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饒10歲男童被女同學家長刺死」事件,讓不少家長陷入了焦慮狀態。每個孩子都是家長心中的寶貝,如果在學校與同學相處出現紛爭,甚至長期在學校受到欺負,作為家長,該怎麼處理,才能即保護好自己孩子,又不會讓事件加劇惡化?
江西上饒警方10日發布新聞通報稱,當日上午9時許,上饒市第五小學校內發生持刀傷人事件。據警方初步了解,持刀傷人男子系該校家長,因其小孩與受害學生劉某宸發生糾紛,該家長持刀將劉某宸刺傷,後經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據紅星新聞,死者劉某宸系該校三年級學生,與同桌女孩何某璇發生糾紛,何某璇父親曾多次希望與劉某宸家長溝通,死者家長並未與其有順利溝通。
圖據人民網
這樣的悲劇,
沒有人希望發生第二次。
近日,
記者走訪了廣州一些學校,
也請來心理諮詢師,
想看看遇到這些情況應該怎麼處理。
遺憾的是,
採訪過程中,
記者遇到一些案例,
某些家長遇上自己孩子欺負同學的情況,
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送點禮物了事,
諸不知,
這種不肯直接承認孩子錯誤的行為,
反而成為了加劇衝突的導火索...
來看看實際案例:
案例1
頻繁扯頭髮拉椅子,家長為孩子辯解
番禺區家長陳小姐是某幼兒園家委,女兒琪琪(化名)近期就遭遇了男同學小宇(化名)欺負。
「小宇不僅扯了琪琪的頭髮,還動手打了其他男同學、拿玩具砸其他女同學的頭,雖然這些可能只是他們小朋友的一種相處方式,但是當小宇頻繁地做出這些傷害同學的行為,我覺得已經不是小打小鬧,需要得到正視。」
——陳小姐。
陳小姐表示,一開始她礙於同是家委的身份沒有向小宇媽媽及老師反映這個問題,後來有其他家長在家長群上公開了孩子受傷害的情況,小宇媽媽還很無奈地「求助」陳小姐,她終於按捺不住把這些事告訴了小宇媽媽。雖然小宇媽媽表示會教育孩子和同學和平相處,但第二天又發生了拉椅子導致琪琪跌倒的事。
「小宇媽媽對此想到一些補救方式,例如送小禮物和道歉,但是沒有直接地代孩子承認錯誤,而是想一些藉口為孩子辯解,並把這類事件形容為『惡作劇』,這使我覺得無法接受。」
——陳小姐。
另外,陳小姐也認為幼兒園老師缺乏處理學生糾紛的經驗:
「老師和孩子們說,這些事情過去了,不要回家告訴家長,有的孩子受欺負了也不敢說,所幸我們一直教育琪琪任何事情都要和爸爸媽媽說,我們才知道了真相。」
——陳小姐。
事件公開後,該幼兒園園長對老師進行了批評,但陳小姐認為已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她表示,以後會讓丈夫多接送琪琪,「丈夫比較高大,他多露面,應該能對那些經常欺負同學的孩子起到震懾作用,從而保護女兒。」
對此,心理諮詢師陳佳是這麼建議的:
專家支招:
一方面,小宇的行為習慣已經出現問題,作為家長、老師,都應該反覆地告訴他這些行為是不對的。平時,如果他能排好隊、和同學和平相處,則要多鼓勵,以此強化利他行為。
另一方面,小宇的媽媽希望用禮物來補救孩子與同學的關係,得到同學家長的包容,實際上反映了她對小宇情感撫養不夠,要著重建立真正的情感互動。
案例2
高年級女生踹小妹妹,家長希望「小事化了」
越秀區二年級女孩安安(化名)是個文靜內向的女孩,在混齡的午休託管班裡,遇到了能一起玩的高年級女生,一開始讓安安媽媽非常放心。然而,後來安安開始有點抗拒去託管班,這引起了媽媽的關注:
「我知道女兒的性格比較內向,她不會主動告訴我被欺負,所以我經常關心她,從而發現了那個高年級女生有欺負安安的情況。」
——安安媽媽。
這個高年級女生身材高大,常常問安安借一些小文具,安安不願意就會被用腳踹。有同學反映安安會躲在被子裡哭。
「那時安安剛從幼兒園進小學,卻遇到這種事情,幾乎被嚇傻了,也不懂得告訴老師。」
——安安媽媽。
由於老師對此並不知情,安安媽媽直接與對方家長溝通,但對方由祖輩照顧,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讓安安媽媽非常無奈,於是對託管班施壓,老師幫安安調整了位置,事情沒再惡化。
專家支招:
託管班雖然不是學校,但也要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解決困難,發展心理健康。高年級女生固然需要重點輔導,對於安安,家長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操之過急或者方法不當,事情曝光可能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案例3
