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具行業按照地域劃分界限明顯,其中以廣東家具為代表的南方家具起步早,**初主要藉助接國外訂單加工製作,以及香港地區產業升級的機會發展而來。無論從產品設計還是製作工藝上,南方家具都比北方家具略勝一籌。南方的家具企業在經歷了十幾年的代工和山寨之後,逐漸開始以設計為焦點、走相同化發展道路,力爭推動品牌進級。
北方家具企業相對落後 重現南方家具的成長之路
中國家具產業板塊中一直以粵係為頭排,江浙系位居第二,魯派家具一直位居第三。我們不得不看到,北方家具企業大規模的不多,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且分散零落,很難形成整體規模優勢。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系列的仿造、抄襲、拷貝,生產家具的中小企業因為產品仿造嚴重,缺少創新,在整體北方家具形象上不見利好。
以瀋陽家具企業為例,中國家具行業對瀋陽家具企業的製造能力和水平,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但近年來,廣東、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家具品牌紛紛湧入瀋陽,搶灘掠地,給當地製造企業和品牌帶來不小的衝擊。
據不完全統計,十多年前瀋陽家具企業400-500家,之後逐步上升到近千家,如今又回到了400-500家。雖然量、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面看是一次由行業快速發展到經過市場洗禮後的一個提升的周期,但實際上,瀋陽多數家具企業並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吸取經驗,提升企業競爭力,甚至還有不少走下坡路的企業。
從中我們看到的是北方家具企業存在的諸多問題:由於市場競爭意識不強,挑戰應變能力、品牌運作能力、市場推廣能力不足,在外來品牌的市場PK面前,北方本土地產家具企業明顯表現出諸多不適應。
那麼北方家具企業為什麼落後於以廣東為代表的南方家具企業呢?北方家具企業應該怎樣做才能在行業中贏得一席之地,拓展自己一片新天地呢?
阻礙發展的五大因素與解決之道
一、起步晚,傳統粗放式經營,企業沒有目標和方向。
當發達的南方家具行業日漸成熟時,北方家具行業才開始蹣跚學步的階段。落後於南方的經濟發展是硬傷,而輸在起跑線上的北方家具企業並沒有向成熟的南方家具企業「取經」的意識,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企業定位缺失,憑感覺做事,不知道什麼是市場定位、產品定位、企業定位。一旦遇到市場挑戰者,迅速敗下陣來,根本不知道以前是怎樣成功和現在是怎麼失敗的?
二、傳統的經營思路、理念作怪。不願意改變,消極等待是普遍中小企業的作法。
是落後的經濟造就落後的思想,還是落後的思想導致落後的經濟?時代在變,不變的是企業幾年如一日的管理制度,然而就是這樣老舊的制度也未全部落實;生產模式也沒有與時俱進,企業捨不得掏出錢來翻新老舊廠房和更新工廠設備,生產效率低得與時代不符……
企業內耗拖垮疲憊的企業,對於家具企業而言,生產成本雖然是成本的大頭,但管理成本也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塊。在各種資源價格漲聲一片的情況下,生產成本的控制是無法有根本改觀的。相反,管理成本的控制更容易。秉著「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的思路,節省管理成本值得家具企業一試。因此,北方家具企業不妨加大企業內部管理的整頓,加強企業生產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訓,苦練內功,節省資金以確保能支撐過行業低迷期,同時也為充實自身作好充足的準備。
三、北方家具企業高層缺乏「人財」的概念,專業人才匱乏,無法形成核心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招工難的問題成為家具行業**為熱門的話題,然而難招的不是普通工種,而是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家具廠往往都建在郊區或不繁華的地段,而汙染小、噪音低、窗明几淨的現代化工業園畢竟寥寥無幾,工作環境比較惡劣。工廠周邊通常比較荒涼,沒有繁華的街道,也沒有娛樂設施,除了工作,員工們的私人生活極度枯燥,與同齡人相比,心理落差大,久而久之,在現實利益的驅動下,改行似乎成為他們**的選擇。
企業家們不妨從關心員工的私人生活入手,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提升企業文化素養和凝聚力,讓員工找到歸屬感;同時建立科學的薪酬激勵機制,充分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讓員工有自我追求與自我認可。人才匯聚,財才匯聚,危機來臨時才能快速改變,從而在市場變化和市場競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贏得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