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一輪對口幫扶汕尾已助37507人實現脫貧

2020-12-13 SZNEWS

原標題:

發展有了新路子 百姓過上好日子

深圳新一輪對口幫扶汕尾已助37507人實現脫貧

 


一到周末,位於汕尾市海豐縣新山村景觀湖邊的「新山農家樂」生意就格外火爆,慕名前來新山村遊玩的遊客一撥接著一撥。

「我20年前就在這兒開小飯館,起初只有幾張方桌,生意馬馬虎虎,勉強維持。」店主呂成堅說,這兩年,新山村的鄉村旅遊越來越紅火,自己的生意跟著旺了起來。不僅蓋起了三層樓的房子,還僱了兩名廚師和幾名店員。

從前守著寶山沒錢賺,如今在家門口種上了「搖錢樹」。新山村的變化,是汕尾100多個省定貧困村蛻變的縮影。而這蛻變,離不開深圳紮實的對口幫扶。2016年啟動新一輪對口幫扶以來,深圳共投入財政資金超過50億元,累計幫助37507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共建產業項目180個、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有力帶動了汕尾經濟社會發展。

精準扶貧孕育鄉村旅遊新名片

新山村是當地有名的歷史文化名村和「紅色村」,建村700餘年,村內既有鹿境山寨、宋帝聖井、關帝廟等古蹟,還有大量紅色遺址。然而,由於長期以來找不到致富門路,新山村成了省定相對貧困村。

「是黨的政策開闢出了致富路。」新山村黨總支書記呂湖泳說,省裡撥付給新山村1600萬元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來自深圳市和龍崗區的精準扶貧資金有800萬元,還有來自省委組織部、汕尾市、海豐縣的相關資金支持。

新山村不僅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也打響了鄉村旅遊的招牌。新山村開展紅色旅遊以來,接待遊客約18萬人,貧困村農副產品、農家樂增收約96萬元。

在汕尾市陸河縣螺溪鎮歐田村硜子裡的小山谷,世外桃源般的華僑城螺溪谷吸引著不少遊客。這是華僑城集團設計開發的首個鄉村旅遊精準扶貧項目。

「園區所有的建築都是客家傳統風格,很多建築是把原來沒再使用的舊學堂、舊民宅徵過來後,進行拆除重建,修舊如舊。」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哲介紹,陸河縣是中國最年輕的客家縣,客家文化是螺溪谷的魂,在這裡可以品嘗客家美食,在手工作坊欣賞客家印染手藝,入住梅園小築、度假山居感受傳統客家建築。

「旅遊+文化」的精準扶準模式,為鄉村振興添了一把柴。開業半年,景區共接待遊客6萬多人,景區收入約45萬元,解決當地就業14人,農副產品戶均增收6500餘元。

鄉村旅遊是朝陽行業。深圳扶貧幹部利用貧困村自然資源、紅色資源、民俗資源等,結合鄉村振興以及新農村建設,推進鄉村旅遊。2018年,汕尾市獲批8個省級「紅色村莊」,其中有6個,都是深圳對口幫扶的省定貧困村。

補齊民生短板提升百姓幸福感

2018年9月,汕尾市城區鳳山街道的小學生們興高採烈地走進煥然一新的鹽町頭小學,迎接新學期的到來。幾年前,這座小學教學樓被定為危房,400多個學生全部分流到鳳山街道中心小學等周邊學校,給幾所小學帶來了巨大的學位壓力。

深圳對口幫扶指揮部得知這一情況後,拿出1920萬元民生幫扶資金支持鹽町頭小學重建。去年秋季開學招生小一學生400人,一個年級就相當於原來六個年級的學生總數。

「我本來打算把6歲的女兒也送到街道中心小學讀書,但我現在決定就在家門口上學。」家長曾志煒表示,新建的鹽町頭小學硬體有了大幅度提升,師資力量也在不斷增強,這樣一所原來生源不足的「村小」正在蝶變為示範學校。

兩年多來,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累計支持新建、改建、擴建田家炳中學、鹽町頭小學等中小學校15所,增加學位1.2萬餘個。

幼有所育、病有所醫。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是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工作的重點。

2018年10月,海豐縣赤石鎮金石寨65歲的村民彭秀純終於再次體會到「健步如飛」。十多年前,她出現雙膝關節腫痛、異響現象,經診斷為雙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手術治療費用約7萬餘元,其中自費金額5萬餘元。由於家裡並不寬裕,這個手術一直拖著沒做。

2017至2018年,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投入510萬元,支持赤石鎮衛生院改擴建,衛生院面積由原來的1290平方米增至2586平方米,床位由45張增至99張,病房條件大為改善,並且完成了標準化門診建設,增添了層流手術室等醫療設施,可以開展三級手術及剖腹產。

久病纏身的彭秀純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住進了可以做手術的鎮衛生院,進行右膝關節表面置換手術。由於是在鎮衛生院動手術,費用只花了5萬多元,其中新農合報銷3萬元,個人只負擔了2萬多元。

新一輪對口幫扶以來,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在醫療教育等民生幫扶方面投入資金18.87億元,實施了70餘個重大民生幫扶項目,大大提升了當地居民的幸福感。

