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玩轉「褐煤摻燒」秘訣!

2021-02-15 鷹眼研究


發熱量較低,一般在3000-4000kcal/kg之間;

揮發分高,水分較高,一般在30%-35%之間,部分高於40%;

灰分較低,一般在15%以下;

硫分較低,一般在1%以下;

灰熔點較低,一般在1100-1300℃之間,屬於較嚴重結渣煤種;

煤灰中鹼金屬(Na、K)含量較高,[電力鷹]一般超過2%,煤灰的沾汙性較強;

原煤磨損指數較低,磨損性能在「不強」以下。

四角切圓鍋爐

可進行分層分磨摻燒褐煤,便於調整控制煤粉細度、磨出口溫度等,褐煤摻燒能力較強;[電力鷹]

對衝燃燒鍋爐

也可進行分磨摻燒褐煤,褐煤摻燒能力次之;

W火焰鍋爐

只能採用混煤,一般混煤不易均勻,因此摻燒比例較少。

由於褐煤熱值低、揮發分高、水分高、易自燃等特點,在非設計褐煤鍋爐中摻燒後,對鍋爐的運行指標、運行參數、相關設備及熱工控制等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劣化,控制不當會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

摻燒褐煤導致總煤量增大,總煙氣流量大幅增加,一次風率升高明顯,燃燒推遲致使減溫水量增大,排煙溫度上升,鍋爐效率下降。雖然通過燃燒器改造、空預器換熱元件改造等方式可以減少再熱器減溫水的用量、加強對排煙溫度的控制,但褐煤入爐後的熱慣性較大,會引起汽溫大幅度波動。且隨著褐煤摻燒比例的加大,這種慣性也隨之加大,鍋爐效率將有所下降。

根據摻燒比例、褐煤水分及具體爐型不同,燃煤量增加,影響制粉單耗增加;一、二次風比例變化影響一次風機的耗電率增加;煙氣量的增加、一次風壓的提高造成空氣預熱器阻力、漏風量增加影響引風機耗電率增加。

影響發電煤耗上升普遍在1%-2%之間,如銅陵公司通過試驗,在600MW摻燒30%褐煤時,鍋爐效率降低了0.79個百分點,影響供電煤耗2.45g/kWh;廠用電率同比升高了0.37個百分點,影響供電煤耗1.15g/kWh。共計影響供電煤耗1.16個百分點,即影響供電煤耗3.6g/kWh。

水分對煤耗實際還存在隱性影響。國家現行計算標準採用低位熱值,原煤水分對鍋爐效率的影響未得到體現,也沒有引起發電企業的充分關注。雖然計算發電煤耗不受原煤水分影響,[電力鷹]但煙氣中的水分將汽化潛熱(2512kJ/kg)帶走,這部分熱量也是原煤提供的有效能。一般認為水分每升高1%,實際發電標準煤耗約升高0.13%,約為0.4g/kWh。

(1)低熱值對鍋爐出力的影響

若煤的發熱量降低,則同樣的鍋爐負荷所用的實際煤量增大,而對於直吹式制粉系統,輸送煤粉所需的一次風量也相應增加,導致理論燃燒溫度和爐內的溫度水平下降,使煤粉氣流的著火延遲,燃燒穩定性變差,影響煤粉的燃盡,煤的發熱量降低還可能導致鍋爐熄火等嚴重事故的發生。同時,燃煤量增加後,燃燒器的出力受限,同時熱一次風量增加後,一次風速將由18-22m/s增加至25-35m/s,燃燒器阻力會增加較多。另外,爐膛燃燒火焰中心上抬,使鍋爐排煙溫度升高,增加排煙熱損失,同時鍋爐輻射換熱與對流換熱比例改變,對流換熱增加,減溫水量增加。

煤質變化可能會造成機組的某些設備不能滿負荷運行而限制鍋爐出力。例如煤的水分和可磨性指數的變化可使磨煤機達不到額定出力;[電力鷹]煤的灰分增加或灰的電阻特性改變可能使靜電除塵器的除塵效果受限。煤質趨劣時,鍋爐燃燒不穩、滅火、受熱面磨損加劇和帶不上負荷等事故隨之發生,電廠事故停運率增大,導致整個電網出力不足。

(2)高水分對制粉系統乾燥出力的影響

水分對煤的燃燒過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降低爐內溫度。水分還影響制粉系統型式、乾燥介質的選擇以及輸煤系統的運行,從而影響鍋爐燃燒工況。水分增加會增加排煙熱損失。原煤水分對磨煤機碾磨出力影響較大。對於MPS、ZGM、HP型中速磨及鋼球磨煤機,水分每增加10%,[電力鷹]出力下降11%左右。

