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跑步這種鍛鍊方式,晨跑、夜跑,馬拉松的愛好者也不少見。但除了怎麼跑的專業知識,你可能還需要了解一些跑步中的小常識。比如跑步時遇到腸胃疼痛、流鼻涕、總想上廁所等等麻煩時,該怎麼應對。下面我們逐一解答。
感到噁心
有研究發現,跑步時間達到1小時,體內胃腸道激素peptide YY的含量會增加,產生抑制食慾的作用,同時也抑制體內的飢餓激素。運動營養學家認為噁心感還可能和跑步時沒有適時補充能量有關。
怎麼辦?
長跑愛好者跑步時每小時儘量補充6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是運動飲料,也可以是能量棒或者普通食物。跑步結束的半小時內,要補充一些容易吸收恢復性飲料,比如巧克力牛奶之類。
感到頭痛
有人會在跑步期間或跑後感到頭痛。
引起頭痛最常見的兩個最原因是肌肉緊張和水分不足。
比如跑步時上半身肌肉一直感到很緊,可能會引起頭痛,補水過多或者身體缺水,也可能觸發頭痛。
怎麼辦?
嘗試在跑步時,自然地擺動手臂,自然地前傾脖子。在進行60分鐘的運動前後分別進行稱重,測算一下補水需求:每減重約1斤就等於每小時應該喝約450毫升的水。
跑岔氣
岔氣引起疼痛的撕裂感往往在你的上腹部,靠右邊的位置。它來自於你的呼吸動作,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自於橫隔膜——控制人們呼吸運動的肌肉。橫膈膜附著在右側的肝臟上,當你跑步時,附著的韌帶會拉伸,這會壓迫膈肌並引起疼痛。
怎麼辦?
如果感到疼痛,可以放慢跑步速度或者用走路調節呼吸。還可以嘗試這樣一種跑步呼吸法:當左腳碰到地面時,呼氣,這會導致你的膈膜擴張;右腳落地時,吸氣,使隔膜收縮後減少對肌肉的拉伸幅度。
腸胃疼痛
跑步中遇到腸胃疼痛,甚至難以忍耐的原因,是因為胃腸道對壓力非常敏感,而跑步確實會對腸胃產生壓力。而且可能是「雙重打擊」——動作會擠壓腸道並加快蠕動速度;運動時血液的路徑會被「重新規劃」,更多地輸送給下半身的重要器官和肌肉,從而擾亂人的身體對液體吸收的敏感平衡,並可能導致脫水和腸道痙攣。
怎麼辦?
跑步前,尤其是長跑或者比賽前的24小時內,多吃一些高纖維和高碳水的食物。
乳頭流血
長跑時,一些男跑友容易傷到乳頭,導致流血。原因在於汗水中含鹽,跑步時間較長時,汗液蒸發只剩鹽粒,使衣物產生砂紙一樣的效果,所以會傷到乳頭。
怎麼辦?
男選手可以使用圓形創可貼或專門的乳貼;女選手則需要選擇吸汗透氣同時又合身的運動文胸。
流鼻涕
跑步中不停流鼻涕,是一種被稱為「運動性鼻炎」的疾病,很可能是由於氣流增加導致的。
跑步中,隨著呼吸頻率的增加,清涼並且乾燥的空氣不斷吸入和排出,會明顯增加鼻腔分泌物。
怎麼辦?
跑步中流鼻涕確實嚴重的,可以考慮服用一些抗組胺藥,或者在跑前使用非處方藥的生理鹽水鼻腔噴霧劑。
總想上廁所
跑步中,心臟抽血的速度更快,腎臟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尿液,跑步前補充了水分的人可能性更大。同時,括約肌的輕微運動加上跑步的擠壓,也會刺激尿道產生尿意。
怎麼辦?
不能憋,要及時找廁所解決。如果經常有這種經歷,建議去看看泌尿外科醫生。
晨跑夜跑狀態不一樣
每個人生物鐘不一樣,基因也有不同,所以會出現有人晨跑效果好,有人夜跑覺得更舒服。一般說來,有氧運動能力在早晨較低,因為核心溫度較低,激素水平也較低,會影響運動能力;傍晚時分,跑步者的身體狀態更好也更靈活,有氧運動能力高一些。
怎麼辦?
依據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年事漸高睡眠又少,正好迎著朝陽做鍛鍊;睡覺2-4小時,在房間裡做些鍛鍊一樣不錯。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時有刪減。
編輯︱禾雲
校對︱阿凡
圖︱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養老在線
新養老 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