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須有「長遠心」

2021-02-14 瞭望

◆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絕不是開幾次動員會,擺放幾個垃圾箱就能解決的

◆ 持之以恆的檢查、監督和獎懲舉措

◆ 環保意識及垃圾分類教育要從小抓起

作者為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地理學會秘書長

  我在參加社區居民代表座談會時,鄰居們反映了社區垃圾分類的問題。

        幾年前,街道在幾個社區開展垃圾減量、垃圾分類「零廢棄」、「綠主婦志願者」活動,參加活動的居民們承諾從今天做起、從自身做起,參與「零廢棄」積分卡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垃圾減量、垃圾分類。


        當時,我們小區的垃圾分類由4名綠主婦志願者和6名物業人員負責檢查,街道為各家發放綠色和灰色的垃圾袋,每座樓的地下室擺放三個垃圾箱,各家對生活垃圾按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分別放進不同的口袋裡。

       可回收垃圾包括生活中未汙染的適宜回收和資源再利用的垃圾,比如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布料;廚餘垃圾包括廢棄的食品、餐廚廢油、蔬菜、瓜果皮核;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燈管、廢殺蟲劑、廢日用化學品、廢水銀產品、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和棄置藥品;其他垃圾包括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雜、汙染、難分類的塑料類、木類、渣土類等生活垃圾。


  
  「但是,這項活動大約只做了一年多,就堅持不下去了。」我的鄰居不無遺憾地說。而且就我對周圍的了解,很多地方「堅持不下去」的情況基本類似。

表面看是市民缺乏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自覺性,要麼認為麻煩不願分類,要麼認為反正很多人做不到,自己做到了也白費勁。而其背後,是責任部門對垃圾分類設施疏於管理,沒有持之以恆的檢查監督和懲罰舉措,一些環保意識不強或缺乏相關分類知識的人,還是不能對位投放,導致各種垃圾依然混在一起,打擊其他市民的信心;為嚴重的是,無論如何分類,垃圾車來了通通混在一起拉走,這些垃圾運到垃圾處理場後,再次被混在一起,由於垃圾末端處理配套嚴重滯後,之前分類環節都失去了意義,這也打擊了志願者的熱情。

  
  居民們還談到電池分類的事。早在1998年,北京環衛部門就有專門的電池回收車,負責對廢電池進行收集和清運,市民或單位攢足30公斤的廢電池,環衛部門可進行免費上門回收。2000年,首都精神文明辦公室編寫《綠色社區手冊》,把在小區內設置廢電池回收箱列入評選「優秀小區」、「綠色社區」的一個指標。當年6月,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8個城市,被確定為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商場和單位也都設有廢電池回收箱。連馬路邊的垃圾箱中間,也都專門給廢電池留了位置。但後來廢舊電池不再單獨收集。
  
  2003年10月,原國家環保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出臺《廢電池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將廢電池集中回收重點確定為鋰離子等可充電電池和紐扣電池,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電池。但是,所有廢電池都有一定的環境風險,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裡,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裡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好幾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汙染地下水,進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另外,電池中的再生資源也可回收利用。可是,居民反映,「現在的情況是,統統回收成本太高,政策的要求是,有的回收,有的不回收。最後,統統都不回收了」。
  
  看來問題在於我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亟待提高。垃圾分類只是垃圾處理的前提,垃圾分類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變廢為寶,同時減少垃圾處理量。

 

       歐盟國家規定由電池生產廠家支付廢舊電池的收集、處理和循環利用產生的淨成本。日本從1980年開始進行了10年的全民教育,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類制度。環保教育被日本列入義務教育法,進入中小學課本,成為必修課,孩子們從小被傳授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利用等環保知識。垃圾經過分類處理後變廢為寶,有的垃圾用於火力發電,有的用來建設蒸汽遊泳池,從垃圾裡提取的金屬予以回收使用。


  
  瑞典的垃圾分類和循環再利用走在世界前列,近99%的廢棄物得到了回收,其中36%得到循環利用,14%再生成化肥,另外的49%被焚燒發電供熱,被填埋的非可再生垃圾只佔1%。瑞典的垃圾焚燒廠每天能生產足夠25萬個家庭使用的電力,以及足夠95萬個家庭使用的熱能,幾乎每個瑞典人都知道「垃圾就是能源,4噸垃圾等於1噸石油」的道理。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經過十多年的宣傳引導,人們已經認識到垃圾分類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要有效地對城市生活垃圾實行分類回收和資源化利用,需要政府、企業、市民堅持不懈地齊心協力,這個問題絕不是開幾次動員會,擺放幾個垃圾箱就能解決的。LW


