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的學習要跟得上時代,在亂世危難之時,則是要以技擊為重。因為事急從權,先保住命再說。有一手搏鬥的好功夫在身,能保家衛國,這才是首要的事。而在太平盛世,卻是要以養生為要,以團斂真元,壯我身心為主。特別是現代法制健全,槍械威力巨大,習武者如果不轉變心態,仍然不惜傷害元氣來形成技擊能力就是大錯特錯了。當然真正的內家武學在元氣雄厚之後,想進階技擊也是比較容易的事。
上面說的是現代習武的第一關,認識關,要認識到現在養生健身是第一要務。那麼在習練武功的時候,要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練功,效果更好呢?古人其實已經說了:「無意之意是真意」,就是說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什麼,不要去刻意關注某個部位。
這種無意之意怎麼來的呢?一個是在練習的時候要放下後天雜念,把工作,生活,學習上的念頭全放下,只有這樣才能使先天的靈光顯現。第二個是要保養好元氣,氣足則神全,元氣飽滿了就會自然的滋潤神意,使心神虛靈。第三個則是動作和姿勢的合理性。人的動作和姿勢會影響到人的氣脈循行,而氣血的流注也會影響到精神的運化。比如一個人如果一開始就入手以太極拳的「雙風貫耳」為專修,行嗎?不行,雖然這功夫很好,能運化氣血貫注周身,陽剛氣化。能內壯丹田,虛靈頂勁,可強化武技,開發智慧。但是如果基礎不夠,氣機上行之後,很難沉降下來,就容易讓人頭重腳輕,血壓升高,這就不是好事了。毫無疑問這樣的狀態很難保持神意的虛靈,所以說練武功最好有明師教導,不能亂練。
這種無意之意,按老子的說法就是道法自然。《道德經》中說的:「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其中的第一寶「慈」,就是仁慈之心,仁愛之意,按吾師李兆生先生所言,「大慈仁者的心態,像太陽一樣無私地照耀著每一個人,給人以溫暖。這是一種自然的屬性,如日月經天,不可更改。人類的修真正是要從後天的塵雜當中找回先天的自然屬性,返樸歸真,淨化自身。」
太陽的光芒照耀萬物,給萬物以溫暖,賦予了萬物生長的能量。但是它並不會因為你是國王就多給一點光,他是小偷就避開他。太陽無私地照耀每一個人,不會因為俗世的身份,地位有所差異而區別,這是自然的屬性。
我們在練功時,心態也應該如此,不要過於關注某個部位。因為神為氣帥,心神一旦過於關注一個地方,氣機就會集在那,很難自然的運轉周身了。氣血長期集中在一個地方不流動,就會在那裡形成堵塞,形成病症。其他地方的氣血長期不足,也會形成不適,這就是因為心神有了區別,不能如同太陽一樣的自然,失去了道。
道法自然,心意虛靈是練武功最好的心態,按舊傳,初始練功之時,因為元氣不足,這時心神就不要有特殊的意念,放空一切思緒,以無念之念為念即可,此時是「虛處藏神」矣。如此一來,則隨著動作的運轉,真氣在體內陰陽互化,久而久之,自然會產生凝聚,從而有真實的內在體會,體內會有光,有氣,有實在的感受,則此時可以用神意自然觀照,是「實處就法」哉。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讚,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