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昆明針對高三學生的第一次市統測,各科平均分多少?哪些題普遍丟分了?哪一部分還可以再加強一下?哪些知識點掌握還不夠牢靠?本期先推出語文!接下來陸續放送其他學科,認真看完,你也許還能多拿幾分!
試卷總分:150分
全市平均分:96.17分
全市最高分:132分
摸底調研檢測結果:
90分以上共23508人,累計佔比78.77%;
120分以上共91人,佔比0.3%。
其中,90—99分的人數最多,有12775人,佔比42.81%。
總體評價
昆明市2017屆高三複習摸底調研檢測測試卷,考試體例和2016年全國高考新課標語文試卷保持一致,體現穩中求變的命題思路,注重基礎考查,部分試題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特點。
第Ⅰ卷 閱讀題
甲:必考題
1—3題主要考查概括理解文段中心和內容要點的能力以及分析綜合能力
備考建議
一、研讀新修訂的考綱,明確變化所在
有關這個大題,2017年新修訂的考綱變化極大:
1、在稱謂上,剔除了「說明類文本」,並且將「一般論述類文本」中「一般」兩字刪除;
2、增加了對「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說明性文字,明確論述類文本的考查重點(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其中,對文體的例舉中首現語文教學界幾無所涉的「學術論文」概念;
3、根據明確了的考查重點,在具體的考點中增加「論點」「論據」「論證」的考查要求。上述變化,可概括為兩個「明確」:論述類文本性質的明確,論述類文本考查重點的明確。
二、破舊立新,制定針對性的備考策略
根據多年真題的選材特點和論述類文體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將這一文類進一步明確為「泛學術類文本」,這一類文本的本質特徵是「論」,「述」是為「論」服務的。
這一文類內蘊的閱讀要求是:較為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容,而非電腦化的信息處理。因此,我們要徹底破除立基於「說明文」發展為「信息處理類文本」的各種技巧和手段,尋找立基於說理文的新方法。
1、幫助考生形成超越簡單信息處理層面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意識
①「篩選和整合信息」還是必考的考點,但信息的篩選和整合本身不是目的,信息的篩選和整合,是較為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的手段。
②信息≠字詞句。語言形式是信息的載體,字詞句是信息載體的單位,信息載體的單位不只是字詞句,也可以是段和層,甚至是跨越詞句段的意義層面。載體略別,不影響信息差異,別死揪字詞句瞎鑽牛角尖。
2、訓練基礎閱讀能力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意結構,區分觀點與事實,在結構分析的基礎上多層級地分析論證邏輯和語意邏輯,掌握「概念」和「結構」兩大工具。
3、取捨訓練題
拋棄帶有明顯的說明文性質的閱讀題,多選說理性和邏輯性強的閱讀題。
(一)文言文閱讀
4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
5題考查識記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6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7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備考建議
一、閱讀文言材料,劃分小的情節層次。
二、藉助第6題四個選項的表述,解決文本中最重要的內容理解問題(也即小情節中的大部分問題)。因為第6題的四個選項涉及的內容一般會佔到整個閱讀材料的80%左右,藉助它們,可以迅速解決文本的閱讀理解問題。
三、文言斷句的考查難度不算高,需要考生自行解決的斷句疑難一般是兩到三個,要學會斷句的方法,尤其是語境分析和句子結構的方法,爭取答題的穩妥性。
四、文學文化常識應當作適量的梳理,記住關鍵信息;解題時注意語境的輔助作用。
五、平常訓練除了落實解題方法外,應當充分發揮閱讀材料的其他訓練價值,尤其是傳記作品的高頻詞句積累和未考查的文化常識積累。
8題考查鑑賞詩歌形象的能力
9題考查鑑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備考建議
一、學生要學會讀懂詩歌。可以從詩歌常見題材分類入手,理解各類題材詩歌的常見抒情內容和常見抒情手段,進而把握古代詩歌常用的抒情邏輯,提升詩歌閱讀的能力。當前的詩歌閱讀考查,與以往不同的是,更加注重詩歌內容的具體理解,所以,讀懂,是必須的。
二、學會規範答題。從考查情況看,不顧問題,隨意作答者甚多。不少學生不管問什麼問題,一律「寫了什麼,用了什麼手法,表現了什麼感情」,不僅形式固化,內容也往往錯漏不少。培養基本的答題思路顯得尤其必要。
10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備考建議
