,而是重新調整資源組合和供給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使用這種語言工具,從而成為「有深厚的母語素養、人文底蘊,又能夠流利掌握對外交流工具的人」,在國際舞臺上得心應手。
有專家接受北京
小學統測恢復英語口語 聽說練習引關注
近日,海澱區表示明年將恢復英語口語測試,並納入小學統測成績。口語測試題型分為個人簡介對話、教材朗讀、看圖對話以及根據圖片和文字提示講故事四大類型,難度將適度增加,口語佔英語測試比重20%。作為目前小升初推優的基本「入場券」,統測成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專家表示,此次恢復英語口語測試,意味著海澱區乃至北京市今後的英語教學發展方向將更側重聽說能力的培養。
學校:
以課本劇形式
加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對此,海澱區多位小學校長感到並不意外。「除去年沒有進行英語口語的統測外,之前每年都在進行。今年恢復很正常,但應該會增加一定難度。這與中、高考改革都是相互關聯的。」海澱區雙榆樹中心小學校長朱丹說。朱丹介紹,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雙榆樹中心小學一直十分看重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今後也一定會加強。學校在校本課程中,針對高、中、低年級開設不同層次的英語社團活動,與英語口語表演相結合,通過課本劇、情景劇演出的形式讓孩子說出英語,既鍛鍊了孩子的口語能力,也增強了孩子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此外,學校還通過「過洋節」的形式,針對高、中、低年級開設英語競賽,包括單詞比拼及課本劇表演等,寓教於樂地將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海澱區另一位校長表示,為加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學校將在課堂中深入落實,並結合新的評價體系進行教學整改。但該校長指出,若英語教材、課標、考試評價體系不做相應調整,很難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還將重蹈應試英語的覆轍。此外,如果一、二年級取消英語,或將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發展規律造成一定影響。
對於海澱區加強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整改方案,西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城區一直很關注小學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但具體落實方案目前尚在研究。東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東城區將推出一攬子綜合改革試驗方案,以頂層設計的方式兼顧教育改革各方面,英語教學改革也將納入其中。
民辦機構:
有針對性地開展聽說訓練
新東方(北京分公司)少兒部總監朱逢佳表示,學校將針對不同家長需求制定、研發相關聽力和口語課程。朱逢佳介紹,學校始終將聽力和口語視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並注重長期積累。在小學三年級前,學校開設專項聽力和口語課程,以全英文授課、外教參與的形式嚴格控制母語,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孩子真正地聽到、說出英語。學校通過遊戲、歌曲童謠、故事等多元教學手段,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應用英語。針對小學四年級及以上學生,學校將結合聽力、閱讀訓練逐漸引入語法的學習,並緊扣小升初目標,有目的性地為學生制定學習方法。朱逢佳表示,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學生不斷地積累與學習。
專家:
強調英語聽說能力
是注重英語的工具性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海燕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海澱區英語口語統測先取消又恢復,與中高考的英語改革不無關係。從對學生的學習引導來看,增加口語測試很必要,可以引導學生對英語實際功能的重視。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小學開設英語的初衷是為培養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海澱區以及北京市將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更側重於聽說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其他途徑改變現在的英語教學方式。當前把英語當成知識灌輸的語言學習方式是很落後的。今後,將把英語作為語言工具,與生活密切相關,而不僅僅是考試工具。這樣的嘗試,對於學生、家長、老師都是利好消息。
家長:
加緊課外口語班報名
「統測成績在小升初階段還是比較關鍵的。之前在英語的聽、說、讀、寫方面我們都比較重視,現在可能要做出一些調整了。」陶女士的女兒目前就讀於海澱區某小學六年級。陶女士表示,在中、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後,她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在得知海澱區將加大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後,陶女士更是為女兒在校外報了一所專門針對聽說能力培養的英語培訓機構。
「我們有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的打算,所以一直都很重視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高先生的女兒目前就讀於西城區某小學四年級。高先生表示,雖然目前孩子的年齡還小,西城區也未出臺將英語口語納入統測考試的政策。但在國際化環境的大背景下,從小培養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至關重要。
晨報記者 李小娟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