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懾美國!俄公布絕密核試驗影像,忘了曾經的「大伊萬」了嗎?

2020-12-16 騰訊網

近日,俄羅斯紅星電視臺公布了一段俄國防部第12中央研究所的罕見視頻,並且公開了蘇聯時代有關核試驗的大量歷史資料。資料中除了常規的地面核試驗以外,還包括了極其罕見的核魚雷測試情景。其中蘇聯在1954年首次進行的核戰爭演習場面也被公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連續退出多項核軍控條約,並且美國正在考慮恢復中斷了18年的核試驗。為此俄羅斯在此時公布蘇聯時代核試驗的真實畫面,其意義不言自明。

(震撼人心的蘇聯核武器測試)

核武器是人類迄今為止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毀滅性武器,這種武器自從研製成功至今,僅僅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進行過實戰檢驗。不過在冷戰期間,美蘇等國為了測試核武器的威力,以及尋找有效的核防護手段,又或者是純粹為了震懾對方,都進行過大量的核爆實驗。儘管冷戰已經過去了29年,但是面對某些企圖把世界重新拉回冷戰的狂人而言,多看看當年核爆的實際測試效果,也許有助於讓發熱的頭腦冷靜冷靜。

目標:廣島——核武器的第一次登臺表演

1945年8月6日早晨8點整,3架美軍的B-29重型轟炸機出現在廣島市的上空。在前期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中,廣島是美軍很少光顧的地方,特別是日本人知道,如果美軍前來轟炸,那必定是成百上千架的B-29排著整齊的隊列以地毯式轟炸的方式投擲炸彈,而如果只是出現一兩架B-29則意味著他們不會投彈轟炸,而只是來偵察氣象。所以當509小組的3架B-29飛機出現在廣島上空時,很多廣島市民根本沒有把美軍的飛機當回事,甚至也沒有進入防空洞躲避,而是站在街頭仰望美軍的飛機。而這些人很快就為他們的無知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美軍509小組的B-29轟炸機,在1945年時509小組專門負責投擲原子彈)

上午8時16分,509小組名字為"伊諾拉·蓋伊"號的B-29轟炸機找到了之前標註的目標,廣島市中心的一座T字型橋梁(後查明該橋名叫"相生橋"),瞄準該橋後,隨著電鈕的按下,重達5噸,威力達1.5萬噸TNT爆炸當量的原子彈"小男孩"頃刻之間滑向地面,向著目標極速下墜。而在投下原子彈後,B-29飛機迅速做了一個155度的轉彎並隨即俯衝加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儘可能遠離原子彈的爆炸點。就在B-29拼命逃離原子彈爆炸點時,"小男孩"順利在距離地面500米空中成功引爆。根據事後測量,爆炸點和瞄準點相生橋水平距離大約100米左右,在二戰的標準上說,這個投彈精度已經非常驚人。

(美軍飛行員拍攝的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蘑菇雲)

由於投彈精度高,再加上早晨9點正是日本平民的上班、上學高峰,這在客觀上增大了"小男孩"的殺傷力。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明亮閃光要比太陽的光芒亮上萬倍,一瞬間就讓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隨後而來的6000℃高溫則把一切燒成灰燼,甚至連大理石也被融化。

接著由爆炸衝擊波形成的狂風直接吹垮了14平方公裡以內的60000幢建築,整個廣島市幾乎被夷為平地。在距離原子彈爆心較近的地區,可以看到平民像原子一樣瞬間分崩離析;稍遠一點的地方則可以看到被高溫瞬間汽化留下的殘影;而再遠一點的平民,只要是暴露在外的,大多被嚴重燒傷。一直到距離爆心16公裡以外的地區,依然可以感受到爆炸所形成的衝擊波和熱浪滾滾而來。而廣島所有的大小鐘擺一律停留在1945年8月6日8時16分這個時間點上。因為在這一天,廣島真正成為了"聖經"中描述的地獄。

(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當天,圖中的建築後來被改建成所謂的"和平紀念館")

不過,很諷刺的是,日本至今不肯反省自己為什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挨了原子彈轟炸的國家,他們一遍一遍地重複自己所受的苦難,不厭其煩地向世界展示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後,平民的悽慘境遇,甚至還企圖要求當年轟炸廣島的B-29駕駛員西奧多·范柯克當眾對日本道歉。不過,老年的範柯克留給日本人一句話:你們做過什麼,你們自己不知道嗎?我只感到遺憾當年殺死的日本人太少!

