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可以休矣,爸爸陪伴會有這四大好處,媽媽代替不了

2020-09-04 長脖子媽咪

現在「喪偶式育兒」這個詞很火,一般指的是爸爸缺席孩子的教育,讓媽媽一個人肩負重任。其實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出發,爸爸對孩子的陪伴非常重要,至少有以下這四大好處,是媽媽代替不了的。

爸爸對孩子的影響

一、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   

研究表明,爸爸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在與母子互動形成對比和互相襯託時,有助於孩子理解男性女性的作用和角色。如果爸爸沒有參與,男孩的男性特徵和女孩的女性特徵都會由於缺乏鮮明的對比而被削弱。在4歲之前不與爸爸住一起的男孩,在性別角色上傾向於女性化。同時,在早期階段失去父愛的女孩,在女性角色形成方面也會受到影響。


二、影響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

因為爸爸引導孩子們參加的遊戲通常是體育技術類和智能類遊戲。爸爸大多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徵(例如獨立性、合作性、進取型和自信心)影響孩子。他們的熱情、大方、敢於冒險以及勇于堅持等特點,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這與孩子從媽媽的性別特徵中獲得的照顧他人、同情、溫柔和善良的微妙影響相結合,為孩子形成了更完善的個性基礎。

三、影響孩子認知的發展   

孩子們經常從媽媽那裡學習語言、生活知識或物品的使用等知識,而爸爸們經常通過運動操作,例如修理汽車、機械、使用工具和園藝,使孩子對動手操作更感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索精神、想像力、創造力和對知識的渴望。研究發現,爸爸與孩子互動的數量與孩子的智商呈正相關(也就是說,互動越多,孩子的智商就越高)。這項研究還發現,在早期失去父愛的男孩,在其認知模型中傾向於女性化。


四、對孩子社會行為的影響   

父親和孩子為伴,可以擴大孩子的社交內容和活動範圍,並影響孩子的社會興趣和需求。這有助於兒童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爸爸引導孩子們玩耍,並與他們經常互動,激發孩子們的積極反應和興趣。這種互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雙方之間更加平等並且相互交流,這樣孩子不僅學習了行為準則,還學習了許多社交技巧。

爸爸們的力量是如此強大,真的應該充分認識到履行父親責任的重大意義。

那麼,爸爸該如何表達這種父愛呢?


一、付出時間相處  

爸爸每天至少要花20到30分鐘來關注和參與孩子們的活動,即使是向孩子講個故事、打嗝積木或幫助孩子洗澡,甚至有時無法按時回家,打個電話和孩子說幾句話都行。不要小看這幾分鐘的時間,這會讓孩子感到父親的愛的存在。此外,爸爸還應參加孩子的遊戲活動,成為孩子的重要遊戲夥伴。孩子的記憶存儲著爸爸與他在一起的時間,不僅可以感受到父親的愛,還可以通過爸爸的情感、智力和氣質等方面的影響,來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二、愛要讓孩子知道

要知道,在外面賺到的錢再多,也比不上在家帶娃的辛苦,而且再多錢也換不來跟孩子共度的天倫之樂。實際上,在現代社會中,只要收入來源穩定,生活就不會有多少困難。但是,除了適當的物質生活條件之外,如何使孩子獲得最適當的教育,並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快樂地成長是每個父母都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爸爸應該更多地親吻、擁抱和撫摸自己的孩子,這樣他們才能始終感受到爸爸愛的溫暖。


三、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作為爸爸,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客觀地認識和對待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幫助孩子相互學習長處,樹立信心和勇氣。不要總用父親的權威來命令和約束孩子,迫使孩子按照成年人設計的標準發展。

四、了解、分享孩子的感受  

儘管寶寶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手勢和聲音表達自己的感覺和要求。像成年人一樣,孩子也會抑制不良情緒。當他們不斷處於惡劣的環境中時,不良的情緒也會滲入幼小的心靈中,並可能引起身體上的不適甚至疾病。因此,爸爸應該理解並與媽媽分享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避免孩子感到孤獨和無助的感覺。