男孩摸女孩頭髮屁股「求關注」
白雲區家長楊小姐向記者反映,由於女兒在學校較有人氣,不論男孩女孩都很想和她交朋友,但是有些男孩的表達方式讓她難以接受。
「有一次,女兒回來和我說班裡有男生摸她的頭髮,還有隔壁班的男同學從後面拍拍她屁股就跑了。我很生氣,直接找班主任解決。」
——楊小姐。
兩個班的班主任都很重視,第二天就找到了男生談話,之後就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我上次到學校,見到有男孩摸女兒頭髮,馬上上前制止,當面指出不妥。其實作為家長,像這種情況我都可以理解的,這些男孩畢竟只是七八歲,他出於純真的想法喜歡一個女孩,卻不知道怎麼表達,就會用摸頭髮、從後面戳她一下等方式引起女孩的關注。」
——楊小姐。
楊小姐認為,家長需要引導孩子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才是恰當的,不管男孩女孩,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對他們的舉動多關注,多重視,多引導。
專家支招:
孩子的性心理教育可以在年紀很小的時候開始進行,如果身體的隱私部位被觸碰要告訴信任的人或者報警。家長、老師對此類事件要善於傾聽,及時處理,屢教不改的學生可能在自尊心、自我價值感、注意力等方面已經出現問題,要進行單獨輔導。
案例4
孩子臉上受傷,家長發朋友圈
日前,海珠區家長陸女士在朋友圈求助:女兒臉被同學用鉛筆畫傷了,要怎麼才不留痕?隨即不少家長都來關心,陸女士表示,發朋友圈不是為了洩憤,而是希望引起家長們的重視,提醒大家注意校園安全。
事件發生後,女兒由於膽子小,沒有把事情原委說清楚,於是陸女士只好拍照諮詢老師,老師了解情況發現,原來是同桌不小心用鉛筆畫到了女兒的臉,其後要求該同桌同學寫了300字檢討,並且在課堂上再次強調紀律安全。
「女兒遇到校園紛爭,我不會讓她自己解決,小學生的處理方式還不成熟。我會先找老師了解情況,起到緩和的作用,如果直接找對方家長,可能會因衝動發生口角,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陸女士。
專家支招:
學生之間的衝突是難免的,學生都在校園中探索成長,形成自我的成長經驗。孩子又是處於家庭中的,她的思維模式形成與家庭有關,陸女士的出發點沒問題,但是方式過於激進,有可能會嚇到女兒。家長在幫助孩子解決紛爭的過程中要注意樹立榜樣作用,讓孩子從家長的處理方式中得到啟發,更好地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老師看法
還原事實真相,共同尋找解決方法
記者採訪了海珠區聚德西路小學大隊輔導員何穎。
對於家校融合共同解決學生紛爭,她有這樣的建議:
1.當老師發現學生之間的紛爭,教育幾次學生仍不管用後,老師應主動聯繫家長加強溝通,幫助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會傷害別人。如果學生有改好的傾向,可以寬容地給予一定時間讓其糾正。2.家庭要確立一些規矩、措施,要求孩子嚴格遵守,守好「家規」,有良好「家風」的孩子才不容易做出不恰當的行為。3.微信群、QQ群應視為育兒經驗心得交流學習群,家長發現學生之間的紛爭,不要隨意在群上互相指責宣洩情緒。應該保持理性,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老師溝通,由老師在線下組織雙方學生、家長、目擊同學一起還原事實,用公平的眼光客觀正視問題,探討解決方法。4.對於幼兒園及低年級同學出現一些摟抱等不恰當行為,可能是由於性別意識還不強烈,要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交往技巧,強化性別觀念。另一方面,家長應該自我提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家長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出現了過分親熱的行為,而沒有作出正確的引導,當這些行為遷移到學校,就會引起不適。
你們覺得呢?
平常身邊遇到這種事情,
都是怎麼解決的?
有用的經驗,
請分享出來,
讓身邊苦惱的爸爸媽媽們也學習一下吧!
信息時報 記者 溫倩茵
受訪者供圖
編輯:Cater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