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安排這每年的六月初,而考研安排在每年的十二月初。
一個在盛夏的炎日下,一個寒冬凌厲的冬日裡。
若說毫無關係,那就完全不對,若是關係巨大,這也不符合現實。
若我說:沒有高考,哪裡去考研?
人數規模
每年高考千千萬,這句話,一點都不失真,早在幾年前,高考人數已經攀升至1000萬了。
去年考研大軍報名人數貌似是340萬,今年受疫情影響,據說,會突破400萬,對此,保持觀望太多,畢竟今年的市場行情,還是考研不用工作,最爽!
其實,考研的大軍的主要組成還是由普通一本和二本學院的學生來構成的,頭部985和211的學生並不是考研大軍的普遍受眾大軍,相比較而言,普通一本和二本院校的學生更執著於考研改變人生。
不過這幾年的考研大軍人數增長的確是飛速:
2017年201萬,2018年238萬,2019年290萬,2020年340萬,如果等差數列能解釋,也就算了,現在已經不是等差數列能解決的問題了,可能要考慮等比數列了!
去年和朋友笑談,從2009年,至2019年,中國股市上證指數,十年漲了一個點,很多人痛心疾首啊,玩了十年股票,股市大盤竟然這麼垃圾!
世人都說,參與的人越多,說明這件事越有成功的機率,如此看來,還真是!
考研誰說不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沒成功的,只能說明,考研考的也垃圾!
不過還有一句話,送給大家:當一隻個股,被人追捧時,那說明,這隻股票也開始進入下跌了!
錄取人數
高考本科的錄取率近幾年一直在提升,基本上快趕上初中升高中的錄取率,但是還是要自知之明,不要亂報,不然就只有復讀重新寫入。
高考本科錄取率幾近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兩個人中或有一個人能升入本科,先不論這個本科是一本還是三本?這個錄取率是挺嚇人的吧!
反正是嚇到我了!
據稱,今年考研錄取人數可能會破百萬,錄取率近百分之三十左右,你是不是心動了?
是不是想要考研,證明一下自己不僅屬於哪百分之五十,還屬於哪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自己可能在全國大學生裡面屬於百分之前十五?
可以這麼想,但是請不要自戀!
畢竟有實力的人,都是保送或者出國留學,前者是靠本科院校,後者是靠金錢本位!
當然,這都是保送中大多數人的選擇!
現在其實都還好,高考能復讀,考研亦能復讀,只不過,高考復讀是一群人,考研復讀,只是苦逼的一個人!
生源質量
不得不說,網友的腦洞確實很大,有人過於去追究那些保送和出國留學的人的所佔比,其實確實無用!
保研生,首先要求本科院校要有保研資格,沒有保研資格,更就別提什麼保研!
所以這一個前提要在高考時就開始體現,比如,考上了一個普通一本以上的大學,這樣才可能有保研資格。
至於留學,留學本就和經濟實力掛鈎,並非一般的家庭可以承擔,比如,不說別的,去香港學習,每年的總費用大約在20-30萬,更別提什麼美國、英國、澳洲、新加坡了,打底30萬,真不是一般家庭能上的起的。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考研大軍中,近一半都是二戰考生,這不是誇張,是事實,雖然每年都有人鼓吹那個宿舍全部985走起,可是又有這些宿舍又能佔到考研大軍多少比例,微乎其微啊!
要知道,有些理工科考研專業,在考場上,可能沒考完一場就有一些人不再參加下一場,因為有些競爭可能就是最後一刻壓死你!
真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輕而易舉可以得到的!
不過說真的,高考是一次平常家庭孩子改變命運的機會,我想考研或許也是,只不過,考研所帶來的的壓力,也不是高考可以比擬的!
備考難度
我個人認為,考研比高考更難,因為高中時,你還有一群人陪你考本科,可是考研時,真的沒有誰能陪你到最後,女朋友也未必!
那,為什麼很多學生高考考的好,而考研卻不行?
很簡單,考研不是單純的考試。
我一直覺得,相比高考,考研是一場「長大了」的考試。
高考我們只負責學就行了,參考書目、考試重點、備考方案、甚至什麼時候學什麼科目,做什麼試題,老師都給我們規劃好了。(無腦學就行了)
而面對考研,我們卻始終手足無措。甚至剛開始我們連考研是什麼,考什麼都不知道。我曾經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只不過計劃早,所以明悟的也早!
在整個考研過程中,我們要自己查資料、選院校、定計劃。我們要一次次直面自己的懷疑和膽怯,一次次突破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惰性,逐漸讓自己變成一個具有超強自學和自控能力的強者。因為,沒有人能幫你做出堅持還是放棄的重大決定,也沒有人能時時刻刻監督你、叮囑你,甚至老師、輔導員還會在關鍵時刻拖你後腿,在複習緊要關頭催你交論文、寫報告、上一些無關緊要的課,否則就要把你掛了。
一切的一切,都要你自己來承擔,包括那個可能好,卻大概率是壞的考研結果。
搜集資料、制定計劃、重複學習、時間安排、心態調整...
甚至是敢於為夢想一搏,或是承受失敗的能力。
都是考研所需要的啊!!!
從這個角度講,你還覺得考研比高考容易麼???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枰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