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四壁卻被富家千金倒追,司馬相如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2020-12-27 騰訊網

明代時期,何宇度在他的《益部談資》中說:「蜀之文人才士,每出,皆表儀一代,領袖百家。」為何他對川蜀文人有如此高的評價呢?

分享嘉賓:石勝源 作家、策展人、上層雜誌總編輯、第三大街藝術機構總經理

在我國歷史長河當中,四川出現的歷史人物並不算太多,但每一個都對歷史起了推動作用。就近代來說,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主要是革命性人物、政治人物、軍事人物,比如說:鄧小平、朱德、劉伯承、陳毅、郭沫若......

鄧小平,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今天主要講四川在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移到長江以南之前的歷史階段)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

明代時期,何宇度在他的《益部談資》評價四川文人說:「蜀之文人才士,每出,皆表儀一代,領袖百家。」他們的文章才氣縱橫、氣勢豪放、文採瑰麗、幻象奇特;他們人人個性張揚、神採奔放、自由不羈、特立獨行。

《益部談資》,明何宇度撰。宇度裡貫未詳,萬曆中官夔州府通判。是書所紀,皆四川山川物產及古今軼事。分上中下三卷,以體例不似圖經,故署曰《談資》,實亦地誌之支流也。

特立獨行是四川在歷史上出現的重要人物的特徵。為什麼?

前幾期內容講過,人物的誕生是政治經濟文化綜合成就的結果,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文化。巴蜀文化與中原文化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它們是相互融合、共同承載、相互影響,整體來說又截然不同。他提出:中原重禮文化,是以《詩經》為元典;南方重巫文化,是以楚文化(《楚辭》)為典型代表。在南方文化的大概念中,巴與蜀又有不同。比如說巴國重鬼文化,以豐都為代表;蜀國則重仙文化,古蜀仙道是蜀國的代表。

四川歷史協會的會長譚繼和做出的定義

它由兩個特質構成:神秘主義和浪漫主義。

四川對國家的做出重大貢獻人物,主要是指思想、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在此之前要談一位政治貢獻的重要人物——大禹。前面的課程中講到他在治水的過程,實際是在完善治國思想和構建國家的管理機構,最終建立了夏朝完善的國家機構,同時也擴張和穩定農耕文明。至今把他劃分在中華文明的農耕文明範疇裡,從歷史上來看,論對國家貢獻最大的人物非大禹莫屬。

浪漫又有思想的司馬相如

思想、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第一個就要講司馬相如。在史記中他受到司馬遷的推崇,以至於惜墨如金的司馬遷在這本皇皇巨作中,用最多的篇幅為司馬相如立傳,並且全文收錄了他的八篇文章和賦,摘錄文字遠超司馬遷對自己的敘述,這種現象在司馬遷的著作中絕無僅有。

司馬遷撰寫《史記》

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二十四史的開端之作,司馬遷也在其中表達了個人理想和觀念。比如,同時代(漢代)開始的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的,但是司馬遷沒有為他立傳,可見寫史記的時候他帶有個人觀點。

司馬相如不僅是個浪漫的文人,他對我國的文化思想影響較大,開創了漢賦(漢代一種獨立的、新出現的寫作的文體,存在並影響至今)他的漢賦代表著巴蜀文化在漢代文化轉折的時代被中國思想文化界所認可,影響不可替代。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中提到:「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而一則寂寥,一則被刑。蓋雄於文者,常桀驁不欲迎雄主之意,故遇合常不及凡文人。」司馬遷則這樣描述:「故其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常稱疾閒居,不慕官爵」。

魯迅著《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

現在讀到這些文字,也不難發現四川的人物跟中原的重禮和王權之下的人物是對抗的,這就是四川文化的特色。中華文化也是在巴蜀文化和中原禮文化的對抗中相互融合,一起構成了現在穩定的狀態。

四川道教文化代表——張道陵、嚴君平

談巴蜀文化就繞不過道教文化,魯迅先生曾說過,道文化是中國人生活的基礎。反觀中原禮文化,它則是國家治理結構的一種文化,這是這兩種文化的差別。

鶴鳴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屬道教名山,位於四川成都西部大邑縣城西北12公裡的鶴鳴鄉三豐村。

