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趨嚴,噴湧出現的眾多現金貸平臺迎來末日狂歡

2020-12-17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99%的現金貸平臺將被清理。」面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某直轄市互金協會負責人發出如是警鐘。

「抓緊賺錢,靴子隨時可能落地。」一家現金貸平臺創始人也如是「坦承心跡」。

近一年多來,作為消費金融的分支,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現金貸(小額現金貸款業務)在中國強勢崛起,一如此前的P2P、校園貸。

不過,現金貸比其他新興網際網路金融業態更快速地遭遇嚴監管環境。

暴利、高息、共債、暴力催收——自今年4月銀監會要求做好現金貸清理整頓工作至今,持續佔據輿論浪尖的現金貸漸被標籤化,甚至被稱作民間高利貸的「線上版」。

10月,現金貸行業的龍頭之一趣店集團赴美上市,更是以百億美元市值引爆各界對現金貸的「起底」,其股價隨即掉頭而下,幾近「腰斬」。

在一次失敗的「公關」之後,趣店集團選擇迴避輿論,拒絕了包括《財經國家周刊》在內的「任何形式的採訪」。

一邊是華麗的報表數據,一邊是諱莫如深的業務模式。在監管趨嚴和輿論質疑之中,包括趣店在內,最新的簡普科技(融360旗下公司),早期的信而富、和信貸、拍拍貸,於今年陸續境外上市。樂信集團近期也遞交了IPO招股書,擬登陸納斯達克。

觀望、掙扎、轉型,還有最後的「狂歡」,同時上演。

鑑於「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11月2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並禁止新增批小貸公司跨省開展業務。此舉相當於封堵增量,防止風險蔓延。

《財經國家周刊》從監管部門了解到,針對現金貸的其他相關規定也在醞釀當中。

高歌瘋長

「這麼多現金貸平臺,從哪冒出來的?」一位親歷我國網際網路金融成長全程的資深人士統計,現金貸平臺存量至少1萬家,且一度日均新增近百家。

自去年8月銀監會等部委發布《網絡信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後,P2P網貸機構紛紛探討轉型小額分散業務,尋找優質資產,將與監管新規有著「高匹配度」的消費金融業務迅速提上日程。其中轉型成本最低、規模瘋長最快的,便是現金貸。

「P2P發展至今,需要新的模式和形態來應對監管,現金貸生逢其時。」亞太律師事務所投資金融律師董毅智說。

實際上,現金貸在2013-2014年已初現端倪,但彼時並不被業界看好,受訪的風投人士均稱「當時並未在意」,行業並無爆發之勢。

某現金貸平臺創始人告訴記者,平臺上線當天僅接了寥寥幾單。「當時很忐忑,擔心成本收不回來。毫無如今新入場者面對暴利時的狂喜。」

直至去年初,整個行業仍處於「半熟期」。到年中,各平臺開始逐漸分出梯隊——月放款6億元以上為第一梯隊,2億-6億元為第二梯隊。在一位匿名的資金中介人士看來,「2億是A輪融資的基本條件,否則免談。」

今年年初,大批平臺「拔地而起」。據該中介人士統計,僅北京地區月放款1億元左右的平臺就不下20家。「上個月剛註冊,這個月就放款1個億且砍頭息15%-20%的,比比皆是。」

在諸多受訪人士看來,大量平臺都是「玩票」心理,作為放款機器,甚至不購買反欺詐產品,直接「裸放」。

其後遺症,便是當前令人堪憂的壞帳率。

記者從北京市互金協會獲悉,有平臺開通上線三個月的壞帳率就達80%。而前述中介人士提供的數據顯示,整個行業的首逾率已高達20%-30%。

常見的風控手段如借款人行為分析、打分卡模式、反欺詐校驗等,通常會根據平臺對風控的嚴格程度及數據的完整性,須為每筆貸款付出10元至70元不等的成本。為了節省成本,有些平臺只簡單接入反欺詐系統,刷一遍黑名單庫就放款,用高利率、高收益去填補壞帳損失。

「信息不對稱使得這類平臺很難以現行模式進行有效風控。」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對記者說。