比基尼——不僅僅是泳裝,還是"十字路口"

儘管在廣島和長崎兩個日本城市使用原子彈實地檢測了核武器對於城市等軟目標的巨大殺傷力,但是對於鋼筋鐵骨的海上戰列艦和航母們而言,原子彈有多大的殺傷力,這依然是一個有待驗證的問題。為此美軍於1946年7月,在位於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附近進行了代號為"十字路口"的核彈檢測實驗,以驗證核武器對於重甲保護的海上戰艦的殺傷力,並為日後美國海軍的發展規劃做調查研究。

(美國在1958年之前,主要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測試核武器)

1946年7月1日至25日,在海軍中將威廉·白蘭地(William H. P. Blandy)的主持下,美國海軍集結大小95艘各型軍艦。為了檢驗核彈對於人員的殺傷情況,美軍還使用了200隻豬、60隻豚鼠、204隻山羊、5000隻老鼠、200隻小鼠,以及帶有不同種類昆蟲的穀物,用活體輻射實驗品,測試生物在高輻射下的基因變異。同時美軍在所有軍艦上都安裝了測量儀,用於測量核爆的條件下的核輻射強度、氣壓、氣溫、船隻動向等等數據。為了確保測試有效,很多艦船乾脆並未下錨,而僅僅是漂浮在海面上。

(排列整齊去送死,這就是核彈的靶子)

為了有效觀測核爆的影響,美軍還另外派出了多達150艘支援艦隻、42000餘人的部隊用於觀測整個核爆的過程。"十字路口"行動的總指揮部則設在"香格裡拉"號航母上。除了美國海軍以外,當時的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1947年才正式成立,當時美國還沒有獨立的空軍),也派出了8架經過改裝的B-17大型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全部安裝了自動攝影機、輻射探測器以及空氣樣本採集器。而且部分飛機甚至改為遙控無人駕駛飛機,這樣,在原子彈爆炸時,就可以直接飛越蘑菇雲頂端,在人體無法承受的高溫環境中採集實驗數據。毫不誇張地說,美國人為了核爆的測試也實在是很拼了。

(被Able重創的長門號戰列艦,該艦隨後在Baker測試中被擊沉)

1946年7月1日的Able試驗中,由於運載原子彈的B-29轟炸機投彈時出現嚴重偏離,其起爆點距離預定爆心偏離了約650米,從而導致原本準備作為目標的內華達號戰列艦並未遭到直接打擊,而核彈在吉列姆號運輸船上空引爆,當即把這艘可憐的小運輸艦炸得粉身碎骨。在Able試驗中,作為靶艦之一的日本長門號戰列艦在距離爆心不足900米距離內,卻意外並未沉沒,甚至並未受到重創。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距離爆心超過2000碼(1820米)以外的薩拉託加號航母卻遭到了重創。當時美國海軍為了真實模擬核爆對軍艦的毀傷情況,按照正常航行需要給航母裝上了燃油、彈藥並且艦載飛機也一應俱全。核爆產生的衝擊波雖然沒有對航母構成太大威脅,但是高溫卻引燃了航母攜帶的燃料和彈藥,導致航母內部一連串巨大的爆炸和火災。事後美國人對外宣稱航母在核彈面前是"漂浮在海上的鐵棺材",引用最多的就是薩拉託加號航母的例子。

(Baker測試是人類首次水下核爆測試,測試結果證明,由於水具有不可壓縮性,因此相同當量核彈在水下爆炸時,產生的威力要遠遠大於在空氣中爆炸)

