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遇上門外需要幫助的人,孩子應該怎麼辦

2020-10-09 大話小畫繪本館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再三叮囑過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可是世界上沒有萬能公式,如果遇到兩難選擇的話孩子應該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繪本《門》中的小男孩是怎樣做的。

《門》 陶菊香 編繪


《門》

一位叔叔的綠外套被風吹到了樓下。

叔叔來到小男孩家門口詢問,想要進去撿外套。


「不行不行,媽媽說,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小男孩說。

叔叔只能想別的辦法,他搬來了一架梯子,嘗試用一根棍子夠外套。


不過叔叔好像失敗了,要不要幫他呢?小男孩很糾結。

過了一會兒他打開窗戶,探出頭對叔叔說:「也許……我能試一下。」

小男孩回房間拿了一個掃把,只見他一手扶著門框,一手拿著掃把去夠,仿佛整個表情都在用力,樣子很是滑稽。


可是……掃把太短了。

叔叔拿著棍子來到門前說:「還是用我這根棍子吧。」

小男孩從門縫裡接過棍子再次嘗試。

可衣服還是滑下去了。

他靈機一動用毛線把衣架綁在棍子上,這樣衣服就不會滑掉了。最後終於幫叔叔取回了外套,叔叔連忙向他道謝。


小男孩不僅聽媽媽的話沒有給陌生人開門,還幫助叔叔拿回了外套。

體會人物的心理

繪本大部分畫面運用暖黃色調,給人一種舒適、和諧的感覺,也為故事奠定了溫暖的基調。

故事開始畫面中灰綠色的背景上紅色門鈴格外醒目,這是給讀者發出的警示。


繼而,以貓眼的視角展現門外的場景,營造了一種緊張不安的氛圍。看到這兒,相信孩子也會代入畫面中小男孩的角色,思考到底應不應該給這位叔叔開門呢?

小男孩桌子上擺放著的畫也暗示了他的心理:畫中是一隻大灰狼張著血盆大口追趕著小兔子,小兔子嚇得倉皇逃竄。


這個故事也是家長經常叮囑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的畫面表現。可見小男孩時時刻刻記得媽媽的囑咐,他不是不想幫助叔叔,只是出於自我保護不能開門。

發現圖畫中的創意

這個故事是在一塊暖黃色的布上用各種布、紙、線等材料製作而成的。

人物的臉和手是在紙上畫出來,經過裁剪以後粘貼到布料上的,門、窗框好像是紙膠帶粘貼的,地板是孩子寫字用的「米字格」,小板凳是用報紙裁剪的……


這些設計充滿了創意和樂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來找找畫面中還有哪些有趣的設計。

孩子在觀察、猜測、想像的過程中也鍛鍊了思維能力。這些有趣的發現也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激發對閱讀的興趣。

找尋自我保護和善意的平衡

繪本的前、後環襯中高樓林立,不禁讓人想起現在城市發展迅速,人與人之間雖然只有一門之隔,可是這扇門隔開的不僅是彼此的空間,也隔開了彼此的信任和溫暖。


小男孩跟這位陌生叔叔之間隔著門發生的曲折故事,讓我們看到溫暖與善意是小男孩心底關不住的陽光。


小男孩努力在局限的空間中幫助陌生人,而且自始至終都沒有打開門,既沒有違背媽媽「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的囑咐,也成功幫助了別人。他找到了自我保護和善良助人之間的平衡。


相信孩子可以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小男孩的溫暖與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牢記「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同時也學到「門開一線」的智慧。