總之,想要孩子健康的成長,爸爸的陪伴絕對不能缺少哦。

今日話題:你家的那位有沒有經常陪伴孩子呢?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媽媽的煩惱,爸爸的困境
    「他賺不了幾個錢,我現在每天接送孩子還得工作做飯,我還怎麼多體諒他?」也許這只是一個極端現象,畢竟越來越多的奶爸也加入了照顧孩子的行列中來,但實際情況往往一言難盡。這種現象的名字叫喪偶式育兒。所謂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
  • 「喪偶式育兒」,僅僅是爸爸們的錯嗎?
    這似乎就是很多家庭育兒的真實情況:媽媽們全身心陪伴孩子,付出無數時間與精力。爸爸們卻仿佛消失了一般,不見蹤影。曾有一份有關家庭親子陪伴的調查,根據對2000個家庭調查之後的結果顯示,在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在工作日平均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周末為7.7小時,遠低於母親的4.6小時與10.9小時。
  • 吐槽爸爸「喪偶式育兒」?了解這幾點,輕鬆帶娃沒壓力
    今天來給大家聊一聊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詞,「喪偶式育兒」。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前兩年流行一個詞:假性單親媽媽,說的就是父親在孩子養育中的角色缺失。這不,最近流行的詞叫做:喪偶式育兒,細品其中透露著一絲絲寒意……透著孤獨、無奈、焦慮還有怨恨的「喪偶式育兒」這個詞兒看著很扎心。
  • 「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
    作為一名父親,同時也是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我也時常在想,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今天,我特意就這個話題,好好和大家談談,「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如果爸爸每天都是早出晚歸,甚至娃沒起床時就已經出門上班,娃晚上睡覺了還沒下班回家,對於這些爸爸而言,能做到休息時全身心陪伴孩子就已經非常棒了。當然了,有時間陪伴孩子還只是一個前提條件和客觀條件,並不是有了時間就可以成為合格的奶爸的。
  • 告別喪偶式育兒,爸爸也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現在養育一個孩子不再是過去給他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很多人把目光聚焦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看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隨著人們育兒觀念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對孩子成長的危害,都希望能夠帶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爸爸的陪伴可以使孩子一生受益。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陪伴,別讓妻子「喪偶式育兒」,做個好父親
    一個能夠給予孩子溫馨家庭的環境,缺少不了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溫柔如水、善解人意的媽媽,另一個就是慈愛且不失威嚴的爸爸。只有父母雙方共同合作育兒,才能夠給孩子創造出更為優越的成長環境。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們都應該肩負起身上的育兒責任,為了為孩子一個更好的明天,努力做到最好。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中,有一些爸爸沒有承擔起自己身上的育兒責任,反而將育兒的重擔推到媽媽的身上。
  • 「喪偶式育兒」有這四大危害,家長要重視,不然娃將來很難有出息
    導讀:「喪偶式育兒」有這四大危害,家長要重視,不然娃將來很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喪偶式育兒」有這四大危害,家長要重視,不然娃將來很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讓「隱形爸爸」顯形,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告別「喪偶式育兒」
    近年來,「隱形爸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引起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據調查,中國有八成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1小時,而每天陪伴孩子達到3小時的父親不足一成。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告別「喪偶式育兒」嗎?「喪偶式育兒」現象的產生原因我們看到周圍的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父親角色缺失,爸爸家庭教育參與程度不夠的現象。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弄明白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然後才有可能針對原因,真正能找出一些很好的辦法或者切入點,改變這一現狀。第一個原因,是傳統觀念和社會習俗根深蒂固的影響。
  • 孩子對爸爸有疏離感?拒絕「喪偶式育兒」,3招破開親子教育困局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與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保持親密的關係,但是很多家長沒有做到。大部分孩子都只親近一個家屬,並且有絕大部分孩子對爸爸有疏離感,其實這是一種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喪偶式」教育。
