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紅人Papi醬作為獨立女性的發言人,生下來的孩子卻跟爹姓,這件事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後,越來越多網友開始重視孩子跟誰姓的問題。
很多專家也站出來發言,認為想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女性也應該對孩子具有冠姓權。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在我國千百年的歷史流傳下來,至今都是基本隨大流的孩子姓父姓。社會進步發展至今,雖然可以由夫婦自行決定孩子隨父姓還是隨母姓,但還是只有少數群體選擇孩子跟隨母姓。
能自由選擇跟隨母姓,這本來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是女性地位提升的證明,但有這樣一位王姓待產寶媽,她是跟隨母姓的一員,卻說:「雖然我隨母姓,但我絕不讓我的孩子跟我一樣!」
在小王的記憶裡,小時候的自己得到的寵愛很少,而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她跟隨母姓。「爺爺奶奶更喜歡姐姐。」小王說,「爺爺奶奶會說姐姐是他們的寶貝孫女,卻從來沒有說過我是他們的孫女,我明明也是啊。」
小王隨了媽媽的姓氏,想必在母親的家族中會更加受寵吧?並沒有。她即使隨母姓,但在外公外婆心裡,小王始終是「外孫女」,並不認可她的「香火」身份。
兩邊都不得寵,這對小王內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感覺自己不配得到很多的愛。直到現在自己都快當媽媽了,內心的童年陰影依然影響著她,她說:「要是隨父姓,爺爺奶奶至少會像疼姐姐一樣疼我,所以我一定不會讓我的孩子隨母姓。」
1.爸爸心裡彆扭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延續至今的都是「父系社會」,隨父姓更是代表了一種地位和權力。在古代隨父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保證「一脈相承」,使得種族得以延續。所以男性還是在潛意識會從姓氏來確定自己和孩子的血脈關係。另外,人們普遍形成刻板印象,認定因為男子只有「倒插門」,才會使自己的孩子隨母姓。所以「好面子」的男性會認為隨母姓是一種「無能」的感覺。
2.孩子被指指點點
如果你家孩子沒有隨父姓,就會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無端猜測,認為你們是離異家庭或重組家庭,引起一些流言蜚語傷害到孩子。
3.孩子沒有融入感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二胎家庭,都選擇讓二寶隨母姓,覺得這樣可以體現家庭的公平性。但當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意識後,會覺得他們倆一個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好像是兩家人一樣,沒有融入感。
1.長輩開明
夫妻雙方的長輩同意的基礎上,可以考慮讓孩子隨母姓。如果有任何一位長輩不同意,還執意讓孩子隨母姓,會讓家庭之間產生芥蒂,讓老一輩對孩子產生隔閡。
2.媽媽的姓氏很特別
《百家姓》中,一共收入了504個姓氏,其中只有60個為複姓。如果媽媽的姓氏非常特別,那麼可以同家人一起商討,讓孩子隨母姓的。一個特殊的、好聽的名字,能讓孩子迅速在人群中「跳出來」,也更容易被他人記住。
結語:
就像孟非曾說過:「你又沒有王位要繼承,跟誰姓重要麼?」姓氏只是一個代號,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無論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都應該一家人一同商量決議,給孩子取個積極向上的好名字,伴隨他一生順遂如意。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跟誰姓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