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6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省「百城千縣萬村」調研組針對清遠市脫貧奔康調研報告近期發布,報告對清遠30年來脫貧奔康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為清遠多年來在脫貧奔康上所取得的成就點讚,並結合清遠實際給出進一步發展建議。該報告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優秀調研報告。
萬字調研報告總結清遠30年扶貧奔康經驗
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中宣部在全國範圍內選擇約一百個城市(直轄市,地級市、地區、州、盟)、一千個縣(縣級市、區、旗)、一萬個行政村,組織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清遠市及其下屬的連樟村入選調研名單。
今年8月初,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百城千縣萬村」調研組到清遠,通過與市職能部門負責人開座談會,深入企業、社區、鄉村與幹部群眾交流、發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調研,最終寫出《激活內生動力,把短板變「潛力板」———新時代清遠市脫貧奔小康的調研報告》萬字調研報告。
報告從脫貧攻堅及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兩個部分對清遠30年鄉村發展歷程進行了總結。「荷包鼓了,生活好了,腦袋富了。」報告引用村民的一句話對全市脫貧工作進行了高度總結,同時從富民產業、人居環境改善、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等多個角度進行了經驗總結,並對清遠「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點讚。對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之一的廣清接合片區,報告也稱其為「從被動幫扶到主動共建,探索區域協調發展新模式」,建設廣東省破除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先行地。
今昔對比強烈
調研組長感受清遠翻天覆地變化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組組長由羊城晚報首席記者馬勇擔任,他與清遠的「緣份」自清遠建市之初就已開始。1992年剛大學畢業的馬勇曾到原清新縣(現清新區)白灣鎮駐點開展扶貧工作。
清新白灣鎮(資料圖)
「記得當時村民住的房子都是泥土房,上面住人,下面就養豬、牛等一些家禽,村民也沒有多少地,都是在石頭山上刨日子,村民精神面貌也很差。當時的扶貧措施都是鼓勵村民搬遷到清新其他一些平原地區來。」馬勇介紹說。
此次再到清遠調研扶貧工作,馬勇感受到了清遠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扶貧方面,最大的變化是扶貧方式的巨大轉變,從以往的大水漫灌式的扶貧轉變成精準扶貧,扶貧方式百花齊放,不拘一格。貧困村的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收入的增加,村容村貌包括村民的精神狀態都有很大的提升。
英德河頭村(資料圖)
在清遠調研期間,馬勇對英德九龍鎮省定貧困村河頭村村民許南生印象十分深刻。今年65歲的許南生,早些年一直在珠三角地區務工,後來看到駐村扶貧工作隊進來後,村莊煥然一新,於是萌生了回老家養老的想法。2018年,他投了幾十萬元在村裡蓋了樓房,與老伴開起了民宿。「我看到客廳裡掛了好幾幅毛筆字,一問才知道全是他自己寫的。這說明清遠農民在物質生活豐富後,對於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很高的追求。」馬勇說。
調研建議
進一步理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對於今後的工作,調研組也在調研報告中給出了進一步的建議。
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英德市連樟樣板區與廣州市增城區、花都區、從化區一起納入廣清接合片區,成為11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之一。
調研組建議清遠應充分利用廣清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平臺、政策,在理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上下苦功,不斷激活農民、要素、市場等「三農」主體,引導和鼓勵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上山下鄉」,讓「沉睡資源」變成「活化資產」。
目前清遠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達到省定脫貧標準,但部分貧困戶收入渠道狹窄,轉移性收入所佔比重較高。2020年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後,如果系列幫扶政策不再持續,貧困戶的家庭收入將會出現明顯下降,返貧風險加大。為此調研組也建議清遠應繼續探索建立長效脫貧機制,有效鞏固扶貧成果防止返貧。
清遠發布編輯部
來源:清遠+
編輯:羅璐
校對:王雪
原標題:《清遠再獲「點讚」!丨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