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謎團:文翁有沒有請司馬相如當老師?

2020-12-22 瀟湘晨報

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是婦孺皆知的四川歷史文化名人,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寫道:「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很多人據此認為,司馬相如是文翁所提拔的蜀師。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成都歷史學會會長何一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是天大的誤會,是對歷史的誤讀,《漢書·地理志》中所說的「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是並列講的兩件事,分別說的是兩個人對於天府文化的貢獻,他認為,司馬相如與文翁之間並不認識。

司馬相如見過文翁嗎?

何一民介紹,歷史上將司馬相如與文翁拉在一起的,是一位三國時期的蜀漢學者秦宓,他在寫給王商的信中說:「蜀中本無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於是蜀學比於齊、魯。」秦宓所說是為抬高司馬相如的地位,所說正好與《漢書·地理志》稱「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相吻合,故而後來之人多以此為據,大肆喧染司馬相如是受到文翁委派前往京師學習,然後回到成都,幫助文翁化蜀。何一民認為:秦宓完全是對《漢書》斷章取義,《漢書》的原文為:「景、武間,文翁為蜀守,教民讀書法令,未能篤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譏,貴慕權勢。及司馬相如遊宦京師諸侯,以文辭顯於世。鄉黨慕循其跡,後有王褒、嚴遵、揚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故孔子曰:『有教亡類』。」此段話明確是說王、揚文章師法相如而已,並非相如親自為之師,秦宓誤讀《漢書》,以相如為教授之師;後人也多不辨析《漢書》原文,就盲目附和秦宓,以致謬論長期流傳。

那麼,歷史上,文翁到底有沒有延請司馬相如當老師呢?

何一民認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已經明確記載:「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司馬相如到長安以後,文翁才來到成都當郡守。兩人之間不可能有任何關係。何一民認為,文翁派遣到長安學習的,都是他手下的小吏,與司馬相如無關。

有著方志之祖之譽的四川另一位歷史文化名人常璩在寫《華陽國志》時,雖然多從陳壽《三國志》,但獨不取《秦宓傳》的說法。他在《華陽國志》中明確寫道:「翁乃立學,選吏子弟就學。遣雋士張叔等十八人東詣博士,受七經,還以教授」。何一民還表示,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與司馬相如都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從未提及司馬相如曾受文翁派遣,更未聘相如為師。

司馬相如和文翁

到底有沒有相遇的可能性呢?

據悉《史記》記載,西漢景帝時期,四川成都有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來到了長安,成為景帝的侍從,這位年輕人,就是以辭賦名揚天下的司馬相如。可惜的是,漢景帝不喜歡辭賦,當時梁王門下有很多有才華之士,與司馬相如很談得來,於是司馬相如客遊梁國,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傳頌千古的《子虛賦》。梁王死後,司馬相如回到成都,沒有生活來源,家裡一貧如洗。那時是漢景帝中元六年。

那麼文翁是什麼時候到成都當蜀郡守的呢?史籍明確記載是漢景帝末年。漢景帝在位時期,分為前元、中元、後元三個時段,從時間上看,文翁當蜀郡守的時間,有可能正是司馬相如從梁國回到成都的時間。

那麼文翁有沒有可能認識司馬相如呢?《史記》記載,懷才不遇的司馬相如回到成都後,受臨邛令之邀,到了臨邛,臨邛首富、依靠冶鐵致富的卓王孫慕名宴請他,司馬相如以一曲《鳳求凰》,博得了卓王孫家新寡的女兒卓文君的芳心,兩人連夜私奔到了成都。不過回到成都之後,受不了貧窮,卓文君又帶著司馬相如回到臨邛,在老爹家旁邊開了一個酒坊,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刷碗洗杯,小兩口過得樂樂呵呵,卓王孫一張老臉撐不下去了,覺得女兒女婿丟了他的臉面,於是把卓文君當年出嫁時的嫁妝送給他們,讓他倆拿著錢走得遠遠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直到司馬相如受到漢武帝的徵召,再次到京城做官。

《史記》中並沒有出現過蜀郡守文翁,不過從《史記》看來,司馬相如回到成都時,他的名氣很大,文翁不大可能不知道他,但是司馬相如並沒有在文翁手下做過官吏,也沒有文翁曾延請他當老師的記載。

司馬相如的真正伯樂是誰?

