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文學藝術的佼佼者——司馬相如、司馬遷

2020-12-20 小飛俠哼哼

要說漢朝時期文學藝術方面,誰的貢獻、成就最大?非司馬相如和司馬遷莫屬。

司馬遷,地球人都知道,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如何寫出這本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作品呢?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個人經歷密不可分。

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大漢王朝最高潮的時代,經濟發展、軍事強盛、文化繁榮。這麼一個歌舞昇平、社會和諧的場面,統治階級急切的需要編寫一部史書記錄下來,以向世人證明自己的統治有方,愛民如子。這是《史記》問世的客觀社會條件。

誰來寫呢?司馬遷的祖先做過史官,父親也當過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收集史料、研究曆法的一種官位)。在這樣一個史學味十足的家庭,司馬遷從小就遍讀各種史書、古籍,理論知識那不是一般的深厚。

更難得的是,那時候的司馬遷就懂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的道理,不僅研究學問,還「實地考察」。除了現在的福建、廣東以外,長城以南的絕大多數地方都留下過他的足跡。這些遊歷,使司馬遷充分接觸到漢朝社會的方方面面,為他的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司馬遷的父親一直打算寫一部通史,未曾想願望還沒實現,先嗝屁了。臨死前,特別囑咐司馬遷要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種種條件、各種機遇,使得編寫《史記》的歷史重任落在了司馬遷身上。

老子去世後,兒子子承父業,司馬遷也做了太史令,開始收集資料,正式動手寫作。中間的創作過程,跟大多數史學大佬一樣,枯燥、單調、寂寞。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司馬遷惹怒了漢武帝,漢武帝一怒之下割了他的小雞雞。沒錯,司馬遷是閹人已經不是秘密。這才是司馬遷最牛逼的地方,被皇帝閹了,還能忍著劇痛、百般屈辱,堅持寫作。歷時十三年,終於完成這部曠世巨作——《史記》。

當然,對於被割小雞雞的侮辱,是個男人都不可能釋懷。司馬遷也一樣。所以,在他創作的《史記》中,很多地方都帶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而且對封建統治者的黑暗統治也毫無保留地記錄了下來。

如果說司馬遷因為一部《史記》留名青史,那麼司馬相如則是憑藉高超的文學造詣和對後代文學方面的影響而被世人牢記。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沒錯,這句深情款款就出自兩千一百多年前的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因仰慕名相藺相如而改名叫司馬相如。漢朝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漢賦和漢樂府。漢賦的特點是,文章中堆砌華麗的辭藻,行文鳳麗堂皇。總之,讓人一看就是狂拽炫酷吊炸天的感覺。司馬相如就是漢賦的代表作家,佼佼者。他的作品不僅新穎、華麗,而且結構、用詞、音韻都非常考究,迎合了當時統治階級的重口味。鑑於司馬相如在文學上的成就,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司馬相如不僅文採好,也泡得一手好妞。他和卓文君妹子的你儂我儂,也是一段佳話。

再欣賞兩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禍因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

漢賦雖然言辭誇張,但是對後世詩詞作者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唐朝時期的大佬李白杜甫白居易,在創作的過程中,多多少少受到漢朝文學的影響。

魯迅先生說過:「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西漢文學兩司馬,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

