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百度百科
一重複句是只有兩個分句的句子。主要有下列十種類型:
1、並列複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陳述幾種事物,或者幾種事情,或一種事情的的幾個方面,分句之間是平行相對的並列關係。
主要關聯詞語是:既……又……,還,也,同樣,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時,一方面……一方面……,有時……有時……,有的……有的……。
如:
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
我們不要空話,而要行動。
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也是七步。
2、承接複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一個接著一個的敘述連續發生的動作,或者接連發生的幾件事情。分句之間有先後順序。
常用關聯詞語有:就,便,才,又,於是,然後,接著,首先(起初)……然後……,從而。
如:
他們倆手拉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們問我個人的情況,然後又問到有關革命形勢的一些問題和鎮頭市敵駐軍的動靜。
吃過了飯,老秦跟小福去場裡打穀子。
3、遞進複句後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進了一層,分句之間是層進關係。
常用的關聯詞是:不但(不僅、不只、不光)……而且(還,也,又)……,尚且……何況(更不用說,還)……,況且。
如:
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橋的設計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
他這樣膽小的人尚且不怕,我還怕嗎?
4、選擇複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說出兩件或幾件事,並且表示從中選擇一件或幾件。分句之間構成選擇關係。
常用的關聯詞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麼……要麼……,或許……或許……,可能……可能……,也許……也許……。
如:
作為一個有骨氣的男兒,與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
我們寧可挨批評,也不能昧著良心去搞假呀!
武松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別無選擇。
5、轉折複句後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作了一個轉折,說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來。分句之間構成轉折關係。
常用的關聯詞有:雖然(雖、儘管)……但是(但、可是、卻、而、還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過,倒,竟然。
如:
他小小年紀,膽量可不小啊。
雖然我一見便知是閏土,但又不是我記憶上的閏土了。
我們幾個苦口婆心地給他講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沒聽進去。
6、假設複句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出假設情況一旦實現產生的結果。兩個分句之間是一種假定的條件與結果的關係。
常見的關聯詞語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麼、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縱然、哪怕、即便、縱使)……也(還、還是)……,再……也……。
如:
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讓我去吧。
即使天塌下來,這件事也得繼續做完。
誰如果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7、因果複句前面分句說明原因,後面分句說出結果,可分為說明因果和推論因果。說明因果一個分句說明原因,另一分句說明由這個原因產生的結果,因和果是客觀事實。
常用關聯詞有:因為(因)……所以(便)……,由於……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為……。推論因果一個分句提出一個依據或前提,後一分句由此推出結論,結論是主觀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實。常用關聯詞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
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鬥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於戰鬥的武器。
哥哥嫂嫂既然扔開他像潑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戀戀不捨呢?
幾房本家大約已經搬走了,所以很寂靜。
由於病魔纏身,兩次體檢未通過,他只好第二次踏進補習班的門檻。
8、條件複句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後一個分句說明這個條件一旦實現所要產生的結果,分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種類型。
常見關聯詞語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無論(不管,不論)……都……。如:
衣服只要乾淨整齊,越樸素穿著越稱心。
只有具備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識,才能昂首闊步於成功的大道之上。
我們除非預先作了準備,這次行動絕無成功的可能。
不管人員是不是齊整,我們都得趕往陣地。
9、解說複句一個分句說明一種情況,其他分句對這種情況進行解釋、說明或總括。一般不常用關聯詞語。
如:
紡線有幾種姿勢:可以坐著蒲團紡,可以坐著矮凳紡,也可以把紡車墊得高高地站著紡。
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兩種都是主觀主義。
10、目的複句一個分句表示實現某種目的或避免某種結果,一個分句表示為此而採取的行為。
常用關聯詞語有:為了,以便,以,用以,好,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
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
這段時間校衛要好好檢查校園設施,以免出現安全事故。
答題之前,我們應仔細思考,省得過後又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