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其在自然界的印證。
(二)德育滲透點
一切現象背後都有支配它的原因和規律。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和難點:地方時差的產生和計算。
2.疑點:在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真會偏向嗎?
3.解決辦法:繪圖理解和演示。
三、課時安排
1.5 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時差產生的原因和計算方法。
2.地轉偏向力原理和自然現象。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定一個紅點,旋轉地球儀,觀察並說出一個人在地表隨地球自轉
所發生的地理現象(晝夜更替;產生時差;水平移動物體的偏向),逐一分析。
討論:
1.晝夜更替:此處需要注意,學生容易理解為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但地球不自轉仍
有晝夜現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轉也會使某一地有一次晝夜變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轉,才會
產生晝夜更替現象。
活動:請學生畫一張表達地球晝夜半球的圖。(注意:黃赤交角的度數,黃道與太陽光
線的平行關係,晨昏線垂直於太陽光線,把夜半球塗成陰影)
2.地方時: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
的地方時 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相鄰 15 度經線內所用的同一時間是
區時(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時間是世界時(0度經線的地方時)。
區時經度每隔 15 度差一小時,地方時經度每隔1 度差 4 分鐘。
練習:北京與蘭州的地方時差是 49 分 44 秒,已知蘭州的地理經度為 103°53′,北京
的地理經度是多少?
1)計算 49分 44 秒的經度差:
經度 15 度/1 小時;經度 1 度/4 分鐘;經度 1分/4
秒鐘;
第 2 頁 49 分鐘/4分鐘=12度餘 1 分鐘
60 秒+44 秒=104秒
104 秒/4 秒=26 分經度
北京在蘭州的東邊故加上經度差
103°53′(蘭州)+12°26′(兩地經度差)=116°19′
(北京經度)
3. 地轉偏向力: 自然事例, 水在進入下水道時是旋轉而下; 颱風是一個旋轉的雲團 (錄
像或圖片)。在地球上沿水平方向運動的物體(固、液、氣)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而
發生偏轉,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活動:把一滴紅墨水滴在地球儀上,利用墨水滴的重力下落表示在地球上做水平運動
的物體,觀察地球儀靜止時和自轉時的墨水軌跡,從感性上認識地球自轉偏向力。
實例:讀圖觀察長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斷被衝刷,沉積的砂島不斷與北岸相
連,河道不斷向南彎曲。
練習: 用實線畫出下列物體運動的真正方向 (注意判斷方向時人與物體運動方向同向)。
答:烏魯木齊在東 6 區,與北京時差為 2 小時,如果烏魯木齊的人們使用東 6 區的區
時,作息時間會與北京相同,但烏魯木齊使用的是東 8 區的區時「北京時間」 ,所以他們的
作息就在「北京時間」的基礎上延遲了2 小時。(圖解)
第 3 頁 六、板書設計
第五節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一、晝夜更替現象(繪圖表示晝夜半球)
二、地方時和時差的產生
一天中大陽最高點為此地地方時 12 點,經度每差 1 度時間相差 4分鐘,從而產生各地
時差。
三、地球自轉偏向力
與物體運動方向同向站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