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至5日,威海市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推進會議召開,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指示精神,鼓足攻堅突破勁頭,發揚釘釘子精神,把各項工作抓得更緊更實,堅決奪取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雙勝利。市領導張海波、閆劍波、王學文、高旭光、張宏偉、王亮、侯世超、劉運、劉廣華等參加,張海波講話,張宏偉主持。
初夏時節的威海鄉村,草木蔥蘢,生機勃發。與會人員深入各區市、開發區,實地觀摩了17個鄉村振興樣板片區、31個村莊和37個產業項目。每到一處,大家認真聽取介紹,查看項目建設、村容村貌、基層治理等發展情況,邊走邊看、邊議邊思,結合實際學經驗、找不足,在學習對比中鼓足幹勁,加壓奮進。會議還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交流經驗做法、查找問題短板,堅定攻堅突破的信心決心。
張海波指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2個攻堅突破任務之一。今年以來,全市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攻堅突破,成效明顯,令人振奮。從觀摩情況看,全市上下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重要指示精神不動搖,將樣板片區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推進速度快、項目質量高、發展勢頭好、攻堅突破勁頭足,釋放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強大動能。
張海波強調,當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抓攻堅、抓突破,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樣板片區建設要再提速,突出規劃策劃,堅持連片打造,強化運營理念,加快擴面升級,把樣板片區打造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示範和標杆。產業融合發展要再突破,突出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特色產業的支撐作用、旅遊消費的拉動作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的平臺作用,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推動農業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環境設施短板要再提升,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張海波要求,「三農」領域改革要再攻堅,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深化農村人才制度、土地制度、支農財稅金融制度等領域改革,切實破除困擾鄉村振興的「人、地、錢」問題,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要生產力。薄弱村後進村轉化要再加力,抓牢「領頭羊」,選出好書記、配強硬班子;抓好資金資源整合,集中發展強村富民產業項目;抓實信用體系建設,深化「六治一網」社會治理模式實踐運用,把農村信用貫穿於自治、法治、德治全過程。脫貧攻堅工作要再爭先,既要立足當前,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效,不折不扣把各項扶貧政策和要求落實到位,不斷提高貧困戶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又要著眼長遠,用好試點機遇,積極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工作責任要再壓實,堅持四級書記親自抓,工作專班靠上抓,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落實好為基層減負、容錯糾錯等制度,大力發揚求真務實作風,撲下身子抓落實,團結帶領群眾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張宏偉在主持會議時指出,威海市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要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充分發掘沿海、內陸、城郊等不同類型鄉村的資源稟賦優勢,進一步理清和明確發展定位,念活「山海經」、唱好「拿手戲」,避免出現同質化發展和簡單追求短期效益等問題。要把加強政策制度供給擺到優先位置,聚焦解決土地流轉、工商資本引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精準研究出臺各類支農惠農政策,使政策「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充分發揮到位。要全力「穩糧活經」,用工業化理念謀劃和發展農業,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涉農項目的要素保障,重視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等農產品加工文章,進一步蓄足延鏈強農的源頭活水。要著力抓好工作協同,引導推動「五大振興」專班和扶貧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及「一盤棋」意識,攥指成拳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攻堅突破。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不搞急功近利、勞民傷財的「花架子」,以務實紮實的工作成效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