相關焦點

  • 歷史名人:司馬相如武帝賞識、相如出使、文學影響……
    這時,邛、笮的君長聽說南夷已與漢朝交往,請求漢朝委任他們以官職。皇上任命相如為中郎將,令持節出使。攏絡西南夷。相如等到達蜀郡,蜀人都以迎接相如為榮。司馬相如平定了西南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長都請求成為漢王朝的臣子。於是拆除了舊有的關隘,使邊關擴大,開通了靈關道,在孫水上建橋,直通邛、笮。相如還京報告皇上,皇上特別高興。
  • 司馬相如為何備受司馬遷推崇?
    入正史備受司馬遷推崇的文學家  作為中國二十四史之首,《史記》的地位毋庸置疑,正所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獨一無二的《史記》中同樣佔據獨一無二位置的《司馬相如列傳》,顯得尤為醒目。  「讓文學家進入正史,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人。《史記》中有兩篇文學家的記載,一是《屈原賈生列傳》,另一篇就是《司馬相如列傳》。
  • 他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他是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馬相如
    建元六年,司馬相如擔任郎官已經數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徵發巴、蜀二郡的官吏士死了上千人,西郡又為唐蒙徵調陸路及水上的運輸人員一萬多人。唐蒙又用計策法規殺了大帥,巴、蜀百姓都極為震驚恐懼。皇上聽到這種情況,就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趁機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為並不是皇上的本意。
  • ...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畔走來的大漢賦聖
    在漢朝建立23年後,巴郡安漢又出生了一位漢朝的標誌性人物——文學家司馬相如。讓世人意想不到,又過了23年,距安漢百餘裡的巴郡閬中再次出生了一位漢朝的標誌性人物——天文學家落下閎。 距今2199年前(公元前179年),司馬相如出生在巴郡安漢縣(今南充市蓬安縣)。司馬相如出生後,父母按川北習俗給兒子取小名叫「犬子」。
  • 家徒四壁卻被富家千金倒追,司馬相如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浪漫又有思想的司馬相如 思想、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第一個就要講司馬相如。在史記中他受到司馬遷的推崇,以至於惜墨如金的司馬遷在這本皇皇巨作中,用最多的篇幅為司馬相如立傳,並且全文收錄了他的八篇文章和賦,摘錄文字遠超司馬遷對自己的敘述,這種現象在司馬遷的著作中絕無僅有。
  • 譚平講述司馬相如的故事:對文學的敬仰 對才華的尊重
    今日(11月17日)下午,四川十大歷史名人系列讀書會在成都市鳳求凰劇場舉行,成都大學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和東周社主講人周東向現場觀眾講述「蜀地英才司馬相如」的故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的,但對於司馬相如而言,他還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地方,無論是詞賦還是政治管理都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對巴蜀人民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政治管理都有很大的影響。」譚平告訴觀眾們,其實司馬相如小時候家裡並不窮。在那時,一個人能不能讀到書首先取決於家裡的經濟條件,所以司馬相如讀了很多書。但據《史書》記載,他不喜歡想賺錢的事,只愛讀書和舞劍。
  • 司馬相如: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
    司馬相如在離世後的兩千多年裡爭議不休。先說同時代的揚雄、班固等人,他們無疑將司馬相如視為文學楷模、一代辭宗;而唐代的張祜、清代的王世貞,也是吹捧不斷;就是到了民國,魯迅在讚美司馬遷的同時,也不忘將司馬相如帶上。可見,每一個時期他都是有粉絲的。既然有了粉絲,自然也招黑粉。黑粉群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蘇軾。這樣一來倒恰恰應了句話:任何偉大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無瑕的。
  •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並不「完美」的愛情
    提起漢賦大家,我們肯定能想到的一個人,就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人,班固、劉勰稱相如為「辭宗」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相如為「賦聖」。魯迅對其評價是「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的名氣毫不遜色於他的文學名氣。
  • 梁鼎光小楷《司馬相如長門賦》
