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風箏》見證中法民間友誼的故事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電影《風箏》見證中法民間友誼的故事

2019-03-26 10:38:0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邢天然

2019年03月26日 10:3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跨越60年的重逢

  ——電影《風箏》見證中法民間友誼的故事

  西爾維亞娜·羅森貝格(右三)與劉祥生(右二)、華衛民(左一)在「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會」活動上重逢。

  本報記者 彭訓文攝

  「我想在這個場合,尋找我60年前的中國朋友。」當地時間3月24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會」活動上,一位法國老人走上臺,說出這句話。

  這位老人叫西爾維亞娜·羅森貝格,曾是1958年中法合拍彩色兒童故事片《風箏》中尼高爾這一角色的扮演者。這部電影講述了法國男孩比埃羅和妹妹尼高爾,通過一隻漂洋過海而來的風箏,與中國小朋友結下友誼的故事。周恩來總理曾設晚宴邀請劇組全體成員參加。電影上映後,曾在中法兩國引起轟動,並獲得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重要獎項,增進了中法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

  「大家看我的外形有很大變化,但我的心沒有變。」西爾維亞娜風趣地說,「我仍然記得熱情友好的中國人民,仍然記得當時和我拍攝電影的小演員們。記得有一個小朋友,每次我累的時候,他都會把我背在身上。記得有一個會說法語的小姑娘,總是陪在我身邊,幫我做翻譯……我很想見到他們,因為已經60年了,我非常思念他們。」

  故事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在西爾維亞娜說完這些話後,主持人將準備好的「驚喜」請上舞臺——經常背她的中國哥哥劉祥生、懂法文的姐姐華衛民。

  西爾維亞娜緊緊拉著他倆的手,滿臉笑容,聊得很開心。劉祥生說,60年前,西爾維亞娜才5歲半,就是個小妹妹,非常活潑。「當時導演要求我們擁抱她,以示禮貌,但那時我們誰都不敢,現在想來真是很遺憾。」華衛民出生在法國,當時主動報名參演,後來成為巴黎大學中文系教授,現在桃李滿天下。

  當年,一隻風箏的美好寄託,促成了中法兩國的文化交融和民眾情誼。如今,越來越多中法民眾之間的友好交往故事正在不斷續寫。

  (本報巴黎3月24日電)

