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完全剝離味全股份:為分拆上市「鋪路」?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日前,康師傅控股(0322,HK)發布公告稱,以4612萬美元的價格向母公司頂新公司出售僅剩的5.55%味全股份,至此,康師傅將不再持有味全的股權。

  對於這次徹底放棄味全的原因,康師傅方面表示,集團將專注於發展核心業務,逐步減少對金融資產的投資。

  中投顧問研究員向健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康師傅出售味全股份剩餘股權、專注於發展核心業務或是為其分拆食品飲料業務做鋪墊。

  三度剝離味全股份/

  康師傅控股公告顯示,出售前公司擁有味全2807.3萬股,約佔股本5.55%,出售完成後不再持有任何味全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味全是一家在臺灣生產中式調味品、罐頭食品、乳品、飲料及冷藏食品的企業。1998年4月,康師傅集團的控股股東頂新集團以每股70元的價格併購臺灣味全公司,康師傅獲得經營管理權。1999年,康師傅增持味全股份,持股比高達19.96%。

  2001年,康師傅從味全母公司——味全集團手中購得味全冷藏業務,在杭州建廠,成立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味全成了康師傅拓展大陸乳製品市場的的主力。按照康師傅的設想,通過味全自身品牌運作能力和渠道做大冷藏業務,但味全的表現並不理想,在大陸業務遲遲未能大面積鋪開。

  2008年11月24日,康師傅控股在其第三季度報告中聲稱,該公司已經與臺灣味全旗下全資附屬公司味全(BVI)有限公司訂立協議,將旗下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以7396萬元人民幣出售給BVI。

  2012年9月,康師傅又將味全股份賣掉約2/3,康師傅當時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主要股東頂新出售所持有的11.61%味全股份,總價為6225.5萬美元。

  中投顧問研究員向健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味全股份業績不如人意是康師傅決心將其出售的根本原因。雖然味全股份的產品眾多,目前表現並不太好。

  對於出售味全股份的原因,康師傅表示,由於公司專門從事生產及分銷方便麵、飲料及糕餅,側重點不同於味全。今後公司將專注於發展核心業務,逐步減少對金融資產的投資,並且,按照味全股份當前市值出售味全股份也可為公司帶來收益。

  或為分拆上市鋪路/

  康師傅的這一解釋被業界解讀為康師傅價值回歸專業主業的信號,而這背後是康師傅業績和行業競爭的壓力。

  其財報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業績,雖然康師傅營業額提高37.39%至26.48億美元,但淨利潤卻出現大幅下滑,跌幅達47.42%,至1.05億美元。主營業務之一的飲品業務,從去年同期的2.08億美元跌至2147.9萬美元,跌幅近9成。

  康師傅控股的主要業務是方便麵、飲品和方便食品三大類,其中康師傅在方便麵領域佔據絕對的優勢。今年第一季度集團的營業額同比上升37.39%,但方便麵業務的營業額同比上升僅7.31%。

  值得注意的是,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近期曾表示,未來有將旗下飲料及食品業務分拆上市的計劃。

  據了解,魏應州有3個兒子,如今有兩個兒子參與康師傅的運作,一個主要負責食品相關業務,另一個主要負責飲料業務。

  康師傅新聞發言人陳功儒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規劃,集團未來將交給魏應州董事長的兩個兒子繼續打理,接下來會邀請專業的經理人進行管理。