在《史記》中,司馬相如真正的伯樂是漢武帝,有一天漢武帝讀到了司馬相如寫的《子虛賦》,愛不釋手,他感嘆說:「可惜我不能與這麼有才華的人生活在一個時代。」當他得知司馬相如是同時代的人,立即召他進京。後來還派他出使西南夷,給了司馬相如建功立業、衣錦還鄉的機會。北宋蘇軾有詩云:「使君負弩為前驅,蜀人不復談相如」,說的就是這段故事。(記者 汪蘭)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為何司馬相如的陵墓沒有留下來,看他做過的事,就知道了
    司馬相如的一首《鳳求凰》,成為了代表愛意的絕唱。司馬相如還被魯迅誇讚:「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他文採飛揚,為何最後卻連一座陵墓都沒有留下來。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歷史名人:司馬相如武帝賞識、相如出使、文學影響……
    當時侍奉劉徹的狗監(主管皇帝的獵犬)楊得意是蜀人,對劉徹說:「此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劉徹驚喜之餘馬上召司馬相如進京。司馬相如向武帝表示說,「《子虛賦》寫的只是諸侯王打獵的事,算不了什麼,請允許我再做一篇天子打獵的賦」,這就是內容上與《子虛賦》相接的《上林賦》,不僅內容可以相銜接,且更有文採。
  • 司馬相如為何備受司馬遷推崇?
    在獨一無二的《史記》中同樣佔據獨一無二位置的《司馬相如列傳》,顯得尤為醒目。  「讓文學家進入正史,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人。《史記》中有兩篇文學家的記載,一是《屈原賈生列傳》,另一篇就是《司馬相如列傳》。屈原和賈誼合為一篇,司馬相如則是專篇專章,其地位可見一斑。」馬平如是說。
  • 「辭賦之宗」司馬相如的蓉城印記
    司馬相如是漢大賦的奠基者和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一位古蜀歷史學家和博物學家。   司馬相如被譽為「辭賦之宗」,其《子虛賦》《上林賦》是最具標誌性的漢賦作品,影響了人們對漢賦的基本認識。   司馬相如娶卓文君是一場預謀?
  • 司馬相如的詩有哪些?司馬相如的詩詞全集7首
    兩漢詩人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
  • 賦聖司馬相如與南充北湖公園
    「司馬相如夫婦」在蓬安巡遊 攝影 郭安平賦聖與「川北辭賦第一人」相如故裡鄉黨好辭賦,其源在於司馬相如的影響。有「川北辭賦第一人」之稱的何劍青,是從相如故裡蓬安走出來的。他與司馬相如有一段深深的情緣。
  • ...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畔走來的大漢賦聖
    公元前155年冬,24歲的司馬相如投奔梁孝王,成為梁孝王的座上賓,成天與梁孝王及身邊的文人飲酒作賦,如魚得水。司馬相如曾在梁國菟園作《子虛賦》,梁孝王看後讚賞有加,把自己喜愛的綠綺古琴贈送給司馬相如。 公元前144年,梁孝王病逝,司馬相如孤苦無依,只得離開梁王府回蜀。落魄南歸的司馬相如萬萬沒有想到,等待他的將是一場載入史冊的浪漫愛情。
  • 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鎮,司馬相如的故裡,距今1400多年歷史
    隨著這幾年旅遊業的發展我們國內也出現了很多景點, 其中許多與歷史有關, 例如,過去寺廟宮殿的建築,以及一些古老的城鎮和村莊, 這幾年,「復古之流」也在發展, 所以,很多遊客開始在這些景點打卡。位於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鎮,過去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現在也被開發為觀光地, 每年有幾個遊客去旅行打卡,這個千年古鎮——周子古鎮,位於四川省蓬安縣領土,為臨江建設,除了四川當地的特殊地形外,這個古鎮也保存完好,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古鎮中現存的建築物全部,其中有3000多所清代民居住院。
  • 司馬相如,一窮二白的小子如何拿下卓文君?僚機縣令幫大忙
    雖然司馬相如也練劍習武,但他更愛詩詞歌賦,可惜漢景帝卻不好辭賦,完全沒有意識到身邊的司馬相如是一個綜合素質極佳的人才。滿腹才學無可施展,年少不得志的司馬相如常有知音不遇的悵惘和慨嘆,不久,司馬相如便稱病辭官,回到了臨邛的家中。
  • 譚平講述司馬相如的故事:對文學的敬仰 對才華的尊重
    今日(11月17日)下午,四川十大歷史名人系列讀書會在成都市鳳求凰劇場舉行,成都大學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和東周社主講人周東向現場觀眾講述「蜀地英才司馬相如」的故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的,但對於司馬相如而言,他還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地方,無論是詞賦還是政治管理都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對巴蜀人民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政治管理都有很大的影響。」譚平告訴觀眾們,其實司馬相如小時候家裡並不窮。在那時,一個人能不能讀到書首先取決於家裡的經濟條件,所以司馬相如讀了很多書。但據《史書》記載,他不喜歡想賺錢的事,只愛讀書和舞劍。
  • 司馬相如:靠女人登上仕途,又移情別戀
