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信機房整治主要內容
1、 走線架更換
2、 電源線整治
3、 信號線整治
4、 尾纖整治
5、 拆除退網設備
6、 其他影響通信機房安全的整治:
a、 照明
b、 消防系統
c、 門禁系統
二、通信機房整治相關工藝要求
綜合科目前僅著重進行電源.信號.尾纖 三大部分進行整治,故著重對這幾部分進行分析。
1、電源整治
(1)配電屏、電源列櫃及相關設備等
直流配電系統的容量應根據終局容量傳輸設備的功耗設計,並留有一定的餘量。一般要求採用轉換率高的高頻開關電源,並至少採用N+1電源熱備份方式工作,電源各模塊應具有均流輸出裝置。單個電源模塊的試銷,不會影響直流配電系統的正常工作。
機架的排列、安裝位置及方向應符合工程設計圖紙的要求;機架前後左右應垂直,水平、垂直偏差不大於3mm;主走道側必須對齊成直線,誤差不大於5mm,相鄰機架應緊密靠攏,整列機架前、後應平齊。
設備應有良好的接地,其保護地和電源地應共同合用一組接地體。
高速率傳輸設備的工作地不與電力設備的接地或防雷接地裝置合用,應儘量相距遠一些。
在B、C類機房中,設備的接地電阻應小於1Ω,在D類機房中,接地電阻應小於5Ω(高土壤電阻率地區可放寬到10Ω)。接地電阻值越小越好。
設備接地線要求:接地線必須全程埋地或室內走線,嚴禁從戶外架空引入;嚴禁與信號平行走線或相互纏繞;保護地線上嚴禁接頭,嚴禁加裝熔斷器或開關;接地端子必須經過防腐、防鏽處理,其連接應牢固可靠。
設備安裝的步驟為:機架定位、拆卸機架支腳、機架調平、機架固定和絕緣測試。其中支架定位中鑽孔的深度應為52~60mm,以便膨脹螺絲正常安裝緊固;膨脹螺母上的導向筋必須事先插入膨脹管的導向槽中;緊固支架上高度鎖定螺絲的順序要嚴格按照"先中間,後兩側"的原則;
(2)、布放、綁紮及拆除電源線
傳輸機房應設有專門的電纜槽、光纖線槽和電源走線槽,便於中繼電纜和電源電纜、尾纖分開布放。
電纜轉彎應均勻圓滑,電纜轉彎的最小彎曲半徑應大於60mm。
布放走道電纜時,必須綁紮。綁紮後的電纜應互相緊密靠攏,外觀平直整齊,索帶間距均勻,鬆緊適度。布放槽道電纜時,可以不綁紮,槽內電纜應順直,儘量不交叉。電纜不得超出槽道。在電纜進出槽道部位和電纜轉彎處應綁紮好固定。
在布放電纜的過程中應注意不要將電纜拉緊。電纜應順直無交叉,布放完後應排列整齊,外皮無損傷,並在必要的地方留有餘量。
電源線儘量不要在地上拖,避免外皮受損影響外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將工作地電纜排放在走線架底層,-48V纜排在上面 。電纜綁紮要求做到整齊、清晰及美觀。
使用索帶綁紮線纜時,應視不同情況使用不同規格的扎帶,儘量避免使用兩根或以上的索帶連接後並扎,一面綁所後強度降低。索帶紮好後,應將多餘部分齊根平滑剪齊,在接頭處不得留有尖刺。電纜綁成束時,索帶間距應為電纜束直徑的3~4倍,且間距均勻。綁紮成束的電纜轉彎時,應儘量採用大彎曲半徑以免在電纜轉彎處應力過大造成內芯段芯。
布放電源線時應預留足夠的長度,不得在電纜中做接頭或焊點。
由於拆除和整理線比較繁瑣,容易讓人產生麻痺思想。應該牢記"把沒電當有電,把沒用當有用",有些設備端的舊電源線雖然已經拆除,但另一端很有可能還在電源上接著;有些電纜看似無用,實際上有可能還在使用。遇到這些情況,如果貿然將其拆除,後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拆除餘線時,必先找出舊纜的兩端,用萬用表或鉗形表確認無電後再拆除。
(3)、整理並掛標識
機房內的所有機架、設備及重要光/電路埠均應有明確的標籤,這些標籤的格式和內容按有關要求進行製作並粘貼。
固定資產標籤採用75*50規格的標籤紙列印,應粘貼在機架的左上角,包含以下信息;固定資產卡片號、管理員、建卡日期等內容。
設備標籤應包含以下信息:設備節點名稱、設備位置編號、所在幹線(環網)名稱、連接方向、所連接的電源線、電纜、尾纖的端子位。
2、信號線整治
(1)施工過程要求
施工過程由三個方面完成:槽道安裝、拉線安裝和配件端接
1、槽道安裝:由具有通信工程安裝資格的工程隊完成,工藝質量滿足國家電信部門有關的施工規範標準。 2、拉線安裝:開放式布線系統對拉線施工的技能要求較其它布線高得多,這主要是由傳輸介質的特點決定的。在開放式布線系統中,採用的傳輸介質一般有兩種類型,一類為線纜,另一類為光纖,它們的材料構成和傳輸特徵雖然不同,但在拉線時都要求輕拉輕放,不規範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導致傳輸性能的降低,甚至線纜損傷。在施工中經常可以看到下列情況 (1)線纜外包覆皮起皺或撕裂,這是由於拉力過大和線槽的轉角,過渡聯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2)線纜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問題,但用儀表測量時發現傳輸性能達不到要求,這是由於拉線時拉力過大,使線纜的長度拉長,絞合拉直造成的。這種情況用於語音和10Mbps以下的數據傳輸時,影響也許不太大,但用於高速數據傳輸時則會產生嚴重的問題。 (3)光纖沒有光信號通過,這是由於拉線時操作不當,線纜嚴重彎折使纖芯斷裂造成的。這種情況常見於光纖布線的彎折之處。 為了保證施工的質量,規定: (1)拉線時每段線的長度不超過20米,超過部分必須有人接送; (2)在線路轉彎處必須有人接送; 3、配件端接: 配件端接的工藝水平將直接影響布線系統的性能。公司對其嚴格把關,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將由專業工程師完成。
