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由於近幾年才逐漸別人接受,即使2020年還是有許多消朋友問我關於一些「電池是不是一兩年就需要換?」,「你這款純電動汽車是不是只能跑一百多公裡」等啼笑皆非的問題,因此,對於即將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特別是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而言,找準自己的購車需求,選擇合適的購買車輛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由於純電動汽車的一些限制條件,因此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適合購買純電動汽車,就目前這些純電動汽車銷量而言,其中一部分是貢獻給了B端用戶的,許多計程車和網約車選擇了購買純電動汽車,首先筆者就跟大家聊這一類的消費需求。
考慮到純電動汽車保值率和使用成本,純電動汽車是非常適合作為B端商用車的首選,由於筆者之前使用純電動汽車跑過一段時間滴滴出行,因此筆者建議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用來賺錢的用戶一定要注意兩點,其一是購買的純電動汽車銷量一定要大,這不僅意味著這臺車銷售維修較為便利,也意味著車輛在可靠性方面也有優勢;其二是購買時價格一定要把握好,如果車車價過低導致車輛尺寸和配置無法滿足當地的網約車準入標準那就得不償失了,如果價格過高對於買車賺錢也意味著更多的付出。
因此筆者的建議是根據當地條件購買8-13萬元區間的純電動車,推薦的有比亞迪元EV、北汽EU5、比亞迪E5、比亞迪全新秦EV、吉利帝豪EV、吉利帝豪GSE和長安逸動EV等。
說回C端市場,普通消費對於純電動汽車的消費差異化非常大,因此不同的消費需求車輛差距也非常的大,首先說佔純電動汽車銷量最多的部分消費群體,那些把純電動汽車當成完全的代步工具的群體,當然這一類群體也可以細分成幾個分層,筆者按照價格由低到高跟大家仔細分析一下。
A0級小型純電動汽車售價基本上在5-8萬元區間,購買這個價格區間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都有幾個明顯的特徵,例如家中具備便利的充電條件,或者已經有了一臺燃油車等。當然最核心的消費需求為完全的市區通行,雖然A0級純電動汽車比如比亞迪E1也可以做到純電行駛300公裡,但買這一類純電動的車主基本上主要是用來上下班代步,接送孩子上學,或者圖小車停車便利,沒有大型貨物裝載的需求。因為車身尺寸和動力方面的限制,這類車型行駛速度和續航裡程對於消費者的保障是不太夠的,僅能滿足市區通行。
價格往上漲一點,純電動車售價超過8萬元以上的,車主可能會對其有其他的附加能力需求,比如車輛的舒適性,空間性,駕駛性以及尤為重要的續航能力。因為這個價位的消費群體即使在家中有燃油車的情況下依舊會首選純電動汽車作為出行的首要選擇,並且具備一定條件的市郊甚至跨市區的出行能力。特別是8-15萬元價位區間的消費者,他們對於純電動汽車的需求就是在市區和近郊能夠勝任傳統燃油車的工作即可,對於純電續航的關注度更高,滿足日常絕大部分出行需求。
15萬元售價是購買純電動汽車群體的一個分水嶺,由於目前純電動汽車的保值率問題,售價越高的純電動汽車如果駕駛裡程不夠長就賣掉的話,相比於燃油車而言是巨虧的,所以很多講究實用性的消費者可能不會考慮。由於15萬至25萬元這個價位的純電動汽車在純電動續航方面並沒有本質上的提高(15萬元能買到續航500+公裡的純電動車,但20多萬可能續航也才500公裡左右),因此這個價格的純電動汽車吸引消費者購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搭載了L2級別高級輔助駕駛功能。購買超過15萬元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應該算是純電動汽車的中高端用戶了,更加看重車輛的質感和智能方面,因此這個價位區間也是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扎堆的價格區間。
不可否認造車新勢力在高級輔助駕駛有著相當不錯的優勢,因為這個功能是否領先更加看重車企包袱重不重,之前筆者一直有個觀點:「特斯拉如果是個國產品牌,早就破產好幾遍了」。
因為特斯拉是國外品牌,環境的影響和領導的思維模式差異讓特斯拉能夠在作死的邊緣來回試探,特斯拉高級輔助駕駛系統致死的事故雖然沒有特斯拉自燃致死的事故多,但是對於國內車企品牌而言,只要一起就足夠廠家喝西北風了。因此包袱小了,自然這方面就相對領先,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也一樣,沒有亮點的新能源汽車是無法收割訂單的,也只能背水一戰。
而傳統主機廠在智能駕駛方面有不錯表現的,合資品牌比如北京現代,之前試駕的昂希諾EV三電系統不錯,綜合續航也很好,智能輔助駕駛在合資品牌中也算前列,是這個價位筆者推薦購買的純電動車型,不過小型SUV的尺寸會讓一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不過人家是合資,而且該車型海外版本銷量也不錯,技術很成熟,國產後還有相當的提升。另一家是長安品牌,筆者試駕過旗下幾款燃油車型,搭載的L2級別輔助駕駛一次比一次好用,就是長安目前在新能源產品線發展較慢,期待2020年的進一步突破。其他品牌中規中矩,基本上都是拿博世軟硬體進行匹配。因此這個價位區間消費者考慮的更多是車輛駕駛品質和智能駕駛的結合。
25萬元以上的純電動車型其實目前市面產品並不多,銷量除了特斯拉3表現亮眼以外,其他品牌車型基本上銷量一般,這個價位以上的純電動消費者就算高端消費者了,不僅在車輛質感和智能駕駛有需求(特斯拉除外,做工太差,毫無質感),對於車輛性能也有了更高的標準。
百公裡加速時間、賽道圈速和操控性能等是這個價位消費者在意的地方,也許自己不用,但是不能沒有。其中的佼佼者比如比亞迪唐EV、特斯拉3、蔚來ES6等車型。在筆者看來,購買越貴的純電動汽車本質上是非理性的選擇,當然有錢任性也可以理解。
筆者有話說:
購買新能源汽車在目前還屬於嘗鮮範疇,難免會碰到別人不理解的眼光,但拋開純電動汽車補給方面的缺點,目前傳統燃油車是沒有什麼優勢的,這也是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目前這麼多消費者依舊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原因。
上面筆者分析了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純電動汽車對於消費者產生的需求引導,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購買純電動汽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購車不滿意,後續升級費用在目前而言是很吃虧的。特別是北京的朋友,在購買新能源汽車上面沒有其他地區那麼多選擇,筆者認為目前C端消費者其實還是主要以購買插電混動汽車和增程式電動車為主,「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出行方式才是目前最適合消費者的。
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 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