影響乾燥出力的之一為熱一次風溫,另一個因素為乾燥劑量,燃用褐煤時,磨煤機內的風煤比將達到2以上,因此一次風率將由20%增加至30%以上,實際運行中有的工況一次風率接近50%。由於褐煤水分較多,一般設計燃用褐煤的鍋爐,BMCR工況下的熱一次風溫設計為380℃以上,而煙煤、貧煤設計鍋爐的熱一次風一般低於330℃,儘管摻燒褐煤後煙氣量增加後會使增加10-15℃,但熱一次風仍偏低較多。

褐煤水分達40%左右,遠超煙煤、貧煤10%以內的常規值,乾燥介質和乾燥溫度設計要求差距過大,乾燥出力不足是摻燒褐煤最直接和最普遍的制約因素。磨煤機在磨製褐煤時會導致乾燥出力下降,出口溫度降低,雖然採取了空預器反轉等措施提高一次風溫,但提高的溫度不能夠充分滿足褐煤乾燥的需要,因此當前提高磨煤機出力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一次風壓,用大流量、高風壓的通風出力帶動磨煤機總出力的提升。雖然磨煤機和一次風機改造完成後,磨煤機通風出力顯著提高,研磨出力和乾燥出力也有部分提升,使部分機組全時段大比例摻燒褐煤得到保障,但褐煤乾燥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尤其當雨季褐煤外水增加時,煤鬥下煤、磨煤機各粉管會出現堵管現象,磨煤機出力受到影響。目前各單位通過定時對褐煤磨進行降出力運行吹掃,有效的減少了問題發生次數,但褐煤乾燥不足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3)煙氣量及煙道阻力增加,加劇設備磨損

當原煤水分由7%增加至35%以上時,折算煙氣量(按熱量相同)增加近10%,煙氣量的增加影響尾部阻力將增加20%以上。3.3對鍋爐防爆工作的影響

由於褐煤揮發分較高,摻燒褐煤,在制粉系統啟停及堵煤蓬煤期間容易發生制粉系統自然爆炸事故,因此摻燒褐煤對制粉系統防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雨季磨煤機入口堵煤時,若不及時停磨,極易造成磨入口管內積煤自燃著火,所以若發生磨入口堵煤,[電力鷹]務必及時停磨疏通。此外,燃用褐煤需嚴格控制磨出口溫度不超過65℃,磨煤機停運時需儘可能抽空磨煤機並及時充惰。在磨煤機正常運行時若一臺給煤機蓬煤,則需嚴格控制磨出口溫度在正常範圍內,防止制粉系統爆燃事故的發生,保證鍋爐安全穩定運行。

褐煤是炭化程度較低的煤種,乾燥無灰基揮發分高於40%,雖然揮發分高有利於著火,但褐煤灰熔點較低,一般在1100-1200℃,極易造成燒壞火嘴、火嘴結焦及屏過區域結焦,[電力鷹]尤其是屏過區域結焦的會大大增加(屏過區域的出入口煙氣溫度一般設計在1000-1300℃,與褐煤的灰熔點接近),使減溫水量增大及排煙溫度升高。

褐煤水分高,燃燒後煙氣量大,煙氣中的水蒸汽含量增加,[電力鷹]對空預器的低溫腐蝕機率增加,[電力鷹]同時由於煙氣中的水蒸汽對SCR催化劑產生汙染,影響SCR效率。

褐煤高水分、低熱值,摻燒後燃料量大幅增加,除影響機組高負荷出力能力外,對鍋爐燃燒調節特性也產生明顯影響,主要表現為熱慣性大、響應遲滯。機組升降負荷時、汽壓、汽溫波動較大,部分高比例摻燒褐煤機組主汽壓力波動範圍增大到1MPa,甚至出現主汽溫度下降等情況,嚴重影響機組安全運行。

電網「兩個細則」執行日趨嚴格,要求機組必須投AGC運行,AGC運行時,負荷變化率快,負荷頻繁升降,摻燒比例高時,因磨煤機磨製褐煤,乾燥出粉速度慢,粉溫度低,鍋爐燃燒跟不上負荷變化,很難滿足AGC速率及品質要求,造成「兩個細則」考核電量和電費,這是其中一個較重要的影響因素。

隨著國家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分析煤質對成本的影響還要考慮到煤質對鍋爐排放總量的影響。煤質下降對飛灰排放濃度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煤的灰量增加與灰的比電阻變化,煤的灰量增加將導致飛灰排放濃度或總量的上升。

為進一步推動煤電互保工作的深入開展,電科院總結近幾年在配煤摻燒和提升褐煤摻燒能力工作上的經驗,從鍋爐系統及設備、熱工自動化控制、運行優化、[電力鷹]摻燒試驗、煤場管理、安全環保等諸方面開展的研究,提出了褐煤摻燒技術路線。

褐煤摻燒能力評估主要是對制粉系統出力、煙風系統出力等進行校核。通過進行不同褐煤摻燒比例下的制粉系統出力、煙風系統出力等的校核來初步判斷鍋爐摻燒褐煤的能力,並用於指導一次風機、磨煤機及空預器等輔機的改造工作。

