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是中央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徵程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日前,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武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
2018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踐行中央、省「兩山」生態理念,立足「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啟動武漢「四三行動」計劃,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農村「廁所革命」、農村村莊生活汙水治理,以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行動計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鄉村生態短板,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為新時期構建武漢「三農」新發展格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經過持續奮鬥,武漢鄉村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性變化,直接提升著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基本建成,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90%以上,農村公廁實現每個行政村覆蓋,農村戶廁無害化率達到96.3%,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98%以上。
通過實施「四三行動」,武漢鄉村既增「顏值」又添「氣質」,極大地增強了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多的村灣,展現出青山綠水的底色和美麗宜居的特色。在2019年國務院組織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大檢查中,武漢「四三行動」整治成效獲得肯定,相關經驗模式在全國推廣。
全部按一類地區標準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武漢「四三行動」惠及200餘萬村民
2018年,武漢「四三行動」計劃正式啟動。武漢市轄黃陂、新洲、江夏、蔡甸、東西湖、漢南等6個新城區,1716個行政村,全部按照一類地區標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年來,全市統籌謀劃、積極推進,全面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四三行動」扮靚家園,惠及200餘萬村民。
全市從一開始,就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結合武漢農業農村實際特點,以城鄉統籌、一體推進,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為原則,高站位布局,始終堅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打造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體系等重大戰略工程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各新城區編制了村莊規劃。
「四三行動計劃」高質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著力消除「垃圾圍村」「蚊蠅亂飛」「臭水橫流」和「雜亂無章」等現象。武漢市級財政不斷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投入保障力度。
2020年的疫情沒有阻擋全市「三農」領域補短板的步伐,按照省部署,我市持續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實施「五清一改」,加強塘堰整治,組織開展周末大掃除、愛衛運動進農村活動,加大宣傳發動,提高政策知曉率,著力改變村民的生產生活習慣,形成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夯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邁向更高質量。
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基本建成,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90%以上,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行政村1790個,惠及68萬餘農戶;全市3年建設農村公廁1912座,改造農村戶廁22.69萬戶,公廁實現每個行政村覆蓋,農村戶廁無害化率達到96.3%,廁所糞汙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98%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水質合格率達到90%以上,供水保證率達到96%以上;全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6.82%,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8.08%,綜合利用率達到94.25%。
武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取得了顯著效應,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明顯提高,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等系列整治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一條條鄉村道路更乾淨了,一座座農家小院更整潔了,村民們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用上了方便的水廁。村民素質更文明了,人居環境更宜居了,一幅幅幸福和諧的農村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15年持續建設美麗鄉村
增強農民幸福感
夯實武漢鄉村振興
生態基礎久久為功
在2019年國務院組織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中,黃陂杜堂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黃陂六指街新博村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獲得檢查組充分肯定,並形成經驗作為典型向全國推介。
環境整治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又順應了廣大農民對過上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改善農村環境是一項長久的、持續的、系統性的工作,既不能一蹴而就、好高騖遠,也不能漫無目的、朝令夕改。