張道陵雖不是四川人,但在四川大邑的鶴鳴山以老莊思想為思想源頭開創了道教,鶴鳴山就是道教的發源地。後來他把道場轉移到了青城山,現在稱青城山為道教的發祥地。在道教文化的影響下,誕生了重要人物——嚴君平。他是西漢早期的道家學者,著作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歸》十四卷、《易經骨髓》等,使得老子的道家學說更系統化,更加發揚光大。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的主體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真龍門派聖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老子指歸》體現的導論和哲學思想成為了魏晉時代玄學自然為本、虛無的本體論的萌芽。書裡講述了人的認識主體性問題,並且詳細說明了世界與人的生命主體是相互作用的關係,比笛卡爾在《方法論》中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要早1600年。這本書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特別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對禪宗的產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還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一方面,張道陵在四川成立道教;另一方面,在思想文化上有學者嚴君平加持。四川的道家文化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層面都開始形成,然後快速對中華文化產生影響和衝擊。

漢代雙雄之揚雄

揚雄是漢代繼司馬相如之後偉大的詞賦家(漢賦),他們在漢代以雙雄並立,並且都是四川人。漢代後期四川的教育已經非常的發達,儒家思想跟道家思想經歷了長期碰撞,開始融合。

揚雄,字子云,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人)。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名士嚴君平弟子,著有《法言》《太玄》等。

揚雄的另一個身份是大儒,同時他是嚴君平的學生,深受四川道學的影響。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在寫《四書》的時候展開了一場爭論,在揚子(揚雄稱為揚子)和孟子要選擇一個代表人物。朱熹屬於反對揚雄推崇孟子的一派,並不是認為揚雄水平比孟子低,而是揚雄在王莽篡權之後的政府任過職有汙點,編著《四書》他就把孟子編了進去。

隨著朱熹理學的興起和《四書》在科舉當中的應用,孟子學說就開始崛起,而揚雄就被擠出了正統。《四庫全書》在清代收錄這篇文章的時候,《道德經》已經在傳播的過程當中,揚雄被持有儒學思想的人進行了篡改、儒化了,《四庫全書》就認定這一部分是偽作沒有納入,嚴君平和揚雄在宋代以後就慢慢不為人知。

《道德經》原文殘片

經過了元明清三代的沉寂,後來在湖北的一處漢墓裡發現了道德經原文,人們這才發現道德經被做了一些非常微妙的修改。

無論是嚴君平還是揚雄,他們都非常注重文化教育(後稱為「私塾」)。嚴君平當年在成都辦了不少的學校,教學內容跟漢代建立起的正統儒家教學內容截然不同。

晚清私塾放學場景

教學目的

孔子思想的教學目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倡人們要進入朝廷去做官,而所謂的為人民和國家做貢獻,實際就是為君王服務。

嚴君平的教學目的:發展生產、提高家庭的物質精神和文化素質。

當時,揚雄為它取名「耕讀」:一半時間耕田,另外一半時間用來讀書。這種觀念在民間影響深遠,無數的私塾也由此而來。它也構建了我國鄉土當中的一種最重要的文化——士紳文化。現在士紳文化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是歷來都是我國歷史社會穩定的基礎。

耕讀文化藝術

1.《史記》中記載了許多漢朝最重要的人物:衛青、霍去病、司馬相如等,但是唯獨不寫董仲舒?

因為,司馬遷反對將孔子的儒家學說作為漢代唯一的學術思想傳播教化人民,認為這會讓人失去獨立的人格、只為君王服務,所以他不願意寫。

2.《四書五經》VS《四庫全書》傻傻分不清楚?

《四書五經》中的「四書」在宋代編著,它和《四庫全書》(清代編撰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是完全不同。

《四書五經》

《四庫全書》

3.四川獨特的文化造就了四川人物,它是由浪漫主義和神秘主義這兩種文化形態形成的。在神秘主義的氛圍籠罩之下,四川還出現了隱士高人,宋代大儒程頤在成都跟朋友討論易學,偶然發現水街邊一個打草鞋的人對易經的理解都比他深刻,他就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易學在蜀。

4.

