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 | 鼓樓醫院湖北籍醫生張明:家鄉召,我必歸!

2020-12-12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他是南京鼓樓醫院的醫生,也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更是生於湖北、求學武漢的湖北伢子。「家鄉召,我必歸!」他就是鼓樓醫院第三批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張明。「戰地日記 鼓醫心聲」,南京鼓樓醫院整形燒傷外科主治醫師徐曄醫生深情朗讀,帶領我們感受一位醫者,一位父親,一位深愛故鄉的赤子之心。

  我老家在湖北隨州,在武漢求學生活十幾年,算得上是半個武漢人。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的心情尤為複雜,不僅僅是因為身為一名醫生,也是因為對家鄉人民的擔憂與思念。我也幾番請戰,希望能為這個城市貢獻我的一點綿薄之力。

  2020年2月12日,晚上11點多,我正準備入睡,卻看到上海仁濟醫院的陳主任發來一條微信,裡面提到:你們醫院要再組織一支160人的隊伍支援湖北!

  家鄉召,我必歸!

  那一刻我睡意全無,給領導發送消息,再次表達了我想回湖北、回家鄉,為抗「疫」作點貢獻的想法。

  很快,領導便回復了我的消息,簡單明了:這次要辛苦你了!

  幾乎是一瞬間的事,深夜的科室微信群開始活躍起來,4位醫生、7名護士的援助名單快速確認,同時又成立了幾個支援群,分別負責採購日用品和食品、準備藥品、準備個人防護用品等等。

  由於之前醫院的防護物資已經出現緊缺,領導號召科室同事們捐贈N95口罩,為了確保我們的安全,很多同事都捐出了家中僅有的口罩,這讓我們感覺到了更多暖意。

  2月13日早上6:30,鬧鐘還沒響我就醒了,看看時鐘,這一夜我才睡了3個多小時,卻也並不覺得疲累。得知我要去武漢的消息時,家人都很平靜,或許他們早就準備著迎接這一天的到來吧。只有9歲的女兒還有些懵懂,不停問我:你要去武漢幹嗎?你什麼時候回來呀?旁邊9個月大的兒子,則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地叫著,好像在喊「爸爸」。

  對於孩子的問題,我無法回答。愛人則在一旁,平靜卻動作不停地把一切她認為有用的東西塞給我,包括家中僅有的十來個普通口罩。

  8:30,我趕到江北院區;9:30,我們乘車抵達鼓樓本部;17:00,這隻由40名醫生,120名護士組成的醫護團隊已經搭乘飛機,抵達武漢天河機場。

  搭載接送巴士前往酒店的時候,我看見記憶裡繁華的街頭,如今卻冷冷清清;曾經擁堵的道路,如今卻暢通無阻。而酒店門口的電子屏上滾動著:南京鼓樓醫院,武漢感恩有您!

  我想起了科室裡為我們準備防護物資的護士,想起了出發前在醫院廣場上為我們分揀物品、打點行裝的同事,還有在機場為我們託送行李、貼心準備飲料食物的工作人員,再一次我確認,我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

  無愧於心,無愧於情,不負彼此,不懼前程。

  武漢,我回來了。

  戰「疫」必勝,鼓醫加油。

  朗讀者簡介:

  徐曄

  徐曄,男,中山大學醫學院博士畢業,現為南京鼓樓醫院整形燒傷外科主治醫師。《中國醫生》紀錄片醫生之一,28歲的他因為帥氣的面容和溫柔的性格,收穫了眾多粉絲,被讚嘆是「顏值與才華兼備的男神醫生」

