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導讀】超聲掃描或甲胎蛋白篩查可降低慢B肝患者肝癌相關...

2020-12-13 騰訊網

編者按:慢B肝患者有發展為肝癌的高風險。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推薦慢B肝相關肝硬化患者或無肝硬化的高危患者每6個月超聲掃描(USS)一次以進行肝癌篩查,同時檢測/不檢測血清甲胎蛋白(AFP)。篩查旨在發病早期發現腫瘤的發生,以便及時進行如消融、手術切除和肝移植等可行的治療手段,並提高生存率。最近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為篩查可有效降低慢B肝患者肝癌相關死亡風險的結論提供了有力證據。

研究方法

對退伍軍人事務(VA)健康管理局接受治療的慢B肝患者進行配對病例對照研究。其中病例組為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死於肝癌的慢B肝患者,對照組為指標日期之後的研究期間,存活或死於非肝癌的慢B肝患者。確定病例組肝癌確診前4年和對照組指標日期前4年接受USS或AFP篩查的情況。兩組按慢B肝診斷時間、年齡、性別、種族/民族、肝硬化、抗病毒治療與否、HBeAg狀態和病毒載量進行匹配。使用條件logistic分析,比較兩組肝癌診斷前接受篩查情況。

對於肝癌確診的患者,指標日期定義為以下各項中最早的日期: 1)首次多相顯像或組織學診斷肝癌的日期;2)首次出現肝癌症狀的日期;3)首次AFP升高>20 ng/ml的日期;4)首次任何類型的可疑顯像的日期。指標日期後獲得的任何USS或AFP數據均不作為篩選檢測數據。

患者基線

所有患者均為男性,約1/3的患者有肝硬化。病例組HBeAg陽性率為40.1%,對照組為36.7%。病例組糖尿病患者佔比或酒精飲用障礙佔比均高於對照組(分別為28.4% vs. 23.7%;42% vs. 36.7%)。指標日期前,對照組接受腹部CT或MRI掃描的多於病例組(44.4% vs. 27.2%)。

研究回顧了對照組患者在指標日期後的肝癌發展和非肝癌死亡情況。研究期結束前,1.8%的對照組診斷為肝癌,22.5%死於非肝癌原因。

研究結果

1

發生肝癌相關死亡的慢B肝患者接受超聲掃描或甲胎蛋白篩查的比例顯著較低

指標日期前4年,病例組共接受了133次USS和193次血清AFP檢測。在同一時間間隔內,對照組接受201次USS和382次血清AFP檢測。

病例組接受USS或AFP篩查、USS和AFP篩查、僅接受AFP篩查或僅接受USS篩查的比例均低於對照組(33.3% vs. 58.6%;19.5% vs. 34.3%;12.4% vs. 20.1%;1.8% vs. 4.1%)。

2

超聲掃描或甲胎蛋白篩查與慢B肝患者肝癌相關死亡風險降低密切相關

多變量分析,USS或AFP篩查、USS和AFP篩查、僅AFP篩查均與肝癌相關死亡率降低密切相關(aOR:0.21,95%CI:0.09-0.50;aOR:0.11,95%CI:0.03-0.40;aOR:0.22,95%CI:0.05-1.00),多變量分析中,納入的僅USS篩查的患者樣本量較少。

敏感性分析,USS或AFP篩查與指標日期前3年、2年和1年的肝癌相關死亡風險降低相關(aOR:0.24,95%CI:0.11-0.52;aOR:0.26,95%CI:0.13-0.55;aOR:0.42,95%CI:0.22-0.81)。

排除指標日期前4年內接受腹部CT或MRI的患者後,USS或AFP篩查仍與肝癌相關死亡率的降低密切相關(aOR:0.20,95%CI:0.05-0.78)。

USS或AFP篩查與無肝硬化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相關死亡率降低均相關(aOR:0.07,95%CI:0.02-0.29;aOR:0.17,95%CI:0.03-0.91)。

肝霖君有話說

儘管肝癌篩查應當是慢B肝患者的標準護理流程之一,肝病相關研究機構尚未就篩查的益處達成共識。三大國際肝臟學會都推薦對肝硬化患者和慢B肝高危患者進行肝癌篩查,但是缺乏支持篩查的有力證據。該研究基於匹配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肝癌篩查與慢B肝患者的肝癌相關風險降低顯著相關,且超聲掃描和甲胎蛋白篩查均是慢B肝患者進行肝癌篩查合適的手段,為未來慢B肝患者應當進行肝癌篩查提供有力證據。肝癌篩查配合有效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型將是降低我國肝癌發生風險及相關死亡率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Su F, Weiss NS, Beste LA, et al. Screening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lat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 J Hepatol, 2020.

