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中國的飯局文化可謂是從古至今都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酒」在其中佔了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們中國人向來熱情好客,逢年過節,親戚朋友來訪,都要擺桌酒席來表達誠意,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無魚不成宴」。我們過年團聚,宴請朋友,都會上一條魚作為一道主菜寓意著「連年有餘」。
一桌客人圍坐,主家做好魚都會對客人喊一聲:「魚來了!」大家的精神也會為之大振,此時魚上桌,擺在酒席正中央,魚頭對著那位客人,就得先喝一杯酒,魚尾對著誰,誰就要陪著喝一杯。
這種習俗在民間被稱為「魚頭酒」,喝魚頭酒的客人要先動筷子去吃魚,一來是表示對主人熱情款待的謝意,二來意味剪彩,之後在座的客人才可以動筷子吃魚。曾還有一條魚喝了108杯酒的說法。
如果我們在酒店吃飯,那些訓練有素的服務員都會將魚放在桌子上,然後轉動桌子,魚頭轉向酒席正位的尊著,一般人也不會再去輕易的轉動桌子,於是開喝「魚頭酒」。
「魚頭酒」的由來
早在趙匡胤統帥北徵抗敵時期,正值正月初三,天氣寒冷,於是趙匡胤下令在「陳橋驛」安營紮寨。(陳橋驛——今封丘縣陳橋村附近)
當天晚上,趙匡胤請來自己的謀士「趙普」,以及弟弟「趙匡義」,一起來喝酒禦寒商討軍事。三人正聊的起勁兒的時候,這是廚師端上來一條鯉魚,剛好那魚頭對著趙匡胤。
謀士趙普看到此景象連忙祝賀說:「這乃是吉兆,吉兆啊,鯉魚跳龍門,魚頭當先,此次開戰一定能旗開得勝,殺敵有餘(魚),請讓我敬三杯酒!」
趙匡胤聽了這樣的話,也是喜上眉梢,連飲三杯酒,後來趙匡胤推翻了後周,建立了大宋王朝,號稱宋太祖。
這個方式慢慢的被傳入民間,延綿千年成為了當下用來活躍酒桌氛圍的「魚頭酒」有些地區也稱之為「魚酒令」。花樣也越來越多。
在河南,一條魚能喝「108杯酒」
很多外地人都認為河南的酒風彪悍,小編之前就有一位福建的朋友,去河南玩,河南的朋友熱情的款待他,回來的時候臉色蠟黃,只說了一句話。
「我來河南只走了兩條路,一條是從機場到酒場的,一條是從酒場到醫院的路。」
這位福建的朋友本來酒量就還可以,但是怎麼到河南怎麼就給幹到醫院了,原因竟是因為一條魚!
「河南朋友接到我之後,直接開車去了一家飯店,菜都上了幾個,熱情聊了一會之後,酒也喝了好幾輪,本來一點都不醉的,這時服務員端上來一條魚,趁著熱乎就夾了一筷子,於是故事就因魚而起。
1、頭三尾四
魚肉還沒送進嘴裡,這時在座的河南夥伴就說:「我們這裡講究魚頭酒,魚頭對著誰,誰就要喝三杯酒,另有對應魚尾的人相陪。
於是對應魚尾的那個人端起酒杯走到福建朋友這裡,碰了三杯,魚尾的自己罰了一杯,一般魚頭所對應的不是長輩就是客人,魚頭的喝三杯是表示遵敬,魚尾的陪四杯也是突出了對客人的歡迎跟誠意。
2、高看一眼
魚頭的三杯酒剛下肚,這時旁邊的河南夥伴夾了一隻魚眼過來,因為不懂規矩,就說了一句謝謝。
後面朋友告知,別人給你夾魚眼就是讓你「高看一眼」一個魚眼三杯酒,兩個就六杯,說完福建朋友就懵了,為了不掉面子,又連喝了三杯。
3、唇齒相依
所謂的唇齒相依,指的就是魚唇,當有人為我們夾了魚唇的時候,一定要喝一杯,一般在那些有生意合作的飯局上會用到,寓意唇亡齒寒。
4、展翅高飛,一帆風順
這裡的「帆」指的就是魚鰭,都是為了祝福事業,生意,成功有為,人生道路上一番風順。
一個魚鰭三杯,一個魚翅三杯,當然你如果把四個魚翅都夾出來就是12杯。
5、腹五背六
單單是前面這幾項,就把這位福建的朋友給幹懵了,不僅如此我們中國的「魚頭酒」文化在別的地方還有「腹五背六」這一說法。
一般宴請的主人,會把魚頭的對著客人,按照「頭三尾四」的規矩,來表示自己的客人的誠懇熱情。
尾巴處的人一般也是主人安排的陪酒的人,魚頭酒前面的對客人表示敬意的步奏走完一邊之後,酒局也進入了中期,大家都喝的有點上頭了,於是就開啟了「腹五背六」的方式來活躍氣氛。
「腹五背六」,就是對著魚腹的人要喝五杯酒,對著魚背的要喝六杯酒。
上魚不喝酒
有的人不省酒力,為了飯局的正常進行,在喝完魚頭酒,跟魚尾酒的時候,主人或者魚頭對應的客人會夾一片青菜把魚的眼睛蓋住,用來表示後面那些繁瑣的形式「一概不喝」。
當下很多飯桌上的魚頭酒,都已經演變成朋友之間相互取鬧,烘託氣氛的一種形式,很多時候希望遠來的客人多喝點酒,體現自己待客真誠。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待客之道,對於「魚頭酒」的喝法也不一樣,就像河南地區,照這樣的喝法下去,一條魚108估計也喝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