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橋西村貧困戶1600多隻鴨子愁煞第一書記馬軍輝

2020-12-24 華山網

這兩天,渭南市民政局駐富平縣齊村鎮橋西村第一書記馬軍輝比較忙,比較愁,他駕車在渭南市富平縣的薛鎮、莊裡鎮和附近的西安市閻良區到處拜訪鴨商,想幫助橋西村三裡組貧困戶王銀龍把1600多隻鴨子賣了,因為疫情影響,這些鴨子無人問津。

36歲的王銀龍是貧困戶,身患嚴重類風溼關節炎,行動不便,離婚後帶一個15歲的女兒生活,2018年脫貧後,一直想靠產業致富的他總想在產業發展上更勝一籌。去年冬季,他購買了2000隻鴨苗,精心餵養,養成了大約1600隻,按照計劃80多天出欄,但是受疫情影響,現在已經養了120多天了,因為各地飯店關門,鴨商停業,滯銷的鴨子無人問津。目前,這些鴨子一天要吃500斤左右的玉米,利潤已經被吃光了,每天吃得王銀龍心疼,見人都不說話了,產業致富的夢想瞬間化成了泡沫,更談不上做大做強了。

賣不了,貧困戶王銀龍的這些鴨子真令人發愁。

馬軍輝獲悉後,通過朋友圈、微信群推送信息,還自己駕車跑了100多公裡,到富平縣的薛鎮、莊裡和閻良區上門對接鴨商,還通過網上和電話聯繫了縣內、西安市、山西運城以及四川等地鴨商,請求他們把這批鴨子收了。看到信息後,當地一些群眾響應村支部的號召,你三隻他兩隻買走了一部分,臨渭區老年公寓院長黃秀娟預定了100隻。現在至少還有1400多隻等待買主,因為每隻已經長到了5.5斤左右了,聯繫過一些烤鴨店,烤鴨店覺得鴨子有點大,也不願意收,所以馬軍輝現在還是挺急的,一心想幫助王銀龍把這批鴨子處理了,一斤賣5.5元至6元左右,已經賠本在賣。

馬軍輝講,黃秀娟已經說好2日去到橋西村買鴨子;2月29日他多次反覆聯繫的四川鴨商也說2日過去看看;1日早上莊裡一個鴨商看完後,還沒有確定。希望需要鴨子客戶的能與他(馬軍輝手機號碼18509130188)聯繫一下,把賣鴨子這個事情給王銀龍辦好。

「除了王銀龍的,村裡養殖戶王振民也有同樣的鴨子4000多隻,有需要的,也可以來買。」馬軍輝說。

(圖/文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石俊榮)