相關焦點

  • 甲胎蛋白與肝癌的幾大認識誤區 你知道嗎
    因此,在肝細胞癌患者中,約有70%左右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會升高。因此,甲胎蛋白是篩查肝細胞癌應用最為廣泛的血清腫瘤標誌物。 常見誤區大集合 甲胎蛋白升高=肝癌? 甲胎蛋白升高並不等於得了肝癌。甲胎蛋白的升高分為生理性升高和病理性升高。即使是病理性升高,也未必就是肝癌,需要進行鑑別。 什麼情況會出現甲胎蛋白升高?
  • 篩查肝癌的各項檢查項目有哪些?
    所以,今天再給大家分享一下肝癌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對於肝癌,我們希望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那如何判斷肝癌,需要依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化驗及影像學檢查來綜合判斷。小編主要幫大家總結了篩查肝癌常用的檢查項目。
  • 成都肝癌影像
    核心提示:在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肝病患者複查可申請82.2元補助檢查。針對人群為肝臟體檢人群或肝病複查患者,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B肝前s1抗原檢查、B肝兩對半、彩超、C肝抗體、肝功能、B肝病毒dna、甲胎蛋白。   肝癌是什麼樣子的?
  • B肝小三陽,肝實質回聲明顯增粗,甲胎蛋白34,有可能是肝癌嗎
    根據秦先生表述,自己被檢查出來B肝小三陽多年,在早年間進行過中醫方面的治療,後進行了3年的抗病毒治療後停藥。截至目前,秦先生已將近10年,未進行過相關的治療,一直也是一種逃避的狀態。最近,秦先生由於感覺乏力、胃部不適、容易感冒等原因進行了肝臟方面的檢查。秦先生也正因為自己的檢查結果,結合自己的症狀,懷疑自己發展為了肝癌。
  • 家人都有B肝,哥哥最近查出肝癌!有家族史的患者何時該進行抗病毒...
    患者案例 近日小編在回復患者私信時。碰到這樣一個案例。患者女性,廣東佛山人,B肝病毒攜帶者,有家族史,父母和四個兄弟姐妹都有B肝,並且母親還是肝癌患者,目前母親的病情還算穩定。她是帶著哥哥最近的檢查結果來諮詢治療方案的,哥哥從2013年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但最近還是確診患上了肝癌。
  • 確診肝癌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我們非常理解這位患者的心情,因為談到生死,我們更多地會想到身上的責任。所以今天再給大家分享一下肝癌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對於肝癌,我們希望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那如何判斷肝癌需要依據病史、患者症狀、體徵、化驗及影像學檢查來綜合判斷。小編主要幫大家總結了篩查肝癌常用的檢查項目。
  • B肝最後都會發展成為肝癌嗎?
    很多人認為,B肝未來的結局可以和肝癌劃上等號,肝癌就是B肝患者最後的宿命,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肝癌患者是由感染B肝病毒,患上慢性B肝,進一步發展到肝硬化,最終罹患肝癌,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三步曲聽起來很恐怖,但並非所有B肝都必然演變成肝癌。
  • B肝戰友的超聲報告結果是怎樣的?
    B肝戰友除了遵醫囑治療之外,離不開定期的複診複查,其中超聲就是很重要的一項。戰友們拿到自己的超聲報告單,大多不明白上面的一些描述是表達了什麼意義,我們來進行科普一下,以此讓戰友們能夠看懂自己的B超單。超聲檢查是通過聲學圖像反應人體臟器及組織結構的一種檢查方法,可以測量人體臟器或病變的深度、大小、形狀,分析病變的性質、病變位置及周圍臟器的關係、臟器活動規律、血流信息等。超聲波檢查肝臟是最常用、最實用、最經濟的無創影像學檢查技術,使醫生隔著患者的肚皮就看清了肝臟和腹腔內的其他臟器。超聲波能篩查診斷的肝膽系統疾病有很多,比如:脂肪肝、肝硬化、肝血管畸形、肝臟腫瘤和寄生蟲病等。
  • 「小心肝」出了「大問題」 切記肝癌需早篩查早發現!
    檢查發現,她的肝臟內有一個近20cm的巨大腫塊,經診斷為肝癌。杭州市腫瘤醫院中醫綜合腫瘤科主治醫師吳貞說:「小芳的父母都有B肝病史,自己也有大三陽,可這麼多年卻從沒做過體檢,其實像她這樣的巨大肝癌發展起來至少有幾年了,確實令人惋惜。」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因素。
  • 甲胎蛋白升高一定是肝癌嗎?該怎麼辦?消化內科醫生來科普!
    現在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甲胎蛋白,英文簡寫叫AFP,是一種腫瘤標誌物,我們消化科醫生在看門診時比較常開的一項抽血檢查,有些患者抽血檢查發現甲胎蛋白,會自己上網查相關資料,一查就看到肝癌等字眼,會聯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癌了,為了解決大家的疑惑,今天我就來給大家普及下這方面的知識。 甲胎蛋白既然是叫蛋白,他其實也是一種蛋白質。
  • 早期發現肝癌 超聲+甲胎蛋白
