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青春上海」(ID:qingchunshanghai,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春霞)
6月23日晚
2018年上海高考成績出爐
上海市盲童學校應屆高考生王蘊
考出了623分的優異成績
這一消息在網絡上傳播後
許多網友都大呼「勵志」
這位全盲少年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王蘊 受訪者供圖
王蘊的成績非常靠前
點開視頻聽聽王蘊的英語演講吧
妥妥的學霸既視感
▼
與眾多家有高考考生的家庭全家上陣、如臨大敵「保障」高考相比,在王蘊家裡,高考基本沒什麼「存在感」。王蘊的媽媽侯女士說,她連高考的具體時間都不記得,因此更談不上送考。至於何時可以查分,家裡人也沒概念,「昨天晚上還是別人告訴我們可以查分數了。」
對於王蘊這次的優異成績,媽媽侯女士說,家裡人都覺得很平常,「他自己也很淡定,考試成績只是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他以後的路還非常長。」侯女士說,王蘊很低調,他和家人都不太希望大家特別關注,「這只是一次平常的考試而已,考試就會有考得好考得不好,這次只是碰巧考得好。」
爸爸帶王蘊跑步
在班主任方雪娟看來,王蘊的成績也是在預料之中。「平時的月考,他的成績也是在600多分的,所以這個高考成績我們也不覺得意外。」
方雪娟透露,高考首日語文考完後,王蘊覺得作文沒發揮好,還一度表現得有點難過,「我告訴他,考完的就不要想了,專心應對接下來的考試。數學、英語考完後,他說是『正常發揮』。」方雪娟說,事實證明王蘊都發揮得不錯。
對於接下來的報考志願,媽媽侯女士表示,一切都是王蘊自己拿主意。「從小到大,我們都是讓他自己選擇,從來不幹涉他,小的時候小事自己做主,現在大了大事也自己做主。如果因為想法不成熟選錯了、摔倒了也沒關係,下次就知道怎麼選了。」
侯女士坦言,對於王蘊來說可選擇報考的學校有限,目前只能報考華東師大、上師大和二工大三所大學,「我們覺得有大學上已經很好了。」至於想學的專業,侯女士表示,王蘊一直對歷史比較感興趣,如果能進入華東師大學習歷史專業就很不錯。
王蘊在參加市未來杯英語演講的表演
王蘊因為早產後吸氧過多造成了視網膜損傷,剛開始還有部分視力,4歲時完全失明。面對這一殘酷的事實,很多父母也許會對孩子特殊對待格外照顧,但王蘊的父母卻一直把他像普通孩子一樣對待,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王蘊的記憶中,父母從來沒有認為他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所以,許多看起來對盲童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
一年級時,王蘊就寄宿盲童學校,六年級時開始拿著盲杖獨自乘坐公共運輸往返於長寧區的學校和松江的家。媽媽侯女士坦言,王蘊剛開始獨自上下學時,他們也很擔心,畢竟學校和家之間距離太遠,而他年齡又太小,於是他上下學時爸爸就偷偷在後面跟著。「周一他上學時,早高峰人家也都急著上學、上班,所以路上免不了會摔倒、磕碰。但即便看到他摔倒了,爸爸也絕不會上前幫忙,而是看著他怎麼向別人求助、如何克服困難。」
作為家長,看著孩子在人群中摔倒、磕碰難免會心疼,也正因此,爸爸從來不讓媽媽跟著。而在不斷的磕碰中,王蘊很快就熟悉了路線,可以很順利地自己上下學,而爸爸在跟了他2個月後也完全放手。「完全放手之後,我們才告訴他,爸爸跟了他2個月。」
2016年學代會開幕式前受到市領導接見
在很多人看來,父母為了培養王蘊肯定付出了很多,但侯女士卻表示,孩子非常省心,作為父母並沒有太多額外付出。「學校教育得很好,定向行走這些在學校裡就教好了,我們根本不用操心。」侯女士說,為了不影響學習,王蘊除了周一到學校後報個平安、周五回家時上車後打個電話外,一整個星期都不開手機,所以家長非常省心,「我們只是告訴他,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制定目標去努力。」
在侯女士眼裡,王蘊甚至比妹妹更讓家長省心——因為不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學習精力集中,學習效率一直很高,「他一直到高考前作息時間都沒變過:晚上9點以後洗漱休息,早上不到7點不起床,從來沒有開過夜車。」
班主任方雪娟覺得,王蘊的家庭教育非常好,父母把他當做普通孩子對待,從來不會因為看不見而降低對他的要求,在這樣的教育中,王蘊不但自強獨立、陽光善良,而且各方面都非常優秀。「他聰明好學,英語口語非常流利純正;他會遊泳,會騎自行車,還在爸爸的陪伴下跑馬拉松。此外,他樂器也很在行,考出了竹笛10級、鋼琴8級,可以說是全面發展、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一個孩子。」
王蘊六年級時,方雪娟成為他的英語老師,高二時方老師又擔任了他的班主任。8年時間裡,方老師看著王蘊從一個略顯內向的小男孩成長為一個陽光的少年。而讓方老師感動的是,王蘊還非常善良,是班裡的「小老師」。
王蘊在長城徒步
「我們不斷地接受著社會的關懷,在成長之路上,也獲得過無數鼓勵與支持。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感恩。」王蘊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為了讓更多的盲童能夠自信地走出家門,健康快樂地融入社會,他與其他盲童一起創立了「逆光翱翔」公益團隊,在家長的協助下同步推出微信平臺,在接受志願者幫助的同時也幫助到了很多的人。此外,他還參加公益跑步為西藏盲童捐款、製作禮物等活動。
正如王蘊在高三開學典禮上的演講中說的那樣:「如果你認為『盲』只是你的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陷,勇敢挑戰自己,也許有一天你可以為你的『盲』而自豪!」
王蘊作為學生代表在盲校105年校慶上發言(來自 新民晚報)
高考,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於我們卻成了難得的機會。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樹立高遠的理想,努力學習,回饋母校,回報社會。
如果你認為「盲」只是你的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陷,勇敢挑戰自己,也許有一天你可以為你的「盲」而自豪!
曾經,父母讓我學習遊泳、騎車,嘗試戶外越野挑戰等常人認為對於盲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技能,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我有多能幹,而是因為我膽子比較小,這樣一方面可以鍛鍊我的膽量,另一方面培養我做事情的堅持性和對於未知的應對、挑戰能力。此外還有,他們認為我應該享有明眼孩子一樣嘗試各種可能的權利。
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從來沒有認為我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所以,許多看起來對盲童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我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畏懼困難不是由於視力上的障礙,而是由於很多人為的暗示讓我們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思想:一旦自己辦不到的,便歸因於視力上的障礙;長此以往,這種自怨自艾的思想也許就變成了人生最大的障礙。所以,無論是誰,永遠都不要人為地給自己或者別人的人生設限。
我們無法要求別人必須尊重我們,但我們可以選擇張開雙臂主動融入、溫暖社會這個大家庭。
我們無法選擇看到世界,但是可以選擇帶著「盲」這個特點,懷揣一顆感恩助人之心,自信地走出去,照亮世界,讓世界看見我們!
相信,逆光中成長的我們,一樣可以翱翔!
▼點擊查看更多文章
在新時代徵程中砥礪前行
校 審 | 肖 健
編 輯 | 王 煜
目前50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