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頭酒」你會喝嗎?據說一條魚能喝108杯酒,酒桌文化太深奧

2021-02-17 房源社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中國的飯局文化可謂是從古至今都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酒」在其中佔了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們中國人向來熱情好客,逢年過節,親戚朋友來訪,都要擺桌酒席來表達誠意,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無魚不成宴」。我們過年團聚,宴請朋友,都會上一條魚作為一道主菜寓意著「連年有餘」。

一桌客人圍坐,主家做好魚都會對客人喊一聲:「魚來了!」大家的精神也會為之大振,此時魚上桌,擺在酒席正中央,魚頭對著那位客人,就得先喝一杯酒,魚尾對著誰,誰就要陪著喝一杯。

這種習俗在民間被稱為「魚頭酒」,喝魚頭酒的客人要先動筷子去吃魚,一來是表示對主人熱情款待的謝意,二來意味剪彩,之後在座的客人才可以動筷子吃魚。曾還有一條魚喝了108杯酒的說法。

如果我們在酒店吃飯,那些訓練有素的服務員都會將魚放在桌子上,然後轉動桌子,魚頭轉向酒席正位的尊著,一般人也不會再去輕易的轉動桌子,於是開喝「魚頭酒」。

「魚頭酒」的由來

早在趙匡胤統帥北徵抗敵時期,正值正月初三,天氣寒冷,於是趙匡胤下令在「陳橋驛」安營紮寨。(陳橋驛——今封丘縣陳橋村附近)

當天晚上,趙匡胤請來自己的謀士「趙普」,以及弟弟「趙匡義」,一起來喝酒禦寒商討軍事。三人正聊的起勁兒的時候,這是廚師端上來一條鯉魚,剛好那魚頭對著趙匡胤。

謀士趙普看到此景象連忙祝賀說:「這乃是吉兆,吉兆啊,鯉魚跳龍門,魚頭當先,此次開戰一定能旗開得勝,殺敵有餘(魚),請讓我敬三杯酒!」

趙匡胤聽了這樣的話,也是喜上眉梢,連飲三杯酒,後來趙匡胤推翻了後周,建立了大宋王朝,號稱宋太祖。

這個方式慢慢的被傳入民間,延綿千年成為了當下用來活躍酒桌氛圍的「魚頭酒」有些地區也稱之為「魚酒令」。花樣也越來越多。

在河南,一條魚能喝「108杯酒」

很多外地人都認為河南的酒風彪悍,小編之前就有一位福建的朋友,去河南玩,河南的朋友熱情的款待他,回來的時候臉色蠟黃,只說了一句話。

「我來河南只走了兩條路,一條是從機場到酒場的,一條是從酒場到醫院的路。」

這位福建的朋友本來酒量就還可以,但是怎麼到河南怎麼就給幹到醫院了,原因竟是因為一條魚!

「河南朋友接到我之後,直接開車去了一家飯店,菜都上了幾個,熱情聊了一會之後,酒也喝了好幾輪,本來一點都不醉的,這時服務員端上來一條魚,趁著熱乎就夾了一筷子,於是故事就因魚而起。

1、頭三尾四

魚肉還沒送進嘴裡,這時在座的河南夥伴就說:「我們這裡講究魚頭酒,魚頭對著誰,誰就要喝三杯酒,另有對應魚尾的人相陪。

於是對應魚尾的那個人端起酒杯走到福建朋友這裡,碰了三杯,魚尾的自己罰了一杯,一般魚頭所對應的不是長輩就是客人,魚頭的喝三杯是表示遵敬,魚尾的陪四杯也是突出了對客人的歡迎跟誠意。