  而在中投顧問研究員向健軍看來,康師傅出售味全股份剩餘股權、專注於發展核心業務或是為其分拆食品飲料業務做鋪墊。

  「早前康師傅高層就已表明未來分拆食品飲料業務上市的可能性,如今出售味全剩餘股權,致力於將食品飲料這一核心業務發展得更強,未來業務分拆將更容易實現。」向健軍解釋道。每經記者 趙陳婷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康師傅終對味全說拜拜 15年看衰「婚姻」到盡頭
    ⊙記者 王莉雯 ○編輯 阮奇    15年前,這場「婚姻」就不被市場所看好,15年後,康師傅和味全股份最終「勞燕分飛」。    康師傅2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附屬公司向大股東頂新出售味全股份5.55%的股權,總代價約4612萬美元。交易將由頂新以現金方式支付完成。
  • 「撇清」頂新「飼料油」風波:康師傅終止味全
    記者 張漢澍 上海報導  隨著味全公司前董事長魏應充被臺灣警方羈押,師出同門的康師傅也在日前發出「撇清」的聲明。  10月26日,康師傅控股(00322.HK)發布最新聲明表示,公司已於2014年10月13日終止對臺灣味全公司的康師傅商標授權,臺灣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師傅」為品牌在臺灣生產與銷售方便麵產品。
  • 脫離康師傅 頂新集團引入日資做「味全」
    11月20日,頂新集團迎來日本老合作方伊藤忠商事公司(下稱「伊藤忠」)的戰略投資,日方以約7億美元收購頂新集團20%的股份,力助頂新集團在大陸重新布局味全。  脫離康師傅  康師傅前三季度業績不俗,第三季報顯示,該公司第三季度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上升32.83%至13.2億美元。
  • 康師傅控股終止對臺灣味全公司品牌授權
    26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00322.HK)官網上獲悉康師傅終止對臺灣味全公司商標授權,公司公告稱:「我司已於2014年10月13日終止對臺灣味全公司的康師傅商標的品牌授權,臺灣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師傅」為品牌在臺灣生產與銷售方便麵產品。」
  • 康師傅、味全捲入頂新的食品安全醜聞-虎嗅網
    頂新的「地溝油醜聞」最近迅速、持續地發酵,震驚整個臺灣地區,同時殃及了康師傅和味全。15日,臺灣地區的抵制頂新運動開始蔓延到大陸。震怒的鴻海精密總裁郭臺銘要求,在臺灣和內地的集團廠區全面加入抵制行列,將頂新、味全、康師傅、正義等品牌的相關產品下架停售。
  • 臺灣爆發抵制頂新集團運動 旗下有味全康師傅等品牌
    10月13日,康師傅方面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康師傅與味全都是獨立運營法人,味全飼料油不涉及大陸的康師傅產品,味全做錯的由味全承擔,希望外界能客觀理性。頂新集團是臺灣地區最重要的食品集團之一,旗下擁有味全、康師傅、全家連鎖、德克士等品牌。康師傅2013年營業額為109.41億美元,折合670億元人民幣;味全2013年營業額為292億元新臺幣,約59億元人民幣。
  • 頂新集團捲入黑心油漩渦 康師傅味全撇清關係
    不過,昨天,頂新集團旗下的康師傅和味全均徹底撇清關係。據新華社報導,臺灣檢方10月8日又查獲頂新旗下的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的案件。隨後,正義公司的68項油品被下架,至少波及下遊230家食品企業。10月10日,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又爆出,頂新制油從越南進口的原料油以食用豬油報關入臺,但越南官方證實僅供作飼料用,不得用於食用油。
  • 康師傅與味全內地分手 臺灣味全得機統一品牌
    康師傅控股公司公告稱,將向味全(BVI)出售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在內地康師傅「庇護」下發展多年的味全食品,終將以此自力更生。記者獲悉,味全乳品、飲料、調味品等多項業務也將從此在內地得以統一。   據康師傅控股公告,康師傅此項交易的代價為7396萬人民幣,該出售事項完成後,杭州味全將不再為康師傅的附屬公司。
  • 頂新棄臺保大陸市場 終止味全使用康師傅商標
    康師傅官網公告已經在10月13日終止對臺灣味全公司的康師傅商標的品牌授權。(圖取自康師傅官網)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為了不讓黑心油風暴延燒到大陸,康師傅控股公司(00322.HK)昨日發出切割味全的訊息,在其官網上貼出「我司已於2014年10月13日終止對臺灣味全公司的康師傅商標的品牌授權,臺灣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師傅』為品牌在臺灣生產與銷售方便麵產品。」
  • 頂新集團、康師傅和他們的日本股東
    頂新集團公共事務室副總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5年爆發油品事件後,臺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因此,基本上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  「康師傅」品牌自打從中國大陸誕生,就經常成為受關注的熱點。這個品牌的成長是一個傳奇,這家公司的股權結構也一直讓很多人迷惑,這家集團的起起落落更是多次成為兩岸媒體和民眾關注的焦點。
  • 榮盛分拆物業上市,耿建明拉合伙人分享盛宴
    榮盛發展董事長 耿建明樂居財經 曾樹佳 發自廊坊近兩三年來,物業企業分拆上市的號角聲此起彼伏,截至2019年末,合計有24家內地物管企業上市,其中A股另據樂居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9日,已有15家物業企業公開宣布了物業分拆上市計劃,其中已經有6家遞交了招股書,且建業新生活已通過港交所聆訊。如今,榮盛發展(002146.SZ)也加入了物業分拆的行列。
