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近日下發《關於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要逐步在全國推廣分娩鎮痛的診療工作。其實,無痛分娩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技術,很多醫院也都提供這樣的服務,但我國的無痛分娩率卻一直不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專家分析說,這與傳統觀念的束縛、麻醉人才的短缺以及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等因素有關。
2017年,陝西榆林一名待產孕婦因難忍疼痛,導致情緒失控跳樓的新聞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閨蜜、朋友、同事繪聲繪色的「現身說法」常常會讓一些孕產婦被嚇得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對疼痛的恐懼心理促使她們在分娩時執意選擇剖宮產。實際上,這種疼痛並不是不能避免的。同仁醫院麻醉科主任王古巖說,無痛分娩早已是一項成熟技術,美國分娩鎮痛率超過85%,英國超過90%。國內很多醫院均已開展無痛分娩,但應用並不廣泛,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無痛分娩率不足10%。
王古巖認為,傳統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無痛分娩的推廣。很多人都認為女人生孩子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痛怎麼生得出來?」而且他們擔心用了麻藥會影響胎兒,因此讓產婦「再忍一忍」。同仁醫院麻醉科疼痛治療小組組長王惠軍說,無痛分娩是通過醫學手段使產婦的痛感降低,但是還要保留一定的、可以忍受的痛感,有利於生產。目前運用最廣泛的方法就是藥物性鎮痛裡的椎管內分娩鎮痛法,無痛分娩對胎兒和產婦無不良影響。
也有人認為無痛分娩有很大的副作用,比如產後腰疼等等。實際上,由於精準控制,麻藥的使用濃度大約相當於剖宮產手術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藥物的劑量也遠遠低於剖宮產手術需要的量,經由胎盤吸收的藥物量微乎其微,對產婦和胎兒並無不良影響。王古巖說,一些產婦產後腰疼,是由許多其他原因導致的,比如由於在整個懷孕過程中肌肉和韌帶逐漸鬆弛,在產後不能有效束縛相應部位會引起腰痛;懷孕時胎兒壓迫,產後照顧寶寶時經常彎腰,產後長時間抱著寶寶,餵奶姿勢不正確等原因導致腰部肌肉勞損都會造成腰痛的症狀出現。即使沒有使用無痛分娩的產婦,也有很多人會出現腰疼的症狀。
另一影響無痛分娩的因素是麻醉醫生和助產士人才短缺。我國麻醉醫師只有8.5萬人。如果按照歐美國家每萬人2.4個左右麻醉師的配備比例計算,缺口高達30萬至50萬。麻醉醫生要優先滿足臨床手術所需要的麻醉工作,其次才能開展舒適化醫療等服務。以同仁醫院來說,共有46間手術室,如果這46間手術室同時手術,就需要至少46名麻醉醫生。而麻醉醫生除了負責手術室內的麻醉之外,還要負責無痛胃腸鏡、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麻醉和疼痛門診等手術室外的麻醉工作,人員極其緊張,加班加點已是常態,再抽出力量去開展無痛分娩就很困難。
此外,無痛分娩目前還未列入經物價部門審核的單獨收費項目,醫院只能對實施無痛分娩中使用的麻醉藥品、器械等按價計費,而醫療服務、人工勞動等就無法合理合法收費。在醫療資源不足、麻醉醫師本已超負荷的前提下,綜合性醫院及醫務人員對這項服務的推廣,註定缺乏動力。兩位專家表示,當前國家大力提倡舒適化醫療,推廣無痛分娩勢在必行。建議衛生管理部門大力培養麻醉醫生,調整麻醉醫生的工作量,在績效工資上體現麻醉醫生的勞動價值,如果能將無痛分娩的費用納入醫保更有利於無痛分娩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