一、背誦複習時加強理解詩文的指導
二、要學會進行題幹提示性信息的理解與分析
乙:選考題
11題考查要點:
以客觀題形式考查考生文學作品的分析概括與綜合的能力、分析作品主要表現手法、鑑賞文學作品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對文學作品進行綜合探究的能力。
備考建議
根據最新消息,2017年的高考語文將不再在文學類文本與實用類文本中設置選考題,而將這兩類文本都設置為必考題。
這樣看來,相比於過去幾年,小說的備考將成為與實用類文本同樣重要的考點。加之受選考實用類文本得分相對較好的思想影響,過去幾年中一直沒有重視小說的備考乃至教學,所以,有必要加強對小說以及小說考題的研究。
一、轉變思想觀念。文學類文本(小說)將成文必考題,認真備考。
二、樹立文體意識。理解並掌握小說的基本特點,理清小說要素之間的關係。梳理小說閱讀鑑賞的相關知識,建立相對嚴謹的小說知識框架,形成嚴密的邏輯體系。
三、強化文本觀念。要做到閱讀、作答、思考都不脫離文本,以文本為中心展開相關的備考活動。
四、培植能力是關鍵。訓練快速閱讀的能力,培養在快速閱讀中準確地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五、探索答題之道。在不斷訓練中摸索、探究出恰當的答題技巧、方法,形成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規律」,比如審清考題要求,形成答題規範等等。
12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分析概括、對材料要點的概括歸納篩選。選文為一篇人物傳記。
備考建議
人物傳記是新課標考題中實用類文本的常考類型,作此題的考生幾乎佔據考生數量的七八成。這就更需要精心備考,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一、樹立解題意識
1、注重信息概括分析能力提升。在平時的文本學習和複習中應當適當增加概括能力的訓練。
2、考生必須注意要有文本意識,提升文本的解讀能力。題目都源於原文,命題者依據選文命題,考生答題也要依據原文,不能脫離文本作答。因此,考生要梳理清楚文本,弄清文本行文思路,在原文中尋找答題信息和區域。
3、閱讀簡答題的一個答案有多個得分點,而得分點是同賦分緊密聯繫的。如果一道題2分,要求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個要點即可;要求用原文詞句回答,則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兩個恰當的詞語。如果是4分或6分題,答案要點就兩到三個(一般一點2分)題目的分值,是答題得分點數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點意識,按賦分解答。
4、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閱讀題命題的原則之一,考生要捕捉文中與題目相關的關鍵詞語,提取答案要點。文中的關鍵詞句實際上就是答案要點,考生要學會從文中尋找,並利用其提示作用提煉出答案
二、明確幾個問題
1、關於「探究」。一定是結合材料的分析,不能脫離材料亂說、亂聯繫。
2、關於「抄原文」和自己概括。不加分辨地整句幾句照搬,當然是「抄」,其給出的不是答案,而是答題範圍,當然要扣分;但選用原文關鍵性、標誌性詞句組織答案,形成鮮明的答案要點,卻是要鼓勵的,而純粹自己組織語言往往不夠準確,標誌性弱,不利於閱卷人的迅速判斷。這裡的分別,在於形成的是否答案,形成的答案是否準確、鮮明。
3、關注其他實用類文本。除了人物傳記外,其他實用類文本(如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等)以及非連續性文本也應納入備考範圍,防止考查內容變化帶來的慌亂。
第Ⅱ卷 表達題
正確使用詞語
13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問題透視
結合數據和閱卷情況來看,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成語積累不足。考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注意成語的積累,沒有量的積累,就不能實現質的突破,答題的時候就只能憑感覺、碰運氣。積累的缺失、碰運氣的心態使得成語考查題失分嚴重。
二、缺失語境意識。成語本身具有特定的含義,也要放在特定的語境中使用。考生單純盯著成語本身,忽略了語境的限制,自然難辨使用的正確與否。
三、不熟悉成語使用的錯誤類型。這與日常生活有關。平時的學習、生活、閱讀中存在不少的成語誤用,但因為沒有進行推敲、將錯就錯的情況不少見,廣而論之以後,對有些錯誤就習以為常,到正式場合(比如考試)就難辨正確與否。
備考建議
語文核心素養中明確說明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積累運用,而成語的積累運用應該包含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中。從這點來看,成語的考查力度應該會在穩定的基礎上有所增強,理應成為備考的一個重點。