隨後在7月25日進行的Baker試驗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水下核試驗,該試驗同樣是使用一顆2.3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進行,所不同的是,這枚原子彈被安放在水下90英尺(27米)深處引爆。引爆瞬間就形成了一個高約6000英尺(1800米),直徑約2000英尺(610米),厚度約300英尺(91米)的巨大水牆。水下核爆的特點是並不會生成巨大的蘑菇雲,而是形成類似於海嘯的巨大水牆和水下衝擊波。由於爆炸在水下形成巨大的真空氣泡,氣泡破裂後海水之間反覆來回湧動,導致水下衝擊波來回反覆多達15次,其對水面艦艇的破壞威力遠超過空爆原子彈的殺傷力。

(測試表明,航母並非是核武時代的"鐵棺材",只要不是近距離爆炸或者直接命中,航母通常也能逃過一劫,可惜蘇聯並未注意這一細節)

兩次核爆測試證明,核武器確實可以對海軍戰艦構成致命威脅,但是只要距離拉開,就可以有效降低核彈對於艦隊的殺傷水平。同時核爆也證明,戰列艦的堅固裝甲對於核爆確實有很強的抵抗作用。為此後續美國海軍在編隊作戰時,艦隊中各艦距離都普遍拉到4000~10000米距離,以防止核彈對整個艦隊"一鍋端"的現象出現。同時對於航母這樣運輸大量易燃易爆武器和大量戰鬥機的重要目標,則採用了增加裝甲防護、增加隔熱層和滅火裝置等多種方式提升航母的生存性能。

(同樣在比基尼環礁測試的美國第一顆氫彈"麥克",但這已經是十字路口行動數年以後了)

從1946年到1958年的12年間,美國一共在比基尼環礁地帶進行了67次核試驗,其中也包括代號"麥克" 的美國第一顆氫彈也是在此測試的。在1946年7月18日,法籍設計師路易斯·裡爾德設計了一種僅能遮住三點要害部位的極為簡潔的女士泳裝,由於它的出現在當時引發轟動,而恰好當時的美軍正在比基尼環礁進行核彈測試,所以這款新泳裝就被命名為"比基尼",以代表其對於服裝界產生的衝擊不亞於核彈。

裝藥減半的核彈之王——大伊萬

看著美國人接二連三地爆炸自己的原子彈氫彈,忙得是不亦樂乎。鐵幕另一邊的蘇聯坐不住了。受國力的影響,蘇聯研發核武器的時間明顯要比美國晚,不過二者差距並不大。蘇聯在1949年8月也成功試爆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從而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世界由此進入美蘇兩強的核爭霸時代。

(人類迄今為止製造的最大的核彈——大伊萬,當初的蘇聯製造了2顆,一顆在新地島引爆了,一顆則作為教學使用,沒有裝填核裝藥,目前保存在俄羅斯的博物館中)

作為以"莽"聞名的蘇聯,確實沒心情像美國人這樣整這麼多細節。蘇聯人核爆的目的很簡單,並不是為了做什麼測試,而純粹就是為了和美國"比",比的就是核彈的威力。所以可以說所謂的"大伊萬"本質上就是一個核面子工程。蘇聯只是企圖在核彈威力方面勝過美國,至於這麼大核彈有多少實戰意義,那倒是次要的。因為這顆炸彈太大了,只能由圖-95攜帶,而且還要拆掉彈倉艙門,以半埋方式掛載。而圖-95飛行速度慢,根本無法突破西方的防空體系,所以這顆超級大核彈只能當作一個大爆竹聽聽,並沒有什麼實戰價值。

(雖然只是個樣品,也足夠震撼)

氫彈和原子彈不同之處在於,原子彈的爆炸當量受"臨界質量"限制因此是有上限的。但是氫彈由於是利用聚變反應引發核爆炸,只要填充足夠的聚變裝藥,理論上就可以實現核彈威力的無窮大,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太陽。太陽其實就是一個每秒鐘都在進行核聚變的巨大星球。蘇聯的"大伊萬"氫彈採用了三階段爆炸設計,最初設計爆炸當量相當於1.7億噸TNT,後來因為地質學家和環境學家的強烈反對,最終把爆炸當量限制在5800萬噸TNT的水平上。1961年10月30日,這顆史無前例的大核彈由圖-95轟炸機攜帶,投擲在蘇聯位於新地島的核試驗場。