針對摻混褐煤的煤質特性,應用現有鍋爐實際風溫數據進行制粉系統出力校核。如雙鴨山公司,其磨煤機設計最大出力為60.28 t/h,但如磨製寶清褐煤,其校核最大出力僅為46.50t/h。

根據鍋爐摻混褐煤比例進行一次風量、送風量和煙氣量計算,並於選型TB點質量流量進行比較,以進行一次風機、引風機出力校核。

隨著褐煤摻燒比例的增加,一次風量需求量增加,二次風量需求量減少。某試驗表明,當褐煤摻燒比例為45%時,煙氣量增加為9.99%,一次風量增加率為47.92%。因此,只需對一次風機及引風機出力進行校核。

(1)鋼球磨煤機

對於負壓制粉系統,增加一套高溫爐煙風機系統,採用抽取高溫煙氣提高熱風溫度,從省煤器入口抽取約450℃的高溫爐煙進入磨煤機熱風母管,再提高熱風溫度60~70℃,通過分磨磨製褐煤方式,摻燒比例可提高至40%以上。此方法的技術難點,因高溫爐煙取自省煤器入口,含塵量較高,所以對高溫爐煙風機要求耐磨、耐高溫。目前300MW機組中儲式制粉系統已有成功應用案例。

(2)中速磨煤機

由於原煤水分對磨煤機碾磨出力的影響較大,因此對於原設計燃用貧煤、劣質煙煤的鍋爐,需要對中速磨煤機進行增速增容改造,提高碾磨出力。

磨煤機增速增容改造時一般配合進行提高一次風溫改造,可使摻燒比例由15%提高至40%左右;若再進行一次風機增容改造,則摻燒比例可提高至50%以上。

目前成功應用案例:根據摻燒褐煤比例,選擇2-4臺磨煤機,通過提高磨煤機磨輥、磨碗轉速,增加出力。一般將磨煤機轉速提高10%,同時對風環及煤粉分離器進行相應的改造,磨煤機出力能夠提高10-15%,若再提高轉速,則配套磨煤機電機須作相應增容改造。

對於原設計預熱器轉向若先進二次風側,可通過改變空氣預熱器旋向,調整熱煙氣通過空氣預熱器的順序,先通過一次風,再通過二次風,提高一次風溫10-20℃,褐煤摻燒比例可提高至20%以上。

通過移動一次風與二次風間的扇形板和弧形板位置,增大一次風側的換熱面積,提升一次風出口風溫和風量,褐煤摻燒比例可提高至40%左右。

對於排煙溫度偏高且有空間的電廠可通過空氣預熱器改造增加其換熱面積,提高一次風溫,褐煤摻燒比例可進一步提高。

如褐煤摻燒比例增大後,過再、熱器減溫水量和排煙溫度增加較多,則通過調整受熱面面積,可以降低過再熱器減溫水量和排煙溫度。

褐煤摻燒比例增大後,排煙溫度超出設計值15℃以上的應考慮增加低溫省煤器等餘熱利用裝置。

摻燒褐煤後,受乾燥出力影響一次風率將由原來的20%左右提高至30%以上。對於一次風量及一次風壓增加量在10%左右時,可通過一次風機葉片高效化改造,提高風機工作效率,增加一次風機出力。[電力鷹]對於離心式風機在電機容量許可條件下,可增大直徑5-8%;軸流式風機葉片高效化改造後提高風機工作效率6-8%;褐煤摻燒比例可提高至30%左右。

褐煤摻燒比例超過50%以上時,一次風量明顯受限時,一次風機需增容換型。

磨煤機出力和通風量提高後,原有一次風管的通流能力受限,阻力增加,一次風管的磨損也增加,因此褐煤摻燒比例若要提高至50%以上,一次風管需進行相應擴容、防磨、保溫等改造。

燃煤量增加後,燃燒器的出力受限,同時摻燒褐煤後,煤粉著火點提前,可能會燒損燃燒器,可結合爐內低氮燃燒改造對燃燒器進行相應擴容改造。

由於褐煤揮發分高,制粉系統防爆控制問題較明顯,因此必須增加CO測點,完善惰性氣體滅火系統,完善防爆設施,以監視、控制磨煤機防爆問題。

磨煤機入口熱風隔絕門關閉不嚴密,將極易引起制粉系統的爆破並給磨煤機的啟、停造成一定的困難。入口冷風隔絕門關閉不嚴密,將對制粉系統乾燥出力、磨煤機出口溫度及一次風量有較大影響。因此必須對關閉不嚴密的冷、熱風隔絕門進行更換改造。

