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核桃兒麻麻(碩士媽媽的母嬰育兒經)
最近關於垃圾分類,可謂是頻上頭條,從上海開始發酵,北京、杭州、廈門、成都等城市,也都在茶餘飯後討論垃圾分類。
有才的網友們也集思廣益,出了各種段子,為垃圾分類貢獻出智慧的力量,比如這樣的:
豬能吃的=「溼垃圾」,
豬不能吃的=「幹垃圾」,
豬吃了會死的=「有害垃圾」,
賣了能換錢買豬肉的=「可回收物」。
(豬:我做錯了什麼,要這麼忙碌)
老母親們也在網上訴苦,年紀大了還要學這麼複雜的垃圾分類,感覺腦殼疼。
暑假到了,這麼重大的事情,千萬不能讓孩子們錯過了,該學學,該教教,全家總動員開啟垃圾分類益智活動吧!
道理都明白,那麼如何教會小屁孩們正確垃圾分類呢,GET以下三步驟,不怕孩子學不會!
讓要孩子認真垃圾分類,首先是要讓他們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垃圾不分類的話,只能混合處理。集中填埋或焚燒都會對土壤、空氣、水資源產生汙染,而這三個載體,都是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就像歌詞裡說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而垃圾分類也是其中一項愛的工程,只要人人都分好類,世界將擁有更好的環境。
迅速掌握分類,首先了解變廢為寶的四類垃圾,分別是做什麼「用途」:
溼垃圾=可做有機肥(一噸溼垃圾,能產生有機肥0.7噸左右,可以改善土壤環境,用於綠化和農業);
幹垃圾=焚燒能發電(可以節省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消耗,幹垃圾焚燒轉化多少電,就省下了相應的礦物資源,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有害垃圾=分開防汙染(土壤、水中一旦滲入有害物質,就會受到汙染,意味著人們喝的水、吃的蔬菜水果都會含有重金屬等危害。垃圾分類後,這類有害物質都會被集中處理,不威脅到環境);
可回收物=減少碳排放(由於可以回收,不需要進行焚燒處理,可以減少碳排放,延緩全球變暖。這類物品回收後,經過再加工,就變成可以用的物資,避免了垃圾的產生)。
然後了解四大類分別是「哪些垃圾」,記住核心,就容易多了:
溼垃圾=易腐蝕、易降解的廚餘垃圾(比如剩飯剩菜、瓜果皮、肉、菜葉菜根、樹枝樹葉等);
有害垃圾=會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物品(電池、水銀溫度計、油漆、燈泡、藥品、化妝品等);
可回收物=玻璃、金屬、塑料、廢紙、布類=2硬(玻、金)2軟(紙、布)1中性(塑);
幹垃圾=以上三類之外的其它垃圾(比如紙巾、大骨頭、食品包裝袋、渣土灰塵等)。
記住這些,就能把大部分的分類正確,遇到不會的邊學邊分類,小孩子們記憶和學習能力都很強,操作一兩遍就能記住。
小孩子善良、有同情心,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寶寶因為垃圾汙染,海灘海洋都變得不乾淨了,小動物們無家可歸,同時還會餓肚子。
做好垃圾分類,這類垃圾就都有了去處,它們就可以好好生活了。
寶寶們都是小天使,聽到這種情況就會想要保護動物,自覺加入垃圾分類隊伍啦!
當然,如果媽媽們有興致的,可以改編成寶寶喜歡聽的兒歌,或編成口訣,或飯後動員全家一起分類,寓教於樂,這樣的方式更能讓孩子接受,也能快速熟記於心!
你們所在的城市,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