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婷婷隨筆
本文約1282字,閱讀全文需要6分鐘
不知從何時起,自律一詞就這樣鋪天蓋地的,成為每個人對自己和生活的口頭禪了。
當然,我的相關網站都是相同的籤名,那便是:自律給我自由,蛻變是一種習慣。
可能是對自己的一種警醒和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細微變化,這才會有著相應的舉措。
我不知道每個人對自律是如何理解的,其實,並不希望人們都是隨大流的說上一句,或是自我標榜,畢竟形式主義說來簡單,做起來也簡單,但最後欺騙的只有你自己。
關於自律,以下為百度百科內容: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既然對自律一詞有了新的理解,而關於生活即藝術,我曾在本子中摘抄過這樣一段話:創新源於想像,想像源於好奇,好奇源於激情,激情源於珍愛,珍愛源於大美。
生活中的記憶片段,記憶最刻骨銘心的事情,無非就兩種,一種是極為悲苦的,一種是極為喜樂的,這也是生而為人,最主觀的生理與心理的感受。
藝術不只是藝術家專有的名詞,而是由每個人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去感知的。
因為,世間所有的萬物,對每個人都是無私的,比如天空、空氣、花草、海洋,等等未知的事物。
如果你細心觀察天空,其實,天空是不只有一種顏色,而是多姿多彩的,你可以隨時用手機或是相機定格那一份美。
這也是一種藝術,它賦予人的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你也可以在空暇的時候去全新的感受一下。
為什麼人們獲得幸福不同,或許就是對生活美麗瞬間以及人文關懷的感悟參透能力的大小不同,這才會有這千差萬別的感受。
既然生活本來就是一項藝術,並非是人們所說的那般平淡無味,那麼生活在這世上的人類,就必須心存一份敬畏自然的心,還有樂於奉獻的感恩之心。
而我,在社會上浸泡上幾年後,我有一個最深的感悟就是,當你對自己有所要求時,別人就會對你沒有要求;倘若你對自己都沒有要求時,那麼,別人就會對你有無限的要求。
更多的還是想表達,一個人自律的重要性,在這裡,我不會舉例如何做到自律,因為,很多方法論大抵相似,但最終還是通過個人對生活和自我反省而得到答案。
我認為一個人最有價值與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思想。
當你有健全的人生歷程和人生感悟時,你才會真正的對生活中的藝術體驗更多,內心世界也會更加豐富,對自己的約束能力也就越高。
而你所渴望的自由,其實,一直在你身邊,還要看你如何如理解它。
很喜歡潘石屹《我的價值觀》書中的幾句話。
沒事別惹事,有事不怕事。
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就像鳥的翅膀一樣,缺哪一個,都飛不起來。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
自此分享給小夥伴們,讀書就是豐富思想的過程,而行萬裡路,就是通過時間來感知書中不同的感受。
堅持讀書、堅持練字、堅持學一項新技能、堅持保持健康、堅持寫日記、堅持做一件善事,堅持你所能堅持自己喜愛的事物,不為別的,只為取悅自己,這就可以是你的生活藝術國度。
被禁錮住的可能是身體,但無法禁錮思想,自律即自由。
2020/2/11寫 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