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革命紀念館館長張愛軍(中)向朱德親屬頒發收藏證書。
12月1日上午,為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深情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範,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行朱德、康克清同志革命文物史料捐贈活動。
1965年7月4日朱德同志詩詞手稿。
此次入藏革命文物共計19件(套),由朱德同志之孫朱和平少將、孫女朱新華女士向香山革命紀念館捐贈。主要包括:朱德同志保存的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報》、穿過的皮鞋、使用過的皮箱、公文包,保存的書籍、刊物、字帖,以及朱德同志詩詞手稿:南昌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革命大旗撐在手,終歸勝利屬人民。
朱德同志保存的《蘇聯新經濟政策時期的財政金融政策》。
這批文物史料是老一輩革命家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活動中為後世留下的寶貴財富, 充分彰顯了朱德同志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無限忠誠、光明磊落的堅強黨性,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思想方法,心繫人民、艱苦樸素的公僕情懷,一生學習、一生向前的奮鬥精神。
活動現場,香山革命紀念館文物徵集研究部副主任桂星星說:「這批文物史料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研究價值,我們將做好珍藏、保管、利用和宣傳工作,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切實發揮革命文物史料的歷史價值和教育功能。」
朱德同志穿過的皮鞋。
朱德同志使用過的皮箱。
香山是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工作過的地方。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雖然只有半年時間,但這裡是我們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朱德同志之孫朱和平談到,從記事起,就常陪爺爺來爬香山。爺爺告訴他,爬山可以鍛鍊身體,呼吸新鮮空氣,還能和人民群眾在一起。朱和平表示,將這批物品和書籍資料捐贈給香山革命紀念館,就是希望廣大觀眾能夠睹物思人。
朱德同志保存的《人民空軍》雜誌。
香山革命紀念館位於香山腳下,2019年9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是集中展示香山革命歷史的重要場館、傳承弘揚首都紅色文化的重要抓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館內設有《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陳列展,是目前國內唯一全面展示中共中央進駐香山時期輝煌歷史的大型展覽。
朱德同志保存的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