相關焦點

  • 「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家長做到這3點,孩子一個人在家也安心
    ,讓孩子能有一些防範意識,小甜也不例外,小甜有一個8歲的女兒,在孩子6歲以前都是奶奶照顧的,但是後來上了小學就是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接完孩子回家以後,小甜就要回公司加會班,所以孩子經常會一個人在家等爸爸媽媽回來,小甜就告訴女兒:「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女兒問:「萬一是爸爸媽媽呢?」
  • 幼兒園安全兒歌,不給陌生人開門,教案
    活動目標一知道獨自在家時,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二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有自我保護意識的方法活動過程>一歌曲小兔子乖乖導入,媽媽和大灰狼回來,小兔子分別是怎麼辦的?幼兒要知道不減大灰狼不能開門,其他不認識的人也不能開門由這個問題引入兒歌二學習兒歌,不給陌生人開門一人在家蹲,門是保護神,如果有人敲,先從貓眼瞧假如生人來,別把門兒開,大聲打電話,歹徒最害怕壞蛋能嚇走,安全有保障,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誇
  • 教會孩子熟記父母姓名電話後,在孩子獨自面對陌生人時就可以用上
    董哥在《》一文中談了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教會他記住父母名字 電話和家庭地址位置,這樣便於孩子丟失時,得到好心人的救助。孩子能記住父母的電話後,就有了很多的用處,用來防範自己的安全問題。本文就講講面對陌生人,要教會孩子怎麼辦?
  • 留學生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
    大家好,這次給各位留學後輩們帶來的主題是:在日本,不要輕易給陌生人開門。雖然日本是一個治安相對比較好的國家,但留學生一個人在外,切忌要注意自身安全。以我為例,在家的時候除非知道今天會有快遞上門,除此之外無論任何人敲門都是直接無視。
  • 合格的安全教育,不止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但是我們心裡都清楚,想要拐騙孩子的人不一定長得面目可憎,反而有的時候看上去特別友善。當家長過於向孩子強調「陌生人很危險」時,就間接地強化了「熟人沒問題」這個概念。建議家長不要對孩子用「陌生人」一概而論,而是和ta強調「舒服和不舒服的感受」。
  • 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簡單粗暴的方法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麻煩
    :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要拿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上陌生人的車。小小常在機場值機之前,如果我能提前告訴他安檢叔叔和警察叔叔一樣,是幫助我們的人,所以如果他問你問題,你需要回答的話,或許就不會出現開頭那尷尬的一幕了。
  • 6組孩子參加"敲門測試" 全都給陌生人開了門
    ,這首兒歌就是提醒單獨在家的孩子,千萬不要給陌生人開門。新聞夜航記者做了一個安全測試,用隱秘的攝像機記錄了全過程:看看寶貝們在遇到陌生人敲門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其實,測試中孩子們的一些做法還是可取的,比如詢問陌生人的身份,趴在門鏡看門外的情況,要求給家長打電話等等。與此同時,家長要是教會孩子反鎖門,遇到事情第一反映就是把門反鎖,這樣可以把危險降低一點兒。另外還可以告訴孩子,碰到不認識的人敲門,第一時間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或者不要透露自己在家的事情,這樣應該也會安全不少。
  • 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陌生人?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恐怕是每位父母教導幼兒面對陌生人時的唯一原則,但這是正確且平衡的方法嗎? 這裡是與孩子討論如何面對陌生人的三個重點。謹慎選擇用詞兒童安全組織Safely Ever After創始人​​Pattie Fitzgeral建議,最好不要使用 「陌生人」(stranger)這個詞語,取而代之的是「詭計多端的人」(tricky people) 這些人會試圖變得友好且迷人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你知道嗎?你的孩子可能不認識「陌生人」