此外,各種角色相繼入場,產業鏈條上獲客、風控、催收等各個環節均已衍生出一系列業態。

例如,高獲客成本帶動的「流量產業」,讓平臺的導流業務盈利激增。某分期貸款平臺CEO苦笑稱,目前其導流業務收入已遠超主營業務收入,而CPS模式(按最終放款金額計費)動輒150-200元/人的成本,只能靠提升復貸率來儘量攤平。

共債風險

「最大的風險在於共債群體,其收入與負債完全不成比例。」前述中介人士將此形容為「觸目驚心」。

以其最新接觸的一名共債者為例:一名21歲女大學生,一線城市打工族,月薪4600元,在多個借款平臺的總負債高達28萬元,具體用途不明。

「這實質是『掠奪性過度借貸』。」北京市互金協會秘書長郭大剛說。

中智誠徵信數據顯示,現金貸行業目前的共債比例已超80%,人均借貸次數為4-10次。

有業界人士表示,「去年『5頭、10頭』共債(指在5個、10個平臺借款)就已經很高了,對今年後入場的平臺來說,『30頭』以上才算高風險客戶。」

氪信創始人朱明傑對記者說:「共債者充當了將資金從新平臺轉移到老平臺的『介質』。」由此,多頭借貸、以債養債等現象構成了複雜而脆弱的債務鏈條,致使現金貸資產質量急速下滑。

在此前監管層對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披露等規範下,網貸平臺資金端的風險雖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但校園貸、現金貸的出現卻讓資產端的不確定性持續攀升。「風險正由資金端向資產端轉移。」一位監管人士說。

共債風險是如何變得複雜與嚴重的?

從借款人來看,首先是受限於徵信質量。前述中介人士稱,很多借款客戶的徵信記錄較差,只能從網貸平臺融資。其次,網貸平臺的違約成本低,多數平臺不購買使用央行徵信系統,違約行為不影響個人徵信記錄,造成了共債者還款意願低、壞帳率高。

例如,前述中介人士的客戶中,一些人每月平均十幾天都需要還款,但數月後就表示「還累了」;甚至還有一些共債者認為,「靠自己本事借的錢,憑什麼要還?」

「必須高度警惕惡性循環。」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颯對此表示,「借款人教育不能缺席。」

從行業來看,平臺、資金的足量甚至過量供給,成為共債者借新還舊、以債養債的活水,一旦停止資金供給,債務鏈條斷裂,則大量平臺或將被拉出水面。「粗略估計,整個網貸行業擁有約3000萬借款人的共用地基,若共債風險積聚,則交叉風險不可避免。」紛享科技CEO魏勇對記者說。

這與2012年以來浙江溫州等地爆發的多頭借貸風險頗為相似——由資金收縮而引發了債務問題的連環爆發,只不過有線上線下、大額小額之別。但現金貸的影響面要大於前者的特定區域。

解法之一,是建立數據共享平臺以抵禦共債風險。儘管中國互金協會已建立起了協會會員範圍內的數據共享平臺,但目前數據的真實可靠性難以保證,且大量共債者仍游離於協會監測之外。

「適時、適當限制資金端的注入,也是一個辦法。」魏勇說。

資金源頭

此前收割高息「暴利」的資金端,風險亦已不容忽視。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梳理發現,目前現金貸的資金來源中,P2P佔據過半,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佔近三成,此外還有上市公司、信託、個人自有資金等。

「首先是剪不斷理還亂的P2P。」前述中介人士直言。

起初,P2P只向現金貸做資金輸出。記者獲悉,某現金貸平臺去年年初資金鍊斷裂,單憑P2P「輸血」不到一年,單月放款量即衝破5億元。嗅到暴利後,一些P2P平臺於去年年底招兵買馬,今年全面上線自家的現金貸產品。

根據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統計,截至目前有592家P2P平臺上馬了現金貸業務,包括拍拍貸、宜人貸、信而富、點融網等行業「領頭羊」,約佔P2P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15.8%。一部分P2P平臺不僅資產端全面接入現金貸,名下也連掛多家現金貸平臺。