  彭訓文

相關焦點

  • 中法合拍電影《風箏》播映60年後 紀錄片《風箏·風箏》登陸法國...
    以《風箏》播映60年為線索 《風箏·風箏》展示中法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感人故事紀錄片《風箏·風箏》時長66分,它以新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電影——也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兒童故事片《風箏》——播映60年為線索,講述當年電影拍攝時臺前幕後的故事
  • 中法合拍紀錄片《風箏·風箏》在法播出
    北京時間11月4日20點55分,反映中法友誼的紀錄影片《風箏·風箏》在法國國際電視五臺亞洲頻道播出。該片在中宣部對外推廣局指導下,由五洲傳播中心、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濰坊市委宣傳部、浙江新影華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新影華安(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瑞豐洋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導演辛少英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導演許峰擔任總導演,被認為是一部「展示中法友誼的美麗影片」。
  • 【藝海拾貝】春光中的風箏
    風箏如同一個頑皮的孩子,無拘無束地在天空飛翔,即使被線束縛著,也毫不畏懼,展翅高飛。仰望空中飛舞的風箏,我非常羨慕,常想如果它掙脫了線,會飛到哪裡呢?那時候我們放飛的既是風箏,也是夢想。風箏如此多嬌,不僅吸引文人吟詩作對,在歌曲中也被經典傳唱。「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多個重量級電影獎項《追風箏的人》:放飛的風箏,連接過去與未來
    電影《追風箏的人》於2007年發行,2008年獲得多個重量級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電影配樂,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之最佳劇本改編等等,實屬佳作。《追風箏的人》是根據同名長篇小說來改編,節奏把握,人物內心世界,故事前後連貫等等,都改編得很好。它以阿富汗戰爭時代為背景,採用插敘手法,以風箏為線,連接起主人公阿米爾過去與未來,講述阿米爾童年記憶有多美好,就有多痛苦與自責,以至於到不惑之年,仍無法忘懷,終於走上贖罪的道路,拯救了自己未來的故事。
  • 二年級語文《紙船和風箏》備課筆記,在童話故事中感受友誼的美好
    二年級語文《紙船和風箏》備課筆記,在童話故事中感受友誼的美好。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住在山頂的松鼠和住在山腳的小熊,因為紙船和風箏成了好朋友,紙船和風箏給他們彼此帶去問候和祝福,後來他們吵架了,停止了交往,最後又通過紙船和風箏和好如初。孩子們通過學習這個溫情美好的故事,能夠懂得:友誼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長久的友誼必須用真情去維護。
  • 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有一種電影見證中國情誼!
    中方援助寄語一行行簡短文字飽含真摯情意,既有詩詞,也有名言,聯結著中國與世界的友誼,詮釋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如果說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那麼有一些電影也見證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美好情誼。
  • 一隻風箏串起跨國友誼 西安兒藝首部復工舞臺作品亮相
    記者了解到,兒童劇《風箏》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新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電影——1958年中法合拍的彩色兒童故事片《風箏》,全劇以一隻「孫悟空」形象的風箏為主線,講述了患有自閉症的法國小女孩艾米,偶然間撿到一隻「孫悟空」風箏,繼而在一間「東方古董店」中與中國文化結緣,此後勇敢地走出自閉症並收穫跨國友情的故事。
  • 兒童劇《風箏》:在夢幻中打開心扉,收穫真實的跨國友情
    這是屬於《風箏》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西安兒童藝術劇院首部復工劇目——《風箏》4月7日晚,作為西安兒童藝術劇院復工後的首部大型舞臺作品,創作靈感來自於新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電影——1958年中法合拍的彩色兒童故事片《風箏》的同名兒童電影,在西安大華1935玖劇場彩排,並接受業界專家的審閱。
  • 聚焦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風箏》:一隻風箏的結緣之旅
    本報記者 申東昕一隻風箏,兩個國家,一段友誼。這是屬於《風箏》的故事。11月12日,西安兒童藝術劇院劇目《風箏》亮相九藝節。魔幻現實主義兒童劇《風箏》的創作靈感來自新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電影——1958年中法合拍的彩色兒童故事片《風箏》。
  • 「耀華號」展覽重溫中法友誼歷史
    該活動由法中跨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得到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聖納扎爾市政府以及當地多個民間協會和學者的支持。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李少平、中遠公司法國公司總經理倪集禾、聖納扎爾市政府代表Eric Provost、跨文化交流中心主席陳明紅等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李少平參贊對貫穿全年的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活動盛況進行了簡要回顧。
  • 講述抗疫故事 唱響友誼之歌
    歌聲唱出廣州2020年戰「疫」故事  這場音樂故事會是一場聽覺盛宴。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土耳其駐廣州總領事夫人Tulu ICOZU AYKAN帶來震撼的女聲獨唱。「第三首歌曲展現了20世紀土耳其風格音樂和詩意。」AYKAN解讀了自己的選歌,「這首歌是從土耳其民間音樂主題創作的。我也藉此預告我們將在2021年慶祝中土建交50周年。」
  • 紐西蘭電影周開票,5部電影見證雙城友誼
    達尼丁市長Dave Cull在給上海影迷的一封信中表示,「達尼丁很高興能夠向我們上海的好朋友介紹紐西蘭影視作品,電影節將介紹來自我們這個世界上特別地方的人才、故事和風景。」 此次展映的影片都是在達尼丁和奧塔哥地區拍攝的,開幕片《明黃禁色》是一部關於中國優秀時裝設計師郭培的電影。
  • 「相聚南粵 聽見花開」音樂故事會舉行 講述抗疫故事 唱響友誼之歌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攝歌聲唱出廣州2020年戰「疫」故事這場音樂故事會是一場聽覺盛宴。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土耳其駐廣州總領事夫人Tulu ICOZU AYKAN帶來震撼的女聲獨唱。「第三首歌曲展現了20世紀土耳其風格音樂和詩意。」AYKAN解讀了自己的選歌,「這首歌是從土耳其民間音樂主題創作的。我也藉此預告我們將在2021年慶祝中土建交50周年。」
  • 聖馬利諾中華文化與藝術博物館開館 見證聖中友誼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義大利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0月30日,由聖馬利諾共和國、聖馬利諾國家博物館、聖馬利諾對華友好協會聯合創辦的聖馬利諾中華文化與藝術博物館正式開館。由此,以中華文化、藝術為主題的專業類、專題性博物館將面向歐洲公眾開放。
  • 電影《追風箏的人》在阿富汗遭禁,原著的暢銷被當地人引以為恥
    電影《追風箏的人》在阿富汗遭禁,原著的暢銷被當地人引以為恥在阿富汗這個地方,十二三歲的孩子最喜歡玩的就是放風箏了,然而塔利班禁止當地人放風箏,當時遠在美國的作家胡塞尼看到這種報導之後聯想起自己的童年,因為他小時候很喜歡放風箏,而且他的童年是在阿富汗度過的。
  • 放風箏的人成為追風箏的人,是選擇逃避,還是踏上救贖之路
    但是在閱讀《追風箏的人》的時候,才發現這是一個悲情的故事,但他確確實實是一條救贖自己的道路。起初我不明白,一切都很和諧,很圓滿的家庭,會發生什麼需要自我救贖的事情。在看完整本書我就知道了,但是看完書我又在網上看到了電影版,就又去看了電影。作為第一部閱讀的小說,它帶給我的震撼又再次用電影帶給我不一樣的感情。
  • 第23課《紙船和風箏》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感受童話中的友誼
    部編版語文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上冊第23課是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在這課中我們將感受到童話世界裡美好的友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課文吧,看看裡面都發生了些什麼故事。《紙船和風箏》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講述了小熊和松鼠通過紙船和風箏互贈禮物,並成為好朋友的故事,告訴我們友情必須用真情去維護,只有彼此付出真情才能成為好朋友。
  • 桌球見證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愛
    時光飛逝,小小桌球帶來的友誼卻在延續。    作為本次上海老年桌球隊10名參賽隊員之一的陳荷芬,是上海市老年賽女子組的單打冠軍,她也多次代表上海參加全國老年邀請賽。說到這次和美國代表團的友誼比賽,她感到意義重大:「我們現在年紀都大了,能夠有機會參與這樣一次有意義的事情,為中美兩國的友好交往做出貢獻,實在是人生中難忘的回憶。」
  • 首屆「友誼杯」中法桌球團體邀請賽巴黎舉行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當地時間11月23日,由中國駐法國使館俱樂部主辦、多家桌球協會協助支持的首屆「友誼杯」桌球團體邀請賽在巴黎八區奧裡奧爾體育中心成功舉行。
  • 第八屆北京國際風箏節國際風箏線上邀請賽暨首屆中國風箏錦標賽舉行
    中國風箏協會、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體育總會、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京津冀三地風箏協會、卡爾美(中國)有限公司等單位領導出席了本次賽事開幕式,並為龍頭風箏「點睛」,標誌著第八屆北京國際風箏節國際風箏線上邀請賽暨首屆中國風箏錦標賽大幕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