(2)、施工工藝技術要求
1、嚴格按圖紙施工,在保證系統功能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藝標準要求,確保施工質量 2、管路兩端設備處導線應根據實際情況留有足夠的冗餘。導線兩端應按照圖紙提供的線號用標籤進行標識,根據線色來進行端子接線,並應在圖紙上進行標識,作為施工資料進行存檔。 3、設備安裝牢固、美觀、預裝設備、豎成列,牆裝設備端正一致,資料整理正規完整無遺漏,各種現場變更手續齊全有效。
(3)電纜(線)的敷設要求
在布線系統中,大多信號都是電流信號或數位訊號,故對電纜(線)的敷設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電纜敷設必須設專人指揮,在敷設前向全體施工人員交底,說明敷設電纜的根數,始末端的編號,工藝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項。 2、敷設電纜前要準備標誌牌,標明電纜的編號、型號、規格、圖位號、起始地點。 3、在敷設電纜之前,先檢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經完成並符合要求,路由與擬安裝信息口的位置是否與設計相符,確定有無遺漏。 4、核對電纜的規格和型號。 5、布放線纜時,線纜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結,以保證線纜的性能良好,水平線槽中敷設電纜時,電纜應順直,儘量避免交叉。 6、做好放線保護,不能傷保護套和踩踏線纜。 7、對於有安裝天花的區域,所有的水平線纜敷設工作必須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線纜不應外露。 8、留線長度:樓層配線間、設備間端留長度(從線槽到地面再返上)銅纜3~5m,光纜7~9m,信息出口端預留長度0.4m。 9、線纜敷設時,兩端應做好標記,線纜標記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線纜的兩端必須有一致的標識,線標應清晰可讀。標線號時要求以左手拿線頭,線尾向右,以便於以後線號的確認。 10、垂直線纜的布放:穿線宜自上而下進行,在放線時線纜要求平行擺放,不能相互絞纏、交叉,不得使線纜放成死彎或打結。 11、光纜應儘量避免重物擠壓。 12、綁紮:施工穿線時作好臨時綁紮,避免垂直拉緊後再綁紮,以減少重力下垂對線纜性能的影響。主幹線穿完後進行整體綁紮,要求綁紮間距≤1.5M。光纜應時行單獨綁紮。綁紮時如有彎曲應滿足不小於10CM的變曲半徑。 13、同軸電纜在安裝時要進行必要的檢查,不可有損傷屏蔽層。 14、填寫好放線記錄表:記錄中主幹銅纜或光纖給定的編號應明確樓層號、序號。 15、電纜敷設完畢後,兩端必須留有足夠的長度,各拐彎處、直線段應整理後得到指揮人員的確認符合設計要求方可掐斷。
(4)、機櫃(箱)內接線要求 1、按設計安裝圖進行機架、機櫃安裝,安裝螺絲必須擰緊。 2、機架、機櫃安裝應與進線位置對準;安裝時,應調整好水平、垂直度,偏差不應大於3mm。 3、按供貨商提供的安裝圖、設計布置圖進行配線架安裝。 4、機架、機櫃、配線架的金屬基座都應做好接地連接。 5、核對電纜編號無誤。 6、端接前,機櫃內線纜應作好綁紮,綁紮要整齊美觀。應留有1米左右的移動餘量。 7、剝除電纜護套時應採用專用剝線器,不得剝傷絕緣層,電纜中間不得產生斷接現象。 8、端接前須準備好配線架端接表,電纜端接依照端接表進行。 9、來自現場進入機櫃(箱)內的電纜首先要進行校驗編號。 10、來自現場進入機櫃(箱)內的電纜要進行固定。 11、來自現場進入機櫃(箱)內的電纜,應留有一定的餘量。 12、來自現場進入機櫃(箱)內的電纜一般不容許有接頭。 13、來自現場進入機櫃(箱)內的電纜儘量避免相互交叉。 14、按圖施工接線正確,連接牢固接觸良好,配線整齊、美觀、標牌清晰。 15、選用同一區段的電纜跳線顏色要儘可能統一,便於安裝調試和日常維護。
3、尾纖整治
由於光纖的纖芯是石英玻璃的極易弄斷,所以在施工時絕對不允許超過允許的最小彎曲半徑。綑紮時至少為光纖外徑的10倍;拉線時至少為光纖外徑的15倍。其次,光纖的抗拉強度比銅纜小,因此在施工時,決不允許超過抗拉強度(46N)。 光纖進入配線架前要適當地綑紮,進入配線架之後要預留有一定備用線纜,以方便安裝、維護。備用的線纜應盤在光纖配線架的捲軸上。
詳細工藝要求在尾纖知識培訓中已提到,故不再闡述。
三、通信機房施工安全
