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著翅膀的女孩在分類投放垃圾
海底潛艇伸出機械手打撈海洋雜物
垃圾桶因人類亂扔垃圾而傷心落淚
……
關於垃圾分類,
孩子們竟有這麼多奇思妙想
今天上午,2020年新塘街「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齊動手」主題繪畫比賽在新塘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舉行,新塘小學生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現場作畫,用繽紛色彩表達對垃圾分類的感悟和暢想。本次活動由新塘街分類辦、文化站、新塘街社工服務站聯合舉辦,旨在從小培養孩子的垃圾分類意識和自覺,藉助孩子的小手,掀起綠色文明之風。
據了解,本次繪畫比賽是依託新塘街的暑期特色文化活動——「繪童真、圓中國夢」免費書畫培訓班而開展的,參加書畫培訓及本次比賽的,大都是新塘街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以及幫扶家庭兒童。此次比賽便是在提供惠民服務的基礎上,將提高孩子文化素養和推行垃圾分類相結合,讓垃圾分類理念走入外來務工家庭和幫扶家庭,普及至家家戶戶。
本次繪畫比賽分為兩個環節,一是垃圾分類小課堂,由美術老師給孩子們講述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意義,已於日前舉辦完畢,第二個環節便是今天的現場繪畫比賽和評獎。
來一睹為快
四色分類垃圾桶是垃圾分類的鮮明標誌,不少孩子的創作都圍繞它來展開,有的將垃圾桶變形為形態各異的機器人;有的在垃圾桶旁畫上綠樹成蔭的城市街道,或是正在分類投放垃圾的長著翅膀的女孩;有的在周圍畫上漫天飛舞的垃圾,再給垃圾桶配上傷心哭泣的表情。
部分作品充滿科技色彩。「潛艇通過機械手抓海裡的垃圾,然後放到分類垃圾桶裡,垃圾桶永遠都不會裝滿。」一名孩子這樣介紹自己的作品。
還有一幅畫立意別出心裁,格外具有警示意義:垃圾堆積成山,土壤水源汙染嚴重,垃圾龍捲風肆虐,人們在病菌害蟲的圍困中慌亂躲閃……
繪畫時間結束,在評委打分評獎的時候,孩子們玩起了模擬垃圾分類小遊戲,將印著垃圾的圖片放到相應的分類垃圾桶中,檢驗和溫習垃圾分類知識。隨後他們分別在垃圾分類宣傳立牌前合影,為垃圾分類「代言」。
有意思的是,指引孩子們玩遊戲的志願者是中學生,分別來自玉巖天健實驗學校和白雲實驗學校,青少年也以志願服務的角色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垃圾分類普及推廣中來。
新塘街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真正實現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就要從每一家、每一戶做起,人人都形成垃圾分類習慣。舉辦這次活動就是希望能通過孩子的小手帶動家長的大手,再讓家庭帶動社區,形成全民分類的濃厚氛圍。他還表示,未來還會持續開展多樣化、全覆蓋的宣傳活動,讓垃圾分類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活動最後,現場舉行了頒獎典禮,新塘街黨工委副書記俞傑、黨工委委員盧法全、分類辦主任李強以及文化站、社工服務站負責人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和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