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導讀】慢B肝患者啟動抗病毒治療的東亞專家意見:擴大適應證

2020-12-14 騰訊網

編者按鑑於現有指南推薦意見存在不一致,來自東亞(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的10位肝病專家舉行了臺灣肝病醫療策進會(ACT-LD),旨在討論現有慢B肝患者啟動治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就慢B肝啟動治療提出了東亞專家意見。

會議整理了測定ALT水平、HBV DNA載量、非侵入性評估指標和HCC風險評分模型等領域的最新研究,隨後進行小組討論,並就慢B肝抗病毒治療啟動時機提出指導意見。最近此次會議關於慢B肝患者啟動抗病毒治療的專家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發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其與以往指南最大的差異在於其對ALT正常上限的定義,該《意見》對何時啟動抗病毒治療給出了對應的推薦建議。

ALT正常的慢B肝人群仍存在顯著肝臟疾病進展風險,擴大適應證可幫助更多的患者改善預後

1. ALT水平與性別相關

ALT水平對於是否需要啟動抗病毒治療至關重要,一項義大利的回顧性研究納入了6835名抗HCV陰性獻血者,結果顯示ALT水平與機體BMI,脂代謝或者糖代謝相關。

所以此次專家意見對於ALT正常上限和何時啟動抗病毒治療有了不同的看法。

一項3927例健康受試者的相關研究發現,ALT的水平與性別有關,排除年齡、飲酒量等因素後發現,男性ALT20 U/L與更高的肝臟相關死亡風險顯著相關。

2. 更準確的ALT水平定義可更好地預測肝臟疾病進展情況

在慢B肝疾病背景下,ALT水平還可更準確地判斷慢B肝患者肝臟疾病進展情況,甚至可對肝臟遠期結局進行評估。一項早期的香港研究顯示,ALT水平與慢B肝患者發生HBV相關肝硬化、HCC有關。另一項研究納入了3233名未接受治療的慢B肝患者,並監測了這些患者的ALT水平、HBV DNA水平以及發生HBV相關肝硬化、HCC的情況,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正常ALT水平設定為53 U/L和31 U/L。結果顯示,只有ALT水平

因此,以往採用的ALT正常值上限並不是最精準的,以往肝霖君曾系統分析,ALT正常(即ALT正常上限定義為40 IU/mL或40 U/L或男性30 IU/L,女性25 IU/L)的慢B肝患者仍存在顯著地肝臟病理學變化(相關連結)。綜合納入的相關研究,此次《意見》將ALT正常上限分性別進行定義,男性為30 U/L,女性為19 U/L。

除此之外,在ALT正常的患者中,患者的HBV DNA水平、年齡、家族史、肝臟組織學進展情況都在啟動抗病毒治療上起著重要作用。

國際上三大指南對免疫耐受期(HBV DNA高滴度)的治療指徵持保留意見,該《意見》推薦意見未對HBV DNA滴度很高的這部分患者進行細分,免疫耐受期患者ALT水平正常,但是實際上仍有部分患者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以實現長期獲益。

因此該《意見》對於慢B肝患者是否啟動抗病毒治療給出了以下幾個推薦建議

1. HBV DNA≥ 2000 IU/mL,ALT≥ 1×ULN,推薦抗病毒治療。

2. HBV DNA≥ 2000 IU/mL但ALT

3. 肝硬化患者且存在可檢測到的HBV DNA水平,無論ALT水平如何,均建議進行抗病毒治療。

4. HBV DNA≥ 2000 IU/mL但ALT40歲的患者考慮抗病毒治療。

5. ALT的理想正常值上限為男性30 U/L,女性19 U/L(應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ALT水平升高)。

慢B肝患者抗病毒治療推薦意見

非侵入檢測評估肝臟纖維化的專家推薦意見

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基於實驗室檢查結果和纖維化的非侵入性檢查來做出治療決定,而在診斷不確定、非侵入性檢查結果不可靠或出於研究考慮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進行肝活檢。