刊於《瞭望》2016年第21期,原題《垃圾分類須有「長遠心」》

☞ 「垃圾分類」沒做好,別怨市民

☞ 電子垃圾蘊藏千億戰略資源

☞ 被最後通牒的電子垃圾之都


歡迎關注瞭望微信

點擊【閱讀原文】 下載瞭望客戶端

更多精彩,請訂閱《瞭望》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玉米須和玉米棒分屬不同垃圾嗎?長沙一小區每月評選垃圾分類...
    本報長沙訊 「玉米須投放進廚餘垃圾,玉米棒投放進其他垃圾。」5月28日上午,省政協人資環委聯合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長沙市政協人資環委、望城區政協人資環委、月亮島街道楊豐社區,在長沙市望城區月亮島街道楊豐社區尚公館小區,圍繞人資環委政協雲值班總主題「推進城鄉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成功舉辦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垃圾分類進社區」線上線下宣講活動。記者走進望城區月亮島街道楊豐社區尚公館小區,小區內乾淨整潔。
  • 記牢「綠藍紅黑」 垃圾輕鬆分類
    所有室外分類垃圾投放容器的設置點,地面須經硬化處理,分類垃圾投放容器須擺放整齊,外觀整潔乾淨,桶身桶蓋完整無損,以防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居民社區需按「四分類」要求分別設置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投放容器。居民社區原則上按每35戶配240升的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投放容器各1個;有害垃圾投放容器每個小區須至少配置1個,放置在社區明顯位置(出入口等)。
  • 文明始於心 分類踐於行—江山路第一小學舉辦垃圾分類知識競賽
    (記者 張偉 通訊員 朱彩鳳)為構建美好和諧的文明校園,提升學生垃圾分類知識素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2020年12月10日,惠濟區江山路第一小學開展「文明始於心,分類踐於行」垃圾分類主題知識競賽活動。
  • 低碳生活全民行動|呼蘭垃圾分類深得百姓心
    低碳生活全民行動|呼蘭垃圾分類深得百姓心 2020-12-12 1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應對「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條例,餐飲廚餘垃圾分類必看指南!
    今天,專門給大家普及下餐飲廚餘垃圾的分類,以及餐企應對垃圾分類的策略方式!垃圾如何分類?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4類。溼垃圾是指容易腐爛的,會發臭有味道的生物質廢棄物,主要有食物殘渣、菜葉果皮、花卉香料幾大類。(1)廚房裡每天產生大量的果蔬皮和剩飯剩菜,一定要專門收集和特殊處理。
  • 記牢「綠藍紅黑」 垃圾輕鬆分類(圖)
    本報記者 谷嶽 攝  本報訊(記者 曲晴)為規範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按照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和《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相關標準要求,市城市管理委日前制定並印發《天津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確定了我市生活垃圾「四分類」具體投放要求、投放容器設置規範、垃圾分類收運及處理要求,將於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指導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區域及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提升全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和投放準確率
  • 垃圾分類宣傳方案_有創意垃圾分類小遊戲
    很多城市出臺了各種各樣的垃圾分類措施,但是很多人看了垃圾分類的投放說明,但是無法正確地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顯得格外重要,我們在垃圾分類宣傳中,如何通過有創意垃圾分類小遊戲,更好地教大家正確地進行垃圾分類,寓教於樂掌握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款互動遊戲_有創意垃圾分類小遊戲,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引導大家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習慣,營造「垃圾分類人人知曉,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 完善垃圾分類的推行體系
    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群眾發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工作和政策有毛病,應將群眾意見提煉成領導意見,再到群眾中去推行。一要做到領導與群眾相結合,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團結積極分子,提高中間分子,爭取落後分子,不斷壯大實施垃圾分類的群眾力量;二要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和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做到指導與學習相結合,將群眾意見提煉成領導意見,再到群眾中去推行,不斷改進領導方法與工作方法;三要堅持法治精神,融合自治、法治和德治,統籌大局,兼顧當前與長遠利益,兼顧局部與全局利益,兼顧各方群眾利益,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著手
  • 你是什麼垃圾?北京垃圾分類指南!
    2020年5月1日開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由此全面開啟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當日,北京「生活垃圾分類LOGO」全新亮相,市區內垃圾轉運車也換上「新裝」,垃圾分類宣傳來到居民家門口、走進市民手機裡。