燃用褐煤後,因爐膛輻射吸熱比例減少、對流吸熱比例增加影響減溫水量增加,金屬壁溫易超標,必要時對減溫水管道及減溫器進行相應改造。

摻燒褐煤將影響煙氣量增加,50%摻燒褐煤時煙氣量約增加6-7%。對於存在空氣預熱器漏風率大、排煙溫度高及設計裕量偏小的機組可能需要進行引風機增容改造。

由於摻燒褐煤後的一次風率增加影響送風機裕量增大,可考慮進行送風機降速降容改造。

摻燒褐煤後,對於設計有爐膛衛燃帶,應優化減少衛燃帶面積;對於四角切圓布置鍋爐,可結合爐內低氮燃燒改造進行增大各燃燒器間距、增大側二次風、增加貼壁風的相應改造。

褐煤摻燒,影響整個機組的控制品質,特別是在AGC、一次調頻投運時,影響其速率響應及品質要求,易造成「兩個細則」考核,需從以下幾方面優化:

(1)煤質校正

基於指令平衡的CCS控制策略,原靜態、動態負荷—煤量控制曲線需進行優化。由於褐煤摻燒,同負荷下燃料量勢必增加,原控制曲線不能滿足CCS變負荷過程中,燃料量更大幅度變化的要求。會造成主蒸汽壓力、溫度大幅波動,變負荷速率降低,控制品質惡化。應通過褐煤摻燒比例及相關變負荷試驗確定新控制曲線。

(2)優化直流型鍋爐水煤比曲線,降低水煤比。

不合適的水煤比曲線,將導致鍋爐給水量在燃料量波動時將更大幅度的變化,從而導致中間點溫度,及主汽溫度失調,應確定合理的水煤比曲線。

(3)優化制粉系統冷、熱風門解耦控制

褐煤含水量較大,對於磨煤機熱一次風乾燥出力要求增大。實際運行中,可能會出現熱風門全開,冷風門全關的現象出現。應優化冷、熱風門間的解耦控制關係,減小冷風門變化幅度。必要時,還應考慮改造熱一次風系統,保障足夠的乾燥風出力。[電力鷹]

(4)優化減溫水自動控制系統

摻燒褐煤,鍋爐煙氣量增加,對流換熱增強。變負荷過程中,減溫水自動控制壓力較大,應適當加強變負荷過程中前饋控制作用,提前抑制蒸汽溫度過大波動。

(5)負荷響應能力的優化

褐煤摻燒,將會造成機組對同等負荷指令的響應,需要更多的燃料,調節器和前饋的動作更大,壓力波動更大,造成機組不穩定,經濟性變差。因此需要根據各機組特性開發機組除鍋爐外的其他蓄熱形式,以適應電網一次調頻的需求。如:汽機蓄熱、抽汽蓄熱、民用供熱機組的管道蓄熱等。

增加一次調頻鍋爐主控前饋,尤其針對部分省份電網一次調頻幅度較大的電廠。可及時穩定主蒸汽壓力由於一次調頻動作產生的波動。

(1)煤場一般儲存褐煤為對應機組10至15天的摻燒煤量,為滿足分類堆放、定期翻倒燒要求,有效控制自燃掉卡現象,可根據實際情況擴建煤場、筒倉等設施,並配套安裝輸煤設備,如增設堆取料機、延伸原堆取料機軌道、或購置移動輸煤皮帶等。

(2)鍋爐設計或校核煤質與摻燒褐煤指標差別較大時,需經過規範的褐煤試燒試驗;部分鍋爐因燃燒特性不同,對褐煤摻燒比例、均勻性有較嚴格要求時,可增設混煤筒倉或增設皮帶計量裝置實現量化摻配。

(3)對於多雨地區,在大量摻燒褐煤時,應根據制粉系統乾燥出力和煤場設備形式等條件,考慮是否增設幹煤儲存設施,有效容量應滿足日常摻燒煤量要求。

(4)對褐煤摻燒比例超出30%的公司,有必要進行增設褐煤乾燥提質設備,如蒸汽乾燥設備、微波乾燥設備。

對於非設計燃用褐煤鍋爐,在現有系統和設備不改造條件下,滿負荷工況僅通過提高磨煤機通風量、減少制粉系統冷風摻入量、增大煤粉細度等運行調整手段,貧煤、劣質煙煤鍋爐可使褐煤摻燒比例達到30%左右,煙煤鍋爐可使褐煤摻燒比例達到15%左右,隨著負荷降低摻燒比例會高於此值,負荷越低,摻燒比例會越高,因此電廠應結合運行調整,燃燒優化等手段改善鍋爐設備及系統運行狀況[電力鷹],確保機組的安全可靠性,從而提高運行經濟性。

對於300MW機組無煙煤鍋爐,通過混煤方式和燃燒調整,褐煤摻燒比例達到15%,相關運行參數:排煙溫度、減溫水量較摻燒前略有增加,飛灰含碳量可控制在2.5%以內,爐渣含碳量可控制在5.0%以內,若再提高摻燒比例,飛灰、爐渣含碳量增加明顯。

(1)採用爐前(煤場、皮帶或原煤倉)混煤方式配煤時,應增加配煤計量裝置,完善配煤手段。必要時進行煤場增容和輸煤系統改造,增加配煤的靈活性,滿足鍋爐燃燒對不同煤種的要求。

