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武漢市的主動作為快幹實幹動員大會上,提到了武漢產業3851體系,初略看了下,大開眼界。
所謂「3851」產業體系,包括了4個部分,具體說明如下:
「3」——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3個世界級產業集群。「8」——裝備製造、鋼材及深加工、食品菸草、能源、家電、石化、紡織服裝、建材8個傳統優勢產業「5」——商業航天、氫能、人工智慧、5G、區塊鏈5個新興前沿產業。「1」——工業設計、檢驗檢測、工程設計、大數據、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等1批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這些重點產業中,你們區分到了多少呢?
武漢市可以大力發展工業的主要有8個區域,四個新城區(江夏/蔡甸/黃陂/新洲),三個開發區(東湖高新/武漢經開/臨空港)和一個主城區(青山區)。
一、先看3個世界級產業集群。
光電子信息主要分布在東湖高新和臨空港開發區,汽車及零部件則集中在武漢經開和江夏區,生物醫藥規劃中以光谷、江夏、長江新城為主。高新產業還是以武漢的3個國家級開發區為主(這也就是為什麼黃陂和新洲迫切需要長江新區的原因),江夏因為緊鄰光谷也能分到一杯羹,其他的三個新城區,黃陂新洲和蔡甸則暫時還看不到這些產業落地的可能。二、8個傳統優勢產業在武漢分布比較均勻。
基本上每個區都有,具體來說裝備製造每個區都有分布,鋼材和深加工以青山為主,其他區有部分外圍企業,食品每個區都有,菸草主要在東西湖,能源在新洲、黃陂、青山、東西湖和江夏(新洲陽邏電廠,其他區有垃圾焚燒發電廠),家電製造每個區都有,只是規模大小有差異,石化主要在青山,紡織服裝每個區都有企業。當年武漢沒有開發區的時候,企業在哪裡落地並沒有那麼多限制,可以放在江夏,也可以放在黃陂和新洲,當年武漢的幾個郊區都能具備一定的工業體系和規模。三、5個新興的前沿產業。
商業航天在新洲區、氫能產業在武漢經開、人工智慧、5G和區塊鏈以三大開發區為主(光谷、經開和東西湖)既然是新興產業,當然優先放在三個開發區裡,而新洲之所以能分到航天產業,實在是由於三個開發區沒有那麼大的空地可以提供罷了,如果他們有地,新洲估計還是沒份。四、1批現代生產性服務行業。
畢竟是服務業,每個區都會有所涉獵。
估計有些人看了後會說,這武漢四個新城區以後豈不是和開發區差距越來越大?有沒有這個可能呢?我們對比一下2019年各區GDP就大致可以明白。
2019年,武漢東湖高新的GDP初步估計為1800多億,排名暫列武漢14個統計區域中第一名,在新城區中,黃陂產值最高,已過千億,考慮到光谷人口160萬,而黃陂常住人口才101萬,光谷領先黃陂並不太多。
這也充分說明,武漢的四個新城區即使工業方面比開發區差很多,但其他產業方面相比開發區還是有優勢的,比如商業方面,黃陂的社消就遠遠超過光谷,於此,在整體上,武漢四大新城區才能緊緊咬住開發區,不至落後太多。
再者,武漢從來就是一個講究均衡發展的地方,當年漢口強,於是就大力發展武昌和漢陽,待到武昌比漢口更先進的時候,你可以看到武漢肯定會轉頭扶持江北地區,長江新城就是這個發展思路的體現。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黃陂新洲是非洲,光谷是歐洲,看城建就知道了,光谷到處是高樓,黃陂新洲有什麼?
朋友,如果城建就能夠體現一個地方的富裕或者發達的話,那全世界實力最強的應該是杜拜了。
紅安縣城的馬路動不動就是6車道起步,秒殺武漢四個郊區,但你能說紅安就比江夏蔡甸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