市農業農村局介紹,結合全市農業農村實際特點,從2005年起,全市強化頂層設計,探索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機制,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連續15年分三大發展階段,持續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穩步、全域推進農村硬體條件改善和農村居民生活習慣改變,夯實鄉村振興環境基礎。
以「農村家園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為目標的打基礎階段,以農村通村道路建設為重點,支持村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環境整治和農房立面改造,建設了一批中心村,打造了一批示範村,啟動了一批創建村。
2016年開始全市美麗鄉村提升計劃的完善提升階段,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標準,提標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串點、連線、成帶建設了6條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生態景觀優美的美麗鄉村發展帶。
目前,武漢美麗鄉村已進入了全域推進階段。全市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三行動計劃」。2019年,出臺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同步推進示範村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截至2020年,武漢市級財政連續8年投入約15億元,支持建設了401個美麗鄉村示範村灣。培育重點、打造樣板、串點成帶,打造了黃陂木蘭大道、新洲桂花大道、蔡甸嵩陽大道、江夏魯湖田園綜合體等4條鄉村振興示範帶。
美麗鄉村,直接提升著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相互促進,鄉村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一村一景的武漢美麗新鄉村,成為周邊市民和各地遊客享受鄉村詩意生活好去處和新的「網紅打卡點」。
實施「三鄉工程」
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模式
能人、企業家帶領村民
掀起美化家園行動高潮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如何發揮好「人」的關鍵作用,在積極鼓勵村民自治,主動參與家園建設的同時,全市創新實施「三鄉工程」,推進「三鄉工程」拓面提質,鼓勵市民下鄉、引導能人回鄉、發動企業興鄉,促進城鄉資源要素互聯互通。通過實施「三鄉工程」引進回來的經營主體,本著反哺家鄉的赤誠和熱愛,主動扛起了回鄉創業打造村灣生態宜居環境的光榮使命和責任,也將城市的優質資源資本、企業家的先進理念和寶貴經驗融入到農村建設發展中,為家鄉人居環境打造搭建了平臺、創新了模式、貢獻了力量。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三鄉工程」吸引市場化運作社會資金超過560億元。一大批能人、企業家返鄉創業,帶領村民全域提升人居環境,掀起美化家園、振興家鄉行動高潮。
黃陂區姚集街杜堂村,曾是撂荒嚴重的空心村,農民最驕傲的土地、房屋和山水資源,在年復一年貶值,甚至成為農民的負擔。隨著「三鄉工程」的全面推進,依託政府投資的牽引作用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品牌效應,成功吸引本村能人葛天才返鄉創業。以葛家灣為核心,以突出鄉土民俗、生態環境、賞花旅遊特色,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打造木蘭花鄉景區。同時,在景區旅遊開發平臺基礎上,利用空閒農房裝點成荊楚民居,形成以杜堂村為核心,周邊4個村聯動發展的生態宜居杜堂片區。
▲房舍優美整潔,道路平坦通暢,村民們在新家園裡生產勞作。
如今行走在杜堂村的鄉間小路上,「廊外青山花鳥林,流水玉帶繞村庭;白牆灰瓦綠相擁,村景交融鄉愁情」的美景如詩如畫。村內建築依山就勢,彰顯鄉村魅力,最大限度還原原始村落的歷史厚重。村外布局流水小溪,田間分區種滿苗木鮮花10多種。林間建成華中最大的鳥語林,形成鳥類棲息地,最大限度體現農耕特色。
杜堂村作為精品美麗鄉村,成為全國鄉村振興典範,其形成的「杜堂模式」被中央農村農業部推介,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社連續跟蹤報導。
不僅是杜堂村,「三鄉工程」引導社會資本利用參與農業發展農村建設,打造了新洲豐樂村紫薇都市田園和項山村、江夏小朱灣和大路村、蔡甸天星村花博匯等一批「三鄉工程」全國示範亮點村灣。2020年,江夏區大路村入選了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典型範例。這些村灣通過生態、產業、文化等協同發展,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強村富民,成為在全國打響名氣的美麗鄉村。武漢市「三鄉工程」成為「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
以釘釘子精神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向武漢鄉村「景美人和業興」
目標繼續奮進
「以釘釘子精神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具體要求。在取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階段性成效的同時,武漢正加快探索市場化運作,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為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貢獻「武漢做法和經驗」,讓田疇更綠、村莊更美、產業更興,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
新氣象:老舊村灣如今似景區
村民用上新廁所
還成了「垃圾分類」能手
冬日陽光明媚,一入江夏區五裡界街唐塗村,立時被眼前景像吸引。統一的三層花園式洋房即映入眼帘,乾淨整潔的村舍道路,仿古的紅牆青磚房,灰色的瓦制屋頂,令人賞心悅目。
村民蔡玲一家三代人住在嶄新的小洋樓裡,4年前她家在城區購買了住房,原本打算全家搬到城裡,「沒想到村裡生活會變得這麼好,現在家裡人都願意住在農村。」
唐塗村支書胡中平介紹,過去村裡家家戶戶門前只有一米多寬的路,坑坑窪窪,一下雨全是泥濘,汙水橫流,「沒個看相」。2018年,武漢開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三行動」後,唐塗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按照統一部署,將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作為主攻方向,對村內的道路、河塘、亂搭亂建進行了全方位治理。
▲美麗鄉村幸福生活,村民們用上了衛生的水廁,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住進了洋房。
「如今村裡建設得像花園,村民們用上了衛生的水廁,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住進了洋房,日子過得『快活』得很。」