(2)採用分層磨製爐內摻燒的方式時,應嚴格按照規定調整輸煤系統運行方式,滿足不同制粉系統對不同的煤種要求。

(3)要根據煤場不同煤質和入爐煤熱值範圍,合理進行搭配,確定褐煤摻配比例和摻配方案,確保鍋爐的正常燃燒。

(4)做好分時段摻燒工作,值長應根據負荷曲線提前指導輸煤班長制定配煤方式,摻燒褐煤不得影響機組負荷的接帶工作。

(5)摻燒各煤種的Vdaf相差較大時,如採取混磨混燒措施,為獲得較好的燃盡效果,煤粉細度宜按Vdaf低的煙煤選取;如採用取分磨分燒措施,則煤粉細度可以分別按不同煤種的Vdaf選用。

(1)在保證制粉出力滿足機組負荷需求的情況下,根據褐煤揮發分、水分及磨煤機乾燥出力情況,調整褐煤摻燒比例。

(2)嚴格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建議不低於55℃,防止系統堵塞;任何情況下磨煤機出口均控制不高於70℃,防止制粉系統爆燃。

(3)提高制粉系統出力

a煤粉細度

分磨摻燒時,可提高褐煤磨煤機煤粉細度,混煤摻燒時,應合理提高摻燒磨煤機的煤粉細度,以提高磨煤機的碾磨出力。建議四角切圓鍋爐煤粉細度R90控制在28%~35%,對衝燃燒鍋爐煤粉細度R90控制在25%~30%,「W」火焰鍋爐煤粉細度R90控制在25%~30%。通過燃燒調整試驗確定具體煤粉細度,根據各爐特性、汽溫、灰渣可燃物及摻燒煤種確定。

b一次風量

褐煤含水量較大,對於磨煤機熱一次風乾燥出力要求增大。實際運行中,可能會出現熱風門全開,冷風門全關的現象出現。應優化冷、熱風門間的解耦控制關係,減小冷風門變化幅度。必要時,還應考慮改造熱一次風系統,保障足夠的乾燥風出力。

c研磨出力

對於鋼球磨煤機,添加的鋼球直徑可適當增大到Φ70並減少小直徑鋼球數量,適當加大磨煤機通風量,提高制粉出力。

對於中速磨煤機,可適當調低磨煤機加載壓力,改變磨碗間隙,增加通風量,提高磨煤機制粉出力和一次風速。

(1)根據摻燒褐煤情況,調整燃燒器的火檢檢測裝置,[電力鷹]確保運行可靠,加強對一次風粉著火情況的觀察和對爐膛負壓的監視。

(2)直流燃燒器摻燒褐煤時,一次風速應適當提高,具體應根據試驗確定,一般控制在27-29m/s,保持著火距離在0.5米左右,防止火嘴燒損。如著火太近或太遠可適當調整一次風速。

(3)旋流燃燒器摻燒褐煤時,應將旋流強度調到較小位置,以降低主燃燒器噴口濃度,防止著火提前損壞燃燒器。

(4)採用分磨分燒方式摻燒褐煤時,褐煤對應的二次風應比燃燒正常煤種(煙煤)層適當減少,二次風量減少幅度根據試驗情況確定。

(5)通過合理安排磨煤機運行方式及合理分配各層磨煤機煤量,控制火焰中心高度,防止火焰中心過高造成屏過區域結焦及受熱面大面積超溫,合理使用一級減溫水量,使屏過得到充分保護。

(6)直流鍋爐在低負荷運行時,應控制好分離器出口溫度不易過高,主再蒸汽溫度可用煙溫擋板和送風量進行調整,並加強對水冷壁溫度的監視,防止受熱面超溫的現象。

(7)應注意防止出現水冷壁高溫腐蝕,可以通過改善壁面氧化還原氣氛,來控制水冷壁腐蝕速度。

(8)運行人員要通過爐內煙氣、蒸汽參數變化及通過看火孔和撈渣機渣塊情況,分析受熱面結焦情況,加強鍋爐的燃燒調整,防止鍋爐結焦;檢修人員做到每停必查,檢查燃燒器區域結焦情況,[電力鷹]各受熱面的結焦、結灰情況,及時清理,確保受熱面清潔。

(9)認真執行吹灰制度,特別是對高溫過熱器和空預器的吹灰,若發現結焦或空預器煙氣、空氣側系統阻力增大時,應增加吹灰時間和吹灰次數。

(10)有條件廠應定期進行一次風速標定及磨煤機風量、各粉管煤粉濃度和分配均勻性標定,保持爐內良好的動力場。避免爐膛出口兩側煙氣及煙溫偏差,預防爐膛結焦及壁溫超標。

(11)摻燒褐煤時,水分增大,酸露點升高,尤其冬季機組低負荷運行時,應加強空氣預熱器低溫腐蝕防範。對於折算硫分低於2%的鍋爐,建議按冷端平均溫度不低於68.1℃進行控制(美國CE公司的標準,排煙溫度與冷風溫度的平均值)。必要時投入暖風器或熱風再循環。