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施工規章制度,認真貫徹"安全施工,施工必須安全"及"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安全施工的科學管理,建立安全施工責任制,對施工人員進行強化的安全訓練,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1、安全交底、實施措施及跟蹤檢查
a、 安全技術交底
工程主管應當對有關安全技術要求,向作業班組、作業人員進行詳細的講解和說明。對於安全技術交底,應做到:必須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度,縱向延伸到班組全體作業人員;技術交底必須具體、明確、針對性強;技術交底的內容應針對工程施工中給作業人員帶來的潛在隱含危險源和存在的問題;應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術措施等向班組長進行詳細交底;保持書面安全技術交底籤字記錄。
具體交底內容:準備施工項目的作業特點和危險點、針對危險點的具體預防措施、應注意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標準、發生事故後應及時採取的避難和急救措施等。
工程主管與作業班組和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後,應當由雙方確認,確認的方式是填寫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單,主要內容應包括:工程名稱、單項工程名稱、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內容、交底時間、工程主管籤字、接受任務負責人籤字等。
b、 實施措施
對施工現場的重要部位或關鍵工序,要有安全施工方案,確保重要部位或關鍵工序的順序完成。
c、 跟蹤檢查
工程主管要對安全交底的內容進行檢查,對安全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對過去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檢查其整改情況。每次檢查應留下記錄。
2、 機房整治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及處理方法
(1)電源整治常見故障及處理
a、 電源線發生短路、斷路,負極與正極、地線發生接觸,導致設備掉電,保險絲熔斷。
處理方法:作好絕緣處理。
b、 電源線表皮嚴重老化,在觸摸時其負極與其他金屬接觸,導致保險燒壞,設備掉電。
處理方法:做好保護措施。
c、 在割接時,輔助線沒有連接好,導致設備掉電。
處理方法:如HWSBS設備,其設備埠只有一個工作地端子,一個保護地端子,有些設備這兩個端子是連通的,而有些設備沒有連通。如果割接前不加以檢查,盲目拆除工作地後,導致設備掉電。
d、 某些設備只有一個工作地埠,在割接工作地時,誤將工作地輔助線一端連接到列櫃的空餘負極端子上,另一端接到設備保護地或工作地端子。輔助線連接錯誤,導致設備燒毀。
處理方法:正確連接輔助線。
e、 設備某路(A路或B路)熔絲鬆動,在拔掉其中一路熔絲後,設備掉電。
處理方法:割接前認真檢查熔絲是否鬆動,並擰緊,如朗訊設備。
f、 設備本身是雙路供電,但割接其中一路時,設備掉電。
原因:此設備看似是雙路供電,但實際上只有一路供電,另一路只是將電源線連接到設備端子上,而列櫃端子處並沒有連接。
處理方法:割接認真檢查其電流情況並作好記錄,分析其是否真正雙路供電,如果不是,則先割接沒有供電的那一路。
g、 設備是雙路供電,但割接其中一路時,設備掉電,(如朗訊)
原因:設備熔絲壞。
處理方法:更換設備熔絲。
h、在處理機櫃內線纜扎帶時,容易造成與列櫃(配電屏)內的負極銅排造成熔絲燒掉,列櫃段電,最終使整列設備掉電。{(廣東省電信運維[2006]37號)關於加強機房安全和工程隨工管理防範重大網絡故障的緊急通知}中有詳細說明。
(2) 尾纖整治常見故障及處理
a、活接頭的陶瓷壁破列脫落,導致光衰耗過大或新舊跳纖都無法插入
解決辦法:更換活接頭
b、設備出現誤碼告警(E3、E6);
解決辦法:對跳纖兩頭進行清潔,作短時的等待,如仍不恢復,尋求維護協助;
c、割接後,新纖光功率損耗變大,設備不能恢復;
解決辦法:清潔新纖,進行收光測試,如不正常,拆出光纖成端,取下活接頭後直接從尾纖上收光(清潔),若正常,換下活接頭;不正常,說明外線問題,建議更換光纜纖芯。
(3) 信號線整治常見問題處理
a、 頭容易鬆動,動手前必須將接頭擰緊。
b、 製作同軸頭過程中虛焊短路,導致割接不成功。
c、 拆除廢線時,誤將在用線作廢線處理。
舊機房整治是項複雜的工作,各地機房不同,千差萬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此,整個過程需要建設單位的配合,作為整改單位應該主動與業主加強交流,明確客戶的需求,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