(大伊萬核彈四格連放)

根據當時的記載,大伊萬爆炸產生的火球直徑超過4600米,蘑菇雲高度則超過了64公裡,寬度則超過了40公裡,由於最初計算失誤,距離爆心43公裡的蘇聯核試驗場觀測所內的人員中,有很人的眼睛遭到灼傷,有些人直接患上白內障,而爆炸產生的熱輻射甚至讓遠在51公裡以外的試驗人員遭到3級灼傷。

要知道,這裡是位於北極圈以內的新地島,在如此冰天雪地的環境裡,綿延51公裡,還能燒傷人體,可見大伊萬的威力。根據後來的報導,爆炸產生的震動傳播距離超過了1000公裡,甚至連鄰國芬蘭都感覺到了,很多芬蘭居民家中的玻璃被震碎。美國地震局對此次核爆測定的數據是芮氏5~5.25級地震。而且爆炸產生的電磁脈衝輻射足足造成了長達1個小時的電磁脈衝空窗期,由於和外界的聯繫完全中斷,以至於美國政府差點以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打響了。

核去核從」——瘋狂的美國和克制的俄國

美蘇兩國正是在這次史無前例的超級核爆炸中徹底感受到了核武器的恐怖威力,最終兩國在冷靜後,真正坐下來,開始數十年的核裁軍和核軍控談判。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美蘇兩國已經籤署了多項裁減核武器的條約,到2018年時,根據公開的消息,美俄兩國的核彈頭數目都從冷戰時的接近4萬枚的水平,降低到4000枚左右,可以說世界相對而言更加和平了。

但是最近兩年自從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臺後,相繼推翻多個美蘇/美俄之間籤署的裁軍條約,開始重新擴軍,特別是擴充核武庫的儲備,最近甚至還準備恢復中斷了18年的核試驗。儼然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瘋狂嘴臉。不過對於美國人的得寸進尺,俄羅斯卻表現得相對克制,即使在6月2日普京總統籤署的俄羅斯最新的核國防文件中也提到,核武器是"迫不得已"才會使用的手段,由此顯示了俄羅斯在核武使用上的最大克制。

面對美國人不斷張牙舞爪,俄羅斯人在這時公開原先有關核武器測試的絕密影像資料,相信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要警告美國不要玩火。儘管俄羅斯早已不是當年的蘇聯,但是有一點毫無疑問——俄羅斯並不缺乏毀滅美國的核彈頭。如果美國人真的要一意孤行,拼拼核彈頭的話,俄羅斯也一樣可以奉陪。