進行褐煤摻燒,各廠應根據不同摻燒比例、摻燒方式等摸索摻燒後對鍋爐系統和設備的影響因素,並開展制粉系統、燃燒系統優化試驗,尤其是摻燒比例增大後,應系統開展優化試驗,指導運行人員科學調整和進一步的設備改造。

(1)摻燒比例優化試驗

在相同負荷下,進行不同比例的摻燒試驗,綜合考慮機組經濟性、環保性指標與煤炭價格的影響,尋求中間的平衡點。

(2)摻燒方式優化試驗

在相同負荷、摻燒比例的情況開展試驗下,比較煤場混煤、分磨或分層摻燒,不同磨組(層)組合摻燒等方式下經濟性、環保性與煤炭價格的綜合因素,尋求最優方式。

(3)鍋爐燃燒優化調整試驗

在相同的負荷、摻燒比例和摻燒方式下,進行制粉系統煤粉細度、出口溫度、一次風速、鍋爐氧量、配風方式、燃盡風量等調整,尋求摻燒工況下鍋爐最佳運行方式。

(4)吹灰優化調整試驗

對鍋爐本體吹灰器、空預器吹灰器、脫硝吹灰器、脫硫GGH等吹灰頻率進行優化。

(1)根據來煤特性,在指定區域合理、分類堆放,並建立煤場示意圖和堆、存量臺帳,不同煤種需單獨存放,且界限分明。可利用燃料管理智能化系統對煤場實行「來、耗、存」的有序動態管理,為精細化摻配服務。

(2)褐煤揮發份高、易自燃,應加強煤場的定期巡查工作,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採取措施進行處理。應設專儲位置,堆放高度不宜過高,要邊儲邊壓實,並留有倒垛位置,定期對褐煤進行翻燒,做到清場徹底,及時將推煤機推起的底部煤取盡,不留底腳及邊角陳煤,確保煤堆底層沒有陳煤。褐煤翻燒周期一般不超過半個月。

(3)加強煤場測溫工作,明確測溫周期、採用插入式測溫裝置,網格化定點測溫,並做好記錄。發現超溫要採取降溫措施,若自燃要及時清理壓實,不宜用大量噴水方式滅火。

(4)結合場地和設備條件,積極探索和利用新技術,儘可能降低褐煤外水分,減少熱值損失,必要時開展跟蹤熱值損失試驗,[電力鷹]減少燃煤水分對鍋爐運行經濟性的影響。但褐煤在空氣中易風化而自然碎裂,應根據煤的乾濕度及天氣情況開啟煤場噴淋,控制煤的溼度,防止煤粉飛揚對環境的汙染,可採用噴霧降塵設備等。[電力鷹]

(5)採用筒倉或封閉式圓形煤場儲存褐煤時,可採用氣體檢測儀定期對可燃氣體進行檢測,掌握褐煤氧化自燃情況。

(6)燃料到場後,應及時取樣、化驗分析煤質情況,並將結果匯報給配煤負責人員。有條件的電廠可以考慮增加煤質在線檢測設備,以保證煤質分析的及時性。

(1)加強對制粉系統各段溫度和壓力的監視,[電力鷹]防止磨煤機、粗、細粉分離器和粉管堵塞,發現堵塞時應及時清理。

(2)制粉系統氣粉混合物中的含氧量降低到12%(褐煤)和14%(煙煤)時,可以防止爆燃。

(3)中儲式制粉系統嚴格控制粉倉溫度不大於70℃,注意保持粉倉粉位,定期進行降粉操作,防止粉倉下粉不暢和爆燃。

(4)對於中速磨煤機,加強石子煤系統檢查,要求石子煤鬥進出口門能關閉嚴密;對石子煤及時排放,防止石子煤在刮板室內堆積著火,引起磨煤機內著火;磨煤機停運前,必須就地檢查石子煤有無燃燒現象。如有石子煤著火,應及時投用蒸氣滅火,嚴禁在石子煤著火時停運磨煤機。

(5)磨煤機發生斷煤時,應採取及時關小熱風門、開大冷風門的方法,降低磨煤機出口溫度,防止發生制粉系統爆破。如採取上述措施無效時,應立即停止磨煤機運行,嚴密關閉各冷熱風、一次風入口隔絕門、總風門,開啟磨排空門,磨煤機密閉冷卻。

(6)停運制粉系統時,應先停止煤鬥下煤,確認給煤機走空後停止給煤機運行,待磨煤機內存煤抽淨後方可停止磨煤機運行,同時對粉管、各風門等易結粉部位加強吹掃。

(7)中儲式制粉系統粉倉粉位不易超過3.0米,粉倉溫度在制粉系統正常運行期間不允許超過45℃,應定期進行降粉操作,鍋爐停爐時儘可能安排燒粉停爐,在停爐前應將粉倉中的煤粉燒完或抽空。停爐期間粉倉溫度最高不易超過50℃,否則應及時投入惰性氣體進行降溫。