2、高看一眼

魚頭的三杯酒剛下肚,這時旁邊的河南夥伴夾了一隻魚眼過來,因為不懂規矩,就說了一句謝謝。

後面朋友告知,別人給你夾魚眼就是讓你「高看一眼」一個魚眼三杯酒,兩個就六杯,說完福建朋友就懵了,為了不掉面子,又連喝了三杯。

3、唇齒相依

所謂的唇齒相依,指的就是魚唇,當有人為我們夾了魚唇的時候,一定要喝一杯,一般在那些有生意合作的飯局上會用到,寓意唇亡齒寒。

4、展翅高飛,一帆風順

這裡的「帆」指的就是魚鰭,都是為了祝福事業,生意,成功有為,人生道路上一番風順。

一個魚鰭三杯,一個魚翅三杯,當然你如果把四個魚翅都夾出來就是12杯。

5、腹五背六

單單是前面這幾項,就把這位福建的朋友給幹懵了,不僅如此我們中國的「魚頭酒」文化在別的地方還有「腹五背六」這一說法。

一般宴請的主人,會把魚頭的對著客人,按照「頭三尾四」的規矩,來表示自己的客人的誠懇熱情。

尾巴處的人一般也是主人安排的陪酒的人,魚頭酒前面的對客人表示敬意的步奏走完一邊之後,酒局也進入了中期,大家都喝的有點上頭了,於是就開啟了「腹五背六」的方式來活躍氣氛。

「腹五背六」,就是對著魚腹的人要喝五杯酒,對著魚背的要喝六杯酒。

上魚不喝酒

有的人不省酒力,為了飯局的正常進行,在喝完魚頭酒,跟魚尾酒的時候,主人或者魚頭對應的客人會夾一片青菜把魚的眼睛蓋住,用來表示後面那些繁瑣的形式「一概不喝」。

當下很多飯桌上的魚頭酒,都已經演變成朋友之間相互取鬧,烘託氣氛的一種形式,很多時候希望遠來的客人多喝點酒,體現自己待客真誠。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待客之道,對於「魚頭酒」的喝法也不一樣,就像河南地區,照這樣的喝法下去,一條魚108估計也喝不完。