相同的喜悅,也在黃陂區鳳凰寨村民們的心中「蕩漾」。該村把村灣人文環境改造,作為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的重要抓手,帶動村民們的生活習慣和觀念發生著變化。被遊客譽為「美麗鄉村攝影棚」的鳳凰寨村,依山傍水,田園風光引人入勝。平整的柏油路乾淨整潔,分類垃圾桶擺放整齊,一棟棟漂亮的農家小院,房前屋後被綠化樹、瓜棚菜園掩映。
村支書龔志軍自豪地說,在黨的好政策的帶領下,村裡環境變好了、生活有品質了,過上了連城裡人都羨慕的好日子。「現在村民們環境保護意識很高,誰也不願意當『美麗』的破壞者,都來爭當家園的『守護者』。」
村民潘曉英說,通過村裡不斷進行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自己現在對垃圾分類「懂得知識還蠻多」。「隨手一分,美化十分;亂放是垃圾,分類是資源;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街轉運……這些『順口溜』我們村民們都會背了。」
村民陳菊珍說,家裡擇剩的菜葉餵雞,有毒有害的農藥瓶、廢電池等會放進專門的桶裡,塑膠袋、食品外包裝袋等垃圾也會單獨存放,「垃圾分類保護環境、減少細菌滋生,是件大好事,政府幫我們開了個好頭,我們每個村民都要行動起來,愛護村灣,把村子建設得越來越好。」
新徵程:激勵村民自治
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
讓鄉村生態持續向好
村民「口袋鼓起來」
市農業農村局介紹,全市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三行動」計劃以來,初步建立起具有「武漢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長效機制。
在垃圾治理方面,突出村莊保潔,推動垃圾分類試點,完善鄉村垃圾治理模式。在農村改廁方面,注重提質增速,推動「廁所革命」,探索鄉村文明如廁模式。在汙水治理方面,確保因地制宜,推動村莊生活汙水全域開展,形成了鄉村汙水治理格局。在環境綜合治理方面,形成合力推進,推動人居環境提檔升級,打造鄉村生態面貌。
武漢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村村莊生活汙水全域治理,注重部門通力協作,共同發力,市交通局建設「四好農村路」成效顯著,市園林和林業局實施精準滅荒工作名列全省前茅。
▲新鄉村宜居宜家,村裡引起了致富產業,村民們自發成為家園的守護者。
下一步,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圍繞:探索市場化運作,健全機制抓長效;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發動群眾抓共治;提檔升級美麗鄉村,示範打造抓樣板等三大重點工作創新實施。
全市將按照中央、省指示精神,「以釘釘子精神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務實創新,出臺公共設施管護機制和獎補政策,探索專業化、市場化運行管護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項目,配強人居環境工作隊伍,完善長效機制。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先進黨員模範作用、村規民約約束作用、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提高農民保護環境意識,激發自發參與的內生動力。
「生態好起來,口袋鼓起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農業農村局將全面落實《武漢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根本目標,實施「23456工程」。3年內打造2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區,30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片帶,建設40個以上鄉村休閒遊示範村、50個以上精緻農業示範點、600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灣。推動武漢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外在美」向「內在美」再到「整體美」、從「一處美」向「片帶美」再到「全域美」發展。
全市通過開展村灣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示範村灣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培育了一批示範亮點村灣,形成了一批先進典型範例。
打造了黃陂木蘭花鄉、新洲紫薇都市田園、江夏小朱灣、蔡甸花博匯等一批「三鄉工程」全國示範,紫薇都市田園獲得國務院大檢查的好評和肯定,經驗模式在人民日報刊載推廣,武漢「三鄉工程」榮獲「2017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
▲2021—2023年,武漢將建設60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
江夏區大路村入選全國首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典型範例,黃陂區姚家集街杜堂村被納入全省首批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類典型案例;蔡甸區成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區,創建江夏五裡界街道童周嶺村、黃陂李家集街道朱鋪村、新洲邾城街道巴徐村等3個「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蔡甸奓山街星光村「1+4」聯村治理和玉賢街農力村黨建引領等2個鄉村治理典型模式。
打造了新洲倉埠街項山村、黃陂姚集街杜堂村、王家河街勝天村、東西湖區鷓鴣崗村等4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黃陂姚家集街杜堂村、蔡甸大集天星村、黃陂木蘭雙泉村、江夏五裡界街童周嶺村等4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黃陂蔡店街劉家山村、姚家集街杜堂村、長軒嶺街官田村、蔡家榨街彭灣村、王家河街勝天村、唐劉橋村、新洲舊街孔子河村、倉埠街豐樂村等8個「國家森林鄉村」。
東西湖區群力大隊等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江夏舒安街等1個國家衛生鄉鎮,新洲辛衝街、黃陂蔡甸街、江夏金口街、蔡甸玉賢街等4個湖北省「森林城鎮」。江夏山坡街光華村、金口街姚灣村、新洲潘塘街陳玉村、邾城街城西村、黃陂六指街新勝村、定正村等6個湖北省「綠色鄉村」。蔡甸區、黃陂區李家集街、新洲區徐古街、江夏區金口街、東西湖區柏泉村等4個湖北省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單位,黃陂區、東西湖區2個湖北「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2020年,新獲評蔡甸索河村、東西湖紅星大隊、黃陂東風村、王家河街勝天村、新洲陶咀村等5個「全國文明村鎮」,東西湖區群力大隊獲得2019全國「禮讚祖國 詩韻鄉村」競賽中榮獲一等獎,黃陂區成為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
(長江日報記者李英波 通訊員張群 熊燕 康錫龍)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魏煒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