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痴迷劉德華的楊麗娟現狀如何?縱容是「利器」,正面管教能避免

2020-09-05 母嬰參考

父母的溺愛無疑是毀掉孩子的一把「利器」,不少家庭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會無原則滿足,只要他們開心,哪怕荒唐,哪怕離譜,都可以接受。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溺愛程度也可想而知,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所以,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自己難以實現的要求也會想盡辦法滿足,但這並不是件好事,而是在助長孩子的欲望。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當年痴迷劉德華的楊麗娟現狀如何

12年前,有一件事情轟動了全國,那就是「楊麗娟事件」,但她的經歷不僅讓孩子引以為戒,也讓父母反思。

一個名叫楊麗娟的女孩在年少時,做了一場有關劉德華的夢,從此便開始了追星之路,由於瘋狂迷戀劉德華甚至放棄了讀書,只醉心於看他的演唱會,聽他的歌曲,整日幻想著見偶像一面。

而楊麗君家境並不富裕,看演唱會、買唱片都需要花錢,但她的父親對她極其溺愛,為了能滿足女兒的要求不惜把房子賣了,四處籌錢,最後甚至賣腎來幫助女兒見偶像一面。

在一次活動上,楊麗娟如願以償見到了偶像,但只是簡單拍了幾張照片,連話都沒有說,最後,由於父親不能滿足女兒單獨見劉德華的要求,留下長達7頁的遺書投海自盡了。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楊麗娟做著導購的工作,和母親相依為命,收入微薄,生活條件也很艱苦,但好在清醒了過來。

悲劇的背後,往往是父母的縱容與溺愛

楊麗娟的事情確實令人心痛和感慨,但背後與父母的溺愛脫不了關係。

如果當年16歲的楊麗娟在追星的道路上,父母不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縱容她的任性,而是讓她以偶像為榜樣,不退學,繼續讀書上大學,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各項能力,或許今天不會是這個局面。

也許她成為了一名娛樂記者或主持人,或許還能單獨採訪劉德華。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過度溺愛,在其成長道路上會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剛開始是一件玩具,後來是一部手機,再後來是一件名牌衣服或首飾,孩子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大,最後壓垮了父母最後一根稻草。

《正面管教》這本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就已經成為了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受益匪淺的經典之作。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採用錯誤的育兒方法,比如縱容和溺愛孩子導致悲慘局面,還有些父母被孩子弄得垂頭喪氣,比如,不知道怎樣別讓孩子打架、能做他們自己答應要做的家務、能把玩具收起來......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威脅、吼叫和打。

而這本書告訴家長和老師,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寵溺、驕縱的管教孩子方法,而是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幫助孩子掌握生活技能和社會技能,並知道如何解決困難和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其次,本書讓父母明白為什麼寵溺和縱容對孩子的不良影響之深;「超級父母」對孩子會有什麼危害;如何消解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如何培養娃的好品質等。讓父母通過正面管教幫助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孩子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屬於正常的需求,但是家長自己心中要有一桿秤,其次,當孩子提出無理,難以實現的要求時,父母還需正確引導才行。

面對孩子越來越難以實現的要求時,家長可以怎麼做

1、學會說「不」

當家長拒絕了孩子的要求時,孩子自然是不高興的,有些家長看著自家小可憐於心不忍有時會妥協,或者用另一種方式來補償孩子,但其實,無論是哪種,都反而在助長他們的貪婪心理

所以,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難以實現的要求時,家長還需嚴厲拒絕,不給他們迴旋的餘地,這樣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人要求並不合理,從而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2、不讓孩子利用家長的面子

很多孩子抓住了家長面子問題,就會利用它來滿足自己的要求。比如在超市買東西父母不給買時,便會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吸引旁人的圍觀,當家長面子上掛不住時,就會答應自己的要求了。

如果此時滿足他們,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方法有效,下次還會採取同樣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

