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作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備受關注:第一批混改試點企業動作頻頻,第二批試點企業紛紛上報混改方案,第三批試點的遴選工作著手啟動。據記者了解,第三批試點將在前兩批19家中央企業混改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範圍,地方國企被首次納入混改試點範圍,軍工等領域將成新一輪重點。
業內人士認為,按照以往國企改革的慣例,上半年重在計劃,下半年重在落實。因此,下半年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將進一步深化。
壟斷領域混改將步入深水區
國企第一批混改試點開始於2016年9月28日。這一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鶴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相關工作。會上東航集團、聯通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中國船舶等中央企業和浙江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列入第一批試點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實施方案做了詳細介紹。此後,國企混改進程一直備受矚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是繼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混合所有制改革定位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後,中央再次對混改提出明確要求。
有專家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關鍵領域的突破則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繼續深化至關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表述由去年的「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升級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意味著,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取得的改革成效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快改革。一方面,會加大覆蓋面,更多的企業納入混改的範疇,另一方面,則要在重要領域,尤其是壟斷性領域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落實改革方案。
為什麼七大壟斷領域會被列為混改重點?劉鶴在去年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專題會上就曾提到,「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重要領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表明了推進這項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改革的主要任務是開放競爭性業務、破除行政壟斷、打破市場壟斷,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網運分開、特許經營等。允許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實現改革任務可探索的有效途徑。」
一家央企的高管告訴記者,「混改一直是國企改革中『難啃的骨頭』,但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全國兩會、地方兩會,都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列為當前國企改革的重點,並明確提出將在七大壟斷性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表明了中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決心。」據該高管介紹,他所在央企也屬於七大重點領域的企業,雖然還未被納入混改試點企業名單,但早就開始了混改嘗試,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下一步,關鍵領域的混改還將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軍工領域是混改重點
3月31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改革專題會議。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國企混改從行業領域看,涉及配售電、電力裝備、高速鐵路、鐵路裝備、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務、基礎電信、國防軍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點領域,特別是國防軍工領域較多,至今已有7家軍工企業參與混改。
事實上,軍工企業的混改風確實颳得很猛。1月初,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開啟混改大幕。兵工集團在其發布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關於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指導意見(試行)》中提出26條意見。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兵工集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資產證券化。二是科技型的企業可以採取員工持股的方式。第三,混改更大的空間是非核心業務可以採用軍民融合的方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股。民營企業將通過外延式併購和業務合作等方式參與軍工行業。
此外,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也制訂了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初步方案,確定了4家試點單位,並在上市公司長安汽車中推行中高管持股試點,為下一步推行股權激勵和核心員工持股積累經驗。同時,開展軍工資產證券化的研究和論證,探索實施汽車產業股權激勵計劃。
中國核建旗下公司今年上半年也逐步推進混改:1月,中核新能源與6家新的戰略合作夥伴籤署協議,引資額達12億元;2月,中核新能源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東大會召開;3月中國核建旗下江河股份在新三板掛牌,成為集團第一家實現核心員工持股的公司。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混改是國企改革所有方案中最能解決國企痼疾的方案,因此,去年第一批央企混改試點以來,混改一直是國改方向最大的看點;而軍工混改則是混改七大重點領域最有市場空間的方向,堪稱「王冠上的明珠」,特別是軍民融合委員會成立之後,相關立法有望提速,軍工企業引入社會資本將「有法可依」。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軍工領域或成混改的主戰場。
民航或成混改標杆