其次,「傳統金融機構進入現金貸的資金規模也遠超想像。」琥珀科技創始人李永慶介紹,有部分銀行資金穿過多層渠道注入現金貸。

例如,東北地區某城商行為某現金貸平臺提供資金,平臺倒閉後,該行放出的7億元資金僅收回不到4億元。

此外,行業規則、門檻的缺失為個人資金自由出入現金貸提供了通道。

例如,北京某現金貸平臺以年化利率50%的成本接入私人資金,該平臺的借款名義利率低於36%,但綜合「砍頭息」、手續費等費用,年化利率高達360%。

一位放款人透露,他通過某平臺放款,名義利率年化24%,實際周利率超過40%,「即借款人借1000元只到帳700元,一周後還款1000元。」此人早年即在浙江從事高利貸業務,「現在我能通過網際網路向全國放款了。」

注入的資金,除主要用於放款外,也有部分用於「風控」;另一部分則充當保證金來撬動更多資金,繼續推高放款規模。

「平臺付出大量資金來獲客和徵信,一旦卻無法用收益來覆蓋,將出現『失血』。」大連京北網際網路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總裁、上海交通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所所長羅明雄對記者說,如果行業開始走下坡路,風險將蔓延至資金方,即大量網貸平臺和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波及多個金融領域。

監管趨嚴

近期,央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等一再強調: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網際網路金融亦不例外。

在中央和監管部門反覆進行金融風險警示、劃定底線的背景下,除11月21日互金整治辦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的通知外,《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從監管層權威人士處獲悉,監管層正在持續醞釀針對現金貸的監管辦法。

記者從北京市互金協會也獲悉,協會已對北京地區現金貸平臺作出了風險提示及流動性提示。

據本刊記者調研,自今年4月接收到銀監會等部門放出的整頓信號以來,就已有相當多平臺已不再高歌猛進,努力為接下來應對監管留出緩衝空間。杭州某現金貸平臺創始人介紹,其原本5月份計劃放款8000萬元,但僅完成2000萬。「當然,也不乏最後的狂歡者,有同行今年前十個月就淨賺8000多萬元。」

「存僥倖心理的不在少數。」星合資本董事長郭宇航說。

此外,近百家平臺已投身東南亞市場另謀出路。「一方面規避國內監管和市場的雙重壓力,另一方面進軍廣闊的未被開發的新市場,競品少且獲客成本低。」網貸天眼副總裁潘瑾健說。

不過,有的「轉型」外衣之下,風險或新風險仍然存在。

例如,有的平臺產品標明了零利率,但借貸行為卻脫離平臺在線下點對點轉帳,借款人以「打賞」模式支付利息來隱匿實際利率,這類行為的年化利率最高可達1000%。

「就像校園貸。」前述中介人士稱,「很多平臺更名之後,回到線下繼續展業。」

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出未校園(愛學貸線下產品)、愛尚金融(原「博為」)、聚額分期(原「52額度」)等,此前均為線上校園貸平臺,清理整頓後隨即轉至線下。

羅明雄對此建議,除規範「砍頭息」、高利率和共債行為之外,也應在政策引導下鼓勵市場的良性、充分競爭,使現金貸既能填補市場空白,又能保證合理借貸成本。

錢軍認為,應設立行業準入門檻,並且在平臺成立初期即對股東、平臺資質等信息進行充分披露,以規範化經營來賦予現金貸更多社會責任,而不僅是牟利的商業模式。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建議,應規範現金貸業務的信息披露,對借款利率、手續費等費用給予借款人明確提示。

而在郭宇航看來,放任不管自然會積聚風險,「急剎車」引爆的新風險也不可不防,有序、精準的監管介入或相對穩妥。「行業必然經歷洗牌,最終留下的必然是有能力、有責任的平臺」。

