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紅塵三杯酒,酒桌上的規矩,你真的都了解嗎?

2020-12-18 周易風水師

眾所周知,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有酒局。縱觀世界各地,酒局的規矩都不大的相同,就屬中國的規矩會比較的多。那麼本期的酒文化知識,為你解析。

規矩一:酒桌上雖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時候決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規矩二: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規矩三: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規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規矩五: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規矩六: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肚。規矩七: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規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規矩九: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規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幹嗎要喝你的酒?

規矩十一: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瞭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規矩十二:不要裝歪,說錯話,辦錯事,不要申辯,自覺罰酒才是硬道理。規矩十三: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規矩十四:最後一定還有一個悶杯酒,所以,不要讓自己的酒杯空著。跑不了的!規矩十五:注意酒後不要失言,不要說大話,不要失態,不要吐沫橫飛,筷子亂甩,不要手指亂指,喝湯噗噗響,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廁所去,沒人攔你。規矩十六: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話),免得別人罵你虛偽,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還真能看出來。

規矩十七:領導跟你喝酒,是給你face,不管領導怎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幹為敬,記著啊,雙手,杯子要低。規矩十八:花生米對喝酒人來說,是個好東西。保持清醒的頭腦,酒後噓寒問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熱水,一條熱毛巾都顯得你關懷備至。