  • ...加入分拆上市盛宴:首單地方國資分拆上市過會 多隻科技股醞釀分拆
    此前成大生物的IPO過會,為A股分拆上市率先探明了路徑。近日,又有一家分拆案例順利過會——上海電氣旗下的新能源產業板塊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風電」)成功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核,這是地方國資首單分拆過會的案例,分拆上市再次邁出實質性進展。與此同時,A股市場再次掀起分拆上市的風潮。
  • 頂新問題油案7人被起訴 康師傅與味全劃清界限
    為此,頂新集團魏家四兄弟 (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中的魏應充不得不請辭味全、頂新制油以及正義三公司的董事長職務,同時請辭味全董事職務。  但此後頂新旗下產品仍被大規模抵制和下架。為了保全旗下食品業務,頂新集團不得不宣布全面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出30億元新臺幣建立食品安全基金。  同樣是頂新集團旗下的康師傅(00322,HK)也有意與味全相區分。
  • 陳欣:風起分拆上市
    嶺南股份曾表示:「公司將視具體情況盡力促成子公司恆潤集團的分拆上市」。此外,2018年恆潤集團的淨利潤遠不及嶺南股份淨利潤的50%;恆潤集團的7.2億元淨資產也離嶺南股份淨資產的30%還有不少距離。對於《若干規定》中的其它條款,嶺南股份也已基本滿足。因此,公司被視為「分拆上市概念」的熱門股之一,市場反應相當積極。
  • 基小律觀點 | 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與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港股上市 之政策梳理
    分拆上市在境外已經相對成熟,但中國境內一直缺少指引規則。2019年12月13日,《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發布並正式生效,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並在中國境內上市實操方面提供了指引。《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分拆上市若干規定》」)於2019年12月13日發布並生效,進一步細化了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中國境內上市的實操層面的規定,同時也使《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第三十一條規定能夠有效的落地(三十一條規定為: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據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有關規定
  • 親親食品業績不佳欲分拆上市
    近日,恆安集團宣布分拆零食業務上市計劃,將其於2008年收購的親親食品進行分拆,單獨上市。目前,親親已向港交所遞交申請,欲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分析認為,恆安此舉意在剝離業績不理想板塊,以更加專注於衛生用紙主業。同時,通過單獨上市,寄望親親食品能獲得更高的品牌和資本關注度。
  • 臺灣康師傅宣布解散,五年控股市值蒸發近900億 !
    據報導,頂新集團證實,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解散。頂新集團公共事務室副總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5年爆發油品事件後,臺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因此,基本上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康師傅」品牌自打從中國大陸誕生,就經常成為受關注的熱點。
  • 康師傅們「洗心革面」 拒絕邊緣化
    「康師傅解散了,不賣方便麵了!」 2017年元旦過後,這樣一條消息刷爆了社交媒體。 雖然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1月3日通過微博發表聲明表示,解散的是頂新集團旗下的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陸公司始終聚焦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對大陸市場無任何不利影響。但是此事依舊一石激起千層浪。
  • 大華股份控股子公司將分拆上市!視頻會議要火?
    12月22日,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華股份)突然發布一則公告。  公告中透露,根據公司戰略發展布局,結合控股子公司華創視訊業務發展需要,進一步促進華創視訊業務的增長,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控股子公司浙江華創視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創視訊)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 物流巨頭XPO被一分為二,合同物流部門剝離為一家獨立上市公司!
    據搜航網獲悉,全球前十大物流巨頭之一,2019年市值達166億美元的XPO Logistics,宣布將其合同物流業務分拆為單獨的上市公司。從此該公司一分為二,其中一家為XPORemainCo,另一家為New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