相關焦點

  • 美國想打核戰爭嗎?俄羅斯放核試驗影像,回顧曾經的大伊萬核彈
    美國在川普上臺之後改變了許多政策,在核戰略政策上,不僅要打造反導系統,還開始試圖擴充核武軍備,這讓人懷疑:美國想打核戰爭嗎?正當美俄繼續就核裁軍條約繼約問題的進行談判之時,俄羅斯對外公開放出了有關核試驗影像,回顧曾經的大伊萬核彈。
  • 俄解密「大伊萬」試爆畫面,蘑菇雲直徑90公裡
    1939年,愛因斯坦建議羅斯福總統研製原子彈,到1942年,"曼哈頓"工程開始進行,在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和義大利科學家費米的帶領下,第一座核反應堆、三枚原子彈("小玩意兒"、"小男孩"、"胖子")研製成功,並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人類和核武器由此開始相伴了近八十年。
  • 白宮指責中俄開展低當量核試驗,外交部:美國才是開展核試驗次數最...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是開展核試驗次數最多的國家,在本土和境外進行過千餘次的核試驗,對別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有記者提問,7月16日,美國白宮以總統川普名義發文,紀念首次核試驗75周年。發文稱美國的核力量在二戰後有效維護了全球的安全與穩定,為美及其盟友提供了安全保障。美方已於1992年暫停核試驗,但中俄兩國卻開展低當量核試驗,再次呼籲舉行中美俄三邊軍控談判,避免新的軍備競賽。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大伊萬」威力巨大,實驗的時候都在哪裡?專家:「無人區」
    核武器在如今我們人類所掌握的武器之中算的上是威力非常大的武器了,但是你知道嗎?人類在當時並不滿足核武器的威力,繼續通過核武器去研究除了氫彈等等多個更大威力的武器。那麼如果要說道氫彈的話,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蘇聯當時投放的「大伊萬」了,這直到如今仍然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次核試驗。
  • 「大伊萬」給我們帶來了答案
    現世界上已知的核彈中,有測試過的核彈威力最大的就要屬俄羅斯的「大伊萬」氫彈了,俄羅斯在二戰結束後,為了在核競爭中壓服美國,蘇聯軍方決定在新地島試驗場進行新的核爆炸試驗。而這次核試驗是人類文明以來,威力最大的一次核試驗,「大伊萬」的爆炸威力達5000萬噸TNT當量。相當於廣島型原子彈的2500倍。
  • 美國可能重啟核試驗了:F35扔的核彈,大概率是一枚實彈
    這次測試其實早在8月下旬就已經結束,之所以現在才公布視頻,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為了保密,只有得到解密的授權,美國媒體才能拿到這份核彈測試的視頻;另一方面,也是出於戰略威懾的需要,而威懾的對象自然就是中俄兩國。
  • 俄羅斯警告美國勿在俄家門口核試驗
    距離美國上一次核試驗已有近30年,種種跡象顯示美國計劃重啟中斷已久的核試驗,以便在軍控談判中對俄羅斯進行施壓,那麼美國的下一次核試驗會在哪裡進行呢?◎俄羅斯洲際飛彈實際上即便美國不退出《全面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美國也可以公開進行核試驗,《全面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並不具備現實約束力,至今還有部分國家未籤署這一條約,所以美國完全有可能在不退出《全面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突然進行核試驗,聯合國是無法就此制裁美國的。
  • 美國大選「全劇終」?美總統備好後路,伊萬卡也公布新去向
    據環球網11月27日報導,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向媒體表示,如果最終選舉人團選擇了拜登,那麼他將不會繼續留在白宮。川普真的就此妥協了嗎?當然不是,其實川普已經為自己的離開做足了準備。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1月18日消息,早在11月17日的時候,川普宣布了解除美國網絡安全局局長克里斯多福·克雷布斯的一切職務。
  • 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
    新華社洛杉磯12月25日電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新華社記者譚晶晶近日,美國媒體報導了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核試驗給當地帶來的災難。據美國媒體報導,在美國託管期間,由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託克環礁最為開闊平坦,而且居民較少,美國最終選擇了這兩個環礁作為核試驗場。據《洛杉磯時報》近日報導,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及其上空和海底進行了67次核試驗,很多居民被迫背井離鄉。
  • 說不出具體時間地點,但美國仍堅稱俄羅斯去年搞了核試驗
    據俄塔社16日報導,美國國務院周三在給美國國會遞交的一份關於《美俄兩國遵守軍備控制、不擴散和裁軍領域協議情況》的報告中指出,美國依舊認為,俄羅斯在2019年進行了核試驗。報告的文本還稱,「美國認為俄羅斯進行了核武器試驗。