相關焦點

  • 她為了追求劉德華,賣掉房子守身如玉43年,楊麗娟的現狀如何了
    家作為孩子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應該好好教育孩子,理性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走,要和孩子建立一個平等的溝通平臺,而不是絕對的去管教孩子,否則會引起叛逆,導致越來越難管。當然,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會有個偶像,這個偶像可以是家人可以是老師但更多的還是愛豆。
  • 楊麗娟對劉德華因愛生恨:我在等他來道歉(組圖)
    資助用來改善生活透過楊麗娟的這份感謝信,記者了解到這次她接受「施爾美·美麗就業基金」的公益資助,一共獲得了一萬元現金。對於這筆收入,楊麗娟表示這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目前窘迫的生活現狀,但卻給了她重新面對困難的勇氣。
  • 楊麗娟:曾經瘋狂迷戀劉德華做錯事,現在回想起來很後悔!
    追星最失敗的案例——楊麗娟為了認識劉德華,其父親跳海自殺。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人叫做楊麗娟,是一位失智的粉絲。中學的時候,楊麗娟瘋狂迷戀上了一個明星,那就是劉德華,劉德華年輕帥氣,唱歌好、演戲好,是當時女生瘋狂愛戀的對象。楊麗娟作為一名學生迷戀偶像的程度已經大大影響了她的學習。她的臥室裡全部都是劉德華的海報,每天24小時關注劉德華的動態,聽劉德華的歌。
  • 11年後,40歲無人敢娶的楊麗娟說:「我還想再見一次劉德華!」
    1「還是想見劉德華一面。」11年後,楊麗娟接受採訪時如是說。這句話像熱油內的一滴水,瞬間沸騰了整個輿論。有人痛斥她不知悔改,有人唏噓她執迷不悟。我卻只感到一種深深的悲涼,究竟什麼時候,她才能從自己的夢中醒來?楊麗娟的夢,始於24年前,那一年她16歲。
  • 11過去,劉德華回憶楊麗娟事件:喜歡我沒錯,但我沒讓她逼父賣腎
    在事業上如此拼命的劉德華在愛情中亦是如此,他將自己的專只留給了一個人。劉德華曾說:「當兩個人真正決定要一輩子在一起以後,就不會再分開了。」>賣房、借錢、甚至借高利貸,做這一切只是為能使得女兒見上劉德華一面。
  • 楊麗娟再談父親當年死因:劉德華和媒體的冷漠也是關鍵
    提到「追星女」楊麗娟,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很熟悉,但若是談起曾經那個為見劉德華,把自己的父親逼得跳海而亡的女子,相信大家都會略知一二。她僅僅是用了一個「外國歌星開演唱會粉絲違反規定被趕走,而網友呼籲歌星道歉」這樣的一個例子,來影射自己與劉德華的事件,並堅定的相信,如果不是劉德華和媒體過於冷漠,自己的父親也不會選擇輕生!而對於如今的楊麗娟而言,追星已不再是頭等大事,與母親一同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 楊麗娟後悔追劉德華:如果人生重來的話 不會那樣地做
    楊麗娟後悔追劉德華:如果人生重來的話 不會那樣地做 2019-11-22 11:31:43 來源:荊楚網  |  作者:佚名【楊麗娟後悔追劉德華】以「劉德華瘋狂粉絲」見稱的楊麗娟,在當年迷戀劉德華狂舉,令人非議,其中在2007年她父親因女兒過度追星而自殺而亡,引發社會爭議及討論。
  • 楊麗娟接受採訪,一天收入90塊,目前依然單身,一個詞形容劉德華
    劉德華有一位比較有名氣的粉絲,她就是楊麗娟,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她與劉德華之間的事情,她的父親賣掉一個腎,只為讓她可以見到偶像,父親最後選擇跳海自殺離開了人世。最近,楊麗娟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她還是一位愛美的女人,為了上鏡讓自己看起來漂亮一些,前一天提前去理髮店做了頭髮,採訪之前還花了精緻的妝容。
  • 楊麗娟再談劉德華:仍舊保持對他的愛意,父親的離開不是我的錯
    時隔11年,那個曾經瘋狂的楊麗娟到底怎麼樣了呢?11年的時間過去了,她有沒有醒過來。從蘭州方面傳來的最新消息,楊麗娟接愛了某媒體的採訪,並且是表達了自己當下的想法:仍舊保持對他(劉德華)的愛意,父親的離開不是我的錯。
  • 劉德華:楊麗娟父親去世後 第一次看心理醫生
    記者劉暢報導 號稱「男性風尚標」的「天王」劉德華近日為頂級男性雜誌《智族GQ》拍攝封面,從17歲參加無線的藝員培訓班就開始逐漸地接觸傳媒,從開始的青澀到現在的收放自如,這30年劉德華變了很多。
  • 作家金小安對話慧育家桂智偉談如何「正面管教」