一、積累是基礎。積累並熟悉常用詞語(熟語)的意義和用法,關注生活中成語使用情況。對於易錯易混的成語可用專題的形式進行強化;
二、識錯有慧眼。了解詞語(熟語)使用的錯誤的主要類型,如對象誤用、望文生義、語境不合、褒貶失當、語義重複、自相矛盾等;
三、語境不可失。複習訓練時根據語境判斷詞語使用正確與否的能力,尤其應留心設題中的「陷阱」,對「似是而非」的詞語要多加推敲;
四、思考深入些。由於成語的特點詞簡意豐,有其特定的指稱意義,做題時應充分考慮成語含意的豐富性,忌簡單處理,忌憑感覺選擇。同時要注意對生活中出現的成語使用進行思考,對一些常見錯誤要能及時發現並改正。
五、辨析重方法。對組合式出現的備選選項要進行細心比對,採用排除法等方法選出正確選項。
14題考查「辨析並修改病句」
病句辨析是歷年高考中的穩定題型。此次考查的四個句子,涉及到成分贅餘、不合邏輯中的雜糅、搭配不當等病因,病因明顯,都是考綱中要求掌握的常見病句類型。解題時需要根據現代漢語句子成分、結合語境、常見病句標誌進行辨析。
「辨析並修改病句」歷來都是令考生頭疼的問題。但從總體情況來看,「辨析並修改病句」的備考理應成為重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考生「逆襲」。
問題透視
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語感較差。考生缺少感知現代漢語基本表達的語感,自然無法判斷一個句子的順暢與否。
二、知識欠缺。考生沒有掌握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無法通過語法分析來判斷句子的正誤。
三、不識方法。辨析病句有一些常規的方法,比如句子成分劃分法、語感感悟法、標誌判斷法等,但考生無法綜合利用這些有效方法進行辨析,只憑感覺選擇。久而久之,造成了惡性循環。
備考建議
現在看來,「辨析並修改病句」還大有文章可做,還存在一定的提分空間。
一、構建系統。梳理現代漢語語法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系統掌握現代漢語語法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短語類型、句子類型及其特點,初步掌握現代漢語的基本表達規律。
二、突破重點。著重針對考綱要求掌握的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結構混亂、表意不明和不合邏輯等病句類型進行專題訓練,指導學生認知病句的基本特點,逐步建立起解析病句題的思路。
三、方法指導。結合考試真題、有價值的模擬訓練題,指導學生學會利用句子成分劃分法、語感感悟法、特殊標誌判斷法等方法進行病句辨析。要指導學生綜合利用這些方法,而不是孤立地使用。
四、強化訓練。挑選典型題型進行針對性訓練,幫助考生逐步攻克病句辨析難題。
15題從選用詞語的角度考查語言的連貫
問題透視
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缺少整體意識。此題雖然要求選擇詞語填空,但所選出來的詞語要和整個語段形成緊密的聯繫,詞語是語段中的詞語,要能使整個語段表意明確,意思通達,而不是孤立地選擇詞語。
二、邏輯推理能力不夠。句子和語段之間的銜接具有一定的邏輯關係,需要認真進行梳理,如果只是想當然地選擇而不考慮句子之間的相互關係,自然難以選擇正確。
三、語意語氣之間的關聯把握不足。不注意在關聯詞語、虛詞的語氣上進行細緻辨別,以「看起來很像」的所謂感覺答題。
備考建議
一、整體把握語段。全面理解文段的整體意思,了解文段所要表達的準確信息,在此基礎上弄清分句所要強調的重點,進而準確作答。
二、揣摩語意語氣。在通讀、理解語段、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分析分句之間的內在語氣變化。
三、注意邏輯聯繫。引導學生在閱讀語段時,注意表達的邏輯性、準確性,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和銜接,弄清楚句子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如遞進、轉折、並列等等。
四、辨析細微差別。通過語素分析,結合語境注意辨別備選詞語的差別,選填之後思考句子表達的完整性。
五、適度擴大範圍。不要只是盯著虛詞、關聯詞語備考,還是要關注實詞、之前考過的語句排序等題型,全面備考,防止考點脫落。
16題考查的是語言表達應用中的變換句式及表達連貫、簡明、得體、準確的能力。同時,本題也還考查考生的篩選概括信息能力。
這是一道課標卷連續幾年考查的題型,也是比較成功的題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問題透視
此題存在的問題是:
一、缺少關聯意識:部分同學不會根據語段中的相關提示作答。
二、推理能力欠缺:不能結合上下文找出關鍵詞,所填內容另起爐灶。
三、沒有整體概念:不少考生只盯著空白處填寫,不顧及前後文的語義。
四、邏輯性較差:不考慮前後文的相互照應關係,隨心所欲地填寫。另外,部分考生不注意句子在文中的結構作用,辨別不清句子應該起到的諸如總領句、過渡句(轉折句)、總結句的作用,胡亂作答。
備考建議