相關焦點

  • 各地酒桌文化規矩你知道多少?你還敢說你的酒量好嗎?
    在我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酒文化無疑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酒文化的精髓不僅在於酒本身的品質和淵源,更在於觥籌交錯時的輝煌時刻,也就是酒桌文化。「我先介紹今天桌上的幾位朋友,然後咱們再喝一圈。喝完之後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就是你認我們這些朋友,我們自己喝一杯,要是你說不出來名字,就是情誼還沒到,自己喝一杯。準備好沒?先從你旁邊的格拉倉巴拉丹扎木蘇日丹開始,再往下是烏勒吉德勒格列日圖愣……」在內蒙酒桌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玩法,叫做歌聲不斷酒不斷。
  • 不能不喝的七杯酒,看了你就知道為什麼會喝多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當一大桌人員吃飯,沒有酒總是缺點什麼。當然,也總有人以各種理由躲避,想滴酒不碰。結果總是有人讓他開啟第一杯,接著呢,自然是一杯接一杯。一、第一杯酒不能不喝聚會嘛,總是得有個主題,有主題,就必須有個主席。主席就會制定一個酒司令,有些可能是自告奮勇的。
  • 酒桌文化:敬酒詞篇
    中國酒桌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帶給大家一篇在酒桌上經常用到的敬酒詞1、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2、你不醉我不醉,馬路牙子誰來睡3、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需盡歡4、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杯約對門,喝酒喝個雙5、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6、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 酒桌上第一杯酒該怎么喝?這個挺重要
    平時我們都少不了喝酒,酒桌上規矩頗多,第一杯酒尤其重要。 在酒局中,人們都注重「開門紅」的說法,只要這一杯酒喝好了,其他的也就好說。如果開始的第一杯酒喝得不好,那麼後面的禮儀和規矩再完美,也很難彌補前面的過失。那麼,如何喝好開局酒呢?
  • 握十次手不如喝一頓酒!這些酒桌上的禮儀你都知道嗎?
    敬酒、勸酒、拼酒,三杯兩盞下肚後,經過這頻繁的交流與互動,自然陌生感會快速被消除,一頓酒下來,大家就變成推心置腹的知己了,比一味地虛握手、拘謹地交談的進展要快得多!當然,在這之前,你需要對一些酒桌禮儀有所了解,以免一開始就給了別人不好的印象,反而弄巧成拙!
  • 酒桌上的「敬酒詞」,會了這些,領導會對你「刮目相看」!
    中國的酒桌文化那可是博大精深,因為中國很早以前就已經有酒了,所以酒桌文化也就逐漸開始發展。隨著中國文明的不斷進步,而酒桌文化也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樣子。在中國的酒桌上,那可是很有說道的,如果真的在酒桌上展現出「另一面的你」,成功的話,則會讓你步步高升。
  • 萬丈紅塵三杯酒,酒桌上的規矩,你真的都了解嗎?
    縱觀世界各地,酒局的規矩都不大的相同,就屬中國的規矩會比較的多。那麼本期的酒文化知識,為你解析。規矩一:酒桌上雖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時候決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規矩二: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規矩三: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規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 酒都不敢喝,領導怎麼信任你?以酒品看人品準嗎?
    老領導隨口問道:張天,這幾年進步了嗎?張天臉一紅:還是老樣子。老領導呵呵一笑:果然不出我所料。張天聽到這話,連忙向老領導敬了一支煙,並順勢請教。老領導不慌不忙地說:看看你,換了別人就不是遞支煙,而是敬我一杯酒。
  • 酒桌上被問:酒都不喝,你是不是男人?記住這兩句話讓你轉敗為勝
    酒桌上被問:酒都不喝,你是不是男人?記住這兩句話讓你轉敗為勝文丨卓卓觀史如果說中國人是最會吃喝的人恐怕不會有人提出異議。很多人在酒桌上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如果有人來勸酒,你拒絕了,那個人就會說你不給面子,這還是客氣的,有些嘴巴毒的人甚至會質問你,連酒都不敢喝,還是不是男人?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呢?繼續拒絕還是妥協呢?若是真的不能喝酒,在別人的不斷勸說下選擇妥協,那麼難受的人就只有你自己了。但是,如果你學會這兩句話,不僅僅能避免喝酒,還會讓勸酒的人不好意思。
  • 酒桌開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和素質,如何飲好前兩杯酒?