    原標題:作家金小安對話慧育家桂智偉談如何「正面管教」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整個社會對兒童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作家開始關注兒童教育問題,今天兩性作家金小安對話慧育家創始人桂智偉就如何對兒童進行「正面管教」此問題展開了討論和訪談。
  • 粉絲的興風作妖史,張國榮譚詠麟成龍劉德華肖戰都曾躺過槍
    1994年楊麗娟說自己能到了劉德華,心理發生變化,覺得她跟劉德華一定是有特別的緣分。 1995年迷戀劉德華已經到了痴迷程度,也不上學、工作,甚至連朋友都不交,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足不出戶。
  • 揭秘劉德華背後的8個經典女人:梅豔芳最悲情
    同時再次翻新吐露當年自己如何與劉德華孤男寡女共處同室的初夜經驗,她還說因為曾經和劉德華的深深戀情,影響了自己以後與其他男性交往的機會,而且因為對華仔用情太深,她很難再次接受其他男士的追求。劉德華曾評價說,關之琳是他所見過的真正的美女。言外之意,他在娛樂圈見過那麼多靚麗女人,與真正美女還是存在距離的。自然,這種評價並非劉德華一個人的,而是所有電影人的,甚至包括影迷。
  • 陪讀媽媽賠上性命,正面管教避免悲劇重演
    如何管教孩子,這的確是一個千古難題。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白巖松說過:不是當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大行當。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那麼,究竟應該怎麼管呢?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Jane Nelsen)的《正面管教》一書,幫助許多父母學會了運用正確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
  • 正面管教介紹
    神經學研究表明,孩子從出生起就「本能地」與他人連接,那些感到家庭,學校和社會有連接的孩子不當行為比較少,簡尼爾森對 「以教育為目的的有效管教」提出了五大要素,下面我們來說一下這五大要素分別是什麼?二、正面管教的五大要素1、幫助孩子感受到連接幫助孩子感受到連接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正面管教始終踐行先連接再糾正的原則。
  • 那個為追劉德華家破人亡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13年來,楊麗娟父女一共舉家6次到北京,3次遠赴香港。 只為實現跟劉德華近距離接觸的夙願。 彼時,楊麗娟輟學在家沒有工作,父親楊勤冀業已退休,母親是家庭主婦。 一次次奔波追星的代價,遠非這個斷了收入來源的普通家庭所能承受。
  • 《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學會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比如,你會發現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其實是無辜的,是你錯怪了孩子;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獲得許多實用的小技巧、小工具,比如,應對孩子發脾氣時的工具——憤怒選擇輪;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能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比如,同樣是「你做了些什麼
  • 正面管教的3個誤區,家長必看
    曾看過有一期《少年說》,一名初中女生走上臺前,委屈地對自己的媽媽喊話:媽媽,你能不能誇誇我? 原來,女生的媽媽很喜歡拿她和表姐做比較,媽媽對表姐讚不絕口,卻從沒有誇過自己。女生說:「我也有優秀的地方。」「我不怕黑,我願意做家務,儘管我的成績沒有表姐那麼好,但是我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奮鬥。」
  • 讀《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一書由美國的簡-尼爾森所著。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提到了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例如,「我能行」。2.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例如,「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