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2日)上午,南山雙語學校二年級的35名少先隊員,在上馬社區開展了一次垃圾分類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整個活動以「聽、演、看、說」的形式進行,先由輔導員講解垃圾分類的目的和意義,然後5名少先隊員分別扮演「地球媽媽」「大氣層叔叔」「水伯伯」「小松鼠」「環衛工人」,依次登臺亮相。
「想當年,我可是全宇宙四海八荒的第一美女,可現在,有人拼命往我嘴裡倒各種各樣的垃圾,尤其是一堆堆白色塑膠袋,我快難受死了……」少先隊員們以角色代入的方式,生動地講述著目前的環境汙染問題。
這齣情景劇結束,給大家留下了一個謎題:面對各式各樣的垃圾,咱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謎底就在大屏幕上,輔導員以動畫視頻的形式,向少先隊員們講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尤其是如何將垃圾歸類。
現學現做,少先隊員們分成4個小組,在3分鐘之內,將上百張代表不同垃圾的卡片,分別投放進代表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箱子當中。
「舊手機屬於有害垃圾,裡面含有重金屬之類的有毒物質,咱們應該丟進有害垃圾的箱子裡。」垃圾到底該如何投放,大伙兒為此討論得熱火朝天。最終,4個組分類完畢,錯誤率都在3成左右。
此後,輔導員又帶著少先隊員走進社區,實地走訪了解垃圾分類的現狀。整個活動,家長們全程陪同參與,在家長鄧玲看來,這是屬於孩子和家長們共同的一堂課。
「孩子們受教育,作為家長來說,同樣也是一堂生動的垃圾分類課,以前不了解,通過這次學習,以後就可以做好垃圾分類。」鄧玲說。
帶隊教師陳冬梅表示,環保意識從小抓起,通過這次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初步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樹立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帶動身邊人一起行動。
「小手拉大手,一個孩子背後就是一個家庭,他們積極行動起來,營造垃圾分類的氛圍,可以影響身邊很多人,一起把垃圾分類行動變成一種新的時尚。」陳冬梅說。
綿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中心
記者:費帥
責編:王躍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