袁天罡與李淳風

《推背圖》被稱為中國的諾查丹瑪斯預言集(《百詩集》),這部書總共有60幅預言圖,每幅圖都有隱晦的預言詩或頌詞,據說部分內容已得到了驗證,這是在中國的民間神秘文化當中傳播較廣的一部經典著作,是由袁天罡(成都人)和李淳風合作撰寫的。最重大的貢獻——開創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風水學。

諾查丹瑪斯,語言大師

諾查丹瑪斯(原名米歇爾·德·諾特達姆(法語:Michel de Nostredame),法國籍猶太裔預言家,精通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留下以四行體詩寫成的預言集《百詩集》。有研究者從這些短詩中「看到」對不少歷史事件(如法國大革命、希特勒之崛起)及重要發明(如飛機、原子彈)的預言。

相關焦點

  • 讀寫計劃 |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司馬相如的「賦」是否真的價值千金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司馬相如的「賦」是否真的價值千金「千金縱買相如賦」出自辛棄疾的詞《摸魚兒》,其整句是「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據說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先得寵幸,後來失寵被廢,貶居長門宮。
  • 「辭賦之宗」司馬相如的蓉城印記
    如果你有幸回到約公元前179年,生於蓬安、長於成都的司馬相如會帶你在成都、邛崍、南充市蓬安縣等地遊玩,或許他會告訴你:「這些地方,見證了我的人生。」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長卿,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漢代卓越的政治家,漢代蜀學的開拓者,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
  •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後,司馬相如寫下五個字給妻子,遭世人唏噓
    在歷史中也有人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是漢朝有名人物,自小雖然家境貧寒但是才氣過人,所作《子虛賦》更是辭藻華麗,後世廣為流傳。在司馬相如年輕的時候,因朝堂不得志而辭官歸鄉,故鄉縣令與王吉與司馬相如相交甚篤,王吉佩服司馬相如的文採,經常邀請司馬相如到自己家做客。
  • 為何司馬相如的陵墓沒有留下來,看他做過的事,就知道了
    司馬相如的一首《鳳求凰》,成為了代表愛意的絕唱。司馬相如還被魯迅誇讚:「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他文採飛揚,為何最後卻連一座陵墓都沒有留下來。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司馬相如的詩有哪些?司馬相如的詩詞全集7首
    兩漢詩人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
  •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並不「完美」的愛情
    提起漢賦大家,我們肯定能想到的一個人,就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人,班固、劉勰稱相如為「辭宗」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相如為「賦聖」。魯迅對其評價是「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的名氣毫不遜色於他的文學名氣。
  • 司馬相如:對她,我不知是愛還是愧疚
    初識為了愛情那年,他一無所有,家徒四壁,卓王孫宴會上,他邂逅了文君,一曲鳳求凰徹底俘獲了美人的心。於是,就這麼簡短的一面,讓文君放下一切死心塌地的與他私奔,她是鳳凰,卻甘於為他平凡,除了愛,想不到什麼可以讓一個女子如此奮不顧身。
  • 司馬相如為何備受司馬遷推崇?
    《司馬相如列傳》除了記錄司馬相如的生平事跡外,還將其所著《子虛賦》《上林賦》《難蜀父老》等8篇辭賦散文作品全文收錄,因此篇幅很長。馬平認為,這也可以看出司馬遷對司馬相如作品的態度,年齡比司馬遷大不了多少的司馬相如,受到了太史公的格外高看。
  • 賦聖司馬相如與南充北湖公園
    如今,北湖已成為南充精神文化的象徵。漢書中記載的「是魚池」史家分析,在司馬相如生活的時代,「是魚池」就存在。但至今尚未發現司馬相如遊學「是魚池」或為「是魚池」作賦之史料。但司馬相如以另一種方式與北湖公園緊緊相連:其鄉黨譙周、陳壽、韓士英、任瀚、陳以勤、陳於陛、黃輝、朱德、羅瑞卿、胡耀邦(家鄉父母官)等文武英豪,或遊學北湖,或在北湖及周邊留下寶貴文化印跡,成為一段佳話;受司馬相如影響,南充及蓬安自古能文章、通詩書的飽學之士層出不窮,且多熱衷寫辭作賦,至今司馬相如的諸多粉絲還執著為北湖公園作賦。
  • 司馬相如: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
    他之所以看不起司馬相如,也是因為他的某些行為很讓人頭疼。比如絞盡腦汁向漢武帝上賦求官一事。司馬相如很早就來到了長安,為了躋身官僚集團,他給自己買了個官——在漢景帝身邊做武騎常侍,指責是車駕遊獵。這對他來講很容易。因為《史記》說過他少時喜歡擊劍。但相比擊劍,他更痴迷的還是讀書。
  • 司馬相如,一窮二白的小子如何拿下卓文君?僚機縣令幫大忙