  交匯點記者 謝詩涵 綜合整理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致敬】固安籍官兵湖北戰「疫」,家鄉政府慰問到家
    【致敬】固安籍官兵湖北戰「疫」,家鄉政府慰問到家 2020-02-28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線醫護日記(51)「加油,姐妹們!若有戰,召必回!」
    【一線醫護日記】(51)  記錄者: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 王紅蓮  2020年3月1日  不知不覺來感染科上班已經34天了,今天是我在抗疫一線第一輪的最後一個班,明天就要去新的酒店進行為期
  • 致敬「最美逆行者」市南區文聯為市立醫院帶來戰「疫」主題兒童繪本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王鑫鑫5月28日下午,青島市市南區文聯聯合半島都市報社走進青島市市立醫院,為戰「疫」的白衣戰士們帶來了兒童繪本《寫給爸爸的紙條》。通過這種方式向「白衣天使」致敬。這本繪本的創作歷時僅用35天,作品立足兒童哲學與心理學,從一個8歲男孩的視角切入新冠戰「疫」的主題,融入了愛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和生命的教育。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關鍵時刻,市立醫院「國有召,召必戰,戰必勝」,先後派出兩支醫療隊馳援湖北。「逆行者」們勇戰異鄉,創造了硬核奇蹟。
  • 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網絡連接起素昧平生的人
    原標題: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2月15日,山東第八批赴湖北醫療隊隊員、山東單縣中心醫院護理彭誠前拍下窗外的雪。他在微博中寫道:「第一次見到南方的雪。」@我想夜班睡一覺到天亮
  • 志願戰「役」 | 若有戰 召必回 戰必勝
    若有戰 召必回 戰必勝——記防疫志願者建築學院學生 退伍軍人楊沛鑫「我自願加入退伍軍人志願者先鋒隊,堅決聽從上級的指揮和派遣,全身心投入抗疫第一線。疫情就是命令,我時刻準備著。特此我請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絕不辜負人民的厚望!」2月9日,我校建築工程學院工程造價191班的楊沛鑫同學毅然在請戰書上籤下大名,從此刻起,他成為了一名抗疫戰士。
  • 戰「疫」日記⑥「待歸來時摘下口罩,看彼此微笑」
    2月20日,珠海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發前往荊州,21日,來自珠海市人民醫院的醫療隊隊員林莉發回了她在荊州第二天的戰「疫」日記。「待我們歸來時,必摘下口罩,看見彼此微笑。」她這樣寫道。日記全文如下:盼歲月寧靜,我等願負重前行珠海市人民醫院 林莉與在珠海一樣,一大早就醒了,也許是職業使然。昨晚有點小失眠,有點想念家人,但更多的是想到肩負的責任。
  • 戰「疫」日記 ▏「我本是懷著一腔熱血來到武漢,沒想到還被照顧得...
    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病毒可防可治,大家不要太恐慌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大家康復後,歡迎你們到海南去看看」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我們只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能夠早日控制疫情」
  • 這是青島市市立醫院戰「疫」日記
    他們在戰「疫」一線披星戴月,夜以繼日只為早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在隔離病房屏住呼吸,只為忍住眼淚;他們走出ICU,脫下防護服後,泣不成聲。他們不是戰士,卻在城市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們是抗擊疫情的英雄,是陰雲密布的「疫」空下最閃亮的星星……疫情總會過去,戰「疫」英雄們的付出卻值得永遠銘記。鳳凰網青島特別策劃「青島市市立醫院戰『疫』日記」原創專題,致敬那些生而平凡,但又因肩上的那份責任而變成了不平凡的英雄。
  • 援湖北醫生王偉為濟南大學附屬小學同學們講述自己的戰「疫」故事
    傾聽王偉醫生的戰「疫」故事3月30日下午,濟南大學附屬小學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特殊的班會課。援助湖北醫生王偉凱旋歸來後,為同學們寫了一封特別的信,講述自己的戰「疫」故事。出發--戰鬥--凱旋以下為援湖北醫生王偉原文濟南大學附屬小學的同學們:大家好!我叫王偉,是山東省第九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在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西院)手術室工作。
  • 醫生手記: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全力戰「疫」情!使命必達
    ,如侯雲峰腰部椎間盤突出症髓核微創術後才4個月;馬坤的家屬也是臨床醫生,持續工作在醫院的前線,且家中孩子尚幼;王光海女兒才51天;李越兒子剛滿兩個月,大家在疫情面前,舍小家,顧大家,馳援武漢!2月4日在新型冠狀病毒穿脫防護服培訓會上,武漢同濟醫院疫情防控一線專家進行了系統、嚴格地規範化培訓,現場講解、示範,重點強調穿脫中的要領及注意事項,大家積極參與,反覆練習,為進入一線戰「疫」做好準備。培訓結束後,大家紛紛請纓,於當晚21點我院隊員鄧傳耀副護士長作為第一批隊員進入病房開展工作。我院醫療隊的定點醫院工作單位是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 抗「疫」一線日記:家門口的 戰「疫」
