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要高考了,萬千學子即將在高考戰場上奮筆疾書,書寫他們的未來。
近年來,孩子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少孩子在高考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也有一些孩子,在高考前做出一些極端行為,令人惋惜。
武漢的趙延灼(化名)今年18歲,幾天後就要參加高考,但他的生命定格在上月28號那一天,他從自家小區30樓縱身跳下,永遠也無法起來參加高考了。
據學校的說法,當天他被發現在女廁偷拍,考慮到他馬上要參加高考,就沒有報警。女生要求趙延灼的父母帶著他跟她道歉。
趙延灼的家人認為,這只是老師的一面之詞,孩子可能受到刺激才會那樣做,要求學校領導去看孩子,還要賠償200萬。校方認為,當時監控已經拍下趙延灼進女廁,如果家長不信,可以走司法途徑。
具體真相如何,我們不予以置評,後期一定會大白於天下。通過這件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反思。
悲劇已然發生,說再多都無法挽回孩子的生命。我們更應該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要去女廁所偷拍?又是什麼原因把孩子逼向了絕路?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疏導孩子的心理?這一系列問題,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據了解,趙延灼性格內向、對圍棋非常感興趣。事發當天,監控顯示,他回家待了10分鐘左右,就跑到一樓丟垃圾。他們家住9樓,他丟完垃圾並沒有回9樓,而是直接上到30樓。
趙父從垃圾桶裡發現了趙延灼丟棄的一張揉皺的紙,打開發現他凌亂地寫著自己的名字,寫了一個害怕,還寫了一個柯潔。
不知道趙延灼回家後那段時間在想什麼,或許他是害怕父母的責罵,又或許是害怕令父母失望,又或許是害怕不知道如何面對這件事。
趙父說,他們是做服裝行業,之前一直在服裝廠裡做技術工,目前跟人合資做了一個服裝加工廠。他們從早到晚都待在廠裡,除了知道孩子性格內向,並不知道他在學校是否有好友,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想不開。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嚴格要求,只希望他健康成長。
孩子的離去,讓他們備受打擊。在他們看來,事發之時老師應該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如果跟家長協商一下,或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老師卻認為,孩子苦苦哀求老師不要告訴家長,他們也是為了孩子好。
老師也沒想到,孩子會承受不住這件事的打擊。偷拍被發現、要求請家長、給女生道歉,確實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再加上高考的壓力,一系列的壓力最終讓孩子不堪重負,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個孩子平時可能已經受到學校、家長、網絡等壓力,導致心理出現了一些問題,只不過家長和老師都沒有發現。
如今物質水平提高,家長們過多關注孩子的生活,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今年也要參加高考,她跟我說,她孩子因為高考壓力太大,三天兩頭鬧情緒,前幾天還說要放棄高考。
從趙延灼害怕老師告訴家長偷拍的事來看,他內心特別害怕父母知道這件事,不管是怕責罵,還是怕讓父母失望,都說明他的內心不敢面對父母。
這也是很多家庭要面對的難題,孩子犯了錯,不敢告訴家長,有的孩子無法自己處理情緒,只會把那種恐懼壓抑在心裡,久而久之,心理肯定會出現問題。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可以回來告訴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信任與安全感,孩子遇到問題後,才會回家跟父母坦白,而不是一味迴避。
想要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父母應當學會與孩子溝通,採取正確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孩子出現問題,家長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不知道趙延灼的父母是否反思過,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遇到困難了,為什麼害怕讓自己知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怎樣一個形象。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警醒,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他會第一時間向自己求助嗎?
大人總是喜歡嘮叨,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總以「我是為你好」為藉口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給孩子安排的一切,卻從來不曾停下來問問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學會和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說出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美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用一種暴力的溝通方式,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
尤其是我們跟孩子對話時,當孩子的行為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我們經常用一些責備、批評甚至辱罵的語言來回應他們,會讓孩子覺得他們不被尊重、不被重視,因此我們要用愛的語言和他們說話。
書中提出,非暴力溝通主要包含四個元素:
1.清楚地表達事實
2.說出你的感受
3.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4.指出具體的請求
那麼如何用「非暴力溝通」和孩子對話?
1.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2.不帶情緒的描述孩子的行為;
3.說出孩子行為帶來的真實感受和我們的需求;
4.跟孩子提出明確的請求。
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有各種煩惱和壓力,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有負面情緒,都體會過痛苦,也有過抑鬱的念頭。
孩子的認知往往不足以辨別,總感覺那些負面情緒只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沒辦法自我調節。孩子處於發育階段,自我認知和自我指導能力非常薄弱,父母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孩子出現負面問題時,有的家長會責怪孩子懦弱、膽小,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心裡更加恐懼。其實,大人經常都會有負面情緒,更何況是孩子呢?
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那些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也是每個人成長必須經歷的東西。只有戰勝了那些負面情緒,下一次遇到問題時才會更堅強。
父母應當和孩子一起,以穩定、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的一切。
孩子的情緒一般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父母應當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可以參考老師、親人、同學對孩子的評論和意見,及時發現孩子異常的言行,及時反思、分析和糾正,避免悲劇的發生。如果問題嚴重,還可以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要知道,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出現的,早一點發現問題,就可以早一點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悲哀的是,當悲劇已經發生,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