該《意見》對於非侵入檢測評估提出推薦建議(其中通過瞬時彈性成像肝硬度≥8 kPa,APRI≥ 1.5,FIB-4≥ 3.25評估為顯著肝臟纖維化程度)。

推薦意見:

1. ALT> 5xULN,活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膽道阻塞或患有其他影響檢查準確性的疾病的患者,不應考慮進行瞬時彈性成像。

2. ALT持續正常,每隔3年或更長時間進行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測。

3. 對於臨床懷疑有其他肝臟疾病,或非侵入性纖維化檢查結果不準確或不確定的患者,可考慮進行肝活檢。

HCC風險預測模型的專家推薦意見

當前的實踐指南均未建議使用HCC風險評分來決策是否對CHB患者開始抗病毒治療。且當前肝癌風險預測模型對於判斷高滴度HBV DNA與HCC發生風險的關係仍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種新的HCC風險預測模型來指導目前尚無治療指徵的慢B肝患者充分擴大治療指徵。

推薦意見:

1. 需要一種新的HCC風險預測模型,該模型基於對廣泛的HBV DNA水平與HCC風險之間的關聯的準確評估,以指導目前尚無治療指徵的慢B肝患者充分擴大治療指徵。

2. 對於有至少兩種肝癌危險因素的慢B肝患者,建議開始抗病毒治療或每三個月間隔密切監測。

肝霖君有話說

如果按三大國際指南(亞太,歐洲,美國)的標準,將會有一部分慢B肝患者未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療。這提示應適當放寬治療指徵、擴大接受治療人群以便更多患者改善長期結局。因此中國指南在2019年重新更新,擴大了適應證,納入了部分ALT正常人群應該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指徵等,以幫助更多的人群獲得預後的改善。2019年版中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對於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成人患者的推薦意見和此次更新的東亞專家意見相似,且在HBV DNA的治療指徵上更為拓寬。這也進一步證實了中國慢B肝診療對於世界的影響也是在不斷擴大。

參考文獻:

1. Sarin SK, Kumar M, Lau GK, et al. Asian-Pacifi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a 2015 update[J]. Hepatol Int, 2016, 10(1): 1-98.

2.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MA,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CMA.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ersion 2019)[J]. J Clin Hepatol, 2019, 35(12): 35(12).

3. Kao JH, Hu TH, Jia J, et al. East Asia expert opinion on treatment initiation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0, 52(10): 1540-1550.