產業共建帶動縣域經濟騰飛

「以前我們的重工業是打鐵鋪,輕工業是磨豆腐。」汕尾市陸河縣的一些基層幹部這樣打趣形容此前陸河的產業發展情況。陸河縣是個山區縣、省裡的扶貧開發縣,當地製造業底子十分薄弱。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將產業幫扶作為著力點之一。深圳市坪山區對口汕尾市陸河縣,共建的新河工業園由早年的「三無園區」搖身變成了明星園區。

在坪山區的引薦與財力人力智力支持下,深圳比亞迪將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落戶新河工業園,總投資65億元。在這一龍頭項目的示範帶動下,很快就有20多家企業爭相落戶園區。

2018年,陸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多億元,同比增長18%,而新河工業園實現工業總產值約118.2億元,其中比亞迪項目佔了115.9億元、貢獻了陸河縣一半的稅收,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面紅旗。

「除了陸河縣的新河工業園,紅草、陸豐、海豐三個產業園同樣各有千秋,招商引資捷報頻傳。」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產業園區組組長廖斌介紹,2018年各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1.22億元,實現規上工業產值511.89億元,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12.82億元,全口徑稅收17.64億元。「區縣對接、產園共建,全面發力,多點開花。」廖斌自豪地說。記者 蔡青