  • 為成首個美國女總統做準備?24小時內,伊萬卡為父親狂攬5000萬
    美國大選被稱為「有錢人的權力遊戲」,錢不是萬能的,但在大選中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僅高額的競選支出這一項,就將眾多普通參選者拒之門外。8月初,伊萬卡在她第一次虛擬籌款活動中,就為川普籌集到40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不久前,川普競選團隊公布了8月的競選收入,為2.1億美元,這是他們迄今為止收穫最多的一個月。但即便如此,還是與拜登有著不小的差距。
  • 伊萬卡等人被傳喚,總統特赦的權力派上用場
    因為在「通俄門」事件中兩次對聯邦調查局撒謊,弗林被判有罪。 11月底,川普赦免了他的過往罪行,還他自由身。 目前,麻煩最多的是大女兒伊萬卡。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當作核試驗場67次,為何終成美國棄子?
    在這個叫比基尼灣的地方(準確說是比基尼環礁),美國軍方曾在此進行了23次核爆炸試驗。上世紀四十年代,法國設計師設計出比基尼泳衣時前幾天,美國剛剛在比基尼灣成功完成一次核試驗。經過多次大戰和爭奪,作為本地傳統居民的馬紹爾人到底經歷了何種慘痛的災難,這在各大殖民列強的史書上,從來記錄寥寥。二、美國霸權下的「核試驗場」當馬紹爾群島被美國收入囊中之後,這片美麗的群島並沒能得到多久的平靜。
  • 俄航天高官遭美國策反,出逃失敗束手就擒,洩密損失無法估量
    近期,美國情報機構爆料稱,俄羅斯軍方在阿富汗向塔利班等武裝組織懸賞,對襲擊殺死美軍的行為進行獎勵,這引起了外界對於美俄「暗戰」的新一輪關注,實際上俄羅斯和西方的對抗從二戰結束之後就已經開始,雙方在看不見硝煙的情報戰場上持續較量並互有勝負,類似互相拆臺的事件屢見不鮮。
  • 川普前妻伊萬娜霸氣出街,70歲也穿緊身印花裙,和年輕時大不同
    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以及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川普,但殊不知梅拉尼婭其實已經是川普的第三任妻子了,前面都還曾有過兩任。現下被許多人所喜愛的美國第一千金伊萬卡·川普,就是川普和他的第一任妻子伊萬娜·川普所生。伊萬娜可以說是真正的「糟糠之妻」,用她最擅長的交際幫助川普逐漸將他的房地產生意做大,雖然兩個人曾經相愛,但是最後還是於1992年和平離婚。
  • 伊萬卡太拼了,為秀「括號臀」這麼緊的裙子硬塞,38歲肉感十足
    美國第一千金伊萬卡,作為川普集團的副總裁,還是美國白宮的非正式顧問,伊萬卡的行程非常的忙碌,而且身高180cm的她,曾經是超模,而且自己有著時裝和飾品品牌,所以時尚度沒的說,她每天的穿搭成為很多網友們關注的點,所以美國一些媒每天早早的等在她的家門口拍攝她當天的造型,一般以職業裝為主的她
  • 五角大樓不打自招:川普一旦下令核試驗很快開始
    沃爾特還表示,他認為美國核安全局已經在內華達州找到了一個可以進行地下測試的地點。沃爾特的這一表態,立即引發外界關注,因為就在前不久,美國政府剛剛放出關於重新討論核試驗的消息。據此前媒體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披露的消息顯示,15日川普政府已經討論進行自1992年以來的首次核試驗。對此有專家指出,這將是對美國防務政策的嚴重背離。
  • 俄媒:後路不止一條,川普有言在先
    據「Worldometer」網站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1689.1萬,死亡超30.7萬。人民網12月14日報導,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顯示,2020年美國GDP將萎縮5.3%。2017年1月20日川普正式就職時,手按《聖經》宣誓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然而近4年過去後,美國卻在新冠疫情、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高度撕裂中沉淪。一些美國政治精英紛紛提出要「清算」川普,11月17日,眾議員多數黨領袖帕斯克雷爾就強硬地施壓拜登上臺後,調查川普的一切「罪行」。實際上,川普家族也並非沒有察覺。
  • 「胸大」女生怎麼穿顯瘦又清純?學伊萬卡這4點,美的高級!
    美國第一千金伊萬卡,曾經做過超模,還有自己的時尚品牌,是川普集團的高層,作為美國白宮非正式顧問的她,不僅經常參加各種活動,也要上班,所以她除了禮服以外,很多衣服都是上班穿著的,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一樣有借鑑意義。
  • 伊萬卡上位記:從紐約上東區網紅富二代混到美利堅「公主」
    ,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兒,美國政壇當紅炸子雞,伊萬卡,一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奇女子。很多美國人發文稱:「就算是美國第一女兒也沒有資格坐在總統位置上。」而且,被很多人詬病的是,她那時候的身份,還不是正式的政府公務員。 然而,伊萬卡的狼子野心是不會被這些閒言碎語擊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