相關焦點

  • 「你養的100隻鴨子,我來照顧」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日訊(通訊員 楊珍 楊花)「龍書記,我到湘潭縣走親戚,醫生要求我14天不能回家,我家裡的100隻鴨子不知道怎麼辦呢?」1月22日,湘鄉市梅橋鎮高新村黨支部書記龍江泉接到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樹英的求助電話。
  • 扶貧讓「湖坪」真正變為了「富平」
    扶貧讓「湖坪」真正變為了「富平」——市紀委監察局駐富平村脫貧攻堅工作五點做法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袁美南檢查產業發展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袁美南2016年年初到任後的第三天就來到富平村調研,兩年共到富平調研走訪16次,先後57次聽取幫扶工作情況匯報,親自聯繫省農委、財政等部門,爭取幫扶項目和資金300餘萬元,召開駐村幫扶工作書記現場辦公會,落實幫扶項目17個、解決幫扶資金1550萬元。二是規範幫扶,確保精準施策。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17年4月,中國十七冶下屬的安徽達成建築安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金海被選派至定遠縣蔣集鎮秦集村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安徽省定遠縣蔣集鎮秦集村,轄35個村民組,1022戶人家,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成了劉金海心中的第一大事。
  • 德興李宅鄉中村第一書記王宣富那幾天的「鎖碎」事(多圖)
    直到下午4時忙完了手頭上的工作後,才將兒子出事的情況告訴了村支部書記遊思良,之後趕到醫院。晚7時,看到兒子從手術室推出時,面對妻子的表情,他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內疚味道。自從掛中村第一書記後,他陪妻子陪家人的時間不知少了多少。  精準扶貧是他掛第一書記的主要任務,次日一大早,看了眼病床上的兒子,在與妻子打了招呼後,又急匆匆趕到中村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
  • 第一書記劉富平:走好「三步棋」 帶富眾鄉親
    北照村第一書記劉富平卻無暇欣賞眼前的美景,他還是跟往常一樣放棄了假日休息,在村委會忙碌不停。談起北照村從「地緣上的「邊村」、發展上的貧困村到如今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正在埋頭整理扶貧檔案的劉富平還未開口,旁邊的村支部書記丁軍民搶著答道「要我說,北照村能有如今的變化,要緣於富平書記走的『三步棋』。」
  • 「第一書記」賣雞忙續:「五黑雞」銷售一空 貧困戶喜笑顏開
    永豐縣鹿岡鄉養殖「五黑雞」永豐縣鹿岡鄉養殖「五黑雞」此外報導:【暖新聞·江西2018】悉心扶貧拔「窮根」這個永豐「第一書記」賣雞忙(多圖)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沈冠楠報導:近日,中國江西網關注了永豐縣鹿岡鄉
  • 渭南市委常委、富平縣委書記郭志英看望慰問富平中學教師
    9月8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前夕,渭南市委常委、富平縣委書記郭志英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範月麗、縣政府副縣長惠新宇、縣委辦主任楊毛及縣教育局局長楊新房來到富平中學看望慰問教師,向老師們致以節日的祝賀。
  • 湖口縣均橋鎮趕著鴨子走上幸福路,貧困戶成「致富帶頭人」
    兜底保障政策助摘貧困帽自從患上了嚴重的支氣管炎,妻子又體弱多病做不得重活,吳吉員家裡的經濟狀況就陷入了困難時期,平日的收入付過藥費之後便所剩無幾,生活狀況堪憂。就業產業幫扶鋪就致富路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經常入戶宣傳脫貧攻堅的政策,鼓勵貧困戶要有「自力更生,致富光榮"的思想,家裡有了些積蓄的吳吉員不甘心只靠著低保和打零工過日子,但是毫無發展頭緒。
  • 第一書記楊超熱心為貧困戶辦理殘疾證
    「你們扶貧幹部對貧困戶真好!」5月14日上午,平輿縣人民醫院殘疾鑑定工作人員看著忙前忙後的楊超連聲感嘆。近日,平輿縣古槐街道馮樓社區在脫貧攻堅過篩子徹查徹改走訪中發現,原來已經通知過的貧困戶代雲的殘疾證還未辦理。代奶奶今年84歲了,兒子在外務工,她年老體弱,視力不好,進了城,東西南北都分不清,更別說去辦理殘疾證了。
  • 人民日報:建好「火車頭」 拉動貧困戶