6月19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旗下的東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與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普洛斯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家投資者,以及東航物流核心員工持股層代表,在上海正式籤署增資協議、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
根據協議內容,東航物流將實現股權多元化,東航集團、聯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綠地、東航物流核心員工將分別持有東航物流45%、25%、10%、5%、5%、10%股份。
東航集團總經理馬須倫表示:「混改以後我們吸收民營資本進來,真正建立市場化的內部機制,使企業進一步增強活力。」
其實,三大航空央企都有混改動作。中國國航前副總裁樊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國航已有混改實質性動作,未來可能還將推動航空與飛機維修、地勤等兩大方面進行市場化轉型。
今年3月,南航宣布引入美航投資,也被認為是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
而作為第一批被點名試點的企業,東航具備較為豐富的混改經驗。
2015年10月,東方航空與達美航空籤署協議。根據認股協議,達美航空投資約34.89億港元認購東航H股4.6591億股票,佔認股後H股股本的10%,佔總股本的3.55%。入股後,達美航空將成為東方航空除集團及關聯公司外的第一大外部股東。
2016年4月,東方航空又在上海宣布與攜程達成戰略合作,攜程以30億元定增東方航空。雙方將在業務、股權、資本市場等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李錦認為,東航物流混改帶來了五點標杆意義。一是實現了企業自主、市場化運作,而非由上級來指令。二是處在市場化進程比較充分的物流領域,因為東航物流的經濟窘迫而產生倒逼改革的可能性。三是推動產業鏈條向中高端發展。四是改革目標明確、系統、深刻,抓準了積累資本、增強活力、公司化治理、市場化經營四個點。五是員工持股「硬骨頭」的啃下。10%、3000萬等關鍵數字,證明此次東航物流混改並非止步於表面,而是觸動深層次的改革。
「可以說指向具體、思路清晰、路徑明確、結構合理。目前多處國企混改都還在等待批覆、拿出方案的階段,一些經驗試點歷經3年都還未成型。此次東航走出了第一步,而且是壟斷行業企業裡的第一步,對未來其他國企混改的引領將起到火炬的作用。不僅點亮國企混改領域,而且指明方向。」李錦撰文指出。
電力混改勢在必行
無論是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及混改七大領域時,電力都是位列混改之首。
有證券分析師認為,國資委、發改委等多方表態將加快推進電力行業等領域的重組,這將促進電力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幾大電力企業都在將混合所有制改革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如,南方電網在《南方電網公司關於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了今年公司主要做好的6項工作:分類推進企業改革;著力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積極做好深圳前海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項目;深入開展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持續深化勞動、人事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紮實推進職工持股企業改革。
國家電網推出以混合所有制方式開展增量配電投資業務、交易機構相對獨立運作等多項重點改革舉措。
哈電集團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具體模式和途徑。3月,哈電集團與GE就重型燃機合資項目籤署協議,共同推進重型燃氣輪機在中國本土化的研究製造,這是推進混改的重要途徑。
據了解,國資委、發改委等多次表示,將加快推進煤電行業、重型製造裝備行業、鋼鐵行業等領域的重組,推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2017年4月底,發改委再次在會議中強調,要鼓勵發展煤電聯營,深入推進煤電一體化、煤焦一體化、煤化一體化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不同所有制的企業相互參股,發展混合所有制。
業內人士認為,電力央企數量較多,覆蓋面廣,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較大。無論是政策上還是現實需求,下一步混改力度將逐步深化。
混改仍有難題亟待破解
7月14日,中國聯通發布公告顯示,聯通集團報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方案已在日前得到國家發改委批覆,提請繼續停牌1個月。
作為首批混改試點企業,中國聯通的混改進程並不算快。通信行業人士指出,中國聯通希望混改的力度更大,但是與監管部門的協調難度較大。
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就曾表示,聯通的混改牽涉的部門很多,需要與十個部委溝通,很多部委溝通都是他親自跑的,難度還是不小,但希望越快越好。
「國企混改進程慢,中國聯通並不是一個孤例。很多企業有較強的混改願望,但是受制於體制機制障礙,顯得當前混改成效並不顯著。比如,有的企業還沒有完成公司制改革,行政色彩過於濃厚,企業自主權相對較小,積極性不高,造成混改進度緩慢。這也是有的專家認為混改太慢的一個重要原因。」鐵路行業一家國企高管向記者解釋。
近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會生在署名文章《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中指出,國企混改要突破「甩包袱」心態,在改革發展潛力大的領域深入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他認為,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些領域都屬於民營資本參與意向較高的領域,能夠吸引民營資本廣泛參與,改革發展潛力巨大。但如果國有企業抱著「甩包袱」的心態,只將前景不好、需要調整退出的資產拿出來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僅不利於激發民營資本的參與熱情,也難以深入推進改革。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當前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大的障礙在於:從國有股東的角度看,國有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擔憂;從非國有股東及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角度看,也有對權益受到侵犯的擔憂。如果缺乏在產權、市場、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法律制度保障,這種擔憂就難以消除,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就無法實質推進。
黃群慧建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忽視改革要以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和完善為前提,需有一個從試點到法律制度建設的穩步推進的過程。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試點先行,在試點中不斷探索完善法律制度,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夠全面實質推進。
(編輯:admin)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