  • 隱形爸爸、單親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爸爸去哪裡——爸爸的錯?
    家人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從"隱形爸爸"到"喪偶式育兒",家人陪伴孩子一直都是親子教育中很受矚目的話題。 曾經有一個媽媽陪著上高中的兒子去醫院看病,訴說孩子生病後,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顧。還有很多對爸爸的其他指控,但所有的指控,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爸爸去哪兒了?這或許就是很多家庭育兒的真實情況:媽媽們全身心陪伴孩子,付出很多時段和精力。
  •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這個角色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教養孩子的責任全壓在媽媽身上,媽媽們的抱怨不無道理。媽媽們有個疑問,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找爸爸?其實很簡單,爸爸在家庭裡的角色形象缺失,讓孩子更依賴媽媽。
  • 喪偶式育兒困境如何破解?要讓爸爸參與陪伴孩子,需要做好這四點
    為什么爸爸普遍缺席孩子的陪伴過程?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很多家庭都面臨著喪偶式育兒的問題,往往只有媽媽來陪伴孩子成長,而很多父親則會以各種原因和理由來缺席這個過程,分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其實,除了上面這幾點跟爸爸自身有關的心態、積極性、認知方面的問題之外,很多媽媽、老人在這個過程中也起到了消極的作用,比如當爸爸帶孩子出現一些小差錯時,不是給予鼓勵和包容,而是不斷的指責、嘲笑,這樣的做法只會打擊爸爸繼續參與育兒工作的積極性,而無助於讓爸爸更好的參與進來。
  • 一個「喪偶式育兒」爸爸的獨白,太真實了
    爸爸管得相對少些。甚至有「喪偶式育兒」的說法。但我們似乎很少聽到爸爸們的聲音和想法。他們到底怎麼想的呢?今天這篇文章出自一位7歲男孩爸爸之手,「交代」了自己的「墮落史」,我想媽媽們看完後可能會有些啟發。
  • 糊塗的爸爸,崩潰的媽媽,喪偶式育兒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其中一位爸爸從來沒有接送過孩子,由於媽媽臨時有事,開學時只能由爸爸接送。這位爸爸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因為是小升初,所以雖然是同一所學校,但校區不同。兜兜轉轉,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找到了初中部。家長在填表格時,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幾歲了,可是孩子已經進了教室,最後只得求助孩子的媽媽。
  • 你的家庭是否也在承受喪偶式育兒?
    不過,現在聽到他醒來哼唧的聲音我也可以閉著眼睛繼續睡覺,因為他有個不會裝睡的爸爸。聽到很多朋友抱怨說,自從生了孩子後,就體驗到了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孩子完全是給自己生的。在孩子的養育上完全感受不到父親的存在,參與感也幾乎為零。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現象呢?
  • 改變「喪偶式育兒」,不妨從育兒假開始
    參與立法的江蘇省婦聯負責人坦承,共同育兒假的目的是為了倡導男性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這一句話乍一看沒什麼問題,往深處一想又覺得哪裡不對,男性本來不就應該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嗎?是啊,本來應該,可現實卻是,大部分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
  •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父親育兒的N種優勢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媽媽是絕對的主角,爸爸的角色甚至完全消失。這種現象被戲稱為「喪偶式育兒」。父親在育兒中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角色?
  • 別再說爸爸帶娃「活著」就好了!爸爸帶娃的4個好處媽媽代替不了
    這類「喪偶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都是不可或缺的,帶孩子不止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很多事情就必須要父親來陪伴教會孩子,才能把孩子培養的更優秀。」有研究表示:長時間與母親相處長大的孩子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擅長社交;而與父親相處長大的孩子智商會略勝一籌,而且具有足夠的獨立能力和良好的自信力,對以後進入社會有很大好處。
  • 「喪偶式」育兒摧毀家庭!育兒假來了!德國專家:爸爸要愛上帶娃
    在中國當前的親子教育中,對媽媽來說,育兒假可以說是很及時。儘管從去年開始,中國提及這一假期,很多人也開始接觸了育兒假,但在世界範圍內來講,這一假期在一些國家是很普遍的。可以說,在德國,男性休「育兒假」已經成為常態。而在中國,這一情況卻比較少見!3.誰掙錢?誰養娃?「喪偶式育兒」很常見!
  • 「喪偶式育兒」,你躺槍了麼?
    有人說,這不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麼?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位女性資質平庸,家庭條件一般,老公常年出差在外,一個人面對孩子,深陷在這種「喪偶式育兒」的模式之中,辛辛苦苦的維繫這個得來不易的家。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兩個孩子。好一點就是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而丈夫的工作是銷售,經常出差在外,一個月能回家兩三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