    簡短的出徵儀式再一次點燃激情,統一的服裝,體貼的配置,院領導的鼓勵,同事們的叮囑,不只是讓我們感受任務的神聖,還微微感受到壓力,甚至是有那麼一點點恐懼,長沙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危重症病房將是我們的戰場,而作為省市共建的定點醫院,必將是全省患者最多、病情最重的地方,雖然是在家門口投入抗「疫」戰鬥,但這是保衛我家鄉父老鄉親的戰場,更顯對養育湘雅人的長沙人民的滴水之恩的回報,在朋友圈我發了一首歪詞說明我當時的氣概
  • 山東醫生戰「疫」手記:漢陽方艙,傾盆大雨中我們來啦!
    (抗擊新冠肺炎)山東醫生戰「疫」手記:漢陽方艙,傾盆大雨中我們來啦!中新網煙臺2月16日電 題:山東醫生戰「疫」手記:漢陽方艙,傾盆大雨中我們來啦!門口的保安問我是哪個醫療隊的,我答,山東的。大叔對我豎起大拇指。」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靜在她的戰「疫」日記裡這樣寫道。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靜在她的戰「疫」日記裡寫道:大雨又何妨,我們定能勝利! 文芳 攝「昨晚的武漢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我們一行13人乘坐專門的公交車來到漢陽方艙醫院。
  • 合肥馳援湖北護士戰「疫」日記:方艙醫院第一個夜班溼透全身衣服
    2月28日,合肥市第八人民醫院馳援湖北護士何貞嬌在她的朋友圈裡記下了一則戰「疫」日記。今天是我馳援武漢漢陽體校方艙醫院的首個小夜班。我們居住的酒店離漢陽體校方艙醫院大概有半個小時的車程,雖然是晚上九點鐘接班,但晚上7時就從酒店出發去方艙醫院了。漢陽體校方艙醫院是武漢市體育運動學校運動場館改建而來的,位於漢陽區,方艙醫院的床位是960張,目前已經收治了200多位確診的輕症患者,目前由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和安徽援鄂醫療隊等五省醫療隊共同管理,剛開始還正處於磨合期。
  • 四川榮縣新城醫院醫生寫下28篇戰「疫」日記 彰顯共產黨人的擔當情懷
    在榮縣新城醫院,有一名年齡48歲黨齡19年的醫生,面對病危母親與抗擊疫情的「單選題」時,他託付兄妹選擇了重返崗位;面對養育之恩母親離開人間,他化悲痛為力量戰鬥在崗位告慰天堂的媽媽。28篇戰「疫」日記字裡行間,詮釋著共產黨人的擔當,訴說著國難當頭一名醫生的責任與使命。今天,我們在張洪的28篇的日記中,摘取8篇呈現給大家。
  • 「「疫」線背後的故事」來自醫療隊醫生崔東鋒日記
    ,我院將按要求派出第一批支援隊6名醫生和10名護士前往支援,地點湖北。從程序上來講,醫院還是需要再次徵詢一下我的個人意見。「給我十分鐘時間」,我告訴郭浩,然後把今天要參加醫療隊出發湖北的消息告訴我的妻子。妻子當即一愣,不禁溼了眼眶,她心裡有不解、有緊張、有焦慮、有不舍……然而情緒平靜後妻子還是支持我的決定,默默幫我收拾著行李。其實結婚這麼多年,她早已習慣了身為醫務人員的我因為各自突發情況被科室隨叫隨到的狀態了。
  • 《我的戰「疫」日記》:有些故事可以盛開在時光深處
    在這樣的特殊時刻,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推出了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節目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2020-03-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旗飄揚在戰「疫」一線!高校醫者的出徵誓言,鏗鏘有力
    戰「疫」正在持續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教育戰線的黨員先鋒們  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入黨誓詞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吳文三作為其中一員,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寫到:「作為一個有著17年重症護理經驗的男護士,而且是支援我的家鄉,支援我的湖北鄉親,我責無旁貸。」
  •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戰「疫」者有「畫」要說
    路美 中國軍網記者 高輝心聲是默默的藏在內心的力量,而在戰「疫」一線醫護隊員勾勒的畫幅下,顯得栩栩如生。《手提夜燈的南丁格爾》,代表著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全體醫護人員無私的奉獻精神。(韓婷 畫)南丁格爾甘於奉獻的精神激勵著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工作的每名醫護人員。感染十三科病區樓道的牆壁上,一副「白衣天使」必勝的畫作尤為醒目,勾勒出一線戰「疫」人員鬥志昂揚、敢打必勝的精神風採。彰顯全體醫護人員戰「疫」路上的敢打必勝的決心!
  • 【戰"疫"日記①】「我並不是什麼英雄,只是懷著初心救死扶傷」
    【戰"疫"日記①】「我並不是什麼英雄,只是懷著初心救死扶傷」 2020-02-03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