    核心提示:很多人想要通過症狀早期發現肝癌,但據了解,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肝癌幾乎到了晚期人才會有乏力、消瘦等症狀。專家表示,正確發現肝癌早期的辦法是通過體檢,通常來講「超聲+甲胎蛋白」的配套檢查,已經可以有效地發現早期肝癌。
  • 肝癌早篩新品「萊思寧」發布:至少可提前半年發現微小腫瘤
    8月16日,和瑞基因正式發布肝癌早篩產品「萊思寧」。據介紹,該產品可以提前6-12個月、甚至更早發現極早期的微小肝癌,為患者爭取有效的治療時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介紹,研究證明,該檢測方法能發現極早期的肝癌,相較於現有的超聲檢查、CT、甲胎蛋白檢測等準確性更高、更加優化。作為現有臨床檢測技術的有效補充,基因檢測技術有望與血清標誌物檢測和影像學檢查共同構建肝癌早期篩查的「鐵三角」。
  • 甲胎蛋白高到多少,意味著得了肝癌?醫生說了這幾個數字要謹記
    在胎兒血液循環中濃度比較高,但是隨著寶寶的出生,甲胎蛋白的含量會慢慢下降,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個月到3個月的時間內,甲胎蛋白就被白蛋白所取代,也正是如此,在正常情況下,普通成年人的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其實是很低的。現在臨床上,甲胎蛋白被用作原發性肝癌的血清標誌物,應用於原發性肝癌的診斷以及療效監測。
  • 中年男子總覺昏昏欲睡做事提不起勁,不料竟是肝癌信號
    肝癌應這樣早期發現:慢性肝病的患者或許都聽過「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的說法,擔心自己會走上肝癌的不歸路,但其實肝炎規範診治,肝癌的預防和早期篩查還是有依據可循的。肝癌篩查時間也有講究,太久複查一次不能及時發現早期腫瘤,篩查的太頻繁有給患者和醫院增加過多負擔,綜合考慮國內一般建議肝癌高危人群每半年複查一次肝臟相關檢查。除了常規的體檢,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癌高危人群還需定期複查以下項目:1.
  • 甲胎蛋白26.5,意味著什麼?可能是得了肝癌嗎?醫生給您講一講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一種腫瘤標準物,可能對於肝病患者來說,對於甲胎蛋白的水平會更加敏感,若發現甲胎蛋白高了,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癌。甲胎蛋白26.5,意味著什麼?可能是得了肝癌嗎?此文醫生就詳細跟大家說說,帶您了解甲胎蛋白和肝癌之間的關係,先別自己嚇自己。
  • 【期刊導讀】慢B肝患者啟動抗病毒治療的東亞專家意見:擴大適應證
    ALT正常的慢B肝人群仍存在顯著肝臟疾病進展風險,擴大適應證可幫助更多的患者改善預後 1.更準確的ALT水平定義可更好地預測肝臟疾病進展情況 在慢B肝疾病背景下,ALT水平還可更準確地判斷慢B肝患者肝臟疾病進展情況,甚至可對肝臟遠期結局進行評估。一項早期的香港研究顯示,ALT水平與慢B肝患者發生HBV相關肝硬化、HCC有關。
  • 肝癌常見問題問答|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肝臟|腹部|細胞|-健康界
    我們所說的肝癌,通常指的是原發性肝細胞癌。2、為什麼會得肝癌?原發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由環境、遺傳等多因素影響導致的。在我國,B型肝炎病毒(HBV)導致的肝硬化是肝癌最常見的原因,此外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黃麴黴素、飲水汙染、酒精、肥胖、亞硝胺類物質、微量元素等都與肝癌的發生相關。
  • 甲胎蛋白高不等於肝癌,說明檢查沒意義?肝病醫生分析真實病例!
    甲胎蛋白,簡稱AFP,是第一個被確定的肝癌腫瘤標誌物。有些人的甲胎蛋白高,醫生說肝癌的可能性不大,但又不能明確具體是原因是什麼,因此一直放心不下。1 女性,家庭有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高一位女患者,是同事的親戚,有次託同事找到我。
  • 有B肝,拖著不抗病毒治療,多久會變成肝癌?醫生:警惕3個變化
    幾乎每個人都懼怕癌症,談癌色變,對於B肝患者來說,擔心會更多一點,因為常聽說「B肝-肝硬化-肝癌」這個三部曲,不少患者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覺得只要得了B肝就一定會變成肝癌,於是消極甚至放棄治療。有B肝,拖著不抗病毒治療,多久會變成肝癌?
  • 無緣無故發燒竟是肝癌晚期 B肝患者需經常檢查
    這兩天,我接診了一位患者方全(化名),他在10年前檢查發現B肝陽性,一直沒有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及檢查。最近,經常無緣無故就會發燒,沒想到一查卻是肝癌晚期,實在讓人惋惜。害怕丟飯碗一直沒就醫早在10多年前,方先生就知道自己患了B肝。但害怕被公司的人知道,丟了工作,就隱瞞了病情。因為沒有什麼症狀,所以一直沒有到醫院治療,也沒有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