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學體系中的武功,不離佛、道、奇門三家的藩籬,佛門武功最早要追溯於達摩祖師,此人以佛法為基礎,創立七十二絕技與《易筋經》神功,少林因此成為武林泰鬥;道家武學則源於老子《道德經》,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奠定了《九陰真經》的基礎;奇門武學則出自《周易》,獨孤求敗參考六十四卦變化,創出了破盡天下武學的「獨孤九劍」。
眾所周知,在金庸先生小說中有一個常見的現象:越難練的武功,越了不起。
一、最難練的劍法——六脈神劍
據傳「六脈神劍」源於大理段思平,劍法共有六式,威力極大,但修煉門檻太高:修煉者必須具備渾厚無比的內力。段譽之所以能夠練成這套武功,乃是因為他吸收了無量山弟子、四大惡人、鍾萬仇、天龍五位高僧以及鳩摩智的功力,內功修為震古爍今,因而才能在一夜之間掌握「六脈神劍」的精髓,但世間能夠擁有段譽這般奇遇的人又有幾個?
所以「六脈神劍」自段譽以後便失傳了,一燈大師集「一陽指」、「先天功」於一體,仍無法習練這套劍術,原因很可能便在於此。
二、最難練的掌法——黯然銷魂掌
「黯然銷魂掌」乃楊過所創,這套掌法融合了西毒歐陽鋒、東邪黃藥師、北丐洪七公、全真王重陽、古墓林朝英、劍魔獨孤求敗、九陰黃裳等人的武功,共有十七招,黃藥師曾評價當世唯有「降龍十八掌」能夠與之抗衡,「黯然銷魂掌」究竟難在哪呢?
難在意念。
「黯然銷魂掌者,唯別而已矣。」楊過創造這套武功時,心灰意冷,黯然銷魂,因此這套掌法對使用者的心念有著極大的要求,當年楊過與小龍女後心情大好,因此無法發揮出「黯然銷魂」的精髓,結果差點被金輪法王擊斃。
「黯然銷魂」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使得修煉這套掌法的難度大大提高。
以上兩套武功都很難練,但與「龍象般若功」比起來,可謂是小巫見大巫。咱們可以來看看這段原文:
這功夫循序漸進,本來絕無不能練成之理,若有人得享數千歲高齡,最終必臻第十三層境界擁有十三龍十三象之力,只是人壽有限,密宗中的高僧修士欲在天年終了之前練到第七層、第八層,便非得躁進不可,這一來,往往陷入了欲速不達的大危境。
這套武功的修煉速度被定死了,必須要「循序漸進」,有些人比較聰明,企圖以小聰明加快練武速度,那就會陷入欲速則不達的危境,於是乎這套武功的修煉時間被大大拉長,原文中已經給出說明,這套武功練至大成,最少得一千年。
放眼金庸全書,壽命最長的一位高手非張三丰莫屬,然而張三丰壽命雖高,撐破天也只能活個幾百歲而已,活一千年註定是虛無縹緲的事情,這樣一來,「龍象般若功」便成了金庸筆下唯一一門無人練至大成的武功。
「黯然銷魂掌」、「六脈神劍」雖難,但楊過、段譽都曾練全;「九陽神功」雖需突破玄關,但還是被張無忌做到了;「太玄經神功」耽誤了中原高手數十年,最終被石破天參透;「葵花寶典」雖需自宮,但東方不敗、嶽不群、林平之等人咬咬牙,還是能夠精通此術,唯獨這「龍象般若功」,古往今來數千年,竟無一人練至大成:
那金輪國師實是個不世出的奇才,潛修苦學,進境奇速,竟爾衝破第九層難關,此時已到第十層的境界,當真是震古爍今,雖不能說後無來者,卻確已前無古人。
從「前無古人」四個字可以看出,在金輪法王之前,沒有任何一人能夠練到十層以上,這樣一來就出現一個問題了:既然在金輪法王之前無人練到十層以上,那這套神功又是何人所創呢?既然無人練至十層,為何卻有十三層之多?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難道在金庸武學體系當中真的有「神仙」之說?莫非這套武功乃是神仙留在世間的秘籍,因此無人能夠完成?
不知各位大俠有何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