(《財經國家周刊》文/王亭亭、劉秋娜,實習生王露露、蔡文瑾,原標題:《現金貸的 「最後狂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隨手借:強監管下現金貸將向正規化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以來,面向工薪族、高校學生等人群的「現金貸」異軍突起,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發展最為迅猛的業務類型之一,面對龐大的用戶人群及市場蛋糕,各方都看到了業務開拓的商機。但是,隨著現金貸發展,利率過高、野蠻催收、濫用個人信息等問題層出不窮,消費金融亂象頻現。
  • 監管嚴控下,現金貸是否會被「一刀切」?-虎嗅網
    今年4月,一直野蠻生長的現金貸行業,迎來了監管的第一次洪潮。此後,具體細則一直遲遲未出,也讓現金貸行業如履薄冰:監管到底是會像校園貸一樣一刀切?還是手下留情?據監管層透露,下半年是否出現集中爆發的債務危機,可能會決定現金貸的行業命運。行業命懸生死一線。01監管來臨2016年以來,消費金融領域最火的,無疑是現金貸。據不完全統計,現金貸平臺已多達上千家。
  • 網絡小貸凜冬將至? 業界預測特急監管函只是第一步
    11月21日,監管層下發特急文件,禁止各級小貸公司監管部門新批設網絡小貸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監管來得太快了,本以為要到元旦才開始。」一位現金貸平臺的人士表示,監管收緊讓現金貸市場一片風聲鶴唳。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此次發布的通知直接針對的就是目前備受爭議的現金貸業務。
  • 嚴監管下現金貸眾生相:逾期飆升,平臺催收成功就拉黑,「老哥」放言...
    從低調悶聲賺錢到趣店赴美上市,現金貸暴利的口子一下子被劃開,再到監管的重錘落下,中國的現金貸行業在一年的時間裡就走完了一個生命周期。在這個江湖裡,老哥們把現金貸叫口子,借錢叫擼口子,平臺背景好,額度高,借款周期長是為大口子;額度低、期限短就是小口子,他們通常擼大口子還信用卡,擼小口子還大口子,並且不斷嘗試新的口子,在老哥們的手機上,裝滿了擼口子的APP。 然而,監管的大錘在趣店上市以後,隨之而來。
  • 環保及監管政策趨嚴 紡織洗滌行業將面臨洗牌
    環保及監管政策趨嚴 紡織洗滌行業將面臨洗牌 2018-12-06 07:19:05 來源:新思界網 紡織洗滌行業是指專業提供衣物和紡織品洗滌熨燙、染色、織補及皮革類製品護理等服務的行業
  • P2P平臺監管趨嚴:我來貸平臺「高息暴收」換「馬甲」 我來數科重出...
    但《華夏時報》記者發現,各大投訴平臺對於其公司的投訴量仍舊居高不下。「暴力催收」、「惡意爆通訊錄」等字眼仍舊出現在我來數科的投訴頁面。 監管趨嚴,各大平臺爆雷消息頻發 P2P網絡借貸平臺本身是對傳統金融業的有益補充,但是可能由於部分平臺在風控把握以及相應的經營整體環境不樂觀等情況下,會出現平臺跑路、爆雷等情況,在這種情況發生時借出錢款的一方用戶會無處可維權;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對於利息率以及相應的手續費計算過程不明確,而導致整個帳單大幅超過原本應該還款的金額
  • 現金貸是什麼?有借貸機構大幅度提高利率逃過監管
    現金貸亂象實質是缺乏監管   在日前召開的「2017首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發言中再度強調,包括「現金貸」在內的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近幾年,依託於P2P等新興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現金貸這一漸趨活躍的小額信貸所產生的問題,受到了輿論的高度重視,如何對它進行有效的監管,已成為規範金融秩序的重點課題。  所謂現金貸,用金融術語來說就是現金信用,它區別於在我國已出現多年的消費者零售信用。
  • 兇猛現金貸背後的欲望深淵:女子網上擼81隻貓,欠下70萬元債
    現金貸江湖波詭雲譎,一邊是資本狂歡,市場野蠻生長,網貸平臺不斷締造財富神話;另一邊是眾多借款人被欲望裹挾,越借越多,以貸養貸,陷入深淵。  近日,南都記者實測發現,一些網貸平臺只需要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就能借款,連肖像認證都不用。單筆借款最少500,上限則因人而異。如此輕鬆的流程背後,則暗藏著年利率高昂的巨大陷阱。
  • 爬蟲遇史上最嚴審查,套路貸整治成導火索
    然而爬取的數據量過大導致其入侵的伺服器奔潰,巧達科技抓取其他平臺客戶資料被立馬揭露出來,巧達科技也因此陷入爬蟲危機。關於爬蟲風波,牽連最深的則是大數據風控行業,9月份爬蟲和大數據風控整治達到了高潮,整個行業一度被稱「人都快抓沒了」,而這背後,凸顯了監管對大數據行業侵犯用戶隱私、服務套路貸打擊加碼。
  • 監管新規徵求意見 網絡小貸行業將迎來變局
    與傳統小貸不同,網絡小貸突破了地域限制,向全國網際網路用戶提供貸款,加之後期「現金貸」亂象的出現,2017年11月2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整治辦下發特急文件《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叫停了網絡小貸牌照的發放。而當時市場上共有網絡小貸牌照249張,其中完成工商註冊的229張,已過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註冊的網絡小貸牌照20張。