    孩子的出生,是一家人幸福的符號。可是如果孩子丟失,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經常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遠離陌生人」,可是這樣的口頭警告真的有用嗎?但是為了在某些時機起到強化作用,口頭強調不能少,告訴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能落單;不和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可以不回答、不回應陌生人的招呼;不跟任何陌生人離去;被人尾隨時跑到最近的商店或者人多的地方尋求幫助;任何原因離開父母都需要提前告知。
  • "熟悉的陌生人"包貝爾實力詮釋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網易娛樂11月1日報導 由導演陳正道執導,宋譞,盧青雨編劇,一線喜劇演員包貝爾加盟,王真兒傾情出演的超級網絡懸疑大電影《熟悉的陌生人》已經於2017年11月1日強勢上線。這是陳正道導演繼《催眠大師》、《記憶大師》之後的又一力作。
  • 光遇:要不要幫陌生人開門?老玩家說不幫,似乎還挺有道理
    光遇與現在幾個熱門的遊戲,如吃雞、王者有很大的不同,由於主打社交休閒,玩家之間幾乎沒有利益衝突,似乎應該建議和諧相處的模式。對於萌新,尤其是孤狼玩家而言,在遊戲之初,最需要人指點和幫助。如果你遇到萌新需要幫助,你會主動幫她嗎?今日話題:要不要幫陌生人開門?老玩家說不幫,似乎還挺有道理!
  • 讓孩子保護好自己的這幾種方法,爸媽教給孩子了嗎?
    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一直是父母最受關注的,也是最重要的。爸爸媽媽時刻待在孩子身邊還行,可以保護孩子,但是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該如何讓他們學會保護好自己呢?這就需要家長教一教孩子正確保護自己的方法了,可以跟孩子列舉一下有可能發生的事,告訴孩子應對的方法。
  • 孩子該不該幫助陌生人?把握「樂於助人」的原則最關鍵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教孩子怎樣保護自己,儘量不要和陌生人搭話,更不要有肢體上的觸碰。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要讓孩子有安全意識。當社會案例出現時,孩子至少有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但父母也不要就此大意,還是要問一問孩子當時的情況下有沒有保護好自己。遇到危險時,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再去請其他人幫助別人。
  • 記者調查:陌生人敲門可能是賊在「探路」
    因為之前看到過「陌生人敲門不開門」的相關信息,高敏長了個心眼沒有開門。那麼這個「檢修暖氣」是否是「鑰匙沒拔」升級版呢?記者隨後進行了走訪調查。門外的人回答。聽到外面的答覆後,高敏留了個心眼:「如果是我打電話報修,那你只來檢修我一家是應該的,但是我並沒有打電話,那檢修過程是不是要按順序來,你為什麼不先檢修前面的門面房呢?」原來,高敏家和小區的門面房相連,平時大家有什麼事情,都會相互叮囑一句,可高敏最近並未聽到鄰居說有關暖氣檢修的事情。
  • 「灰太狼」敲門10個孩子6個上當,五招逃生術一定要教給孩子
    暑假家長上班,孩子一個人在家,如果碰到陌生人敲門該怎麼辦?「孩子心善,平常教過他多注意一點,看來還是不夠,還需要加強教育!」劉先生說。這次測試隨機試驗了10名小朋友,結果只有4位小朋友和「灰太狼」交談後仍能保持警惕,另外6人都輕易就給開了門。
  • 孩子寫字慢、不愛吃飯、易跟陌生人走怎麼辦?答案都在這裡
    這時候家長們不要拒絕,可以適量的給點零食。否則不開心的情緒就會帶入吃飯中,這樣也會影響對吃飯的興趣。 需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太多零食,如果孩子吃完後還想要繼續吃,可以用玩遊戲和玩具的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3 孩子容易跟陌生人走怎麼辦?
  • 這16個關於孩子的安全問題,你的孩子會答嗎?
    答案16:如果有陌生人想進家門,孩子應該先給父母打電話。父母可以幫助確認孩子是否可以開門,或者父母也可以通知鄰居了解情況、尋求幫助,離家近的父母,也可以自己趕回家查看情況。如果真的有異常和危險,父母也可以幫助孩子報警。
  • 輕易被拐走的孩子都有的特點:父母反覆嘮叨「不要跟陌生人走」
    我們平時反覆跟孩子強調。「你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要記得爸媽的電話,緊急號碼。」很多父母認為這就是對孩子的防拐教育。每當讀完一本安全意識培養繪本,每當強調一次,「你不要跟陌生人走!」當媽的心終於放下了。可孩子們真的記住了嗎?
  • 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並沒有保護孩子,還可能害了孩子
    和陌生人說話並不是什麼問題,它甚至可能解決問題。我們出門在外,身邊的都是陌生人,大多數人都是很善良的。最可能幫助迷路的孩子重新找到家人的就是孩子身邊的陌生人。因為幫助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人,還促成了我跟我老公的一段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