(8)在啟停磨煤機及抽粉時,注意採取啟、停磨煤機保持較低的出口溫度、較大的入口負壓,儘量避開爆破條件。停磨時必須將煤粉抽淨,以防止制粉系統積粉自燃。

(9)運行中,嚴禁在制粉系統設備及管道上進行焊接及其它明火作業。

(10)加強制粉系統(包括一次風風管)保溫,防止煤粉因結露產生結塊、沉積。

(11)煤粉倉和制粉系統充氮氣(二氧化碳)系統、消防蒸汽系統要經常處於良好備用狀態,在停機期間投運,防止褐煤自燃。

(12)加強對鍋爐制粉系統維護檢修工作,對漏粉、漏煤、漏熱風及時進行清理。

(13)摻燒褐煤後應增加對磨煤機本體內部的檢查次數,及時清除積粉、積煤。

(14)根據褐煤摻燒比例、摻燒磨煤機組合情況,建議由專業人員對RB保護中磨煤機切除邏輯進行完善。

(15)運行人員要經常觀察除渣系統渣量、渣塊的變化情況,分析判斷爐內結焦情況,並及時調整燃燒,發現結焦嚴重時應及時進行爐膛吹灰。

(16)摻燒褐煤後會引起鍋爐煙氣流速的變化,要加強電除塵系統的檢查、維護、調整,確保除塵效果。

(17)在褐煤摻燒時,煙氣量及其中水分增加,脫硝系統、電除塵及脫硫系統應做相應的調整。

(18)由於褐煤摻燒結焦的可能性增大,除渣系統運行中應加強對撈渣機的檢查,發現結焦比較嚴重時和渣塊較大時,及時地清理。要加強對碎渣機和鬥提機的檢查,防止渣塊較硬造成碎渣機卡澀,必要時可以將鬥提機切旁路運行。