    司馬長卿自小便是一個愛讀書、喜樂理、擅舞劍的聰慧少年,年紀稍大一點後,因為非常崇拜戰國名相藺相如,於是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馬相如。漢景帝時期,二十歲出頭的司馬相如用家裡為數不多的積蓄換取了一份官職,成為了陪伴漢景帝四處狩獵的「武騎常侍」。
  • 司馬相如爆炒高手,漢武帝贊《子虛賦》時,直說:且慢
    司馬相如最為豪氣的自我炒作是在與漢武帝之間,漢武帝讀了《子虛賦》,非常喜歡,覺得是古人之作,嘆息不能與作者交流。這個被狗監楊得志知道了。說明一下,「狗監」在漢代是主管皇帝獵犬的官。楊得志是司馬相如的老鄉,對漢武帝說:「此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漢武帝十分驚喜,馬上傳旨召司馬相如進京。漢武帝對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讚不絕口,這是相如多麼榮耀的時刻。
  • 歷史的謎團:文翁有沒有請司馬相如當老師?
    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是婦孺皆知的四川歷史文化名人,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寫道:「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很多人據此認為,司馬相如是文翁所提拔的蜀師。何一民認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已經明確記載:「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司馬相如到長安以後,文翁才來到成都當郡守。兩人之間不可能有任何關係。何一民認為,文翁派遣到長安學習的,都是他手下的小吏,與司馬相如無關。
  • ...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畔走來的大漢賦聖
    可見,司馬相如的「以貲為郎」與武帝後期的賣官鬻爵是不一樣的,司馬相如的郎官並非買得,而是貲選而來。不過,武騎常侍只不過是帝王的弄臣,絕無參與朝政、施展抱負的機會。司馬相如滿腹錦繡文章,漢景帝卻全然不感興趣。作為一名業餘的「文學青年」,司馬相如只有慢慢等待人生的轉機。 梁孝王劉武是漢景帝劉啟的一母同胞兄弟,他門下有一批文人雅士。
  • 司馬相如:靠女人登上仕途,又移情別戀
    一,首先以文字為敲門磚,提升知名度據太史公《史記》的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也就是說「犬子」其實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就像「狗剩兒」,「鐵蛋兒」之類,難登大雅之堂。他很崇拜藺相如,於是就給自己取名司馬相如。
  •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往事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我們也要來談談司馬相如與她之間的愛情故事。司馬相如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成都人。他是一位文學作家。在他年輕的時候,他依靠父母,成為的一名官員。在這個時候,司馬相如不是很有名。為什麼?因為他的主人不喜歡這種風格。然而,司馬相如後來遇到——梁孝王。從那以後,他開始慢慢的出名了。在梁孝王死後,司馬相如也就跟原來一樣了。
  • 漢朝文學藝術的佼佼者——司馬相如、司馬遷
    非司馬相如和司馬遷莫屬。司馬遷,地球人都知道,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如何寫出這本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作品呢?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個人經歷密不可分。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大漢王朝最高潮的時代,經濟發展、軍事強盛、文化繁榮。
  • 「賦聖」司馬相如和賣酒女還有這樣一段佳話
    司馬相如是漢代著名的辭賦大師,因為其作品辭藻華麗,結構宏大,所以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可以稱之為一個時代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自古就有才子配佳人的說法,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到現在仍然被大家津津樂道!電視劇《鳳求凰》講述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 梁鼎光小楷《司馬相如長門賦》
    司馬相如,西漢大辭賦家,後人稱之為"賦聖""辭宗",魯迅曾說: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關於"長門賦"寫作緣由,漢武帝劉徹為太子時,娶姑母之女阿嬌為妃,劉徹繼位後立阿嬌為皇后一陳皇后,擅寵十餘年後,失寵,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文,奉黃金百斤,請相如寫解悲愁之辭,相如為之寫"長門賦",此賦感悟了漢武帝,皇后復又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