根據材料補寫句子是新課標2012年高考出現的一種新題型,它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分析所給材料,提煉相關信息,然後在空白部分補上缺失的內容,這幾年的高考中連續考查,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題型,是備考的一個重點。考生在做這類試題時:
一、整體把握。要把握所提供文段或文句的語義、語脈,搞清整個語段或句子前後句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
二、審清要求。要認真審讀題幹,明確試題要求。關注到如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語句通順,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過多少字的等方面的要求,答題時力求準確、簡潔、概括,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數。
三、邏輯推理。要注意語言表達形式上的相互聯繫,如句式、修辭手法等。要從試題形式和內容上入手進行分析。要注意防止只顧形式不顧內容,或只顧內容不顧形式和草率審題,盲目機械地答題等錯誤。
四、加強訓練。特別重視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寫的能力,訓練學生學會根據語境,根據已知事實,寫評論或觀點性的句子。
五、全面備考。高考中16題是常考常新的一道題,也提醒大家在複習備考中要關注高考動向,關注高考各類題型的變化,及時調整和補充備考計劃。
17題考查語言表達準確、連貫的能力,著重考查圖文轉換的能力。
問題透視
一、讀圖能力欠缺
二、缺乏想像和聯想能力
三、淺表層理解
四、理解錯誤:少部分考生只是單純地看圖,不讀題幹,這是典型的心中無題、望圖生義的表現。
備考建議
「圖文轉換」要求考生根據圖形或圖表中的有關內容,分析有關材料,辨別或挖掘出某些隱含的信息,對材料進行綜合性評價或推斷,然後用恰當的語言表述出來。
「圖文轉換」題,表面看來是「看圖說話」,實際上它綜合了「擴展語句,壓縮語段」「選用、仿用、變換句式」等多種題型。
一、培養讀圖能力。讀圖時代,快速而準確是讀出圖形、圖表的信息已經成為基本能力之一。備考時要培養仔細觀察圖形(圖表)與文字,全面準確地捕捉信息。
二、審清題幹要求。認真審題,明確要求,根據題目的提示性信息指導讀圖方向,注意題目中的特殊限制。依據題幹要求,規範作答,答題時注意: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如表達方式轉換題,題幹中往往有這樣一些標誌性詞語:「上圖顯示」「用文字表述出來」「確切表述圖表的內容」等。在表述時要有具體的數據比較、分析,要直接客觀地反映圖表包含的信息。信息推斷題的題幹中往往有這樣一些標誌性詞語:「該圖表表明(說明、證明)」「用一句話概括」「所揭示的問題是」「從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三、訓練聯想想像能力。在培養直觀讀圖的時候注意培養由此及彼的想像能力,從圖形、圖表的表象深入考慮其深層次含義。
四、表達務求全面準確。擬寫答案時選詞用語要準確。注意在表達中不能出現語病,特別是在反映事物變化規律時,要根據圖表數據變化規律來選用詞語表達,選詞用語要準確。構思完畢之後要針對題目要求和圖表內容進行覆核,看有無遺漏、多餘、誤推或表述不詳等錯誤。
五、擴大備考範圍。要把備考目光擴大到其他題型,比如圖表題、漫畫題、擴寫(壓縮)題、新聞評論性考題。幫助考生對這一題可能會出現的題型有總體了解,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才能在遇到所謂新題型時處變不驚。
作文
18題考查學生「寫作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的能力」
問題透視
一、 為數不少的考生對「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要求理解有誤。
二、 部分考生在「闡述看法和理由」時,沒有基於材料中所關注的焦點展開。
三、 為數不少的考生行文思路混亂,整篇作文由東拉西扯的內容組成,缺乏謀篇布局的基本能力。
四、 大多數考生的作文缺乏素材,或者有素材卻牽強附會。
五、 大多數考生語言水平較低,口水話佔據主要篇幅,詞彙貧乏,不會運用修辭手法。
備考建議
一、 訓練學生熟悉「傳統的材料作文」和「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弄清它們的區別,明確各自的要求,掌握正確的審題立意的方法。
二、 訓練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全面讀懂材料,在此基礎上把握其中心。
三、 訓練學生快速謀篇布局的能力。
四、 幫助、指導學生整理自己的閱讀積累、關注社會現實,做好應對高考的素材準備。
五、增加作文訓練次數,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文章來源:昆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