相關焦點

  • 深圳第二輪對口幫扶汕尾探索中國扶貧事業「5.0版本」
    自那時起,深圳派出一大批幫扶幹部分別進駐汕尾各共建產業園區和省定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2016年5月,第二輪駐村幹部進行輪換,新一輪深汕對口幫扶拉開大幕。又一個三年過去了。完成幫扶任務固然重要,但在實踐中探索出更高水平、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模式,才能凸顯特區幹部素質,彰顯英雄本色。他還提議指揮部6個室組,結合部門職責,聚焦汕尾城市當前存在的緊迫而現實的問題,圍繞「新時代特區與老區扶貧共建」這一主題,深挖根源,撰寫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的調研報告,為汕尾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新時期跨越發展,起到參謀助推作用。
  •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振興發展:產業共建添動力 傾情幫扶惠民生
    深圳全面對口幫扶為汕尾注入了新動力。深圳光明區與汕尾城區共建的紅草產業園引進了比亞迪等企業。新華村水稻種植示範基地。產業幫扶提供了大量優質崗位。在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中,深圳肩負起全面對口幫扶汕尾的重任。3年前,深圳啟動新一輪對口幫扶汕尾。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總指揮葉健德告訴記者,「深圳傾情全面幫扶汕尾,截至今年12月,深圳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2.14億元,其中產業共建資金7.3億元,精準扶貧資金14.9億元,民生幫扶資金19.94億元。
  • 百年夢想 深圳擔當——深圳經濟特區對口幫扶工作紀實
    締造奇蹟的背後,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也融入了包括深圳在內的東部發達地區傾情對口幫扶西部老區山區的心血。十八大以來,深圳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過310億元,累計派出黨政幹部人才和支醫支教人員約4000人次,幫助9省(區、市)近16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忠誠踐行了「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 光明區精準幫扶汕尾城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產業共建,打造「深圳光明總部+汕尾基地」雙贏模式 2018年12月27日,媒體代表團一行來到汕尾高新區紅草園區光明創新創業中心,該項目由光明區2015年投入2000萬元幫扶資金共建,目前作為紅草園區管委會政務服務中心、公共服務平臺,已投入使用。
  • 丘海到汕尾陸豐內湖村調研對口幫扶工作
    原標題:找準發展路子 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3月2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丘海到對口幫扶聯繫點汕尾市陸豐內湖村調研。他要求,幫扶項目要找準路子,打造「造血式」精準扶貧新模式,讓百姓直接受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盡最大努力出色完成此輪幫扶任務。
  • 王偉中到河源汕尾考察對口幫扶工作
    11月17日至18日,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到河源市、汕尾市,深入企業、農村、產業園區、醫院、學校等地,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工作部署,紮實推進對口幫扶工作開展考察調研
  • 多措並舉點亮對口幫扶貧困區脫貧希望
    2016 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以來,廣東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將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作為落實「兩個大局」、實踐「先富幫後富」的使命擔當,深入踐行「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理念,精準發力,靶向施策,打造「勞務協作+ 家政扶貧+電商培訓」三位一體精準扶貧模式,多措並舉促進受援地區勞動力就業創業,為脫貧攻堅作出積極貢獻。
  • 駱文智到汕尾陸豐內湖村調研對口幫扶工作
    原標題:推進產業扶貧 增強造血功能   4月8日下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到對口幫扶聯繫點汕尾市陸豐內湖村調研。他要求加大產業、就業扶貧力度,增強扶貧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讓當地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石崗,以及汕尾市有關負責人參加調研。
  • 區縣融媒聯播:新城區:對口幫扶藍田縣 嵐皋縣 實現精準脫貧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區縣融媒聯播:新城區:對口幫扶藍田縣嵐皋縣 實現精準脫貧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0-21 10:14 字號:
  • 駱文智分赴深汕特別合作區、對口幫扶聯繫點汕尾市陸豐內湖村調研
    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介紹說,截至目前,合作區已落戶產業項目71個,其中64個來自深圳。這些項目計劃投資345億元,全部投產後預計年產值超過600億元。駱文智用「起點高、勢頭好、幹勁足」肯定深汕特別合作區近年來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
  •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總指揮葉健德率隊赴城區鳳山街道文亭社區...
    7月28日,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總指揮葉健德赴城區鳳山街道文亭社區開展「雙報到、雙服務」活動,並與社區幹部進行座談交流。  葉健德首先察看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辦事大廳,聽取了相關負責人的情況匯報,並對社區基層組織為民服務、黨建工作、移風易俗、創文創衛、社區綜合治理等情況進行詳細了解。
  • 農發行雲南省分行對口幫扶暖人心 東西部協作助脫貧
    雲南網訊(通訊員 劉瑾)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大舉措。雲南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艱中之艱,難中之難」。脫貧致富離不開幫扶帶動。為補齊脫貧短板、做深做實扶貧協作工作,農發行雲南省分積極探索扶貧新思路,不斷加大信貸投入、招商引資、合作幫扶力度。6月10 日,雲南分行與上海分行、遼寧分行共同召開東西部協作對接視頻會,在拓寬對接渠道、加大協作幫扶等方面達成共識。
  • 「量身定做」「點菜下單」 深汕攜手激發汕尾幹部拓思路強擔當
    今年9月至11月底期間,汕尾市幹部興起大學習之風,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聯合汕尾市委組織部相繼培訓幹部5430人次。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量身定做」培訓項目,進行「點菜下單」式培訓。大規模、高規格,突出精準化、專業化、全覆蓋培訓幹部,這是深圳攜手汕尾下大力氣、硬功夫全面加強汕尾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生動寫照。
  • 深圳特區報數字報
    2015年11月5日,比亞迪與汕尾市政府籤訂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4月16日,工業園區生產的首臺電動大巴下線……從籤約到生產出第一臺大巴不到半年時間,創造了深圳對口幫扶汕尾的「深汕速度」。其落戶、投產速度之快在陸河縣乃至汕尾市尚屬首次。 「3年幫扶共建,園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工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得益於深圳市坪山區的給力幫助啊!」園區管委會主任丘洪樓介紹。
  • 脫貧攻堅 | 河源龍川:提升「造血」能力 寶安把對口幫扶當自家事辦
    脫貧攻堅 | 河源龍川:提升「造血」能力 寶安把對口幫扶當自家事辦 2020-09-11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江蘇武進區對口幫扶漢濱區脫貧攻堅側記
    10多次黨政聯席會議共築藍圖,30餘次專題會議共商經濟,203個、5.2億元蘇陝協作合作項目激活發展新動能,60批次1000餘人次互訪交流締結友好關係,26對結對共建主體開啟了全方位「多點開花」的幫扶模式……自2016年新一輪蘇陝協作對口幫扶工作啟動以來,漢濱區與江蘇省武進區緊密「聯姻」,圍繞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
  • 世行貸款1.5億助廣東500對學校對口幫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紫欣 王思靜 記者 劉盾)近日,世行貸款學校對口幫扶項目啟動會在廣州召開,正式啟動實施世行貸款學校對口幫扶項目,建立學校對口幫扶關係。對口幫扶學校共500對,計劃安排1.5億元資金,平均每對學校30萬元,資金來源為世行貸款。據介紹,世行貸款學校對口幫扶項目是世行貸款廣東省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示範項目中的一個子項目。
  • 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造血式」扶貧助力對口幫扶地高質量脫貧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自2016年開始對口幫扶雲浮羅定市附城街道康任村、新民村、生江鎮榃兵村、裡午村等4個相對貧困村。根據脫貧標準,大瀝鎮對口幫扶的4個貧困村全部都已脫貧摘帽,同時協助幫扶村完善產業布局,實現了高質量脫貧。
  • 萬畝梅園呼應十裡荷花 文創農旅點綴汕尾綠水青山
    村裡只有500多人,幾乎都是老弱病殘幼,住在危舊的土坯房或磚體裸露的房屋裡。」入列省定貧困村的消息對村黨支部、村委會而言並不意外。脫貧攻堅的戰鼓擂響,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螺洞村成為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的對口幫扶單位。在多次實地調研後,學者雲集的高校為螺洞村指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充分發揮梅園特色的旅遊資源,組織和引導村民脫貧致富。
  • 「網際網路+教育精準扶貧」,廣東汕尾這場農技培訓乾貨滿滿
    致富帶頭人代表黃先生在參加汕尾農業技術技能培訓班後高興地說道。由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汕尾市扶貧開發辦公室主辦,深圳市天天學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農業技術技能培訓班」已經在汕尾城區、陸豐、海豐站、陸河開展了5場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駐村第一書記等數百餘人參加了本次培訓。本次培訓活動亮點多多,除了課程內容因地制宜,在課程形式上也是大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