(19)加強灰鬥加熱檢查,確保正常投入。

免責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本文只供電力人學習討論之用,無任何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火力發電廠汙泥摻燒技術應用!
    為了考察摻燒汙泥時鍋爐的燃燒穩定性,本文以 2 臺 300 MW 容量等級、亞臨界蒸汽參數、四角切圓燃燒方式的煤粉爐為試驗對象,進行汙泥摻燒試驗,分別在不同負荷和不同摻燒比例的條件下,對比了爐膛溫度、鍋爐效率和 NOx質量濃度的變化。試驗結果顯示:隨著摻燒汙泥比例的增加,爐膛溫度下降,NOx 質量濃度有所增加;在 10%的摻燒比例範圍內,鍋爐效率無明顯變化。
  • 火力發電廠汙泥摻燒技術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利用火力發電廠摻燒的方式處置城市汙泥是目前公認最具前景的途徑。為了考察摻燒汙泥時鍋爐的燃燒穩定性,本文以2臺300 MW容量等級、亞臨界蒸汽參數、四角切圓燃燒方式的煤粉爐為試驗對象,進行汙泥摻燒試驗,分別在不同負荷和不同摻燒比例的條件下,對比了爐膛溫度、鍋爐效率和NOx質量濃度的變化。試驗結果顯示:隨著摻燒汙泥比例的增加,爐膛溫度下降,NOx質量濃度有所增加;在10%的摻燒比例範圍內,鍋爐效率無明顯變化。本文研究結果可為電廠汙泥摻燒技術的發展提供借鑑。
  • 塔爾二期電廠的2025願景
    2016年5月,GE與CMEC籤署協議為塔爾二期電廠提供兩臺330MW循環流化床鍋爐(CFB)。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特別適用於新開採的低熱值煤(即釋放相對較少熱量的煤),如巴基斯坦塔爾煤礦區豐富的褐煤。   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方彥水先生表示:「塔爾二期電廠比預期規劃的進度更快,依託塔爾地區豐富的煤炭儲量,我們將為該國電網提供更多電力。
  • 磚瓦摻燒印染汙泥制磚
    江蘇省海門市日前嘗試了磚瓦行業摻燒印染汙泥的方法,為印染汙泥走出了一條經濟環保的治汙道路。為了有效加強印染汙泥處置工作,海門市環保局積極探索適合於印染企業較多地區印染汙泥的處置方法,既保證印染汙泥安全處置,又不額外增加企業經濟負擔。
  • 新時代中國一流電廠縮影——綠色、智慧、民生
    近日,記者走進華電山東濰坊發電有限公司(下稱「濰坊電廠」)、萊州發電有限公司(下稱「萊州電廠」),透過這一「老」一「新」兩代電廠一窺新時代中國電廠的縮影。  電廠門口的環保數據公示牌、廠區內一塵不染的道路、大面積的綠化環境、涼水塔中冒出的白色水蒸氣,無處不散發著「綠色電廠」的氣息。
  • 國神焦作電廠紮實開展「提質增效扭虧增盈」主題勞動競賽
    國神焦作電廠紮實開展「提質增效扭虧增盈」主題勞動競賽 發布時間: 2020-06-02 10:27:14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付建國
  • 湘潭發電公司召開深度配煤摻燒工作專題會
    湘潭發電公司召開深度配煤摻燒工作專題會 作者:譚靜波 發布時間:2017-04-24   來源:中國電力網
  • 國電電力燃料摻燒三季度實現降本超1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國電電力堅持燃料配煤摻燒工作。國電電力持續加深摻配理論和模型應用。編制符合本企業實際的《配煤摻燒管理辦法》和獎考標準。本報訊 經公司燃料管理部門核算,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第三季度配煤摻燒210萬噸,降低燃料成本1.19億元,為企業壓降成本和完成全年利潤目標做出貢獻。下半年以來,國電電力堅持燃料配煤摻燒工作,並將其作為提升燃料管理水平,減少資源消耗,降低企業成本的主要措施。
  • 十年匠心,這家電廠再樹火電行業新標杆!
    海天一色與工業設施相交輝映,構成了山東華電萊州電廠(以下簡稱「萊州電廠」)的冬日一景。 日前,萊州電廠二期(2×100萬千瓦)工程4號機組投入商運,其滿負荷所輸出的電能,足夠驅動50多列高鐵同時在京滬線上以最高時速飛馳。
  • 上海:燃煤與汙泥耦合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本標準適用於600MW及以上發電機組的摻燒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的燃煤發電鍋爐。   本標準適用於法律允許的汙染物排放行為。新設立汙染源的選址和特殊保護區域內現有汙染源的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相關規定執行。
  • 清河發電安全摻燒5萬噸汙泥 "變泥為寶" 助力減虧控虧
    10月15日,清河發電公司歷時兩個階段、近11個月的安全摻燒混配汙泥工作宣告結束,累計安全摻燒混配汙泥56711.81噸,實現利潤超千萬,在節約燃料成本,降低標煤單價,進一步提升機組經濟水平等工作中成果顯著。
  • 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褐煤蠟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為解決這個行業發展難題,低碳院於2018年研製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低毒褐煤蠟提取萃取劑,並針對國家能源集團國神寶清煤電化公司富蠟褐煤樹脂含量高、水份高、易粉化的煤質特點,於2019年開發出適應該煤種的綠色提蠟脫脂集成新工藝,包括褐煤蠟綠色提取、樹脂分離、溶劑回收、殘煤處理等關鍵單元。
  • 華能嶽陽電廠環境報告書
    華能嶽陽電廠環境報告書 一、           > 公司簡介 華能嶽陽電廠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區東北城陵磯,距嶽陽主城區15km。
  • 混凝土裡面能摻什麼?盤點7種各有特點的摻合料
    混凝土一般由水泥、砂子、石子、水和外加劑混合而成,而混凝土中可摻加的材料也遠不止以上幾種,摻合料可以部分取代水泥,改善新拌混凝土性能且經濟性優勢明顯,可利用的混凝土摻合料一般有如下幾種。粉煤灰粉煤灰是煤燃燒後的煙氣中收捕下來的細灰,是燃煤電廠排出的主要固體廢物。
  • 技術|燃煤電廠入廠煤度電碳排放分析研究
    綜上可知,目前燃煤電廠的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核算方面,往往忽略溫室氣體產生的源頭,即入廠煤的質量。現階段國內絕大多數電廠等燃煤用煤單位的煤質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低位發熱量、水分、灰分、揮發分和硫分,其中並無與碳排放直接相關的參數,無法從源頭上對碳排放進行評價。
  • 【技術匯】燃煤電廠入廠煤度電碳排放分析研究
    綜上可知,目前燃煤電廠的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核算方面,往往忽略溫室氣體產生的源頭,即入廠煤的質量。現階段國內絕大多數電廠等燃煤用煤單位的煤質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低位發熱量、水分、灰分、揮發分和硫分,其中並無與碳排放直接相關的參數,無法從源頭上對碳排放進行評價。
  • 邵龍義等:海拉爾盆地褐煤液氮吸附孔的孔隙結構及分形特徵
    海拉爾盆地的煤層氣資源豐富,資源量約為1.079×1012 m3[12],但目前對於該盆地褐煤吸附孔孔隙結構的研究卻很少。綜上表明,海拉爾盆地褐煤的特點是「高水分含量、低灰分產率、高揮發分產率、特低固定碳含量」。這與王帥等[18] 在二連盆地吉爾嘎朗圖凹陷所採褐煤的實驗結果(中高水分含量、中低灰分產率、高揮發分產率)大致相同,但與Chen 等[11]在貴州西部盤關向斜所採的中高階煤的實驗結果(特低水分含量、低灰分產率、低揮發分產率、中高固定碳含量)存在較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