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一家非營利性機構嘗試使用電子貨幣為手頭並不寬裕的青少年提供金融服務。
比特幣支持者認為,這種由代碼產生的貨幣可以幫助貧窮的年輕人獲得金融服務。但截至目前,這種技術幾乎只能惠及能上網和擁有智慧型手機的用戶。而最近,南非的一家非盈利機構決定實地測試一下比特幣技術的普惠金融性。
未來幾個月內,南非貧困地區的一些十幾歲女童將有機會參與測試一種簡訊操作的數字儲蓄帳戶,這項新服務將被附加在孩子們已經使用的某一個移動社交網絡服務上。儲蓄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積攢話費,在一些國家這些話費可作為除官方貨幣之外的另一類貨幣。
移動帳戶服務背後的數字貨幣叫做Stellar(恆星幣),靈感來自於比特幣。所有存款餘額和轉帳都由Stellars核算。
同比特幣一樣,Stellar 同樣是種利用加密系統所產生、無法被偽造的數位支付工具。然而,兩者間的不同就在於 Stellar 的功能並不是代替傳統貨幣,其主要目的是成為傳統貨幣與實體資產間的交易媒介,以加速交易的進行。Stellar 系統主要是由一家名為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的非營利性機構研發,並獲得了Stripe 支付公司高達3百萬美元的贊助。
Praekelt基金會此前開發了一款名為Vumi的免費軟體,軟體可以通過手機文本信息運行,而不需要移動數據。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國際開發署和蓋茨基金會在內的人道組織都使用Vumi向非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保健和教育方案。
Praekelt基金會領導人Gustav Praekelt表示,Vumi將在原有的社會網絡功能中,新增提供針對貧窮青少女族群設計,以Stellar為單位的儲蓄服務。對這些孩子而言,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得以擁有儲蓄帳戶的機會。希望他們能夠透過這樣的機會,學習到如何明智的規劃自己的所得。
這項服務的測試工作計劃在幾個國家共同完成。Praekelt表示,除了南非之外,印度尼西亞也可能在未來的幾個月加入測試。
這項儲蓄服務將透過贈送小額的通話時數,來鼓勵如傳送簡訊、閱讀資訊以及其他透過社群網絡所進行的活動。
Stellar 系統將使企業及其他組織可以以更安全且快速的形式進行資金轉帳,因此Praekelt 認為,Stellar 具備了成為未來金融服務基礎的潛力。例如,政府或人道救援組織可以透過 Stellar 來獎勵特定教育或衛生計劃的參與者。
目前,Praekelt基金會仍是唯一一個使用 Stellar 的組織。Praekelt 希望在新的儲蓄服務步入正軌之後,能夠吸引更多其他企業與非營利性機構加入。
不得不承認,在傳統的金融業中,虛擬貨幣還尚未獲得大多數公司與機構的承認。密西根大學Kentaro Toyama副教授表示,即使真的能夠為貧窮階級提供一個全新便利的金融平臺,Stellar仍需要來自主管機關的認可。
Toyama補充道,大部分國家的金融法規對於非銀行業的存匯款業務往往都有極為嚴格的規定。這對於想要在金融領域內帶來創新的組織而言,將是個很大的障礙。"即便是成功的案例,如肯亞的M-Pesa手機支付系統,也是在電信商 Safaricom得到政府許可之後才真正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