  • 現金貸被叫停!宜貸網:實物抵押平臺更安全
    通知表示,由於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自即日起,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網際網路)小貸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貸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現金貸的風險  據了解,現金貸審核客戶的徵信數據主要是:少數頭部的互金企業會進行數據共享,多數現金貸公司會藉助芝麻信用等第三方徵信數據。  因此現金貸的風險在於,目標客戶一般是不滿足信用卡辦理條件,家庭人均年收入約為3000到5000元,年齡在18-35歲之間人群。
  • 日本版「現金貸」啟示:前首富曾因此破產
    綜上所述,日本當年的消費金融行業與中國有眾多類似之處,只不過中國市場借網際網路將信貸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以P2P信息中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以及金融機構+助貸模式實現各類信貸業務。從目前的輿論導向來看,業內也普遍對現金貸的高利率、債務人的多頭借貸以及暴力催收質疑頗多。
  • 那些野蠻生長的行業,在政府監管後的生死存亡1:一元奪寶和現金貸
    導致眾多資本玩家瘋狂湧入一元奪寶市場的原因,是它的盈利模式:一元奪寶的商品定價普遍高於市場價,且不需要倉儲備貨,只需等抽獎後給中獎用戶發貨。若機器人帳號中獎,則更無需發貨。政府監管原因一元奪寶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而興起,平臺公正性、信息透明性缺乏監管,缺乏明確且有效的法律保障,導致產品參差不齊。
  • 電子菸監管趨嚴 網際網路禁售電子菸 戒菸功能是噱頭
    電子菸監管趨嚴 網際網路禁售電子菸 戒菸功能是噱頭 2019-11-08 17:18:41 來源:大眾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電子菸監管趨嚴】近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告要求
  • 現金借款APP嚴控費率至法定範圍內:擁抱監管、合規運營
    12月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統籌監管,開展對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
  • 現金貸是什麼?暴利數據江湖揭秘 偽裝金融創新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現金貸」這樣的「金融產品」,對實體經濟談不上什麼「服務」。對「現金貸」,必須給予嚴格的管控引導。由央行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制定監管新規,正是基於管控引導的思路。
  • 聚焦現金貸存量整頓:如何理解?什麼樣的是不良?
    聚焦現金貸存量整頓如何理解?12月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統籌監管,開展對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新華社隨後發文稱,監管層整頓以現金貸為主要業務的互金市場已箭在弦上。正如金融業內人士所言,現金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不擇手段的催收能力。
  • 課外培訓監管政策趨嚴 對啊網砍掉K12項目
    (圖片來源:全景圖片)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張斌 前幾天剛進入成人職業教育平臺對啊網K12項目部的小李(化名)12月4日卻不得不面臨去留問題。「我們的新項目K12剛成立,都已經招了幾個人了。然而,今天早上卻得到項目被砍的消息。「對啊網內部人士對12月4日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
  • 個貸投訴激增 監管從嚴核查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各網絡投訴平臺發布的投訴內容發現,綜合利率高、捆綁保險、宣傳不符、第三方合作機構違規等問題成為銀行個貸投訴的重災區。投訴增長的同時,銀行個貸業務尤其消費貸領域的監管也在加強,其中貸款額度、資金用途等監管檢查較以往更嚴。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監管趨嚴,但信貸資金挪用作購房、炒股情況依然不減。
  • 日本現金貸也瘋狂:從民間「消金三惡」到銀行「過剩融資」
    然而,過度消費導致了「消金三惡」(高利率、多頭借貸、不當催債),一些底層用戶陷入債務危機,甚至出現自殺或離家出走的極端事件,軟暴力催收導致的社會問題更是備受詬病和輿論指責。重磅監管之下,2000年後,日本消金亂象逐漸熄火。如今,在負利率、監管真空的態勢下,日本的銀行成了現金貸的主力,過去五年間現金貸餘額漲幅高達7成,「過剩融資」正引發日本監管層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