    第一杯酒非常重要,就好像是一場表演的開場,一個好的開場自然能夠吸引觀眾,後面的演出效果也不會太差,往往酒桌上的第一杯酒往往能為整場宴會定下基調,開頭歡快輕鬆,接下來氛圍也會輕鬆愉快,如果開頭不順暢,後面的氣氛就不大容易調動非常容易冷場,如果把握不要時機,很容易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麼第一杯酒如何喝呢?
  • 老北京「蓋了帽兒了」;山東「不計其數」這些酒桌文化你知道嗎?
    酒在古代是一個很高貴的飲品,最初拿來敬奉祖先、祭祀天地使用。後來酒逐漸成為貴族人群餐飲招待的飲品,再後來酒成為了全社會招待貴客的飲品,由此也誕生了我國悠久的飲酒文化。由此也誕生了繁雜的酒禮、酒德。在儒家文化統治的2000多年歷史中,酒禮、酒德逐漸成為大家餐飲中應該遵守的一種公德。
  • 酒桌上喝10杯酒,不如說對4句話,客戶滿意,在領導面前更吃香
    尤其是一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面對公司的前輩們,敬酒的時候臉紅、手抖還沒詞,開口就是「我敬大家一杯」,沒有前句鋪墊,沒有後句承接,讓人覺得他邏輯表達能力不行,從而給領導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不過,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要太擔心,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技巧,讓你在酒局上遊刃有餘,左右逢源。
  • 襄陽待客九大怪:怪酒不怪菜,酒量再大都喝趴下
    河鮮以漢江魚為主,整魚裝盤,魚頭對準誰,誰先動筷子,別人方可食用。除此之外,還有喝酒的說道,魚頭對準誰,誰就要連喝三杯酒,相應的魚尾對準誰,誰就要喝四杯酒。
  • 酒桌上領導說:憑啥喝你敬的酒,還在說先幹為敬?這是在引火上身
    酒過三巡 大家都在互敬,小可也抓住機會,端起一杯酒去跟公司的副總敬酒,小可端著酒杯來到副總跟前,給副總的酒杯裡倒滿酒,然後一手端一杯酒,恭恭敬敬的說:「副總,我敬您一杯」。於是副總看了一眼小可端著的酒杯問道:「你為什麼要跟我敬酒,我憑啥喝你敬的酒?」這一下可把小可給問懵了,小可慌張的不知道說什麼,還好張主管趕來敬酒救場,小可改進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聚餐結束,在回去的路上小可連忙問張主管:「咱們副總一直都是這樣嗎?為什麼我給他敬酒他卻說這樣的話?」
  • 酒之過?人之禍?中保協嚴懲「酒桌文化」陋習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則在於酒文化。比如四大名著中讀者印象最深刻的場景無不與酒有關:不管是桃園三結義時一杯濁酒飲出的豪邁還是紅樓一夢中才子佳人飲酒賞花月,一杯清酒寄託的不僅情與義,更映襯出高低貴賤的圈層文化。
  • 男人們的情誼,在酒中,更在杯中
    以及那些融在了酒裡的心情,心意……又有哪個男人能拒絕呢?越是氛圍正好的時候,酒杯就越發重要。你說那種一次性的塑料杯,一杯就近二兩,用來盛白酒,你要怎么喝?一飲而盡,暴殄了杯中美酒不說,來個兩三杯,人差不多也就倒下了。總得二兩一個分酒器,三錢一個小酒杯……這麼一杯杯的慢慢來,這酒喝著,才有意思。那麼雲鶴就想:這酒杯的容量,可以再少一些嗎?
  • 酒桌文化:酒桌上千萬別說這5句話,既掃興又令人生厭,不值得!
    本期文章中小田總結出了5句話,您在酒桌上可千萬別說啊!既掃興又令人生厭,不值得!一、勸酒的話這可以說是酒桌上的大忌了。不管咱是客還是主,上了酒桌後,敬大家一杯酒表示下禮貌是應該的。人家基本也都會欣然接受,與你幹掉這一杯酒。但是咱要點到為止啊!如果再敬酒時人家不喝了,那咱就別勸了。喝不喝、喝多少人家心裡都有數,過度「熱情」,再說一些勸酒話,人家就覺得你這個人太不識趣了,事多還墨跡!讓人心生厭惡之意。二、質疑的話肚子是自己的。喝多了難受也是自己扛著。
  • 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嗎?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文化當中跟酒有關的文人其實真的不少,酒仙李白、醉翁歐陽修、飲酒詩人陶淵明等等。這些古人都是我們印象中的好酒量,李白動輒鬥酒,一大鬥酒相當於現在6升,一小鬥也有2升了,那麼問題來了,2000毫升的酒相當於4瓶礦泉水,就算是水都灌肚子裡也挺難為人了,何況是酒,那他們喝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酒嗎?你以現在我們常喝的酒來說的話,即便是啤酒也會醉啊。水滸傳中酒文化比較出名,酒後武松打虎,還有酒後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等等。
  • 會喝酒的人都不喝的6種酒,你知道哪幾種?
    1、不喝多酒醉酒的感覺,想必會喝酒的人都深有體會,那感覺簡直了,小編只能用「酸爽」兩個字來形容。一般我們都知道,酒喝多了,難受的是自己。不管是暈頭轉向、頭痛噁心、還是其他醉酒現象,那感覺真的可以說是飄飄然裡不能言喻的感覺,反正就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所以酒桌上切不可貪杯、不可嗜酒,少喝幾杯,不醉為宜。
  • 古詩詞裡最醇美的6杯酒:一杯敬相遇,一杯敬時光
    離別不再純粹,就連手中那杯酒,也淡了許多。 我不禁想念起,那些喝一杯酒都要鄭重其事的日子,那些只有真正的朋友才坐在一起喝酒的時光。 這一兩年有個詞叫做「中國式酒局」。 比如,明明無冤無仇,一上酒桌卻要拼命勸對方喝酒。「不喝不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