    他在池塘裡總共投放了鯽魚、禾花鯉、泥鰍等4萬尾魚苗,養了200隻鴨子,這樣一來,魚吃福壽螺和腐葉,鴨子吃蟲,它們的糞便還成為藕塘的有機肥。「這種立體種養模式的循環經濟效益挺好,遊客看到鴨子鳧水、魚兒穿梭,對塘中種出的蓮子也放寬了心,都爭著來買。」趙斌揚說。「扶貧產業要真正讓農民脫貧,還得拓寬銷路,擴大市場。」
  • 長紅村第一書記陳小兵一心為民 貧困戶全部脫貧
    在質疑中反思,底子清才能情況明從人民警察到第一書記的角色轉換,讓陳小兵在剛開始抓長紅村脫貧攻堅工作時,完全沒有思路和頭緒。「當我第一次入戶走訪的時候,就被潑了一盆冷水。」陳小兵回憶說。「你不是派出所的警察麼,我又沒犯法,你到我家裡幹啥」「你問的事情我不知道,你去問別人吧。」
  • 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 八所鎮下紅興村:鴨子嘎嘎叫 唱響致富曲
    她養殖的鴨子是近年來下紅興村主打的鄉村振興支柱產業之一。知道她不懂技術,村幹部、幫扶責任人以及農技專家等便專程上門指導她發展生產,現在從餵養到看護,每個環節李永桃都了如指掌,再加上村裡有專門的農業合作社,她養殖的鴨子從來不愁銷路。從鴨苗發放到成鴨出欄,一般只需48到50天,養殖時間合格後,就會有合作社與公司上門收購,李永桃也因此在2018年年末順利脫貧。
  • 陽山太平一貧困戶在家門口創業,擺脫貧困「枷鎖」
    駐太平村「第一書記」蔣東海多次向太平村貧困戶宣講,引導貧困群眾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去年,在鎮政府及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譚家雙夫婦先後籌資約5萬元,建起了自己的清水鴨養殖基地,總面積1000平方米,最初養殖800隻清水鴨。 「在河灘放養的清水鴨個個長得膘肥體壯、口感細嫩清甜。但初搞種養,人脈不通,知名度不響,銷路很難打開。」起初,譚家雙望著鴨子發起了愁。
  • 齊魯工大志願者和「第一書記」為臨邑縣貧困戶送福袋賀新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麗近日氣溫驟降,寒冷加劇,但是德州臨邑縣的貧困戶們心裡卻暖洋洋的,因為他們收到了齊魯工業大學7位「第一書記」和大學生志願者們送來的過年福袋。「快過年了,天氣也變冷了,家裡保暖怎麼樣?
  • 豐順縣留隍鎮茶背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杰峰:讓貧困戶 不再「返貧」
    村民口中的「濤哥」,名為徐森濤,是平遠縣中行鎮快湖村駐村第一書記。快湖村是平遠縣省定貧困村之一,整個村地勢為寬闊的長山坑,206國道貫穿其中,村頭至村尾自北向南長10公裡。徐森濤幾乎每天都要到村裡轉悠,看看這家貧困戶的雞苗生長情況,幫幫那家貧困戶銷售農產品,一個來回就是大半天。
  • 市委常委、縣委書記韋德斌入戶走訪羅香鄉建檔立卡貧困戶
    市委常委、縣委書記韋德斌入戶走訪羅香鄉建檔立卡貧困戶 2020-08-25 0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日記:一隻離群的鴨子
    最後到村委的是李書記,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先去餵飽他那兩千隻鴨子後才得出來。大家到齊後在會議室討論迎檢工作事宜,生怕哪個工作環節出現漏洞。等到十二點半也沒有等到檢查組來,大家有點失望了。李書記安慰大家:"大家不要洩氣,這次抽查沒抽到我們,下次一定會輪到,繼續把有關迎檢工作再梳理一遍,爭取一次通過"。
  • 平果貧困戶唐麗飛:蛋鴨子幫我摘了窮「帽子」
    頭上戴著貧困戶的「帽子「終於摘掉,她就是平果縣海城鄉雄烈村卻烈屯建檔立卡貧困戶唐麗飛。  近日,記者在平果縣海城鄉雄烈村唐麗飛養鴨場聽到「嘎…嘎…嘎…」鴨子歡叫聲,「吵」得格外熱鬧,主人唐麗飛打開鴨棚的門,只見她揮起那根用竹竿做的指揮棒,將自己飼養1000多隻蛋鴨子從棚裡趕了出來,蛋鴨子張開翅膀飛到棚前的河裡,自由自在地活動,十分若人喜愛。
  • 駐村第一書記楊冬寶,脫下了綠軍裝又投身於黃土地
    時光荏苒,對於楊冬寶來說,駐村第一書記不是一個光鮮亮麗的稱呼,而是一副沉甸甸的責任擔子。為了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脫貧攻堅滿意答卷,楊冬寶把脫貧攻堅作為磨練意志、增長才幹的廣闊舞臺,在脫貧攻堅中儘自己的最大能力,書寫無悔的青春篇章。
  • 白瓜村1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每年增收超過千元
    原標題:白瓜村1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每年增收超過千元——一張張笑臉 見證村民苦盡甘來   12月11日,時隔一年多,記者再次走進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白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