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中原萬達廣場西北角,垃圾分類辦法施行方案集中宣傳活動現場
建設路街道辦事處活動現場
中原區垃圾分揀中心準備好了
12月1日起,《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正式實施。11月24日,中原區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在中原萬達廣場舉行。活動通過知識搶答、人偶表演、模擬投放及生活場景答問等,使居民深入了解、學習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相關知識。當日,除中原萬達主會場外,中原西路辦事處、航海西路辦事處、西流湖辦事處、棉紡路辦事處等14個辦事處下轄社區全民行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號召居民爭當垃圾分類的倡導者、踐行者和推廣者。
能賣拿去賣 有害單獨放 乾濕要分開
在家分好類 定時拎下樓 定點精準投
現狀
鄭州市生活垃圾每年遞增10%
11月24日上午,入冬後的冷雨未能擋住人們移步中原萬達西門前廣場。由鄭州市分類辦指導,中原區人民政府、中原區分類辦主辦,鄭州晚報社、中原西路辦事處承辦,中原萬達、鄭州傲藍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原區《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頒布實施主題宣傳活動正在這裡舉行。
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王福深,中原區副區長劉斌,中原區政府辦副主任付強,中原區城管局局長周嶺、副局長郭雲明,中原網執行總編輯辛曉青,中原區分類辦主任白雪等蒞臨活動現場,共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行動走進千家萬戶。
王福深稱,2017年下半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鄭州是46個重點城市之一。據了解,隨著居民消費形式的不斷改善和快遞、快餐的發展,鄭州市生活垃圾總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2017年中心城區日產垃圾7000噸,2019年中心城區日產垃圾已上升到8500噸。鄭州市垃圾填埋場庫容已經飽和,垃圾焚燒廠建設進度與垃圾產生量不匹配,必須對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垃圾分類可謂是破解「垃圾之困」的現實途徑。
活動現場,周嶺在致辭中表示:「法律法規與配套設施齊頭並進,要將中原區生活垃圾分類理念內化於心、外踐於行,讓居民變被動為主動,變『我應該』為『我願意』,把垃圾分類做好、做習慣、做長期。」
行動
主會場+14個分會場,垃圾分類中原區在行動
「垃圾分類的好處有哪些?」
「垃圾分類後會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節省了土地資源,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汙染,還可以變廢為寶。」
「我市施行的『四分類法』是哪四類?」
「這個我知道,是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桶的顏色分別是綠、藍、紅、黃。」
活動當天,除在中原西路辦事處中原萬達主會場宣傳活動外,中原區分類辦還攜手須水辦事處、建設路辦事處、棉紡路辦事處、汝河路辦事處、綠東村辦事處、林山寨辦事處、桐柏路辦事處、蓮湖辦事處、柳湖辦事處、航海西路辦事處、三官廟辦事處、西流湖辦事處、秦嶺路辦事處等14個辦事處全城聯動,在所轄社區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
在航海西路街道辦,副主任徐成忠發動轄區幼兒園、物業、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來,通過《垃圾總動員》皮影戲這一傳統民間藝術,讓市民深入淺出地知曉垃圾分類知識。在林山寨街道辦,副主任郭建平帶領大家玩起「四分類」遊戲,和居民熱情互動。在棉紡路街道辦,副主任鐵璞統籌相關人員以歌舞、三句半、詩朗誦、互動遊戲等多種方式,引發轄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自願性、自覺性、主動性。在須水街道辦,副主任嶽振坤、城管科主任李榮海,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在運河上城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使居民對垃圾「四分類」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建設路街道辦事處通過發放宣傳冊、模擬垃圾分類等形式向轄區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等。
支招
四類分法宜粗不宜細
6句口訣記要領
活動當天,為讓垃圾分類意識更深入人心,主持人還以模擬生活場景的方法,讓大家進行垃圾分類。按照鄭州市規定,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別。
廚餘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有機類生活垃圾,包括固體食物、蛋殼、瓜果皮核、茶渣等廚餘垃圾和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廢棄的果蔬垃圾等。
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的廢棄物,包括玻璃、紙類、塑料、金屬、大件垃圾和廢舊織物等。
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廢電池、廢螢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廢膠片等。
其他垃圾,是指除前三項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灰土陶瓷、廢棄衛生巾、一次性紙尿布、餐巾紙等難以回收利用的廢棄物。
現場,王福深還給大家傳授了分類竅門。總的來說就是「宜粗不宜細,分不清放其他」。原來有「老三句」: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乾濕要分開,說的是「分類原則」;現在還有「新三句」:在家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這說的是「方法」。
未來
法律法規配套設施齊頭並進
良性閉環將形成
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讓全社會受益,人人參與,受益人人。鄭州市從2017年起開始統籌協調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已在全市中心城區106個街道辦事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正如王福深在河南政府網《在線訪談》節目所說:「鄭州市垃圾分類辦公室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按照擴面提質原則,在中心城區及市屬郊縣區全程全域推進這項工作,完善四類垃圾的收運體系,解決混裝混運和資源化回收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加快推進末端處理設施進度,解決最後一公裡難題。確保在2020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5%以上。」
在法律法規上,《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12月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針對未按要求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50元罰款,對單位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同時,對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和收運單位也都有明確的規定和處罰措施。
在配套設施上,中原區分類辦主任白雪稱,12月1日,中原區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將投入運營。該分揀中心是河南省首座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基地,佔地約23畝,滿負荷運行後,廚餘垃圾處置總量約為每天600噸,可滿足中原區全區分類後的廚餘垃圾處理需求。
該分揀中心具備廚餘垃圾分選處置,園林廢棄物、大件垃圾、廢棄紡織物、可回收物、危險廢棄物均可分選處置,同時還具備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功能等,實現對已分類投放的垃圾在後端進行分類轉運和分類處理,有利於破解生活垃圾分類「前分後混」的難題,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記者 李冬生/文 宋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