相關焦點

  • 【期刊導讀】ALT正常或輕微升高的慢B肝患者抗病毒療效對比
    我國2019年《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適當擴大了抗病毒治療的適應症,認為對HBV DNA陽性、ALT正常的部分患者也應治療。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B肝患者中PEG IFNα治療的為30例,NA治療的為190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對照組為40例。主要療效指標為抗病毒治療48周時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的患者佔比;次要療效指標為獲得HBsAg和ALT的動力學特徵、HBeAg清除率和48周獲得低水平HBsAg的預測因素。
  • 【臨床治癒相關爭議探討】慢B肝患者抗病毒治療停藥後能否獲得...
    編者按:最近莊輝院士等發表在中華肝臟病雜誌的《B型肝炎臨床治癒:共識與爭議》[1](相關連結)(以下簡稱為《共識與爭議》)中認可了目前臨床治癒是慢B肝治療的理想終點,然而在科學工作者不斷探索優化抗病毒治療策略的過程中,專家認為無論是聯合核苷(酸)類似物和聚乙二醇幹擾素的治療策略
  • 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 五種B肝抗病毒藥物
    患上B肝的患者是非常的痛苦的。那麼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呢?患者患上B肝的症狀有哪些呢?在平時的飲食方面,B肝病人不可以吃什麼?吃錯東西可能會導致B肝更加嚴重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目前被專家公認的B肝抗病毒藥物一共兩大類,共五種,分別是幹擾素類(普通幹擾素、長效幹擾素)和核苷類(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
  • 尤紅教授:抗病毒治療中持續低水平HBV DNA仍會促進慢B肝肝纖維化...
    近年來,我們逐漸認識到慢B肝患者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尤其是合併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有相當大比例患者的病程是可逆轉的。該項研究結果證實了長期抑制HBV可逆轉慢B肝患者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也為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循證醫學證據。
  • 【期刊導讀】超聲掃描或甲胎蛋白篩查可降低慢B肝患者肝癌相關...
    編者按:慢B肝患者有發展為肝癌的高風險。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推薦慢B肝相關肝硬化患者或無肝硬化的高危患者每6個月超聲掃描(USS)一次以進行肝癌篩查,同時檢測/不檢測血清甲胎蛋白(AFP)。
  • B肝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循證了解抗病毒,指標判斷肝炎活動
    許多慢性B肝患者(CHB)在轉氨酶持續升高時,選擇一些藥物進行降酶其實是不科學的,也沒有針對B肝病毒活躍水平進行對症抗病毒。B肝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循證了解抗病毒,指標判斷肝炎活動B肝病毒自然感染分4個階段,分別是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複製期或非活動期、再活動期。對於長期保持B肝DNA陽性,轉氨酶持續升高,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才是科學防治B肝進展。
  • B肝抗病毒治療,一定要轉氨酶升高2倍?看國際肝病學會怎麼說
    慢性B肝患者,開始抗病毒治療的指徵,一直存在爭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說起來似乎都有道理。很多人問,總有權威吧,權威專家怎麼說呢?但是,權威之外,還有權威。每一個機構或者協會,都不可能囊括所有的人才。但是,他們推薦的做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證據基礎之上的。世界上有三個肝病研究的權威機構,都有自己的B肝初始抗病毒治療推薦意見。
  • 俄科學家成功研發B肝抗病毒藥物,攻克B肝不再是夢!
    據專家表示,目前市面上沒有類似的藥物,現有的藥物只能一致病毒而無法治癒B型肝炎病毒。 專家指出,俄國的慢B肝患者有300萬人,全球患病人數已經超過2,5億,每年因為乙型病毒性肝炎導致肝硬化而死亡的人數就超過100萬。
  • 我國醫學專家開始嘗試B肝免疫治療新途
    記者3月6日在全國慢性B肝治療進展研討會上獲悉,中山大學醫學院在國內率先對白介素-12進行研究,以白介素-12為佐劑的 治療性疫苗已在廣州市科技部門立項,專家認為,白介素-12等免疫製劑將開闢我國B肝免疫治療新途徑。
  • 最新B肝新藥獲批 抗B肝病毒150億市場格局重塑