    司馬相如,西漢大辭賦家,後人稱之為"賦聖""辭宗",魯迅曾說: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關於"長門賦"寫作緣由,漢武帝劉徹為太子時,娶姑母之女阿嬌為妃,劉徹繼位後立阿嬌為皇后一陳皇后,擅寵十餘年後,失寵,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文,奉黃金百斤,請相如寫解悲愁之辭,相如為之寫"長門賦",此賦感悟了漢武帝,皇后復又得寵。
  • ——司馬相如的「賦」是否真的價值千金
    辛棄疾此處來了個大膽生發,運用了文學的誇張手法,把故事中的「百斤」說成「千金」,藉此來誇大體現司馬相如「賦」的價值。但司馬相如的「賦」到底值不值千金呢?首先若是換得陳皇后再度被君王寵幸,那麼花銷千金也是值得的。另外我們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的內容分析如下。
  •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後,司馬相如寫下五個字給妻子,遭世人唏噓
    在歷史中也有人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是漢朝有名人物,自小雖然家境貧寒但是才氣過人,所作《子虛賦》更是辭藻華麗,後世廣為流傳。在司馬相如年輕的時候,因朝堂不得志而辭官歸鄉,故鄉縣令與王吉與司馬相如相交甚篤,王吉佩服司馬相如的文採,經常邀請司馬相如到自己家做客。
  • 為何司馬相如的陵墓沒有留下來,看他做過的事,就知道了
    司馬相如的一首《鳳求凰》,成為了代表愛意的絕唱。司馬相如還被魯迅誇讚:「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他文採飛揚,為何最後卻連一座陵墓都沒有留下來。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歷史的謎團:文翁有沒有請司馬相如當老師?
    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是婦孺皆知的四川歷史文化名人,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寫道:「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很多人據此認為,司馬相如是文翁所提拔的蜀師。何一民認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已經明確記載:「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司馬相如到長安以後,文翁才來到成都當郡守。兩人之間不可能有任何關係。何一民認為,文翁派遣到長安學習的,都是他手下的小吏,與司馬相如無關。
  • 賦聖司馬相如與南充北湖公園
    司馬相如生於西漢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安漢縣縣治在今南充城區五裡店一帶,北湖在那時就存在,時稱「是魚池」(「大魚池」之意)。司馬相如是否遊學「是魚池」,否創作過《是魚池賦》,現無從考究。但千百年來,司馬相如以另一種方式與北湖緊緊相連。司馬相如。
  •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往事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我們也要來談談司馬相如與她之間的愛情故事。司馬相如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成都人。他是一位文學作家。在他年輕的時候,他依靠父母,成為的一名官員。在這個時候,司馬相如不是很有名。為什麼?因為他的主人不喜歡這種風格。然而,司馬相如後來遇到——梁孝王。從那以後,他開始慢慢的出名了。在梁孝王死後,司馬相如也就跟原來一樣了。
  • 「辭賦之宗」司馬相如的蓉城印記
    司馬相如是漢大賦的奠基者和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一位古蜀歷史學家和博物學家。   司馬相如被譽為「辭賦之宗」,其《子虛賦》《上林賦》是最具標誌性的漢賦作品,影響了人們對漢賦的基本認識。   司馬相如娶卓文君是一場預謀?
  • 司馬相如的詩有哪些?司馬相如的詩詞全集7首
    兩漢詩人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
  • 歷史上有名的司馬錯、司馬遷、司馬懿、司馬光是什麼關係?
    在中國的歷史課本中,司馬這個姓除了不少名人,比如戰國時期秦朝名將司馬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北宋權臣司馬光,西晉和東晉的皇帝都是姓司馬,都是司馬懿的後代(傳說東晉有「牛繼馬後」一說,不可信),那麼這些司馬氏的後人都是一脈相承嗎,他們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 司馬遷:血淚著《史記》,精神感千秋
    司馬遷的童年,就是在家鄉龍門度過的,他「耕牧河山之陽」,與農夫牧童為伴。在兒時,司馬遷不僅聽到了許多歷史故事和傳說,故鄉的山河名勝,還陶冶了他豪邁靈秀的性格。公元前140年,六歲的司馬遷跟隨父親司馬談,來到了京城長安。司馬談的遠祖世代為史官,他之前的幾代曾一度中斷,這時司馬談又被召入京師做了太史令。
  • 司馬相如:靠女人登上仕途,又移情別戀
    一,首先以文字為敲門磚,提升知名度據太史公《史記》的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也就是說「犬子」其實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就像「狗剩兒」,「鐵蛋兒」之類,難登大雅之堂。他很崇拜藺相如,於是就給自己取名司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