  • 垃圾分類要有規矩也要有溫度,上海這些小區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有...
    在密雲路611弄林雲小區就有幾臺智能垃圾桶,居民掃一下積分卡,就能打開桶門,將乾濕垃圾分類投入。梅隴鎮的普樂二村也有臺上海首座八分類智能垃圾桶,掃卡扔垃圾已成了那裡居民的常態。再如徐匯區的匯東小區,在「定時」的問題上也調整過。開始是上午8時-9時、下午2時-3時,後來居民反映時間不合適,就調整為下午5:30-6:30。
  • 西安垃圾分類不分乾濕,廚餘垃圾須瀝乾後投放
    從7月1日開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其中條例規定:垃圾分為四大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幹垃圾、溼垃圾。那麼,今年9月1號即將正式實施的《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與此相比有哪些不同呢?西安市民要不要為垃圾的乾濕而糾結呢?
  • 貓砂狗屎,算哪門子分類垃圾?
    垃圾分類的風全民分類,攢綠色積分還能送糧油小區大爺看我丟溼垃圾,笑得合不攏嘴:「年輕人也來支持垃圾分類喔小姑娘可以的嘛~」其實上海垃圾分類早就開始了路邊的垃圾桶,一直都有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 提高垃圾分類率 節約資源重宣傳
    雖已步入寒冷的冬天,但仍消減不了垃圾分類宣傳員們的熱情。在惠濟區城市管理局和迎賓路街道辦的領導下,於2020年12月13日誌願者進入正商林語溪岸小區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活動。本次活動以「垃圾要分類,資源要利用」為主題。首先,對居民進行了垃圾分類知識講解,並以提問的方式,鼓勵居民踴躍參加。其次,對垃圾也是一種資源,是放錯地方的可在加工利用的資源,進行了宣傳。
  • 【地評線】大江時評:落實落細做好垃圾分類這篇大文章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了《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重點圍繞推進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建設進行部署。  垃圾分類進行了多年,總結了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在「精細」上下功夫,補短板強弱項,加強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銜接,一環扣一環,讓垃圾分類「分得清」、處理的徹底。  實行分類投放要強化生態意識。垃圾分類說到底就是要改變以往「一齊裝」「一包扔」習慣,將粗放變為細分。
  • 垃圾分類始於心,綠色生活我先行——旌陽區實驗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行動
    生活中垃圾隨處可見,雖說「垃圾」對人們的健康會帶來不良影響,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汙染。但是,如果大家能對「垃圾」進行分類,管理好生活中的「垃圾」,就會有益身心健康,保持環境的潔淨。垃圾分類,從我做起,近日,旌陽區實驗幼兒園在升旗儀式上,老師用講解、提問、遊戲等多種形式,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垃圾分類課。首先,老師先向小朋友們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標誌以及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小朋友們積極思考,踴躍回答。
  • 鄭州:垃圾分類6句口訣教會您
    活動現場,周嶺在致辭中表示:「法律法規與配套設施齊頭並進,要將中原區生活垃圾分類理念內化於心、外踐於行,讓居民變被動為主動,變『我應該』為『我願意』,把垃圾分類做好、做習慣、做長期。」活動當天,除在中原西路辦事處中原萬達主會場宣傳活動外,中原區分類辦還攜手須水辦事處、建設路辦事處、棉紡路辦事處、汝河路辦事處、綠東村辦事處、林山寨辦事處、桐柏路辦事處、蓮湖辦事處、柳湖辦事處、航海西路辦事處、三官廟辦事處、西流湖辦事處、秦嶺路辦事處等14個辦事處全城聯動,在所轄社區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
  • 今天,你學會垃圾分類了嗎?垃圾分類小妙招分享
    但這樣的說法已被闢謠,有專業人士指出,溼垃圾指的是容易腐爛的那些垃圾,所以小龍蝦按溼垃圾處理就好,而且在今年4月出臺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中也有列舉明確,「水產及其加工食品
  • 探問北京垃圾分類四大焦點問題
    海澱區海澱街道蘇州橋西社區是垃圾分類的試點社區。「誰對垃圾分類有意見,我就找誰跟我一塊擦垃圾桶。罰錢意義不大,讓他親力親為去做,觀念更容易改變。」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春燕說。【專家說】北京市政府參事王維平說,這樣的分類要求體現了北京市更注重服務端發力,寓管理於服務。
  • 上門收垃圾 垃圾不落地 昌平農村垃圾分類有了「興壽模式」
    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志水介紹,當時村裡有17個垃圾點,垃圾點周邊剩飯、菜湯撒落一地,蒼蠅、蚊蟲亂飛。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村民因受不了露天垃圾的惡臭,寧願給村委會5000元錢,希望能把垃圾桶挪遠點。2016年4月8日,居住在辛莊村的大學教師唐瑩瑩找到李志水,想在辛莊村開展垃圾分類,得到李志水的認可。
  • 讓垃圾分類蔚然成風 市北區大港街道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日下午,大港街道在昌樂路社區開展《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一周年主題宣傳活動,普及深化轄區內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知,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科學進行垃圾分類,提高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垃圾投放正確率和分類行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