    梁王也慕名請司馬相如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梁王以「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相如得「綠綺」,也是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後,司馬相如寫下五個字給妻子,遭世人唏噓
    在歷史中也有人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是漢朝有名人物,自小雖然家境貧寒但是才氣過人,所作《子虛賦》更是辭藻華麗,後世廣為流傳。在司馬相如年輕的時候,因朝堂不得志而辭官歸鄉,故鄉縣令與王吉與司馬相如相交甚篤,王吉佩服司馬相如的文採,經常邀請司馬相如到自己家做客。
  • 漢朝文學藝術的佼佼者——司馬相如、司馬遷
    非司馬相如和司馬遷莫屬。司馬遷,地球人都知道,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如何寫出這本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作品呢?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個人經歷密不可分。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大漢王朝最高潮的時代,經濟發展、軍事強盛、文化繁榮。
  • 「賦聖」司馬相如和賣酒女還有這樣一段佳話
    司馬相如是漢代著名的辭賦大師,因為其作品辭藻華麗,結構宏大,所以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可以稱之為一個時代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自古就有才子配佳人的說法,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到現在仍然被大家津津樂道!電視劇《鳳求凰》講述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 梁鼎光小楷《司馬相如長門賦》
    司馬相如,西漢大辭賦家,後人稱之為"賦聖""辭宗",魯迅曾說: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關於"長門賦"寫作緣由,漢武帝劉徹為太子時,娶姑母之女阿嬌為妃,劉徹繼位後立阿嬌為皇后一陳皇后,擅寵十餘年後,失寵,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文,奉黃金百斤,請相如寫解悲愁之辭,相如為之寫"長門賦",此賦感悟了漢武帝,皇后復又得寵。
  • 司馬相如: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
    司馬相如在離世後的兩千多年裡爭議不休。先說同時代的揚雄、班固等人,他們無疑將司馬相如視為文學楷模、一代辭宗;而唐代的張祜、清代的王世貞,也是吹捧不斷;就是到了民國,魯迅在讚美司馬遷的同時,也不忘將司馬相如帶上。可見,每一個時期他都是有粉絲的。既然有了粉絲,自然也招黑粉。黑粉群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蘇軾。這樣一來倒恰恰應了句話:任何偉大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無瑕的。
  • 歷史上的石室名師,你認識幾位?
    除了向身邊的老師表達感謝之外,我們還應記得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無數心懷家國,哺育萬千棟梁的名人志士。說到歷史上的名師,就不得不提已經有2161年歷史的成都石室中學。石室歷史上名師眾多,光陰荏苒,歲月更迭,弦歌不綴,薪火相傳。
  • 司馬相如爆炒高手,漢武帝贊《子虛賦》時,直說:且慢
    面對漢武帝的認可,司馬相如卻紅綢子上繡牡丹——錦上添花,說:「且慢,《子虛賦》寫的只是諸侯王打獵的事,算不了什麼,請允許我再做一篇天子打獵的賦」。這也是大作《上林賦》創作的背景。《上林賦》與《子虛賦》不僅內容可以相銜接,且更有文採。好文章有知音,作者是幸福的。漢武帝因欣賞《子虛賦》,催生了司馬相如姐妹篇《上林賦》的問世,同時司馬相如還被漢武帝封為郎,這真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 重磅|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出爐,一半都是石室校友.真正的好學校,一定是有文化積澱的學校
    2020年6月5日,經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最終確定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按年代排序)10位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第二批10位四川歷史名人中,有一半都是石室校友,包括文翁、司馬相如、陳壽、陳子昂、李調元。
  •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並不「完美」的愛情
    提起漢賦大家,我們肯定能想到的一個人,就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人,班固、劉勰稱相如為「辭宗」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相如為「賦聖」。魯迅對其評價是「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的名氣毫不遜色於他的文學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