相關焦點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本意是萬丈紅塵,喝幾杯酒扯扯淡也就一談而過了;千秋大業,喝壺茶的功夫就能品評一番。不過爾爾,不過爾爾!所以紛紛擾擾,雄心抱負,不如看淡放下。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裡談過;世上任何的霸業雄圖,午後一壺茶裡消磨。 萬丈紅塵和三杯酒, 千秋大業 和一壺茶,明顯是一個拿來對比的關係。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 千秋大業 和一壺茶相比,其中的滋味如何呢?
  • 萬丈紅塵三杯酒 千秋大業一壺茶
    只是這麼簡單嗎?「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酒和茶,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美酒醉人,藉以遠離現實,忘卻一切。茶要慢品,有種欲語還休的沉默,別有愜意。酒桌有如濃縮人生的舞臺,清醒時豪情萬丈,幾杯下肚後似醉非醉,看世間朦朦朧朧。
  • 握十次手不如喝一頓酒!這些酒桌上的禮儀你都知道嗎?
    現在社會很多人的社交都離不開飯桌,而有句話說得好:「握十次手不如喝一頓酒」,就是說想要與人交往、刷好感度,整那麼多虛的效果來得太慢,還不如直接酒桌上對酌談人生。好酒好菜一桌子,好言好語一籮筐。敬酒、勸酒、拼酒,三杯兩盞下肚後,經過這頻繁的交流與互動,自然陌生感會快速被消除,一頓酒下來,大家就變成推心置腹的知己了,比一味地虛握手、拘謹地交談的進展要快得多!當然,在這之前,你需要對一些酒桌禮儀有所了解,以免一開始就給了別人不好的印象,反而弄巧成拙!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你懂其中意味嗎?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出自國學大師翟鴻燊《大智慧之溝通技巧》。 意思是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裡談過;世上任何的霸業雄圖,午後一壺茶裡消磨。(圖片來源於網絡)萬丈紅塵和三杯酒,千秋大業和一壺茶,明顯是一個拿來對比的關係。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千秋大業和一壺茶相比,其中的滋味如何呢?作者的意思是,差不多差不多……既然如此,又何必那麼去執著的追求霸業紅塵呢?三杯淡酒,一壺清茶,足矣!!
  • 萬丈紅塵三杯酒,仰頭一飲,醉在今朝
    有酒忘杯,有茶忘詩。後半生的追尋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無非是一個不大的圈子,和有你、有茶、有酒的生活…...圈子不必大,摯友知交,三五之數。「邀二、三知己,酒約黃昏,納著晚涼,茶話好時光…」有一項有趣的研究表明:25歲時,你的朋友數量達到頂峰;過了25歲,你的社交圈會越來越小。
  • 各地酒桌文化規矩你知道多少?你還敢說你的酒量好嗎?
    喝完之後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就是你認我們這些朋友,我們自己喝一杯,要是你說不出來名字,就是情誼還沒到,自己喝一杯。準備好沒?先從你旁邊的格拉倉巴拉丹扎木蘇日丹開始,再往下是烏勒吉德勒格列日圖愣……」在內蒙酒桌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玩法,叫做歌聲不斷酒不斷。內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酒喝到盡興時,當桌便有人高歌一曲,歌曲都是內蒙古歌曲。
  •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經典)
    酒醇、茶甘,這是酒和茶給人的最深印象。有人愛酒的厚重,也有人愛茶的清甜,無論哪般滋味,都呈現出最美。世人皆知:釀酒烹茶。選繁花、精谷,純水釀製,經時間的打磨,成一壺佳釀。而茶,則是用泉水煎制,現煮現喝。
  • 酒桌上的「自罰三杯」是啥意思?很多人不知,卻不小心「得罪」人
    酒桌上的「自罰三杯」是啥意思?很多人不知,卻不小心「得罪」人!說到我們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是比較悠久的,而且對於我們中國的很多人來說,對於酒也是絕對不可拒絕的,畢竟我們也都知道,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對於很多男性朋友們也是絕對離不開酒的存在,酒的種類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說啤酒,白酒,紅酒,但是不管在哪個地方基本上也都是可以見到酒的身影,而且在喝酒的時候,酒桌上面也是有著很多的禮儀,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自罰三杯這個說法,其實對於這個說法,也就是說我們在喝酒的時候說到的前三唄
  • 「魚頭酒」你會喝嗎?據說一條魚能喝108杯酒,酒桌文化太深奧
    趙匡胤聽了這樣的話,也是喜上眉梢,連飲三杯酒,後來趙匡胤推翻了後周,建立了大宋王朝,號稱宋太祖。這個方式慢慢的被傳入民間,延綿千年成為了當下用來活躍酒桌氛圍的「魚頭酒」有些地區也稱之為「魚酒令」。花樣也越來越多。
  • 酒桌上的「陷阱」知多少?「屁股一抬,喝完重來!」