    2018年11月14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吉利德的丙酚替諾福韋片(英文簡稱TAF,商品名韋立德)上市,該產品是目前國內最新的抗B肝病毒治療藥物。在我國對抗B肝病毒新藥引進、研發、生產和應用有了長足邁進以及抗B肝病毒藥物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碩果纍纍形勢下,抗B肝病毒市場將掀開嶄新的一頁。
  • 福建廣生堂成功研發最新抗B肝病毒藥物
    作為全球最新一代抗B肝病毒藥物,強效、安全、8年零耐藥使替諾福韋被各國慢性B肝防治指南一致推薦為治療慢性B肝的一線用藥。  2007年廣生堂在國內率先啟動了替諾福韋的研究項目,並獲得福建省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滾動支持,歷時十年,耗資近5000萬元,完成了全球第一個替諾福韋與恩替卡韋兩大一線用藥的多中心的非劣效臨床實驗研究,終於獲得中國首張替諾福韋B肝適應症批文,成功挑戰外企專利,打破進口藥品高價壟斷,極大地推動了新一代抗B肝病毒藥物的國產化進程,造福中國廣大B肝患者。
  • 原標題:廣生堂再推新品新一代抗B肝病毒藥物上市
    本報訊(記者胡畔) 6月4日,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布:B肝適應症國產替諾福韋正式獲得CFDA批准上市
  • B肝熱資訊!2020年全球B肝新藥進展一覽,患者須知
    為了幫助更多專家學者及患者更及時的了解全球B肝新藥進展,綜合整理了全球最新B肝新藥一手資訊供大家參考。雖然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但B肝新藥的研究仍在繼續,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全球新藥更新有令人驚喜之處,備受期待的Bulevirtide治療丁肝的臨床研究進入III期,治療B肝的還處在IIb期。有5種新藥從臨床I期進入臨床II期研究,還有部分新藥從臨床前研究進入臨床I期。
  • B肝抗病毒藥物研究方向,替諾福韋酯耐藥發生率低,靶向性高
    B肝抗病毒藥物研究方向,替諾福韋酯耐藥發生率低,靶向性高 免疫耐受狀態下,B肝病毒依然持續大量複製,B肝病毒複製水平高,也可能產生病毒變異
  • B肝治癒新藥:廣生堂再次公布動態,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該項 Phase I 期臨床試驗將由我國病毒性肝炎治療領域著名專家、原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肝膽胰內科主任牛俊奇教授擔任 GST-HG141 片 I 期臨床試驗負責人(PI)。
  • B肝大三陽治療,兩對半出現這兩種結果,可能預示著抗病毒失敗
    當達到一定年齡,肝損傷處於活動期的B肝大三陽患者是需要抗病毒治療的。B肝的抗病毒治療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其中的注意事項也較多。不僅僅要在抗病毒治療前,進行詳細的檢查,確定最為合適的治療和用藥方案,在治療期間也需要各項檢查指標以及症狀做密切的監測。
  • 消滅B肝病毒藥物開發成功,2.5億患者有望被治癒!
    專家表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類似藥物,現有藥物只能抑制但無法殺滅病毒。 專家指出,俄羅斯約300萬人患有慢性B肝,全球患病人數超過2.5億,每年死於這一疾病的人數超過100萬。
  • B肝患者,在吃抗病毒藥物的同時,能吃保肝藥護肝嗎?醫生告訴你
    在平時有不少慢性B肝的患者,在發現自己的肝臟功能出現異常之後。一般是發現體內的谷丙轉氨酶升高,就都會選擇治療,有一些人會選擇抗病毒的治療。但是會有一些人覺得,如果在治療的同時食用一些保肝的藥物,是不是能夠更快的治療肝臟疾病?讓肝臟更快地恢復。下面醫生跟大家說一下,對於B肝的患者在吃抗病毒藥物的同時,能不能服用保肝的藥物?首先,來和大家說一下這兩種藥物分別對肝臟的用處。
  • 醫生建議B肝抗病毒3-5年,那些抗病毒5年的B肝,現在都怎麼樣了
    B肝的抗病毒治療需要謹慎和科學,尤其是對於首次抗病毒治療的B肝患者朋友來說,更需要謹慎一些。正規合理的抗病毒治療方案,會為以後的抗病毒治療奠定便利的基礎,反之,如若首次抗病毒治療不正規,甚至導致B肝病毒變異耐藥,會給後續治療帶來較多的障礙。
  • 孕婦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不影響嬰兒神經系統發育!北京地壇醫院研究
    在孕中晚期服用抗B肝病毒藥物,準媽媽們最擔心的是:藥物會不會對嬰兒的發育產生影響?該研究通過前瞻性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對孕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進行抗治療母親所生嬰兒(以下稱暴露於替比夫定的嬰兒)和未服用替比夫定進行抗病毒治療母親所生嬰兒(以下稱未暴露於替比夫定的嬰兒)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跟蹤調查,並用Gesell發育時間表(GDS得分)作為評估工具,對嬰兒們預先指定的神經發育來進行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