    酒桌上的規矩:杯不可亂碰,「碰」上就得乾杯!酒桌上的「陷阱」多:「屁股一抬,喝完重來!」中國有句老話,叫「十裡不同俗」,說的是,各地有各自的風俗習慣,即使兩地相隔很近,也難求一致。但是,其中有一個特例,那就是酒桌上的規矩,縱使隔著萬水千山,也有著諸多共同之處。春節將至,在外找拼了一年的遊子,早已萌生歸鄉之心。回到老家,免不了三朋四友聚酒場,推杯換盞話古今。那麼,曾經的酒桌規矩,你還能想起多少?下面,老黃就以自己的家鄉為樣本,來給大家聊聊酒桌上的一些小規矩。
  • 上聯:萬丈紅塵三杯酒!道士用棋局對出下聯,驚豔了千年時光
    傳說他二十歲上山悟道,如今一晃已經過去了80年,他也已經滿了百歲高齡,當地生活的居民都稱呼青龍和尚為活神仙,但是青龍和尚自己卻苦惱不已。 青龍和尚記得在自己20歲的時候,曾經在路上救助了一個老奶奶,結果老奶奶是觀音所化,觀音大師說青龍乃是佛家有緣人,如果上青龍山潛修,在80年之內定然可以悟道成佛,修成正果。
  • 喝酒時說的「自罰三杯」是什麼意思,不懂就尷尬了,看完長見識!
    喝酒時說的「自罰三杯」是什麼意思,不懂就尷尬了,看完長見識!在我們中國有著很深的酒文化,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經常喝酒的人多少會懂一些,現在的社會是比較開放的,沒有以前那麼多規矩,不過有些規矩還是要記得的。
  • 酒場上,陪老闆和客戶喝酒聊天,掌握規矩,讓老闆把你當自己人
    酒場上,客戶再三推脫不喝了,我放下酒瓶。老闆說:「你給人滿上,不懂規矩。」您怎麼看呢?我國的酒桌文化由來已久,酒桌上的規矩早在周代便已初具雛形,歷經世代延續至今的酒桌規矩,也是職場上潛在的「必修課」。與親友共同飲酒不同,職場中自有存在一套不成文的酒場規矩。酒桌是職場人的另一個「沙場」,這是舌尖上的戰爭,根本上也是商業活動的變相延續,因此必須要遵循酒桌上的規矩,文中老闆所說的「不懂規矩」便是指這個。
  • 揭發酒桌套路:為什麼酒過三巡好辦事?敬酒、罰酒都要連喝三杯?
    「三」在中國酒文化裡有著特殊的含義,在酒桌上,不論是進酒還是罰酒,都要連喝三杯。想要聽到對方說真心話,也要酒過三巡後才會吐露。這背後到底有什麼講究,隱藏了什麼秘密?身為一名知酒明禮的好孩子,酒小胖今天就和各位老鐵們聊聊。
  • 酒都不敢喝,領導怎麼信任你?以酒品看人品準嗎?
    老領導不慌不忙地說:看看你,換了別人就不是遞支煙,而是敬我一杯酒。張天忙道:老領導,你不是不知道我不能喝酒。「哈哈,酒都不敢喝,領導怎麼信任你?」老領導吐了一口煙,繼續說道:「跟你一批來的小王、小劉都提拔了吧?他們也不能喝,但是他們敢喝,而且知道在什麼場合喝。」
  • 何為萬丈紅塵三杯酒
    紅塵是什麼?班固說繁華都市裡,追名逐利的車馬喧囂往來,致使泥土飛揚,宛如滾滾紅塵。佛經用這個詞比喻世俗的輪迴之苦,勸人要看破紅塵。國學講師翟鴻燊在《大智慧之溝通技巧》講過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覺得挺有道理。
  • 上海教授:總算從河南人的酒桌上活著回來了!
    往年這個時間,很多同學都已經返鄉,但今年可能不一樣。也許正因如此,心頭上過年的感覺似乎更加強烈。還記得過年回家,和同學、親戚之間的那件大事——喝酒嗎?不管你對它的態度怎樣,那種濃烈的文化肯定讓你印象深刻。張海斌(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說起這次旅行印象最深的事,我想除了綺麗秀穎的風景,恐怕便是河南人的喝酒了。
  • 酒桌上的這些小知識,小套路,你都知道嗎?
    酒桌上的這些小知識,小套路,你都知道嗎?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在我們國家,不論是在路邊的打招呼,還是在飯桌上的互相謙讓,都是一問學問, 都有著規矩在裡面,好多人都不太懂這些,尤其是一些剛剛從學校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常常因為一些規矩不知道,搞出誤會,好點的情況是有好心人告訴他們,馬上改正,嚴重一點的,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丟掉了飯碗,而這些容易出問題的情況在酒桌上又經常會出現。
  • 酒桌上主陪、副陪等席位安排究竟有何講究,怎樣安排才得體規矩?
    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就被成為禮儀之邦,因此在一些重要場合,酒桌上的席位安排也是大有講究的。如果座位安排的合規合矩,就會讓老闆也讓自己風光滿面;如果安排有誤,那就顯得十分丟份兒!下面我將通過幾張淺顯易懂的簡筆畫為大家分析一下我國酒桌上的席位規矩。
  • 領導讓我陪客戶吃飯,出發前他讓我一定記住,這3條酒桌上的規矩
    導語: 領導讓我陪客戶吃飯,出發前他讓我一定記住,這3條酒桌上的規矩!不管是在生活還是職場中,相信大家都有經歷過不少飯局和酒局吧!懂規矩的都知道,吃飯也是門學問,從座位到點菜再到夾菜,每一道流程都有講究。尤其是跟重要人的吃飯一定要注意。那么喝酒也是其中一項比較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酒品看人品。在酒桌上,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影響你和客戶之間的感情。這次外地的一個老客戶合同到了需要續籤,領導就安排了我去陪客戶吃飯。而在出發前,領導教了我這3條酒桌上的規矩,並吩咐我一定要記住,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